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北海

廣西北海

北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北海是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中國西南地區的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鐵、高速公路的城市,是中國大西南連線東協的最便捷的出海口,位於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東協經濟圈的結合部,處於泛北灣經濟合作區域結合部的中心位置。邕北線高鐵及南北高速公路把北海與南寧、廣州、成都、重慶、長沙等重要城市連線起來,構成了便捷的出海通道。

簡介

廣西北海廣西北海
廣西北海市
位於廣西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是一座具有亞熱帶濱海風光的美麗城市,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稱號。北海是一個浪漫的城市,風光旖旎,氣候宜人,讓人流連忘返。 北海地處亞熱帶,陽光充沛,雨量充足植被豐茂。全年花繁葉綠,四季瓜果飄香。自然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大陸和海島沿岸有眾多天然優良海灘,海水溫淨碧透,浪軟如毯,自淨力強。水質為國家一級標準。北海空氣的清新可謂全國之最,在全國各城市中居優級領先地位。是中國可適宜居住城市的“三海一門”(即珠海、北海、威海、廈門)中的一海。可稱得上是免費的氧吧。 北海是中國南部海濱的一座美麗的花園城市,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碧藍的大海,明媚的陽光,沙白水淨的海灘,中西合壁、華洋並存的市區建築,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別具風格的綠化廣場,大自然優厚的饋贈為這裡鉤畫了一幅美麗的畫卷。城市居民淳樸友好,珠鄉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地方文化風貌。 北海擁有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和潿洲島、星島湖兩個省級旅遊度假區、觀濤嶺國家森林公園、山口國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美人魚國家自然保護區、白龍珍珠城遺址、合浦漢代墓葬保護區、大士閣、東坡亭、歐美領事館舊址等一大批景點,集“海、灘、 島、湖、林、山、古蹟、人文”於一體。北海銀灘被國家列為中國五個最美度假勝地之一。廣西則以“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銀灘”而自豪。
北海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 108 ° 50 ′ 45 ″~ 109 ° 47 ′ 28 ″,北緯 21 ° 29 ′~ 21 ° 55 ′ 34 ″之間,西北距南寧 206 公里,東距湛江 198 公里,東南距海口市 147 海里。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 24.74 平方公里)、斜陽( 1.8 平方公里)二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 20.2 海里。
北海市與海南省隔海相望,鄰近東南亞諸國,背靠大西南雲貴川諸省,處於大西南、海南及東南亞的中樞位置,地理位置優越。總面積 3337 平方公里,市區面積 957 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北海市因市區北面瀕臨海而得名,始見於清康熙初年,清嘉慶年以來沿稱為市。 1876 年中英《煙臺條約》闢為通商口岸。 1949 年 12 月 4 日解放,當時為鎮,歸合浦縣管轄, 1951 年 1 月改為廣東省轄市,同年 5 月委託廣西省領導, 1952 年 3 月正式劃歸廣西, 1955 年 5 月重歸廣東, 1956 年降為縣級市, 1958 年降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 1959 年改為縣級鎮, 1964 年恢復為縣級市, 1965 年 6 月又劃歸廣西。 1982 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 1983 年 10 月恢復為地級市。 1984 年 4 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之一。 1987 年 7 月 1 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行政區劃

全市轄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和合浦縣,共有 27 個鄉鎮( 3 個鄉、 24 個鎮), 5 個街道辦事處, 87 個居委會, 343 個村委會, 6630 個村民小組。總面積 3337 平方公里。
海城區轄潿洲、靖海、驛馬 3 個鎮,東街、中街、西街、海角、地角 5 個街道辦事處,共有 51 個居委會、 20 個村委會, 250 個村民小組,總面積 140 平方公里。
銀海區轄高德、西塘、鹹田、僑港、福成 5 個鎮,共有 7 個居委會、 39 個村委會, 693 個村民小組,總面積 423 平方公里。
鐵山港區轄南康、營盤、興港 3 個鎮,共有 3 個居委會、 39 個村委會, 878 個村民小組,總面積 394 平方公里。
合浦縣轄 16 個鄉鎮( 3 個鄉、 13 個鎮),即曲樟鄉、十字路鄉星島湖鄉、廉州鎮、黨江鎮、沙崗鎮、西場鎮、烏家鎮、石灣鎮、常樂鎮、閘口鎮、公館鎮、白沙鎮、山口鎮、沙田鎮,共 26 個居委會、 245 個村委會, 4609 個村民小組,總面積 2380 平方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