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江蘇水利十大新聞

江蘇明確提出到2015年,建成4個國家級和22個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到2020年,70%以上的市、縣建成水生態文明城市,率先建成全國水生態文明示範省份。 8江蘇省河道管護長效機制建立2013年11月12日,江蘇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實現江蘇省河道管護現代化,全面建立“互聯互通,引排順暢,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的現代河網水系。 9江蘇省水利工程建設率先全過程電子化招投標2013年11月13日,江蘇省水利工程建設電子招投標系統通過了由省水利廳組織的竣工驗收,標誌著江蘇在全國水利系統率先實現水利工程建設全過程電子化招投標。

1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2013年12月8日,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正式通水,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作出重要批示。江蘇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起點。東線工程輸水幹線總長1156公里,供水範圍涉及江蘇、安徽、山東3省的71個縣(市、區),直接受益人口約1億人,總投資500多億元。其中江蘇境內輸水幹線404公里,建設9個梯級泵站,江都站與新建成的寶應站組成第一梯級,抽引長江水能力500立方米每秒,最高年份達157億立方米,相當於5個洪澤湖的正常蓄水量。江蘇境內輸水幹線水質全部達標,日常運行管理工作平穩有序。
2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有力推進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2013年江蘇省重點水利工程累計完成投資118億元,淮河入江水道、分淮入沂等新一輪治淮工程加速推進,太湖治理走馬塘拓浚工程全面建成,東太湖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新溝河工程啟動實施。沿海水利泰州引江河二期工程、川東港拓浚工程開工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進展順利。南京長江乾堤防洪能力提升工程收官、連雲港市供水工程穩步推進、淮安主城區水環境綜合提升工程效益初顯,重點工程建設熱潮貫穿南北大地,水利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的基礎工程能力進一步提升。
3四個市成為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數量全國第一
2013年11月21日,徐州、無錫、蘇州、揚州四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通過了水利部和江蘇省政府的聯合審查,成為全國首批試點城市,江蘇省也成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最多的省份。江蘇明確提出到2015年,建成4個國家級和22個省級水生態文明試點;到2020年,70%以上的市、縣建成水生態文明城市,率先建成全國水生態文明示範省份。7月31日,第七屆中國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的主題確定為“水生態、水文明與名城”,中外專家近400人齊聚揚州共探“水生態文明”。
4新一輪農村飲水工程啟動惠及300萬農村居民
2013年,江蘇在前三年已解決1770多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的基礎上,計畫再用3至5年的時間,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計畫到2015年底,蘇中、蘇北地區城鄉統籌區域供水鄉鎮覆蓋率分別達到98%、85%,區域供水通達鄉鎮的農村區域供水用戶率達到90%以上。到2013年底,江蘇省有300萬農村居民喝到方便安全的自來水。
5江蘇省水利廳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四位一體評議政風行風活動
2013年7月份以來,江蘇省水利廳及廳屬36個處級領導班子同步開展了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梳理形成意見建議272 條,先後確定了首批整改事項10 項,重點整改事項37項,制定了加強和改進公務接待管理、加強財務管理、加強水利項目競爭立項、加強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等15項制度。在江蘇省“四位一體”評議政風行風創新行動中,市縣鄉三級水利部門均已完成評議。與此同時,省水利廳在全省水利系統廣泛開展了“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人民民眾和廣大幹部職工真正感受到活動帶來的新變化新氣象。
6江蘇省成功抗禦嚴重乾旱保障糧食“十連增”
2013年,受降雨及上游來水明顯偏少和高溫影響,江蘇省部分地區遭受春夏連旱,全省受旱面積達1051.7萬畝。針對旱情,江蘇省各級防指提前儲備水源,科學應急調水、錯峰供水,集中解決供水末梢缺水。依託江水北調、江水東引和引江濟太三大跨流域調水系統,累計翻水調水達179億立方米,全省抗旱處於有旱情少災情無旱災的局面,為江蘇省糧食生產連續“十連增”和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供水保障。
7洪澤湖開展非法圈圩養殖清除行動
洪澤湖是江蘇的第二大湖泊,在徑流調蓄、農業灌溉、交通航運、城鄉供水、水產養殖以及維繫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沿湖地區對洪澤湖無序開發利用的現象時有發生,非法圈圩、采砂等涉湖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洪澤湖防洪調蓄和抗旱供水功能的發揮,破壞了洪澤湖湖泊健康生態。2013年1月份開始,江蘇省水利廳會同沿湖各級黨委政府重點實施了洪澤湖非法圈圩養殖清除行動,依法清除非法圈圩4.1萬畝,恢復5500萬立方米的調蓄庫容,有效地保護了洪澤湖的生態健康。
8江蘇省河道管護長效機制建立
2013年11月12日,江蘇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實現江蘇省河道管護現代化,全面建立“互聯互通,引排順暢,水清岸潔,生態良好”的現代河網水系。江蘇省90%以上的骨幹河道落實了管護單位,80%以上的縣(市、區)成立了“河長制”工作機構;河道管護投入不斷加大,2013年江蘇省落實河道管護經費8億元,其中省財政安排80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5%、38%;各地結合本地實際,探索財政補助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專業管理和民眾管理相結合等有效的管護辦法,湧現出了南通市“四位一體”、蘇州市“城鄉一體化”等一系列長效管護模式。
9江蘇省水利工程建設率先全過程電子化招投標
2013年11月13日,江蘇省水利工程建設電子招投標系統通過了由省水利廳組織的竣工驗收,標誌著江蘇在全國水利系統率先實現水利工程建設全過程電子化招投標。電子化招投標的運用提高了行政監督力度,保證了招投標活動的公平公正,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陽光操作”。同時,為招投標活動節約了大量資金、時間和社會資源。
10水利科技創新成果連獲大獎實現新突破
由水利系統研究完成的3項水利科技成果喜獲2012年度省政府科學技術獎。其中“南水北調工程大型高效泵裝置最佳化水力設計理論與套用”成果榮獲一等獎。由崑山市水利局、市水利技術推廣站和河海大學聯合申報的節水灌溉研究項目——《太湖流域圩區稻田節水控污灌排技術與工程模式》榮獲全國第三屆農業節水科技一等獎,該獎項是中國農業節水和農村供水技術協會面向全國農業節水領域設立的最高水平科學技術大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