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1年

1081年

1081年是一個平年,是農曆辛酉年(雞年);遼大康七年;北宋元豐四年;西夏大安七年;大理上明元年;越南英武昭勝六年;日本承歷五年,永保元年。它的第一天在星期四開始。

大事記

耶律乙辛被囚禁

(圖)遼道宗遼道宗

大康初年,北樞密院使耶律乙辛權勢益重,但自從皇太子耶律浚參政以後,耶律乙辛地位受威脅,於是,他在設計陷害宣懿皇后之後,於大康三年(1077)六月又同其黨羽策劃誣陷太子謀反,遼道宗未能辨明是非,廢太子為庶人。後太子被耶律乙辛殺害。耶律乙辛誣陷皇太子成功後,朝廷上下無人敢對他的所作所為表示反對,因而耶律乙辛權勢益重。他與漢人北府宰相張孝傑勾結起來,為非作歹,大量陷害不依附於自己的忠良之士,收買了朝廷內外大臣,作為他的耳目,權勢膨脹。大康五年(1079)正月,遼道宗準備離開京城,外出狩獵。在打獵過程中,遼道宗發現許多大臣和護衛官都追隨在耶律乙辛之後,遼道宗不露聲色,回京後立即降旨,任命耶律乙辛為知南院大王事,命期出朝。大康七年(1081)十二月,由於耶律乙辛犯了把禁品賣給外國之罪,被送移司法機關囚禁起來。至此,遼道宗才知道皇太子耶律順宗是被誣陷而死,悔恨不已。由於耶律乙辛暗中策劃逃跑,準備投靠宋朝,陰謀敗露後,被縊死。

宋討西夏
元豐四年(1081)、夏大安七年六月,宋神宗下令保全軍(今陝西志丹)等地方行政長官密切注意西夏內部情況。保全軍借口歲賜絹茶等問題向西夏寫了一封信,但沒有得到任何答覆,這才確定西夏內部發生變故。當時,宋朝的間諜傳回來的訊息說秉常已被殺,因此宋朝大臣俞充對宋神宗說:秉常為其母所殺,倘若梁氏擁立另一個皇帝,專門與宋朝作對,必然成為宋朝的巨大禍患。鄜延路總管種諤也上書說此時正是宋朝興師問罪的良機,絕不能錯過,並向宋神宗保證說秉常乃三歲孺子不足為慮,我(種諤)完全可以拎著他的手臂把他拎來見您(宋神宗)。於是宋神宗決定大舉進攻西夏,命令李憲從熙河路出擊,種諤率從鄜延路進發,高遵裕領兵從環慶路出發,劉昌祚從涇原路出發,王中正從河東路向西夏進攻,五路同時推進,在興(今寧夏銀川)、靈(今寧夏青銅峽東)會合,李憲負責調度五路軍馬。

大理寺之獄
元豐四年(1081)十月,大理寺在審理王珫與石士端之妻通姦一案時,狀詞涉及王珪之子王仲端。知諫院舒宜上書宋神宗,謂此案牽涉到王珪父子是確定無疑的,審理此案的官員因懼怕王掛父子勢力而不敢深究。為此王矽之子王仲端也上書宋神宗進行辯解,雙方僵持不下,宋神宗只好委派宦官馮宗道前往大理寺監督審理此案。宋神宗下令王援、朱明之王枋各追奪一官勒停。練亨甫除名勒停,編管到均州(今湖北鄖縣東)、舒亶、崔台符楊汲罰銅二十斤,蔡京落職。

磨臍隘之戰

(圖)大理寺大理寺

元豐四年(1081)十月,宋夏戰爭爆發後,宋神宗命令涇原路軍隊聽從大將高遵裕的指揮和調遣,同時下令涇原路與環慶路軍隊合併一處,抄近路向西夏進攻。西夏集中胡蘆河南岸的所有兵力增援涇原路的邊防地區。此時,涇原路的軍隊已開赴前線,而環慶路的軍隊卻遲遲未到集合地點,涇原路統兵將領劉昌祚和姚麟率領本路兵馬五萬人孤軍深入,在西夏境內的堪哥平(今寧夏同心西北)與西夏三萬軍馬相遇,西夏軍隊死守磨臍隘關口,宋軍寸步難進。於是劉昌祚將五萬士兵分成幾隊渡過胡蘆河,準備奪取磨臍隘。他命令盾牌手在前,神臂士兵在後,弩手在次後,並對將士們說,立功之後可以得到比開熙河路時還要多的賞賜。將士們歡呼雀躍,奮勇殺敵,奪取了磨臍隘,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一戰打死西夏國母梁氏之弟梁大王等十五人,西夏其餘大小軍官二百一十九人,斬獲西夏士兵二千五百餘人,繳獲西夏銅印一枚,從此以後,宋軍通行無阻,深入西夏本土作戰。宋神宗為此也賞賜涇原路將士許多特支錢。

