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昆氣候會議

坎昆氣候會議

坎昆氣候會議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會議,定於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濱城市坎昆舉行。

簡介

坎昆氣候會議坎昆氣候會議

坎昆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會議,定於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濱城市坎昆舉行。

COP16/CMP6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6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6次締約方會議。“締約方”指所有簽署和批准以上兩個國際條約,保證關注和履行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家。目前已有194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84個國家簽署了《京都議定書》。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七條,締約方會議最高權力機構可以採用必要的決定來

推廣它的影響力。COP是數個締約國簽署的國際條約的英文首字母縮寫。

然而,由於與國際工作的關聯,COP與氣候變化聯繫上了。這個會議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召開。今年,氣候大會將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然而值得強調的是,這個會議是由大會秘書處組織的符合聯合國設立的大會標準的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會議由兩個類型的參與者構成,分別是締約國和觀察員。

觀察員被分為國際政府組織和國際非政府組織(第7條第6款),要參加大會,他們必須向大會秘書處註冊並獲得授權。只有已註冊的組織的代表會被允許以觀察員的身份協助參加大會中不同主體間的會議。COP16/CMP6將在墨西哥坎昆的MoonPalaceHotel和Cancunmesse國際會展中心舉行。

看點

坎昆會議外景坎昆會議外景

恢覆信心成頭等要務
去年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雖然各界期待極高,但是取得的有限成果卻令國際社會普遍倍感失望。大會除了場內激烈爭吵、代表憤然離席等“花絮”令人印象深刻以外,並沒有達成一份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檔案,使全球關心氣候變化和生態環保問題的人們普遍產生了嚴重的悲觀情緒。
墨西哥主辦方官員表示,此次坎昆峰會不追求代表團的官員級別層次,而是本著求真務實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重建各國關於全球氣候變化談判的信心。正如墨西哥外交部長埃斯皮諾薩所言,哥本哈根峰會的教訓使我們認識到“任何期待在一次會議中解決所有氣候變化問題的想法都是不現實的。與其因不停爭吵喪失信心,不如從易到難分步驟解決相關問題,恢復各方信心,這是東道主墨西哥主辦此次大會的最主要目的和根本初衷”。
和諧共識取代外交爭吵
在此次坎昆峰會中,墨西哥將全力維護和諧的氛圍,為各方提供一個平等交流與真誠協商的環境。可以肯定的是,此次大會中和諧共識將是唯一的鏇律。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研究員安娜·塞西莉亞告訴記者,坎昆會議是繼2009年哥本哈根峰會後國際社會推進落實巴厘島路線圖談判的又一次重要會議,但東道主墨西哥在全力爭取會議取得成果性突破的同時,也對此次大會的結果做出了可觀正確的估計。根據墨西哥政府事先與中、美、歐及拉美開發中國家的多次私下溝通,認為在此次大會中達成一份具有法律約束性協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對於在坎昆出台一份取代《京都議定書》的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檔案不予期待,但是根據各方匯總的情況顯示,在此次會議中就技術、資金、適應、減緩、森林等已取得較多共識、分歧較小的問題達成平衡的一攬子協定的可能性極大。套用墨西哥總統卡爾德龍對於此次大會的展望是,“謹慎期待”。
資金問題將成最大亮點
2009年12月,哥本哈根首腦峰會結束時承諾提供300億美元幫助開發中國家減輕氣候變化影響。作為“綠色基金”項目計畫的發起國和主要倡導國,墨西哥在氣候變化資金落實問題上的長期努力有目共睹。墨西哥自然資源及環境部氣候變化政策總幹事瑪塔認為,氣候變化資金的落實相比於技術轉讓更具有可操作性,墨西哥經與多方溝通後有理由相信,資金問題將成為此次大會的最大亮點。墨西哥某氣候談判代表稱,墨西哥將選擇300億美元快速啟動資金作為突破口,力爭在大會中就資金來源、出資方式、受益國分配等多方面一一落實,而已開發國家對於開發中國家的中長期資金援助也將會取得一定實質性進展。
拯救森林凝聚更多共識
雖然眾所周知各國在短期內無法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減排目標達成共識,但是對於遏制亂砍濫伐和保護森林資源方面都具有先天性的共識。墨西哥學者認為,在各方普遍期待的情況下,在坎昆達成一份遏制森林砍伐的全球協定,推動發達富裕國家資助開發中國家保護森林,防止過度砍伐和林木退化,間接控制溫室氣體減排,同樣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挑戰

