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31日

1949年7月31日

1949年7月31日,星期日,農曆七月初六,己丑年辛未月壬戌日。1949年7月31日,《北平解放報》停刊;甘肅清水縣解放;毛澤東審閱修改新華社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2周年社論稿。

簡介

1949年7月31日,毛澤東審閱修改新華社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2周年社論稿,將標題《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改為《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並加寫三段話,分別是關於南昌起義、人民解放軍特點和如何克服困難的。同日,毛澤東復電劉少奇、王稼祥,同意新華社派代表駐莫斯科,塔斯社派代表駐北平;劉少奇可先回國,王稼祥在莫斯科幫助劉亞樓等接洽創辦空軍、海軍兩校,待8月中旬或下旬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後再去蘇聯。

大事記

《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
1949年7月31日,毛澤東審閱修改新華社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2周年社論稿,將標題《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建》改為《我們是能夠克服困難的》,並加寫三段話:

一、關於南昌起義,加寫:南昌起義及當時全國各地的許多起義,是中國共產黨中央決定的。在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反動派宣布了反革命政變之後,中國共產黨即決定率領人民反抗蔣介石反革命。八一南昌起義就是當時一連串革命起義的第一個起義。

二、關於人民解放軍的特點,加寫:這個軍隊的成分是工人、農民和革命知識分子,工農占90%左右,革命知識分子占10%,而革命知識分子則是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他們不但懂得用革命精神教育軍隊,堅決地執行共產黨的政治路線及其各項具體政策,而且懂得革命的前途是什麼,即是說革命將經過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穩步地發展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三、關於如何克服困難,加寫:為著克服困難,必須完成幾項根本性質的工作,這就是:(一)消滅封建勢力,使農民得到土地;(二)實行精兵簡政,節省國家開支;(三)在上列新兩項基礎之上初步地恢復和發展一切有益的工業和農業生產。沒有這幾項根本性質的工作,所謂克服困難,只是一句空話。而要完成上述幾項工作,在新解放區的南方和西北各省,一般地說來,必須準備付以三年左右的時間,過於性急是沒有用的。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在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對我實行封鎖政策的條件下,還須加上一條疏散人口的工作。7月下旬,毛澤東在審閱新華社廣播稿《八一介紹》時加寫:22年的人民解放軍的歷史證明,只要堅持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保持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完全和人民民眾打成一片,任何強大的敵人都是能夠打倒的,任何嚴重的困難都是能夠克服的。

1949年7月31日,毛澤東復電劉少奇王稼祥:劉少奇可先回國,留王稼祥在莫斯科幫助劉亞樓、張學思等接洽創辦空軍、海軍兩校事完畢,待8月中旬或下旬回國參加新政協會議後再去蘇聯;同意新華社派代表駐莫斯科,塔斯社派代表駐北平。

1949年7月31日,《北平解放報》停刊。

1949年7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第十九兵團六十三軍和六十五軍追擊馬鴻逵部至寧夏固原縣南部的蒿店一線時,與扼守瓦亭、三關口的國民黨寧夏兵團主力一二八軍對峙;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六十四軍追敵至固原縣東南的任山河地區,與國民黨寧夏兵團第十一軍對峙。
1949年7月31日,甘肅清水縣解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