蹇周輔鹽法改革
章惇出任湖南察訪使時,命令湖南路提點刑獄李初平從廣南地區由官府加價搬鹽貨到湖南販賣,但並未實行。但至元豐三年 (1081),章惇擔任執政大臣職務後,郟亶為了迎合章惇,又提出建議,要求從廣南地區運鹽至江西販賣。元豐四年(1081)三月,宋神宗委派權發遣度支副使蹇周輔前往江西地區調查核實官鹽銷售情況。於是宋神宗又委派江南東路提點刑獄范峋,提點鹽事官曾伉進行調查,然後上報中央。同年九月,湖南地區的韶 (今廣東韶關)、連(今湖南連縣)、郴(今湖南郴州)、道(今湖南道縣)諸州也仿照江西地區的辦法運銷廣東食鹽。

梁氏囚禁秉常
西夏皇帝秉常十分喜歡宋朝的禮節,因此他常在夏國行漢禮,太后梁氏非常討厭他這一舉動,權臣梁乙埋等也很不高興。西夏大將李清勸說秉常將河南之地歸還宋朝,秉常採納了他的意見。大安七年(1081)四月,太后梁氏與權臣梁乙埋、罔萌訛等人商議,殺掉李清,將皇帝秉常囚禁在興州的木寨,距離原來的宮殿只有五里;同時,梁氏又命令梁乙埋和罔萌訛等人聚集所率兵馬封鎖訊息。然而,秉常的死黨還是知道了這一訊息,因而這些人擁兵自衛,不聽梁氏調遣,梁乙埋多次用銀牌招諭這些大族酋長、秉常的心腹,但他們不予理睬,西夏國內大亂。同年五月,西夏統軍禹藏花麻寫信到熙州(今甘肅臨洮),請求宋朝政府乘機征討梁氏,但宋廷沒有答應。

李憲攻取蘭州
元豐四年(1081)、夏大安七年九月,宋朝五路大軍征討西夏。李憲所率領的熙河路軍隊在西市新城(今甘肅榆中東北)大敗西夏軍隊,因而迅速向蘭州(今甘肅蘭州)推進。與西夏數萬軍隊在女遮谷(今甘肅蘭州東)相遇,雙方展開了一場血戰。此時西夏的殘兵敗將退保龕谷城(今甘肅榆中東南),龕谷城城池堅固,儲存著許多糧食,西夏人稱之為“御莊”。李憲大軍到達龕谷後,戍守此地的西夏軍隊聞風喪膽,狼狽逃竄,李憲打開西夏的倉庫,取出武器、糧食,然後向蘭州挺進。李憲命令剛剛歸順宋朝的西夏首領巴令謁三個部落率領所屬部隊進攻撒逋宗城,很快攻破了這個城市。於是,李憲上書宋神宗,認為蘭州是座古城,東西五百步長,南北三百步寬,自從宋朝軍隊打敗西夏後,蘭州附近部落已全部投降宋朝,因此,他建議在蘭州修築城池,設立帥府,以鞏固西方邊防。宋神宗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開始在蘭州修築城池和防禦工事,西夏軍隊曾來爭奪蘭州,但又被李憲打敗。因而宋朝得以順利地修築了蘭州城。

種諤攻克米脂城
梁氏聽說宋朝兵分五路進攻西夏,於是分別將各監軍司的兵力集合起來,由大將梁永能指揮,以抵擋宋軍的強大攻勢。梁永能將西夏軍隊分成三部分,一部分參加正面戰爭,抵禦宋軍進攻,另一部分埋伏起來,作為策應部隊,第三部分是突擊部隊,在宋軍安營紮寨之時就發動衝擊。然後宋軍的進攻日期一再拖延,梁永能早已做好了戰鬥準備,防守十分嚴密,但仍不見宋軍,於是梁永能寫信到鄜延路大罵宋軍將帥草包,用激將法將宋軍引出來。元豐四年(1081)、夏大安七年十月,宋將種諤於是率領本部人馬和從開封府抽調來的將士兵馬總計達十萬人,從綏德城(今陝西綏德)出發進攻米脂城(今陝西米脂縣),圍攻了三天,西夏粱永能調集八萬軍隊前來增援米脂,種諤指揮若定,西夏軍隊大敗而逃。但米脂城中守將介訛遇仍然堅守城池。其後種諤派遣使者勸說介訛遇投降,介訛遇眼見援軍被擊退,只好出城投降,種諤攻克了米脂城.種諤入城後,軍紀嚴明,下令凡是入城後殺人或為盜的宋軍士兵一律處死,任命介訛遇為米脂地方長官,繼續負責守衛這座城市。種諤還乘勝進軍,攻克了銀州(今陝西橫山東)。

