435年

(1)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5)甲申,魏大赦,改元太延。 (7)二月,丁未(二十日),北魏國主拓跋燾回宮。

紀年

乙亥年(豬年
北魏延和四年,太延元年
北涼承和三年
北燕太興五年
南朝宋元嘉十二年
趙廣泰始四年

本年年表

中國大事件 公元435年十二月,北魏太武帝下詔曰:“自今以後,亡匿避難,羈旅他鄉,皆當歸還舊居,不問前罪。”這就是要求民間犯罪之人回到故鄉,以免長期逃亡在外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
公元435年,西晉流民在關口橋立南晉壽郡。
公元435年7月,北魏包圍北燕和龍。
北魏長占有河西後,社會經濟與中西交通都有所恢復。公元435年—440年,西域十六國使者來朝。以後使者不絕,每年都有數十次。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後,敦煌、張掖日趨繁榮,到北魏時就更加繁榮了。
公元435年(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被稱為聖僧的劉薩可和尚(法名慧達)雲遊到今永昌縣境,遙望御山峽谷頂禮膜拜,預言山中將有佛像出現,靈像完備齊全則世樂時康,靈像殘缺則世亂民苦。
北魏太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北涼王朝為防備北魏對其京都的進攻,主動撤離了它在高昌的兵力。
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中天竺名僧求那跋陀羅來到廣州,後為朝廷遣使迎至京都譯經傳教。公元435年左右,求那跋陀羅譯師在中國譯出《雜阿含經》。
鐘山公元435年,蜜多登上鐘山山頂,勘察地形,充分利用鐘山的山勢,斬石伐木,建設定林上寺。士人和百姓們,欽慕蜜多的風範,紛紛奉獻財物。定林上寺的禪房、殿堂,肅穆、高大,招致眾多的佛教信徒,不遠萬里,前來定林寺。
公元435年左右,金伽追隨曇摩耶舍尊者出家,改名竺法度。竺法度尊者善梵漢語言,常為其師做語譯工作,也深受曇摩耶舍尊者重律學風的影響。
劉宋元嘉十二年(公元435年),僧人曇摩密多將慧達立的佛龕加以開拓,建起一座寺塔。
公元435年(北魏太延元年),高句麗王璉派使臣進貢北魏,北魏拜璉都督遼海諸軍事,為遼東郡公,高句麗王。
自公元435年以後,歷代高句麗王還經常帶有領護東夷中郎將、領護東夷校尉等頭銜,表明中央授予其代表中央政府管轄東北各少數民族的權力。 
歐洲大事件
阿提拉公元435年,布勒達和阿提拉聯合渡過多瑙河,強迫東羅馬帝國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馬爾古斯(Margus)條約》。為了讓自己矮小的身材顯得高大一些,布勒達和阿提拉堅持要坐在馬背上談判,這在以後成為慣例。
公元435年,最著名的匈奴首領阿提拉殺了自己的哥哥,奪取了匈奴的最高統治權。自此,恐怖的“上帝之鞭”揮舞在了歐洲大陸,趁古羅馬帝國分裂之際,率領兇悍的匈奴兵一舉擊敗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的東羅馬帝國,逼得東羅馬帝國俯首稱臣,每年納貢700多磅黃金。