坎昆會議面臨五大挑戰坎昆會議面臨五大挑戰

“儘管國際社會對坎昆會議的預期有所降低,但坎昆會議仍在一系列關鍵議題上面臨嚴峻挑戰。”2010年11月22日發布的201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指出。

2010年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坎昆的挑戰與中國的行動》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與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中國社科院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經濟學模擬聯合實驗室聯合發布,全景式的展示了國際內外應對氣候變化關鍵問題的最新進展和發展方向。

坎昆會議將在2010年11月底12月初在墨西哥召開,目前雖然會議還未召開,但是相關的悲觀言論相繼已經響起。 該書指出,從哥本哈根走向坎昆,國際氣候進程也從高預期減排轉向務實調整,儘管國際社會對坎昆會議的預期有所降低,但坎昆會議仍在一系列關鍵議題上面臨嚴峻挑戰:首先,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有關“雙軌”還是“並軌”的嚴重分歧並沒有終止,仍然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第二,有關全球長期減排目標的具體化,從邏輯上講,如果2020年中期減排目標不能明確,2050年的減排目標沒有任何意義。因而,關鍵是已開發國家要明確2020年中期減排目標,然後才能討論明確長期目標,或者至少,中期目標要與長遠目標相一致。

第三,資金方面,哥本哈根協定中的結果是,2010-2012年每年100億美元資金,2020年增加到每年1000億美元。由於減排目標的低預期,而且在2010-2012年間的快速啟動資金數量較為有限,很可能就這一問題取得突破。第四,已開發國家要求開發中國家的減緩行動透明,接受檢驗,需要“三可”,即“可測量、可報告、可核實”。由於已開發國家在2010-2012三年各100億美元啟動資金問題上做出積極回應,開發中國家可能“投桃報李”,在透明度問題上做出讓步,坎昆談判可望就這一問題有積極進展。第五,在氣候談判中,歐盟、美國聲稱要徵收碳關稅。打著保護氣候的幌子,實際上是設定新的貿易壁壘,而保護氣候的效果甚微。這一問題在坎昆談判進程中,難以形成各方可接受的成果。

為此,該書建議,在氣候談判中,中國需要爭取必要的發展空間,但同時也需要保持參與和合作的態度,向全世界展示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獲取和諧發展的外部空間,同時通過自主減緩行動,為保護全球氣候做出積極貢獻。由於減排、資金、技術的主導權主要在已開發國家,中國參與國際氣候談判的戰略選擇只能“順勢而為”。但這並不等於“無所作為”。相反,中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應該態度鮮明地繼續堅持氣候公約所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維護“巴厘路線圖”雙軌談判機制,並在推動落實資金援助、促進南南合作、敦促已開發國家將中期減排目標付諸行動等多個領域積極參與,有所作為。

現實背景

坎昆氣候會議坎昆氣候會議

氣候變化問題專家王瑞彬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僵局之所以難以突破,是由以下三大現實背景決定的:
一、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留有“後遺症”。他表示,《哥本哈根協定》內容僅有十二段。並未明確已開發國家到2020年的中期減排目標和到2050年的長期減排目標。對於開發中國家最為關心的資金支持和技術轉移問題,協定的規定十分模糊,只有歐盟和日本提出具體將要提供的資金數目。哥本哈根會議毫無疑問是有積極作用的,但從協定內容來看,哥本哈根會議又是讓人失望的。
二、經過哥本哈根會議的“亮劍”,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之間的互信基礎遭到削弱,成為制約和阻礙談判的負面因素。採取務實態度,由簡到難,在資金、森林、技術轉讓、適應機制等各方共識較集中的問題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是推進天津及坎昆會議獲實質性成果的理性選擇。
三、由於全球經濟復甦依然緩慢,主要談判者都不願在應對氣候變化上作出更高承諾,都使得氣候談判進展緩慢,並將被一再延後。比如,在談判中的焦點之一對開發中國家的資金援助問題,由於全球復甦乏力,已開發國家的態度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

