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0陽光希望工程

基本信息

概念

“1040陽光希望工程”,一個被編織成“國家秘密政策”的謊言,在北部灣的上空幽魂般盤鏇多年。 謊言並非高明,然而說得多了,很多玄而又玄的故事,就再也不是傳說——— 至少在北海,從各方湧向這裡從事“資本運作”者已成千上萬——— 官方說法是6000多人,而民間流傳的數字卻達二三十萬。
又稱資本經營,(資本運作還包括:連鎖銷售,資本孵化,民間合夥私募,互助式小額理財)是中國大陸企業界創造的概念,它指利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或資本的科學運動,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簡言之就是利用資本市場,通過買賣企業和資產而賺錢的經營活動和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發行股票、發行債券(包括可轉換公司債券)、配股、增發新股、轉讓股權、派送紅股、轉增股本、股權回購(減少註冊資本),企業的合併、託管、收購、兼併、分立以及風險投資等,資產重組,對企業的資產進行剝離、置換、出售、轉讓,或對企業進行合併、託管、收購、兼併、分立的行為,以實現資本結構或債務結構的改善,為實現資本運營的根本目標奠定基礎。

名詞解釋: (1)資本運作=資金運作(不完全) (2)正確的解釋:資本運作=資金(有形)+人際關係+社會關係+文化。未來學家和經濟學家已經告訴我們:進入21世紀人類面臨的四大趨勢:一是網際網路,二是網站,三是網路教育,四是以家庭生意為主導的網上生意。也就是說,無論你在做什麼,如果不是在網上,就一定會被這個趨勢所淘汰!要不電子商務,要不無商可務!所謂資本運作,即利用有限的一切可以產生價值的資源,運用市場法則,通過資本本身的技巧性運作,達到資本創利的最大化。

工程簡介

打開北海1040陽光希望工程”的潘多拉魔盒,其實質是一群“三高”人員共同謀布的行業。相較於傳銷,雲聚北海的行業從事者,明顯具有“高收入、高學歷、高情商”的特徵,而他們的擄獲目標,也多是全國各地“成功人士”“優秀人才”,其中不乏離退休的政企幹部。一個由謊言和內幕打造的行業,一個層層保密的行業,一個傷人脈的行業. 請勿盲目,不要再相信了,回來吧我的兄弟姐妹。家裡有好事!1732800742!!!

工程方式

首先,需要在推薦人的帶領下,到當地的工商銀行,用自己的身份證進行申購,這個項目最早的準入門檻是3800元,行業經過10年的發展,現在越做越大,掙錢也越來越快,69800元是根據最早股金推算出來的。每人69800元,次月銀行返還19000元,剩下50800元,接下來,你要尋找3個合作夥伴,也就是要發展3個下線,你的3個下線同樣要投資69800元,還要每人再發展他們的3個下線;你本人+3個下線+ 9個下下線,你的團隊已經有13個成員了。“1變3、3變9、9變27、27變81,81變243,你直接或間接吸納的金額已經達到了(1+3+9+27+81+243)*69800=25407200,其中45%上繳國稅,剩下10%上繳個人所得稅所以你會得到25407200*(1-45%-10%)=11433240折去各項所謂的費用後你會得到1040萬。
升級版手段一:租豪華公寓做幌子 每個從外地來這裡的人,大都是被騙來的,而現在的行業講課人員不再像以往那樣囚禁聽講者,而是給你自由,拿一些表面很成功的東西吸引你主動出錢。當你一旦出了這筆錢,想要“收回成本”,就得留在廣西,做同樣拉下線的工作。豪華公寓其實就是一個幌子。
升級版手段二:參與者多是高學歷 看到的“生意夥伴”,其實就是從業人員,他們有許多都是大學畢業生,有些年齡大的人也是退休知識分子。高學歷成為傳銷授課者的一個砝碼,用來搪塞那些對此有懷疑的人,“你看某某某,以前是老師,現在都不幹了,來參加這個項目。”這樣的話,在廣西的朋友處總能聽到。