公元433年秋季,埃提烏斯利用胡人僱傭軍擊敗塞巴斯蒂安,逼迫普拉西迪婭太后封自己為丞相兼大將軍,一時間權傾朝野。為了感謝胡人的援助,埃提烏斯將當年被菲利克斯收復的整個潘諾尼亞行省都割讓給盧伽,多瑙河天險和提奧多西長城自此便都喪失了防禦的功能。塞巴斯蒂安逃往北非去投奔汪達爾人,蓋塞里克起初打算把女兒嫁給他,但在勸說他改信阿里烏斯教無效之後,就砍下了他的首級,送往拉文納去討好埃提烏斯。埃提烏斯大喜,於公元435年2月11日宣布,將伽太基城以西的整個原屬西羅馬帝國的北非地區都正式割讓給汪達爾人。
公元435年,一個新產生的委員會被指令來編纂君士坦丁之後的法律並被授權做些適合法典順序和風格的變動,這是一個官方彙編。
公元435年,羅馬皇帝將聶斯托利的學說斥為異端邪說,他本人也被放逐到異國他鄉。
公元435年,教宗息斯篤三世,為了紀念厄弗所大公會議欽定“聖母為天主之母”的信德道理,將教堂大事擴充。該堂的規模,當時在羅馬首屈一指。故一般人稱為“聖母瑪利亞大堂”,又因堂內藏有耶穌誕生的馬槽,故亦稱為“馬槽聖母堂”。
其他大事件
奇琴伊察古城遺址奇琴伊察古城遺址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東北部的尤卡坦州首府梅里達以東120千米。它是美洲最發達的、世界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即瑪雅文化遺址。這座古城建於公元435年,11世紀~13世紀城市發展達到頂峰。城內有馬雅文化中期和後期建築物數百座。1988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公元435年,國王師黎達拖阿羅跋摩遣使中國。
公元435年,達魯瑪王國派遣特使到中國,向宋朝獻呈貢品。

大事

(1)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己未朔(初一),出現日食。
(2)辛酉,大赦。
(2)辛酉(初三),劉宋實行大赦。
(3)辛未,上祀南郊。
(3)辛未(十三日),劉宋文帝赴南郊祭祀天神。
(4)燕王數為魏所攻,遣使詣建康稱藩奉貢。癸酉,詔封為燕王;江南謂之黃龍國。
(4)北燕多次遭北魏進攻,北燕王馮弘派使臣來到建康進貢,甘為藩屬。癸酉(十五日),劉宋文帝下詔,封北燕王馮弘為燕王。江南人稱北燕為黃龍國。
(5)甲申,魏大赦,改元太延。
(5)甲申(二十六日),北魏實行大赦,改年號為太延。
(6)有老父投書於敦煌東門,求之,不獲。書曰:“涼王三十年若七年。”河西王牧犍以問奉常張慎,對曰:“昔虢之將亡,神降於莘。願陛下崇德修政,以享三十年之祚;若盤於游田,荒於酒色,臣恐七年將有大變。”牧犍不悅。
(6)北涼有位老叟把一封信投放到敦煌城的東門之內。官府派人追查,沒有找到。那封信上說:“涼王三十又七年。”北涼河西王沮渠牧犍就信的含義請教奉常張慎。張慎說:“當年虢國快要滅亡的時候,有神仙降臨在莘。我希望陛下推廣恩德,勵精圖治,可能還可以在國王的寶座上統治三十年。如果過分沉溺於遊獵,貪戀酒色而荒廢政事,我擔心七年以後,將有大變。”沮渠牧犍聽罷很不高興。
(7)二月,丁未,魏主還宮。
(7)二月,丁未(二十日),北魏國主拓跋燾回宮。