幕後因素

慈善組織在坎昆海灘放出一個巨大的漂流瓶,上面寫著“十萬火急,在坎昆挽救生命”。慈善組織在坎昆海灘放出一個巨大的漂流瓶,上面寫著“十萬火急,在坎昆挽救生命”。

多數首腦不參與
墨西哥外交部長埃斯皮諾薩近日對媒體表示,儘管大多數國家的領導人缺席,但依然會有約20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參加這次大會,多數來自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國家,其中包括巴西、玻利維亞、瓜地馬拉、智利、挪威與肯亞等國家領導人。
對於這次會議的規模降低的情況,氣候變化問題專家王瑞彬接受本報採訪時提到,大多數國家的元首記者不會參加坎昆氣候峰會,也是吸取了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教訓。
當時,各國元首最後參與了最後的“討價還價”,但取得的成效一般。王瑞彬認為,由於各國元首介入所磋商的議題,往往涉及到各國的根本利益,各國根本無法在根本利益上作出讓步。(特派記者薛松、毛玉西)
僵局依舊
與會國“眾口難調”
從目前看,以下四大僵局短期內都難以突破:一、減排目標難以達成共識,各方都採取了減排承諾的低預期,已開發國家提出的2020年中期減排目標與開發中國家普遍要求的減排40%的目標相距甚遠。二、責任區分上,已開發國家依然在“四處游離”,試圖再次偏離“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使原本的雙軌談判進程缺乏互信基礎。三、長期資金援助依舊是“一紙空文”。按《哥本哈根協定》,已開發國家要在2012年前每年籌措1000億美元的資金承諾,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四、美方減排意願與承諾難有“定心丸”。對各方來說,美國根本無法作出任何有效承諾,尤其是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之後,參眾兩院反對全球變暖觀點勢力上升,歐巴馬極力推動的《美國清潔能源安全法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菲格雷斯表示,坎昆會議有可能達成某項協定,這也是坎昆將取得的“具體成果”,其中可能包括幫助開發中國家適應氣候變化、技術轉讓、森林保護,以及建立一個新的基金為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長期資金支持等內容。

