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2009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09年是締約方第15次會議,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來自全球各國的192位官員參加了聯合國氣候會議,為了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

簡介

哥本哈根 世界氣候大會全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將於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12月7日起,192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和其他官員們將在哥本哈根召開聯合國氣候會議,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後的後續方案,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定。這是繼《京都議定書》後又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全球氣候協定書,毫無疑問,對地球今後的氣候變化走向產生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一次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後一次機會”的會議。會議將在現代化的Bella中心舉行,為期兩周。
根據2007年在印尼巴厘島舉行的第13次締約方會議通過的《巴厘路線圖》的規定,2009年年末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第15次會議將努力通過一份新的《哥本哈根議定書》,以代替2012年即將到期的《京都議定書》。考慮到協定的實施操作環節所耗費的時間,如果《哥本哈根議定書》不能在今年的締約方會議上達成共識並獲得通過,那么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之後,全球將沒有一個共同檔案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將導致人類遏制全球變暖的行動遭到重大挫折。也因為這個原因,本次會議被廣泛視為是人類遏制全球變暖行動最後的一次機會。
基於現實困境,各國政府、非政府組織、學者、媒體和民眾都高度關注本次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哥本哈根的議題在近一年來一直是各大國際外交場合的重點議題。美國總統歐巴馬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已經多次就此話題表態。而中美兩國對氣候變化議題的態度一直都是全球媒體的關注重點。

背景

1952 年12月4日開始倫敦大霧。工廠和住戶排出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氣體與污染物在低空蓄積,五天不散。市中心的煙霧量幾乎增加了10倍,空氣變得更髒和更有毒。大霧最終奪去了12000人的生命。此次事件的發生,直接推動了英國環境保護立法的進程。此後倫敦花了50多年的時間,摘掉了“霧都”的帽子。

科學界與政界的聯合科

學家們坐不住了。應對氣候變化問題重要性的提出,最早是在1979年的全球首次世界氣候大會。在這場主要由科學家參加的大會上,氣候變化首次作為一個引起國際關注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1989年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的成立,為科學界評估氣候變化提供了官方平台。至今,IPCC共發布了四次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其中,1995年的報告強調了採取強有力政治行動的必要性,2001年報告為氣候變化提供了更多的證據。
到了2007年,第四次評估報告認為,氣候變暖的事實是不容置疑的。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使得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明顯增加,未來100年全球地表溫度可能升高1.6到6.4度,由此造成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洪澇乾旱等將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

西方利益集團的分化

早在1990年IPCC第一次評估報告後,政治家們就行動了起來。這就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制定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並於1994年正式生效。
從1994年開始,UNFCCC每年召開締約方大會(COP)。1996年日內瓦締約方會議正式進入議定書談判階段。
1997年COP3通過《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無疑是又一個里程碑。規定了2012年前主要已開發國家減排溫室氣體的種類、減排事件表和額度等,設計出三大創舉性制度:排放交易制度(ET)、聯合履約機制(JI)和清潔發展機制(CDM)。

通往哥本哈根之路

2005 年,在加拿大蒙特婁舉行的COP11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開啟了《議定書》第二承諾期談判等諸多重要議題,並確立了“雙軌制”:在《議定書》下特設工作組,談判已開發國家第二承諾期的減排義務;在《公約》下將美國、澳大利亞等非《議定書》締約方納入長期合作行動的談判。
2007年COP13達成的《巴厘島路線圖》,則“授權”(mandate)特設工作組在2009年完成針對已開發國家第二承諾期減排指標的談判,這也是為何哥本哈根會議如此關鍵之所在。
巴厘島會議還要求,開發中國家要採取“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MRV)的國內減緩行動,同時獲得相關資金和技術支持。

要素

—— 每個人必須貢獻一份力量。氣候變化是影響所有國家的全球挑戰,因此,達成新的全球氣候變化協定符合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而且,應對氣候變化是一項全球性的任務,涉及每個人。因此,工業化國家、新興經濟體和開發中國家的參與都是必要的。不過,在應對全球變暖中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是哥本哈根氣候會議的根本原則。
——新的氣候協定需要解決四個問題:1)確立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中期減排目標;2)幫助最貧困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3)技術開發與轉讓;4)資金支持。
——“巴厘島行動計畫”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的第一步,也為未來的談判進程確定了路線圖。既定的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進程以及八國集團峰會和主要經濟體會議都將在這一進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樣重要的是非政府組織、科學技術、企業界的廣泛參與。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每兩年舉行一次,上一屆於2007年12月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召開,然而在哥本哈根的這次大會將會很特殊。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除美國以外,幾乎全球所有的已開發國家,都有具體的溫室氣體減排任務,而此議定書2012年到期失效。這種複雜費腦的國際商討時間上漫長而又拖沓,因此有必要在2010年前制定一個計畫,以確保議定書失效前後,不會產生嚴重的差距。

預期目標

.官員們將達成一個新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協定,並以此作為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階段結束後的後續方案。根據UNFCCC秘書長德波爾的表述,在此次會議上,國際社會需就以下四點達成協定:
1.工業化國家的溫室氣體減排額是多少?
2.像中國、印度這樣的主要開發中國家應如何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
3.如何資助開發中國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4.如何管理這筆資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