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中國IT十大爭議人物8

2005中國IT十大爭議人物8

張汝京: 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和執行長。1948年出生於江蘇省南京市。畢業於台灣大學,於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獲得工程學碩士學位。
張汝京:事件梗概
時間:2005年3月

地點:台灣

人物:張汝京

事件梗概:從2003年以來,張汝京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中國大陸度過的。2005年新年伊始,他的中芯國際晶片在大陸的代工廠已增加到8家。

2005年3月,一紙由台灣經濟部發來的,“非法投資大陸”的罪狀書,打亂了張汝京繼續開闢新大陸的夢想。罪狀書點名指控張汝京在大陸“非法投資”,並以此“罪名”對他處以新台幣500萬元的罰款。同時,聲明強調:如果張汝京沒有在6個月內從內地撤資,將被重複處罰,直至遵從命令為止。

半年後,針對500萬罰款分文未交的張汝京,台灣當局開出了更加嚴厲的第二張罰單——1000萬元新台幣。

張汝京的態度一直十分堅決,在第二張罰單之前,張汝京已經申請放棄台灣戶籍。2005年7月9日,張汝京卸任公司董事長一職,由北京大學微電子研究所的首席科學家王陽元繼任,同時繼續保留其中芯國際執行董事和執行長職位。

是什麼讓張汝京有這樣的底氣?中芯國際在大陸的投資,究竟“是強硬地進行非法投資”,還是為企業前途的明智之舉?
張汝京:"強硬的非法投資" 還是為前途明智之舉?
正方:台灣IT要發展,不來大陸投資將自毀前程,張汝京在大陸的投資是明智之舉,台灣當局如此“打壓”無疑將引起全台商的“公憤”,也必將制約台灣IT企業新發展。

反方:中芯國際的部分產品已經威脅到了台灣同類企業的利益,台灣當局必然要壓制中芯國際的發展勢頭。所以懲罰有理。

點評:用張汝京的話說,中芯國際在內地發展的5年,也是台灣當局打壓的5年。張汝京等為什麼會遭受如此“待遇”呢?原因歸結起來很簡單:自從2000年在上海創建之後,中芯國際飛速發展,已經引起了台灣主管當局的“警覺”;2000年創建於上海的中芯國際發展迅速,按目前的發展態勢,2006年將成為僅次於台積電、聯電的全球第3大半導體代工廠商,尤其是中芯國際2005年3月17日和18日在紐約和香港的成功上市,更是牽動了島上敏感的神經。

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中芯國際所從事的半導體行業是台灣地區工業的支柱產業,台灣對這些行業投資大陸一直都有嚴格的“禁令”,打壓事件屢有發生。

業內人士認為,台局此次重罰張汝京是“殺雞給猴看”,殺一儆百。但是,這種強制性的政府干預行為,是否能阻止台灣IT企業與大陸市場的互通趨勢?我們先不論張汝京如此強硬是不是明智,只是台灣IT想要發展,連大陸都不來投資,絕對是不明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