國際觀察
誰在阻礙“氣候談判”
目前最引人關注的兩件國際大事,一是朝韓開炮,二為坎昆氣候大會。在這兩件看似不相干的事情里,閃動著同一個主角的身影,那就是美國。而且,在某種層面上來說,美國在其中扮演著相似的從鷸蚌相爭中獲利的“漁翁”角色。
其實在氣候議題上,美國的態度一直十分消極,全然不見在其他國際事務上的“大國風采”。美國的立場在1995年“京都會議”上可見一斑:先是在減排問題上絕不退讓、只肯維持“現有規模”;再提出一些無理要求且在大會一再讓步的前提下,美國終簽署《京都議定書》;但在2001年,又迫不及待地退出該協定。此後無論在巴厘島會議還是哥本哈根會議等一系列重要的氣候談判會議上,美國都是已開發國家逃避自身責任的強硬代表。
可以說,美國在“氣候談判”問題上起到了非常不好的示範作用。以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不但拖延和逃避議定的在經濟上支援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問題的條款,而且還不斷“倒打一耙”要求開發中國家擔負起更多的減排責任。因為有強勢的美國為之“出頭”,不少已開發國家在應對氣候問題時也習慣“撂挑子”。
但氣候問題不會因為這些國家“將腦袋埋進沙子”而減緩。根據有關統計,全球氣溫在整個20世紀已上升0.7攝氏度,若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勢頭沒有改變,到2050年時全球將有近900萬人要生活在洪水來襲的危險處境中。而《哥本哈根協定》提出的力爭將地球升溫的幅度控制在“危險係數”2攝氏度以內也很難實現。
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對氣候問題的“漫不經心”當然有其底氣,那就是雄厚的經濟實力。你以為氣候災難到來時所有人的命運是一樣的嗎?不一定。已開發國家有更高的技術、更完善的設備來保障本國國民的安全。即便是氣候導致農作物歉收,他們也有更多的儲備和更好的購買力來“搶”糧食,也有能力應對因氣候變暖而可能需進行的大規模遷徙。
也就是說,在高速發展的工業化過程中,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已令地球變暖並引起一系列問題,但在需要負擔責任之時,他們卻以消極的姿態表明:既往不咎,責任平等,開發中國家應該挑大樑。
更值得思考的是,美國正在借氣候問題大力推銷其自身掌握核心技術的一些新能源。而此前的“用玉米煉汽油”已被證實成本高昂,而且大規模採用農作物煉油一度導致全球農產品價格高企。美國如此做,無非是想一邊轉移視線,一邊牟取利益。
毋庸置疑,在跨越了一些難以跨越的障礙之後,錯綜複雜的氣候談判已取得了一些成績,此後也會逐漸向前進。但在近階段,難以產生實質性進展。因此,我們不必對坎昆會議期望過高。

大會直擊

2010年11月28日,在墨西哥坎昆的奇琴伊查瑪雅古城遺址旁,綠色和平組織升起一個巨大的熱氣球,呼籲人們保護環境。2010年11月28日,在墨西哥坎昆的奇琴伊查瑪雅古城遺址旁,綠色和平組織升起一個巨大的熱氣球,呼籲人們保護環境。

