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4年

1264年

1264年,甲子年(鼠年);南宋景定五年;元至元元年;越南紹隆七年;日本弘長四年,文永元年。

大事記

(圖)忽必烈汗忽必烈汗

宋度宗繼位:宋度宗趙禥(1240年-1274年),原名趙孟啟,1251年賜名孜,1253年立為皇子,賜名禥,是南宋第六位皇帝(1265年—1274年),宋太祖十一世孫,宋理宗弟嗣榮王趙與芮之子,宋理宗的侄兒。兒時聰敏,時常一語破的,令理宗喜愛。在位10年,享年35歲,死後葬於永紹陵,諡號為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可是宋度宗長大後十分昏庸無能。他即位時,金朝已經滅亡多年,北方元朝軍隊大舉南下,國難當頭,他卻將軍國大權交給奸臣賈似道,政治十分腐敗黑暗,人民生活十分困苦,自己卻依舊窮途奢侈,荒淫無道,沉湎於酒色之中,宋朝病入膏肓,無可救藥,只有等著滅亡。

忽必烈擊敗其弟弟阿里不哥,鞏固其帝位

忽必烈(蒙古語西里爾字母拼寫:Хубилай хаан,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稱孛爾只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禾貼尼的第二子(共四子)。中國元朝的創立皇帝,廟號世祖,漢文諡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文諡號薛禪皇帝(Sečen Qaγan)。他還曾自立為第五代(最後一代)的蒙古大汗,但並未獲得普遍承認。

其長兄蒙哥即位後,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則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他在這段時間內任用了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如劉秉忠、許衡和姚樞等等,並提出了“行漢法”的主張。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悅而受之。1253年,忽必烈率軍進攻位於今雲南的大理國,國王段氏投降,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

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次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立為大蒙古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在精兵擁立下自立為大汗。幼弟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為此發動戰爭爭奪汗位,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遷都大都,上都為陪都,並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員。但四大汗國之中的三國則因他違反歷來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行漢法”的主張而紛紛終止藩屬關係,脫離了他的統領範圍。僅伊兒汗國(首任伊兒汗即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在名義上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實際上伊兒汗國也處於半獨立的地位,而在忽必烈去世後則完全獨立了。至此,他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僅止中原地區、今新疆東半部、西藏和蒙古全境。

出生

(圖)克雷芒五世克雷芒五世

教宗克雷芒五世(1264年-1314年4月20日),原名Bertrand de Goth,在位期間:1305年6月5日—1314年4月20日。在任期間羅馬教廷從羅馬遷到法國亞維農。他是第10位法國籍教宗。他於1312年宣布將聖殿騎士團解散。

答剌麻八剌(1264年-1292年),元朝太子真金之次子,元武宗、元仁宗之父。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真金去世,元世祖屬意孫子答剌麻八剌為繼承人。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令答剌麻八剌出鎮懷州,次年年初,在京去世。元武宗即位後,追封其父真金廟號順宗,諡號昭聖衍孝皇帝。

惟康親王(1264年5月26日 —1326年11月25日)是鎌倉幕府第七代征夷大將軍。他是六代將軍宗尊親王的嫡男,母親是攝政近衛兼經之女宰子。

生於相模國鎌倉(神奈川縣鎌倉市)。1266年7月,隨著宗尊親王被廢送還京都,才三歲便就任征夷大將軍。起初還沒有降為臣籍時被稱為“惟康王”,就任征夷大將軍後降為臣籍,賜源姓,改名“源惟康”(後嵯峨源氏)。1289年9月,北條氏因其任將軍太久,希望讓久明親王就任,於是他被解除將軍之職而回到京都。在這之前他為被放逐而做準備,以幕府的名義請求希望能回復皇籍,於是朝廷方面冊封其為親王,他改名“惟康親王”。根據‘增鏡’的記載,他被很隨便的用“竹網編成的轎子”送回去。同年12月出家。1326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

逝世

(圖)烏爾巴諾四世烏爾巴諾四世

趙昀,南宋第五位皇帝(出生1205年

宋理宗趙昀(1205年-1264年),原名趙與莒,1222年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時間是從1224年到1264年。1264年逝世於臨安。由於宋理宗無子,所以立他的侄子趙禥為太子,是為宋度宗。

10月2日——烏爾班四世,教皇(出生約1195年

教宗烏爾巴諾四世,又譯烏爾班四世、伍朋四世(約1195年—1264年10月2日),原名Jacques Pantaléon,1261年8月29日—1264年10月2日在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