(8)三月,癸亥,燕王遣大將湯燭入貢於魏,辭以太子王仁有疾,故未之遣。
(8)三月,癸亥(初六),北燕王馮弘派大將湯燭前往北魏進貢。藉口太子馮王仁有病,所以沒有派他來魏國。
(9)領軍將軍劉湛與僕射殷景仁素善,湛之入也,景仁實引之。湛既至,以景仁位遇本不逾已,而一旦居前,意甚憤憤;俱被時遇,以景仁專管內任,謂為間己,猜隙漸生。知帝信仗景仁,不可移奪,時司徒義康專秉朝權,湛嘗為義康上佐,遂委心自結,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上意,傾黜景仁,獨當時務。
(9)劉宋領軍將軍劉湛與僕射殷景仁一向私交很好。劉湛入朝作官,實際上是由殷景仁推薦的。劉湛任職以後,卻認為殷景仁的職位本來不比自己高,而現在竟位居自己之上,於是憤憤不平。當時劉、殷二人都被劉宋文帝寵信,劉湛認為殷景仁專門負責內部事務,恐怕會離間自己與皇上的關係,逐漸萌生了猜忌之心。劉湛深知皇帝信任並依靠殷景仁,難以奪寵。當時司徒劉義康掌握朝中大權,劉湛曾經擔任過劉義康的上佐,於是他盡力結交劉義康,打算用劉義康的影響改變皇上的意圖,罷黜殷景仁,以獨攬朝政。
夏,四月,己巳,帝加景仁中書令、中護軍,即家為府;湛加太子詹事。湛愈憤怒,使義康毀景仁於帝,帝遇之益隆。景仁對親舊嘆曰:“引之令入,入便噬人!”乃稱疾解職,表疏累上;帝不許,使停家養病。
夏季,四月,己巳(疑誤),劉宋文帝加授殷景仁中書令、中護軍等官職,可以在私宅辦公。劉湛也加授太子詹事。劉湛因此更加惱怒,慫恿劉義康在文帝面前詆毀殷景仁,而文帝卻更加信任殷景仁。殷景仁對親朋舊友嘆息道:“我把他引薦入朝,進了朝廷就咬人!”於是,殷景仁稱病要求辭職,一再上疏,劉宋文帝沒有批准,讓他在家安心養病。
湛議遣人若劫盜者於外殺之,以為帝雖知,當有以解之,不能傷義康至親之愛。帝微聞之,遷護軍府於西掖門外,使近宮禁,故湛謀不行。
劉湛建議劉義康乘殷景仁外出時,派人假扮強盜殺掉他。即使皇上知道了真相,也可以想辦法解釋,總不致因殷景仁的緣故傷害了與劉義康的手足之情。文帝略知他們的陰謀,就把殷景仁的私宅中護軍府遷到西掖門外,使它靠近皇宮禁院。因此,劉湛的陰謀不能施行。
義康僚屬及諸附麗湛者,潛相約勒,無敢歷殷氏之門,彭城王主簿沛郡劉敬文父成,未悟其機,詣景仁求郡。敬文遽往謝湛曰:“老父悖耄,遂就殷鐵乾祿。由敬文暗淺,上負生成,闔門慚懼無地自處。”唯後將軍司馬瘐炳之游二人之間,皆得其歡心,而密輸忠於朝廷。景仁臥家不朝謁,帝常使炳之銜命往來,湛不疑也。炳之,登之之弟也,
劉義康的慕僚以及追隨劉湛的黨羽,暗中相互約束,誰也不敢登殷景仁的門。彭城王府主簿沛郡人劉敬文的父親劉成,不明白其中的內幕,來到殷景仁家請求擔任郡守。劉敬文知道後,趕緊晉見劉湛謝罪說:“我父親老糊塗了,竟到殷鐵(景仁)家中求職。都怪我愚蠢淺簿,辜負大恩,我們全家慚愧恐懼,無地自容。”當時,只有後將軍司馬瘐炳之在殷、劉二人之間來往交遊,二人對他都很信任。而瘐炳之卻秘密向朝廷報告,以表達忠心。殷景仁有病在家不能每天朝見,文帝常派瘐炳之傳遞訊息,劉湛也不疑心。瘐炳之是瘐登之的弟弟。
(10)燕王遣右衛將軍孫德來乞師。
(10)北燕王馮弘派右衛將軍到劉宋,乞求派兵救援。