就在2009年,一臉“苦大仇深”的各國代表相聚漫天大雪的哥本哈根,卻沒有達成任何實質性成果。相比之下,如今隨處可見的棕櫚樹和不遠處的海灘構成了墨西哥坎昆會議的重要元素,與會代表也變得輕鬆俏皮,在會議召開之際,他們決心有所行動。
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峰會於11月29日正式拉開帷幕。令人欣喜的是,儘管會前氣氛凝重,但伴隨著會議的正式召開,對哥本哈根會議的反思和出於維護聯合國系統權威的內在動力,令會議氣氛為之一振。
其中明顯的是,世界各國都不再“坐等”國際協定——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召開之前,各國把準備工作的重點放在特定“目標”上。而一年以來,各國(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已經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具體落實。
“國際氣候談判將何去何從,目前這一問題仍存在極大不確定性,並曾被各國視作在國內採取減排行動的障礙。”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國際氣候政策項目主任施密特表示,“在過去,這些國家可能會說還要等等再行動,現在他們則說,我們不能等了,我們必須現在就採取行動。”
中國還能承諾些什麼?
根據測算,已開發國家在哥本哈根協定中所承諾的減排目標如今僅僅達到16.5%,遠遠達不到將溫度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可就在同時,一個問題卻經常被問起:“中國還能承諾些什麼?” “雖然中國的目標非常宏偉,但我們還要觀察中國的實際行動,並且相信中國可以做得更多。”這是在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峰會之前,幾位來訪中國的歐盟國家高級官員的說法,態度有委婉或直接的不同,但核心信息卻是一致的,期望中國可以在坎昆會議前有碳排放總量控制(cap)方面的承諾。
“這就是做夢了。”氣候組織(TheClimateGroup)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現在最重要的是落實好現有政策,如果以往的承諾能完全兌現,就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貢獻。目前,根據NRDC的總結,中國方面已經宣布了在下一個五年計畫(“十二五”計畫)期間,在國內實現有約束力的碳排放強度目標。
NRDC方面認為,有跡象表明,中國的計畫也將包括一個重要的新能源強度目標,這將有助於中國在2020年之前將碳排放強度在2005年的水平上減少40%~45%。例如,中國剛剛宣布一項全國性的電力需求側管理方案,要求所有發電企業都要加大對提高能效項目的投資力度。
已開發國家的數字遊戲
與此同時,巴西毀林程度呈持續下降之勢,目標將在2016年提前實現;南非內閣剛剛批准了一項國家氣候計畫草案,該計畫現在即將公開徵求公眾意見,預計將在2011年年中完成;而印度也在行動,努力實現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其中包括提供補貼、上網電價及其他政策,以實現太陽能在印度的安裝量大幅上升,並實施名為“執行、完成和交易”(Perform,Achieve,andTrade)的項目,為工業廠房設立目標以提高其能源效率,此外還對煤炭徵收“清潔能源稅”,用來創建國家基金以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
在發展中經濟體摩拳擦掌立志進行一場“清潔革命”之時,出於發展權的原因,它們無法也沒有義務為自己制定排放總量控制的目標。
令人一再感到失望的是,需要為全球氣候變化承擔歷史責任的已開發國家,卻在持續地玩著數字遊戲。
這其中,歐盟一直在搖擺不定,如今終於開始規劃如何在2012年後強制歐盟企業遵守溫室氣體“總量控制與交易”制度,並討論深化減排,爭取在2020年實現排放水平比1990年降低30%。
美國方面,儘管沒有撤回在哥本哈根作出的減排17%的承諾,但伴隨著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通過一項全面的能源和氣候法案的希望已變得越來越渺茫。
但事實上,歐盟的目標很容易實現,因為產業結構的原因,其減排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在其他國家達到的;而美國提出2020年溫室氣體比2005年減排17%,可問題是2005年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增加了15%左右,這意味著美國的減排目標只是回到了1990年的水平,且如今的歐巴馬政府還要受到國會制約。
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首席代表鄒驥認為,已開發國家在要求開發中國家作出承諾的時候,應該看看自己在這二十年中是否兌現了承諾。已開發國家需要提高自己的減排目標,如果他們真敢大幅度提高減排目標,中國也可以奉陪。

影響

坎昆氣候大會坎昆氣候大會

新能源新增長帶來新機遇
光伏板塊方面,歐洲補貼政策下調,2010年的火爆局面無法再現,需求趨緩和供給擴張使部分廠商面臨考驗。但新興市場的崛起、成本的下降和長期不變的增長趨勢讓市場仍然對行業保持信心。分析人士認為,與太陽能相關的個股將會受益,主要有南玻A(000012)、樂山電力(600644)、川投能源(600674)、力諾太陽、特變電工(600089)、航天機電(600151)、江蘇陽光(600220)、天威保變(600550)、方興科技(600552)、新華光(600184)、通威股份(600438)、精功科技(002006)、孚日股份(002083)、中環股份(002129)、拓日新能(002218)等。
風電方面,風機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整合,產品均價亦持續下滑,規模較小企業面臨更大挑戰。陸上風機增速趨緩,但海上風電或帶來新的機遇。分析人士認為,未來關注行業龍頭、具有大容量風機生產能力以及與電力集團關係密切的風機廠商。主要受益股為,東方電氣(600875)、長征電氣(600112)、中科三環(000970)、華儀電氣(600290)、湘電股份(600416)、天奇股份(002009)、中材科技(002080)、天馬股份(002122)、方圓支承(002147)、金風科技(002202)、銀星能源(000862)等。
核電板塊方面,核電成為“十二五”規劃加快推進的重點,且對核電裝機容量的調整超出市場預期,未來10年增長明確。分析人士認為,可能會很快出現核電招標高峰,且規模化水平提升以及國產化率的提升都將使核電設備行業受益。東方電氣、上海電氣(601727)、煙臺冰輪(000811)、哈空調(600202)、奧特迅(002227)、中核科技(000777)、沃爾核材(002130)等將會從中受益。
新能源汽車方面,2010年11月24日,科技部網站刊登一則訊息,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共同在北京市組織召開了“北京市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實施方案”論證會,會上通過了該方案。業內人士認為,新能源汽車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之後,在北京推廣新能源汽車將在全國形成良好的示範效應,很快重慶、武漢也將陸續成為試點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大幕徐徐拉開,相關上市公司湘潭電化(002125)、德賽電池(000049)、杉杉股份(600884)、包鋼稀土(600111)、中信國安(000839)、廈門鎢業(600549)、科力遠(600478)、中炬高新(600872)等將直接受益。