現象反映

投資客老陳的血色記憶

2010年7月,廣西北海。 夾雜鹹味的空氣從海邊吹向城市。正午,烈日下的鬧市區人潮如鯽。紅燈閃過,綠燈亮起,蝗蟲般的機車、三輪車將街心淹沒,各種汽笛聲和拉客仔的吆喝聲響成一片。 40多歲的貴州客老陳騎一輛電動車穿行其中。老陳要去的地方,是位於市中心的北部灣廣場。走進廣場,老陳指著樹蔭一角,告訴記者,兩年前的一個上午,就是在這裡,他的兩個貴州籍老鄉持刀對砍。兩人是兄弟。結果弟弟被當場砍死,哥哥被砍中脖子,用衣服包著傷口逃走。 和老陳一樣,兩兄弟都是從貴州過來搞“資本運作”的。弟弟姓徐,哥哥姓林,兩人是分隨父母姓氏的同胞手足。“小弟把大哥忽悠來,錢投進去了,大哥想把錢要回去沒拿到,差不多7萬-10萬元的樣子,兩個人互相埋怨,小弟就約了大哥到廣場決鬥。” 親歷這場兄弟“決鬥”的老陳還拉過架,但“兩個人已喪失理智,場面殘忍而血腥”。 老陳所述看似離奇的這場兄弟“決鬥”,在當地媒體的報導中得到證實。據記者查閱,在2008年10月31日和2009年6月22日的《南國早報》上,分別對此事作了連續性報導。其中2009年的後續報導稱:一對貴州親兄弟在北海市北部灣廣場因傳銷錢財分配產生矛盾,持尖刀鬥毆,弟弟被哥哥刺死。6月19日上午,北海市中級法院對這起故意殺人案作出一審宣判,哥哥林凌被判有期徒刑12年。 “這幾年,很多外地人被忽悠到北海來,搞‘資本運作’,像這樣的悲劇還多得很。”老陳站在兩年前的兇殺地,充滿忿恨。2008年上半年,還在貴州水城縣經營一家汽車用品店的他,被一個戰友叫來北海旅遊,隨後加入戰友的“組織”搞“資本運作”,兩年先後投入了30多萬,卻收效寥寥。去年就想把錢要回來,卻一直抽身不得。老陳的怨恨,夾雜著自己的懊悔。

“1040陽光希望工程”