(11)五月,庚申,魏主進宜都公穆壽爵為王,汝陰公長孫道生為上黨王,宜城公奚斤為恆農王,廣陵公樓伏連為廣陵王;加壽征東大將軍。壽辭曰:“臣祖父崇所以得效功前朝,流福於後者,由梁眷之忠也。今眷元勛未錄,而臣獨奕世受賞,心實愧之。”魏主悅,求眷後,得其孫,賜爵郡公。壽,觀之子也。
(11)五月,庚申(初五),北魏國主拓跋燾進封宜都公穆壽為宜都王,汝陰公長孫道生為上黨王,宜城公奚斤為恆農王,廣陵公樓伏連為廣陵王。此外加授穆壽為征東大將軍。穆壽推辭說:“我祖父穆崇,之所以能夠在前朝為朝廷效力建立功勳,使福祉蔭及後代,全是由於梁眷的忠誠。現在,梁眷有大功尚未獲得錄用,我卻累世獨受朝廷賞賜,心裡實感慚愧。”拓跋燾非常高興,四處尋訪梁眷的後人,終於找到了梁眷的一個孫子,賜封為郡公。穆壽是穆觀的兒子。
(12)龜茲、疏勒、烏孫、悅般、渴、鄯善、焉、鄯善、焉耆、車師、粟持九國入貢於魏。魏主以漢世雖通西域,有求則卑辭而來,無求則驕慢不服;蓋自知去中國絕遠,大兵不能至故也。今報使往來,徒為勞費,終無所益,欲不遣使。有司固請,以為“九國不憚險遠,慕義入貢,不宜拒絕,以抑將來。”乃遣使者王恩生等二十輩使西域。恩生等始渡流沙,為柔然所執,恩生見敕連可汗,持魏節不屈。魏主聞之,切責敕連,敕連乃遣恩生等還,竟不能達西域。
(12)西域龜茲、疏勒、烏孫、悅般、渴、鄯善、焉耆、車師、粟持等九國都派使臣向北魏進貢。拓跋燾認為,雖然從漢朝開始,西域各國就與中原互通使臣,但是,西域人通常都是有求時言辭恭謹,歸附朝廷;沒有求於中原時,就態度傲慢,不受朝廷約束。因為他們知道西域距中原太遠,中原軍隊不能遠征。所以如今讓使節互相往來,勞民傷財,終究沒有什麼益處,因此不打算遣使回訪。有關部門一再請求,認為“西域九國不遠萬里,不懼路途多險,仰慕我朝的仁義恩德,前來朝貢,不應拒絕,那樣會阻止將來關係的發展。”於是,北魏朝廷派出使者王恩生等二十人出使西域各國,王恩生等剛渡過沙漠就被柔然汗國俘虜。王恩生等見到敕連可汗郁久閭吳提,手持北魏皇帝的符節,不肯屈服。拓跋燾聽說後,派人嚴厲斥責敕連可汗,敕連可汗只好放王恩生等人回國,最後竟未能到達西域。
(13)甲戌,魏主如雲中。
(13)甲戌(十八日),拓跋燾前往雲中。
(14)六月,甲午,魏主以時和年豐,嘉瑞沓臻,詔大五日。遍祭百神,用答天貺。
(14)六月,甲午(初八),北魏國主拓跋燾認為最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吉祥的徵兆頻頻出現,於是下詔,命全國聚會飲酒五天,祭拜所有神祇,報答上天的賜福。
(15)丙午,高句麗王璉遣使入貢於魏,且請國諱。魏主使錄帝系及諱以與之;拜璉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遼東郡公、高句麗王。璉,釗之曾孫也。
(15)丙午(二十日),高句麗王高璉派使臣向北魏進貢。同時請求示知當今皇帝以及列祖列宗的名字,以免犯諱。拓跋燾下令抄錄皇帝世系和祖先的名字給他們。任命高璉為都督遼海諸軍事、征東將軍、遼東郡公、高句麗王。高璉是高釗的曾孫。
(16)戊申,魏主命驃騎大將軍樂平王丕、鎮東大將軍徒河屈垣等帥騎四萬伐燕。
(16)戊申(二十二日),北魏國主拓跋燾命令驃騎大將軍、樂平王拓跋丕,鎮東大將軍徒河人屈垣等率領騎兵四萬人攻打北燕。
(17)揚州諸郡大水,己酉,運徐、豫、南兗谷以賑之。揚州西曹主簿沈亮建議,以為酒糜谷而不足療飢,請權禁止;詔從之。亮,林子之子也。