智慧型電網將出現爆發式增長
2010年1-10月,全國電網投資2249億元,同比下降7.8%,主要原因是智慧型電網規劃未確定,導致投資減速。上海證券預計2011年全國電網投資3750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智慧型化部分投資同比增長31%以上。2011年配電網自動化系統、用電信息採集系統及終端設備、電動汽車充電設備建設的增長速度將超過市場現有預期。在電網總部負責的環節,2011年智慧型變電站、線上監測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其次是柔性輸電。
綜合考慮成長性、產品技術壁壘和市場容量,分析人士認為智慧型變電站、配電網自動化是2011年最值得關注的行業,此外,柔性輸電設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行業增長也較快。智慧型電網是龍頭企業的盛宴,建議重點關註上述行業細分龍頭企業,如國電南自(600268)、國電南瑞(600406)、理工監測(002322)、積成電子(002339)、榮信股份(002123)、森源電氣(002358)等公司。

工業節能市場空間巨大
減排量85%以上通過節能來實現,而工業能耗約占60%-70%,工業節能空間巨大。工業節能板塊中高壓變頻器行業處高景氣周期,未來市場規模大約810億元;高效節能電機效率高,財政補貼將使高效節能電機市場份額成倍提升;非晶變壓器空載損耗低,而城鄉配電網負載率低,未來10年市場規模達1600億元;餘熱鍋爐未來5年市場容量達680億元,其中鋼鐵行業是餘熱利用潛力最大行業,國家已經出台政策支持和推進鋼鐵行業的餘熱利用;因此市場預計未來工業節能空間大。
此前大型節能項目建設緩慢,原因之一是企業資金不足,契約能源管理機制將有效解決節能項目初始投資問題。此外國家出台契約能源管理補貼政策,對工業節能項目補貼不少於300元/每噸標煤,這將顯著提升節能項目的經濟性。契約能源管理服務項目的63%為工業節能項目,契約能源管理機制的落實與推廣將進一步撬動工業節能市場,預計未來契約能源管理市場規模達4000億元。
分析人士認為,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工作的推進以及契約能源管理機制的落實與推廣,工業節能無疑將獲加速發展,節能設備提供商將受益行業增長。餘熱鍋爐方面看好,海陸重工(002255)、華光股份(600475)、東方電氣、煙臺冰輪。清潔煤技術方面,華光股份、海陸重工、科達機電(600499)、東方電氣、天科股份(600378)、中核科技等將會受益。

建築節能發展潛力巨大
中國建築節能潛力巨大,從政策導向看,建築節能產品受政策推動,對各種產品給予了不同的支持力度,有利於保障建築節能產品的市場。從盈利能力來說,建築節能產品作為新產品替代原先的不節能產品,處於市場開拓階段,具有更高的毛利率。目前,市場確定和自身競爭力確定的依次是low-e玻璃、保溫牆體材料、石膏板、節能幕牆。比較幾種產品的毛利率看,low-e玻璃的毛利率最高,光伏建築、石膏板其次。
世博會上的建築材料和技術,往往都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最高水平,也預示了下一個時代的方向。結合近年來的趨勢,我們看到隨著人們環保節能意識的增強以及各國對環保節能材料推廣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受益最多的就是建築用生態環境材料。基於其獨特的功能特性,環保節能材料已經成為建材領域中最具潛力的生力軍。
分析人士認為世博會的舉行將把這種“節能就是低碳”的建築理念進行一次更好的傳播和示範,對相關行業起到催化劑的效果。節能燈及元器件方面可關注,佛山照明(000541)、雪萊特(002076)、浙江陽光(600261)、飛樂音響(600651)、方大A、聯創光電(600363)、三安光電(600703)、士蘭微(600460)、法拉電子(600563)、長電科技(600584)。節能材料方面可關注,煙臺萬華(600309)、紅寶麗(002165)、魯陽股份(002088)、雙良股份、海螺型材(000619)。智慧型建築及其他可關注,泰豪科技(600590)、延華智慧型(002178)、中航三鑫(002163)。