和老陳一樣,絕大多數從外地來北海來的“淘金客”,都是被這裡一種叫“資本運作”的項目吸引而來。在當地,這個項目還有另外一種頗顯氣魄的稱謂:1040工程。 何謂“1040工程”?簡單說,就是入伙時先交69800元,購買21份、每份3800元的份額,入伙次月,“組織”會退19000元,實際出資額即為50800元。然後你的任務就是發展3個下線,3個下線再分別發展3個下線,當發展到29人的時候,即可晉升為老總,開始每月拿“工資”,直到拿滿1040萬元,就從“組織”里出局,完成“資本運作”。 但如何通過69800元的投資,實現1040萬元的收益,這其間的計算過程,老陳說,他雖然做了兩年,但連自己都沒真正搞清楚,“很複雜,只有到了老總這一級,才會真正搞明白。” 2008年受戰友鼓動,真正加入“資本運作”這個“行業”後,老陳才發現,拉下線並不像想像般容易。一年過後,老陳從自己身邊的戰友、朋友、親友中好不容易拉來2個下線,連本錢都沒收回。2009年他曾返回貴州,打算放棄這個“行業”,然而“我回去又考慮、分析了很久,覺得這個行業還是可以做,就又到北海來了”。 這回激勵老陳“重返舊業”的,是對“1040工程”背後“巨觀政策”的重新考量。“說實話,第一次來北海,總覺得還是傳銷,做起來沒底氣,回去看了一些材料,又把這件事反覆琢磨了一下,最後雖然還是很困惑,但覺得他們說得也有道理,沒準這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暗地支持的一項‘國家政策’,要不然,在北海做這個的都是非常精明的人,能力、水平在我之上,為什麼那么多人會從事一項看似陷阱的事情?而且這么多年政府說是打擊,他們依然在那乾?” 老陳所說的“國家政策”,是北海傳銷“行業”內部對“資本運作”、“1040工程”的一種自我解讀。大意為,由外來人口在北海操作近4年的這個項目,實際是由中央操盤,在北部灣布局,暗中實施的一個“國家秘密政策”,目的是利用該項目為北部灣吸聚資金,帶動北部灣的經濟發展,實現中國經濟成長的第四極。 這種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氛圍,即便不是從事“資本運作”的人,在北海的街頭也能隨意地感受到。每到黃昏和夜幕降臨,許多街區的夜市書攤上,便能看到數量繁多、用以介紹“資本運作”的各種期刊、書籍和小冊子,雖然有的印刷裝幀精美,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非法出版物。 7月10日夜,記者花15元錢在書攤上買了兩本《中國特色北部灣資本運作》和《法制下的資本運作》,裡面提到,國家某領導人在一次“傳銷商座談上表示,對正當經營的傳銷企業,提出‘允許存在,限制發展,嚴格管理,低調宣傳’的方針”,“……五級三階制的銷售模式,不是傳銷,但要低調發展,地方政府要保護”。 老陳說,在“組織”里,為了說明地方政府對北海“資本運作”是暗地保護的,對媒體每次報導打擊傳銷的行動,說成“這是國家在調控,假裝打擊,嚇跑那些膽小的,也是為了保護更大的團隊”。 另一個給了老陳信心的是,他在北海生活親眼所見,在北海,到處是操著各種方言的外地人,而這些人“大多數都跟我一樣做這個行業”。在北海的許多住宅小區、賓館酒樓,也隨處可見掛著外地牌照的小轎車。“如果政府真的打擊,把傳銷人員都趕走了,北海就會變成一座空城,當地的商品房、出租屋、餐飲等行業就會一落千丈。” 於是,2009年的夏天,老陳再次從貴州南下北海。這次他換了一個“組織”,倒是沒被打擊過,但業績卻仍然上不去,半年後的他又熬不住了。 解謎初探 “組織”:“這個是國家政策而且是一個秘密的政策,外面的人都不知道,只有您到北海來親自感受,才能領悟這其中的玄機。我國的改革開放,第一極在深圳深圳改革開放30年,原來只有20萬的本地人口,現在發展到1000多萬,怎么發展起來的?中央給了政策嘛,可以走私,率先搞股票,第一撥到深圳的人,都率先富了起來。第二極在上海,新浦東。第三極是渤海灣,濱海新區,現在非常漂亮。那么第四極就是北部灣。我們現在從事的,就是國家政策性的項目。國家給了北部灣有四大政策,一是外交權,廣西的領導可以直接跟東協十國交流洽談業務;二是土地改革權;三是行政體制改革權;第四,也是跟這個項目有關的,就是金融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權。而玄機就在這裡:金融制度創新先行先試權,指的就是虛擬經濟,我們叫資本運作,是1992年國家花了29億從美國引進來的,國內的經濟學家又花了三年時間研究,怎么把它放在我國。1995年國家開始在廣西的玉林做試點,到1996年下半年才正式移到北海。什麼是資本運作呢?簡單說就是短平快,帶一小桶水,可以提走一滿桶水。日本戰後就是靠這種模式經濟迅速騰飛,它們叫起搏器,拿到中國來了,我們就叫資本運作。”

政府說法

打擊傳銷,政府態度一直很堅決。中央和自治區領導,無論是從國家利益,從北部灣利益,還是從其他個人利益來講,都不可能對傳銷姑息縱容。北海要建設宜居城市,傳銷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問題,會破壞一個地方的經濟,有些人會說房子好租了,但這些是短暫利益,是沒有遠見的。維護好北海的治安環境,政府絕不可能姑息,更不可能談什麼保護和支持。這些所謂的政策都是傳銷者利用北部灣經濟發展的政策來炒作。 外界流傳在北海做傳銷的人數不實。北海本地人有四五十萬,其中市區30多萬,加上流動人口市區共50多萬,公安部門統計的流動人員也才17萬人,不可能有二三十萬人搞傳銷!公安部門統計在北海做傳銷的人員數字是6000多人。
“大量行業人員的存在,推動了北海經濟的發展”。行業對地反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推動,所以很多現象被稱為國家行為,國家支持。手機卡,銀行卡,房子,等等都被影射成為國家支持的強力證據。

引進緣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