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2年議會改革

1832年議會改革

1832年議會改革,根本動力是工業革命。

背景:工業革命展開後,新興工業資產階級為維護自身利益,強烈要求參與國家管理。1830年,在法國七月革命的衝擊下,英國再次掀起改革運動高潮。資產階級和工人都發動起來,改革的呼聲響徹全國。集會、遊行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甚至發生暴動。
內容:
1.重新分配議席,取消許多已經衰敗的選區,減少一些選區的議席,人口增加的選區議席增多,新興工業城市取得較多議席。
2.更改選舉資格,降低選民的財產和身份要求,擴大選民範圍,大大增加選民人數,工業資產階級和富農得到選舉權
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貴族保守勢力,工業資產階級得以更多的分享政權,但是廣大工人,僱農,婦女仍被排斥於政治之外。
定義:1832年議會改革為代議制,議會由選舉產生的議員組成,代表選民行使國家權利。也就是“集體統治”。
作用:適應了工業革命需要,增強了工業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作用。
意義:君主立憲制確立了資產階級代議制度,有利於促進資產階級民主,防止獨裁統治,還得以和平方式解決利益糾紛,避免暴力衝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