(17)劉宋揚州各郡發生嚴重水災。己酉(二十三日),劉宋朝廷運送徐州、豫州、南兗州的穀米到揚州,賑濟災民。揚州西曹主簿沈亮建議,釀酒浪費穀米而不能充飢,請朝廷下詔暫時禁止。劉宋文帝下詔依從這個建議。沉亮是沈林子的兒子。
(18)秋,七月,魏主畋於陽。
(18)秋季,七月,北魏國主拓跋燾在陽狩獵。
(19)己卯,魏樂平王丕等至和龍;燕王以牛酒犒軍,獻甲三千。屈垣責其不送侍子,掠男女六千口而還。
(19)己卯(二十四日),北魏樂平王拓跋丕等人抵達北燕都城和龍城下。北燕王馮弘用牛肉和美酒犒賞北魏軍,獻出鎧甲三千副。北魏鎮東大將屈垣斥責馮弘不送兒子做人質,擄掠了男女六千口回國。
(20)八月,丙戌,魏主如河西;九月,甲戌,還宮。
(20)八月,丙戌(初一),北魏國主拓跋燾前往河西。九月,甲戌(二十日),拓跋燾回宮。
(21)魏左僕射河間公安原,恃寵驕恣。或告原謀為逆;冬十月,癸卯,原坐族誅。
(21)北魏朝廷左僕射、河間公安原,仗恃皇上對他的寵信,驕傲狂恣。有人告發安原陰謀反叛。冬季,十月,安原及其全族被殺。
(22)甲辰,魏主如定州;十一月,乙丑,如冀州;己巳,畋於廣川;丙子,如鄴。
(22)甲辰(二十日),北魏國主拓跋燾前往定州。十一月,乙丑(十二日),再往冀州;己巳(十六日),拓跋燾在廣川狩獵;丙子(二十三日),前往鄴城。
(23)魏人數伐燕,燕日危蹙,上下憂懼。太常楊復勸燕王速遣太子入侍。燕王曰:“吾未忍為此。若事急,且東依高麗以圖後舉。”曰:“魏舉天下以擊一隅,理無不克。高麗無信,始雖相親,終恐為變。”燕王不聽,密遣尚書陽伊請迎於高麗。
(23)北魏多次派兵討伐北燕,北燕國勢危急,全國上下都籠罩在恐懼的氛圍中。太常楊再次勸說北燕王馮弘,迅速派太子馮王仁到魏國充作人質。馮弘說:“我實在不忍心這樣做。如果國家危急,我打算暫且去東方投靠高句麗,等待時機,再重新振興國家。”楊說:“北魏發動全國的軍隊來攻打一個小國,沒有不攻克的道理。高句麗王室一向不講信用,開始時雖然表示親近,最後恐怕還是會發生變化。”馮弘不聽,秘密派遣尚書陽伊去高句麗,請求派軍迎接。
(24)丹楊尹蕭摹之上言:“佛化被於中國,已歷四代,形像塔寺,所在千數。自頃以來,情敬浮末,不以精誠為至,更以奢競為重,材竹銅彩,糜損無極;無關神祇,有累人事,不為之防,流遁未息。請自今欲鑄銅像及造塔寺者,皆當列言,須報乃得為之。”詔從之。摹之,思話從叔也。
(24)劉宋丹楊尹蕭摹之上疏進言:“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歷四個朝代。佛像、寶塔、寺廟數以千計。最近以來,世俗崇尚浮華,不以正心誠意為人生的重要內容,卻更加爭相比賽奢侈。木材、竹料、銅鐵、綢緞的消耗浪費沒有限制。對神祇並無益處,對百姓卻有傷害。如不加以禁止,流弊不會自動停止。請下令從今以後,如有打算鑄銅像和建造寶塔、寺廟的人,都應事先呈報,等批准後才可以動工。”文帝劉義隆下詔同意。蕭摹之是蕭思話的堂叔。
(25)魏秦州刺史薛謹擊吐沒骨,滅之。
(25)北魏秦州刺史薛謹,襲擊吐沒骨部落,徹底消滅了該部落。
(26)楊難當釋楊保宗之囚,使鎮童亭。
(26)氐王楊難當,釋放了被囚禁的侄兒楊保宗,命令他鎮守童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