環保行業年均增速20%
近期傳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已獲國務院批准的訊息,該規劃分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以及資源的循環利用三個方面,預計我國環保業“十二五”期間投資額將超過3萬億元,環保產業將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保持年均15%-20%的增長速度。在節能產業方面,主要方向是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餘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範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於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
同時,《規劃》中亦關注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及推動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規劃》將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攬子服務,並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的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而在環保產業方面,《規劃》提出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等。
分析人士認為,未來與節能環保相關的財稅、金融扶持政策將陸續出台,尤其是稅收優惠方面,電機節能、餘熱發電、熱電聯產等相關設備製造及節能服務提供者將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具體到上市公司可關注,脫硫脫銷除塵方面,龍淨環保(600388)、菲達環保(600526)、東湖高新(600133)、凱迪電力(000939)、眾合機電(000925)、九龍電力(600292)。固廢處理方面,合加資源、南海發展(600323)、城投控股(600649)。污水處理方面,首創股份(600008)、武漢控股(600168)、南海發展、洪城水業(600461)、城投控股、創業環保(600874)、中原環保(000544)、中山公用(000685)、藍星清洗、合加資源、國中水務(600187)。

森林碳匯政策導航催生投資熱點
所謂森林碳匯,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該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在降低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減緩全球氣候變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獨特作用。擴大森林覆蓋面積是未來30—50年經濟可行、成本較低的重要減緩措施。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在積極利用森林碳匯應對氣候變化。
在我國,已制定並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有關方面也曾明確表示,今後將把應對氣候變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並繼續採取強有力的措施。這些措施就包括,大力增加森林碳匯,爭取到2020年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四千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十三億立方米。
在2009年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上,林業成為唯一有突破的領域。各國表示將通過REDD+(減少森林砍伐和退化)、已開發國家300億美元經濟援助以及碳排放交易等機制,加快世界森林資源保護,特別是對開發中國家濫砍濫伐現象加以制約。
分析人士認為,在提倡低碳的情況下,未來林業主要受益於碳交易,具體而言,一方面,碳交易將使木材價格有所上升,另一方面,碳交易將改變林業企業回報方式。永安林業(000663)、景谷林業(600265)、吉林森工(600189)、深國商(000056)、威華股份(002240)等將會從中直接受益。