高遵裕攻克韋州
元豐四年(1081)、夏大安七年十月,高遵裕率領宋軍近九萬人從慶州(今甘肅慶陽)出擊,進兵清遠軍(今甘肅環縣東北)。清遠軍是宋夏雙方都要爭奪的軍事重鎮,也是宋軍出塞的重要關口。高遵裕率軍直抵清遠軍城下。駐守清遠軍的西夏將領嵬名訛(口兀)知道抵抗不住宋軍的進攻,於是開城投降。高遵裕收復清遠軍後,張守約向他建議說清遠軍距靈州(今寧夏青銅峽東)不到三百里,可以派兵直搗靈州,但高遵裕沒有採納這一建議。其後高遵裕率領宋軍直抵韋州(寧夏同心縣東北),西夏軍隊早巳逃之天天,韋州城已變成一座空城,因而高遵裕順利地攻占了韋州。

王中正攻占宥州

(圖)文彥博行書文彥博行書

元豐四年(1081)、夏大安七年十月,王中正率領六萬宋軍從麟州(今陝西神木)出發,聲稱是代替宋神宗御駕親征,宋軍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便順利渡過無定河(陝西榆林河),因而這一路軍馬並未正式參與戰鬥。有些將領向王中正建議說:其它各路兵馬都已取得了巨大勝利,斬獲了許多西夏士兵的首級,唯獨麟州兵馬才斬獲三十顆首級,因而他們建議攻占宥州(今陝西靖邊西),王中正採納了他們的建議,率領軍隊進攻宥州,攻占宥州後,屠殺城中無辜居民五百餘家。

文彥博諫止伐夏
元豐四年(1081)十二月,判河南府文彥博上書宋神宗,力勸宋神宗停止對西夏用兵。他認為,討伐西夏無功而還,勞民傷財,士兵因軍糧不繼飢凍而死,同時宋軍運輸軍糧的隊伍經常被西夏攔截,大量士兵、民夫被西夏軍隊殺死。因而他建議宋神宗停止再度對西夏用兵,並嚴懲首議對西夏用兵的大臣。文彥博還進一步指出,自從宋夏戰爭爆發後,陝西地區財物一空,公私積蓄大抵都消耗殆盡,而丁壯年或運糧或從軍,夏糧根本就沒有播種,雖然宋軍已奪回宋朝領土,但是邊防地區依然必須加強戒備,以防止西夏軍隊的反攻,因而還得耗費大量錢財;這樣,陝西地區糧食價格飛漲,尤其是歧雍地區,來年青黃不接的時候情況將會更為嚴重,勢必造成老百姓大量流亡的局面,西部地區人民渴望和平,停止戰爭。文彥博還建議宋神宗集中精力,專門做好防禦西夏的準備,不能主動出擊,否則後患無窮。他還指出,第一次出征西夏雖然取得了不少勝利,但並未消滅西夏的軍事力量,倘若朝廷再次興師伐夏,當地老百姓已是窮困不堪,同時還得抽調更多的丁壯運糧從軍,加之去年冬天忙於戰爭,老百姓尚未播種,要徵調這么多丁壯從軍,必然導致他們的反抗,這樣,國家就會日益不安寧,對宋王朝的危害是極大的,因而他希望宋神宗中止征伐西夏的軍事行動。

出生

亨利五世出生

(圖)亨利四世向亨利五世交出權力亨利四世向亨利五世交出權力

亨利五世 Heinrich V(1081年—1125年5月23日)是法蘭克尼亞王朝(也叫薩利安王朝)的最後一位德意志國王(1105年—1125年在位)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11年加冕)。他是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的次子,母為莫里恩女伯爵伯莎。

亨利在還是太子時就在德意志諸侯慫恿下反對他的父皇亨利四世。他的第一次反叛以失敗告終,但他終於在1105年推翻了父親並一度將後者監禁。

雖然教皇是亨利五世篡位的最主要支持者之一,亨利五世在主教敘任權之爭上並未比亨利四世有任何軟化。當教皇帕斯卡爾二世拒絕為他加冕時,他進軍羅馬(1110年),監禁了教皇和大部分樞機。教皇暫時屈服,但不久收回其對亨利五世作出的全部讓步。1116年,亨利五世第二次侵入義大利,將帕斯卡爾二世趕出羅馬(1117年)。當帕斯卡爾二世去世後,他扶植了一名敵對教皇格列高利八世。1122年,亨利五世終於與新教皇加里斯都二世達成妥協,在沃爾姆斯宗教協定中基本解決了主教敘任權之爭,並將格里高利八世廢黜。

亨利五世1114年與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之女毛德皇后結婚。他們沒能生下任何孩子,法蘭克尼亞王朝遂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