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6年

1166年

1166年,丙戌年(狗年);西夏天盛十八年;金大定六年;西遼崇福三年;南宋乾道二年;越南政隆寶應四年;日本永萬二年,仁安元年。

大事記

(圖)1166年時中國廈門1166年時中國廈門

宋太宗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 謚“圓悟大師”,宋孝宗幹道二年(公元1166年) 謚“等遍正覺圓悟大師”。基於慧遠大師對佛教作的巨大貢獻,及其對後世的影響,得到數朝帝王追封諡號,也可謂是在情在理。

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員外郎,因言者論其越級提升,被免職還鄉。

出生

史守之,(1166年-1224年),南宋時期詩人、學者、藏書家。字子仁,是宰相史浩之孫,史彌大之子,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

年輕時跟隨學者楊簡、袁燮遊學。史守之厭惡其叔權相史彌遠的所作所為,史彌遠也害怕這位侄子(“彌遠畏之”)。朝廷屢次徵召他出仕,史守之均辭不就,最後以朝奉大夫致仕。

中年隱居家鄉月湖,閉門藏書講學。史守之亦為當時一大藏書家。宋寧宗曾特地御書“碧沚”二字賜給史守之,後來史守之的宅第和藏書樓就被稱為“碧沚亭”。

萬松野老(1166年-1246年),中國金代高僧。河南洛陽人。

萬松野老俗姓蔡,法號行秀,萬松野老是其自稱。行秀15歲在荊州出家,受戒後雲遊天下,尋師訪友,參究禪宗修行之道。據《五燈嚴統》本傳載,行秀於《華嚴經》用功最著,對諸子百家之學亦無不會通。他精通佛理,又長於機辯,堪稱熟諳世情,徹悟三界,睿智哲思,朝野欽敬。金章宗曾召見以詢佛理,並賜錦綺僧衣一件。耶律楚材出仕蒙古後,曾經慕名造訪,請教治國之道。萬松野老以“以儒治國,以佛治心”答之。耶律楚材稱道不已,以為至理名言,即拜之為師。後每遇疑難,多有討教,且和詩贈琴,過從甚密。

萬松野老圓寂前留下一偈:“八十一年,只此一語,珍重諸人,且莫錯舉。”圓寂後,弟子們於大都城內建塔以埋其骨殖,即今北京市西城區磚塔胡同東口的萬松老人塔。

逝世

阿布·阿布德·阿拉·穆罕默德·伊德里西·庫爾圖比·哈薩尼(阿拉伯語:أبو عبد الله محمد الإدريسي‎,1100年休達 - 1166年西西里或休達),阿拉伯地理學家、製圖家和旅行者。

茅子元(1096年?—1166年),號“萬事休”,吳郡崑山(今江蘇崑山)。南宋紹興年間創立白蓮宗,也就是後來的白蓮教。

自幼父母早亡,十九歲在本郡延祥寺出家為僧,法名慈照,初從天台宗淨梵,習止觀禪法。南宋紹興年間(1131年),在平江澱山湖(今上海市青浦縣西)創建淨土宗系的新教門,稱白蓮宗,即後來的白蓮教。教徒稱茅子元為“茅上師”,其徒號白蓮菜人,可娶妻生子,“愚夫愚婦轉相證誘,聚落田裡,皆樂其妄”。白蓮宗後來遭到官方禁止,以“食菜事魔”的罪名將茅子元被流放到江州(今江西九江)。茅子元到江州後,仍秘密傳教。紹興三年(1133年),子元被赦還,幹道二年(1166年)皇帝在德壽殿召見他,演說淨土法門,並賜“勸修淨業蓮宗導師慈照宗主”的稱號。三月二十三日,在鐸城倪普建宅圓寂,二十七日荼毗(火化)。

著有《蓮宗晨朝懺儀》、《淨土十門告誡》、《彌陀節要》、《西行集》、《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等。

完顏宗憲1108年-1166年),完顏撒改之子,完顏宗翰之弟。字吉甫,喜歡讀書,甚賢。

宗憲三名阿懶。頒行女直字書,年十六,選入學。太宗幸學,宗憲與諸生俱謁,宗憲進止恂雅,太宗召至前,令誦所習,語音清亮,善應對。侍臣奏曰:“此左副元帥宗翰弟也。”上嗟賞久之。兼通契丹、漢字。未冠,後宗翰伐宋,汴京破,眾人爭府庫取財物,宗憲獨載圖書以歸。朝廷議制度禮樂,往往因仍遼舊,宗憲曰:“方今奄有遼、宋,當遠引前古,因時制宜,成一代之法,何乃近取遼人制度哉。”希尹曰:“而意甚與我合。”由是器重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