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0年

1010年

1010年,庚戌年(狗年);契丹統和二十八年;北宋大中祥符三年;大理明啟元年;越南景瑞三年,順天元年;日本寬弘七年。

大事記

(圖)遼伐高麗遼伐高麗

1、交趾黎至忠卒
真宗即位後,進封交趾(今越南)郡王黎桓為南平王。景德三年(1006),黎桓卒,諸於爭立,黎龍廷得掌權。四年,遣使到宋,真宗詔封龍廷為交趾郡王,賜名至忠。黎至忠苛虐,國人不附,大中祥符三年(1010)二月,黎至忠卒。其弟明提、明昶爭立,大校李公蘊率土人逐而殺之,自領州事,號稱安南靜海軍權留後。繼續遣使朝宋,宋授之以靜海節度使,封交趾郡王。天禧元年(1017)二月,進封之為南平王。

2、宋行和預買
鹹平二年(999),三司官員馬元方首倡採取預買。大中祥符三年(1010)閏二月,河北轉運使李士衡再次建議施行,即針對春季民多匱乏,官府預付帛錢,令其夏秋之際輸送絹帛,官民兩相益便。和預買之法始由河北逐漸推廣。九年,以左藏內藏庫受災,官府以二千萬緡預購京東西綢絹,時青州(今山東益都)、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匹絹值八百貫,匹綢值六百貫,官給錢則絹一千貫、綢八百貫,極為便民。景祐間(1034——1038),和預買絹遍行於諸道。

3、遼伐高麗

統和十六年(998),遼遣使冊高麗王誦為王。二十八年(1010)五月,高麗西北面巡檢使康肇殺王誦,迎其從弟王詢為王,遼以討伐康肇軾君之罪為由,號召諸道繕甲整兵,以備東征。八月,遼聖宗將親征高麗,以皇弟楚王隆祐留守京師,北府宰相、附馬都尉蕭排押為都統,北面林牙僧奴為都監。十月,女真進良馬萬匹於遼,要求從征高麗。高麗王王詢遣使請求罷兵,被拒絕。十一月,遼聖宗率領步騎四十萬,號義軍,渡過鴨綠江。康肇帶兵抵禦,戰敗,退保銅州,後又依山據水對抗,遼耶律敵魯等破其陣,擒斬康肇及副將李立,追殺數十里,繳獲大量糧餉、鎧仗。銅、霍、貴、寧等州相繼降服。蕭排押部在奴古達嶺也擊敗了高麗軍隊。王詢遣使上表請朝,被遼接受。遼聖宗遂禁軍士再行俘掠,以政事舍人馬保佑為開京留守。而高麗守將卓思正殺遼使者,領兵出拒,遼派兵擊之,卓思正出奔。,蕭排押、僧奴等攻開京,王詢棄城而逃。遼師遂焚開京,追至清江而還。次年正月初一日,遼班師,高麗降城又反叛。遼軍撤至貴州南峻岭谷,遇連日大雨,馬駝皆疲,甲仗多遺棄,天晴後才得以渡江回境。遼聖宗詔罷諸軍。

4、川界弓手役戶貧乏

弓手屬宋地方治安軍之一,為縣役,掌捕捉盜賊,巡查市場,維持治安秩序等,一般從中等戶中揀差。大中祥符三年(1010)四月,太常丞乞伏矩奏報川界擔任弓手的役戶長久服役,不曾替換,以至傾家蕩產。於是規定服役期滿三年替換一次,留者聽便,如第三等戶不足充任,可在第二等戶中差充。

出生

宋仁宗趙禎1010年農曆四月十四日出生(1010年-1063年),中國北宋第四代皇帝,仁宗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諱禎,初名受益,真宗第六子,母李宸妃也。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生。章獻皇后無子,取為己子養之。

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