相關評論

氣候現狀圖片氣候現狀圖片

前景不明具懸念
坎昆氣候變化大會進入倒計時,前景不明極具懸念,新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還有一個月就要在墨西哥名城坎昆召開。這次受到外界廣泛關注的大會前景不明,極具懸念。
懸念之一:大會能否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
本屆大會是否能就氣候變化議題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定,無疑是最大焦點。
2009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形成了一份沒有法律約束力的《哥本哈根協定》。協定中闡述了已開發國家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等問題,但在二氧化碳減排的具體指標上,各方分歧仍存,沒有達成共識。
本月初,在坎昆氣候大會舉行前的今年最後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談判在中國天津舉行,會議在資金等問題上取得了一些進展,為坎昆會議的舉行營造了良好的談判氛圍。
但是,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矛盾仍然沒有根本解決,雙方在減排指標等關鍵問題上分歧依舊。對此,坎昆大會的主辦國墨西哥態度謹慎。大會候任主席、墨西哥外長埃斯皮諾薩19日直言不諱地說,若在坎昆達成像京都議定書那樣的協定,“時機尚不成熟”。
墨西哥駐華公使米蘭達(AlfredoMiranda)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坎昆的友好環境和宜人景色都將有助於氣候大會的進行,墨西哥對此已經做好了準備。但他也未對會議前景進行評論。
墨西哥目前正在向外界積極宣傳推廣坎昆大會。上周,上海世博會墨西哥館還專門舉行了一系列活動。墨西哥自然資源及環境部氣候變化政策總幹事瑪塔(JuanMata)對記者表示,墨西哥的首要任務是在大會過程中“恢復自信”。
各個陣營最近都在加緊協調立場。“基礎四國”等方面在天津談判本月9日結束後就舉行了會議。美國氣候變化特使托德•斯特恩22日訪華,與中方舉行了會談。這些會談無疑有助於縮小分歧。但是否最終能達成協定,還有待於在坎昆大會上破解。
懸念之二:是否有眾多國際政要與會
丹麥去年將氣候大會升格為氣候峰會,有關國家領導人紛紛與會。今年的會議是否能再次迎來多國政要,已成為各國記者熱議的話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發言人約翰•海(JohnHay)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截至本周,全世界已有1300多名記者報名採訪坎昆大會,其中600多人仍需等待聯合國方面的批准確認。約翰•海說,大會的籌備工作目前進展順利,不存在任何問題。至於領導人與會方面,他則表示,這個問題仍需墨西哥政府來決定,聯合國方面不會出面干涉。
據記者了解,墨西哥方面目前仍無打算邀請國際政要與會。這主要是出於接待能力與會議進程的考慮,吸取哥本哈根的經驗和教訓。一些國家的領導人也已明確表態不會出席會議。巴西總統盧拉26日認為,不會有太多國際政要前往坎昆,但他確認,屆時巴西領導人將與會。
有分析指出,究竟有多少國際政要參與此次會議,答案必須等到會議舉行前的最後一刻,甚至是要到會議舉行時才能真正水落石出。

前聯合國特使不看好坎昆氣候會議
前聯合國環境問題特使韓升洙表示,他估計下個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氣候會議不會在擬定新的氣候協定方面取得任何重大進展,因為各方意見分歧依然嚴重。韓升洙接受路透採訪時說:“說實話,我不對坎昆會議抱有多大期望,因為大家的意見太不統一,主要碳排放國之間也沒有達成共識。”此次採訪是路透全球氣候和替代能源精英匯的一部分。 “你們可能知道,在天津舉行的氣候會議讓前景變得黯淡,”他說。上周在天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會議上,中美這兩個碳排放大國發生爭執。與會各方在籌款問題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未能消除人們對氣候談判可能陷入僵局的擔憂。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也以失望告終,未能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新協定來取代或擴展將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議定書》。
墨環境部長稱坎昆氣候大會可望取得積極成果
墨西哥環境和自然資源部長克薩達日前指出,基於之前多次氣候問題國際會議達成的共識,坎昆氣候大會極有可能取得積極成果,但是還需各方共同努力。墨西哥媒體援引克薩達的話說,此前多次相關國際會議中,各國代表就資金、技術、減排、森林保護及科研等問題達成了不少初步共識,為坎昆氣候大會取得進一步成果打下了基礎。
克薩達認為,本次大會要取得進展,首先應在技術層面上,建立一個技術執行委員會,在聯合國氣候大會上起到主要諮詢作用,並在委員會之下建立作為實際執行部門的技術中心,致力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技術的轉讓。在資金層面,他認為有必要著眼於2010年之後,籌建一個三層次資金提供架構,即短期資金提供、長期資金提供以及私營資金介入。此外,還應建立一個特別網站,用以保證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克薩達表示,墨西哥政府將大力推動坎昆氣候大會取得成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貢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