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婆孵蛋

龜婆孵蛋是侗族的神話傳說,古歌名叫《人類起源歌》。

神話傳說

龜婆孵蛋是侗族的神話傳說,古歌名叫《人類起源歌》。
【神話傳說】
上古時候,世上沒有人類。有四個龜婆先在寨腳孵了四個蛋。其中三個壞了,只剩下一個好蛋,孵出了一個男孩叫松恩。那四個龜婆並不甘心,又去坡腳孵了四個蛋,其中三個又壞了,剩下一個好蛋,孵出一個姑娘叫松桑。從此世上有了人類。後來,松恩、松桑生下了王素與虎、蛇等動物,王素又生下姜良、姜美。
松恩、松桑侗語叫“songh dengv songh sangl”,意思為“往地下扎深根須”。龜婆給侗族祖先取這名字,是想讓侗鄉團寨的子孫們,像萬千棵嫩生小樹,傍著松恩、松桑而生,並像這兩棵枝繁葉茂的老樹在陽世間深深地紮下根。
有了這樣的說法,於是侗胞們認為滿山遍野的樹木花草、飛禽走獸,甚至樹蔸、藻菌、人面猴身的山之精靈,都傍著松恩、松桑而生,是松恩、松桑的子孫。天地原先是一片混沌的,有了“氣”後,“氣”才像生命搖籃一樣哺育了人類和繁衍了萬物;也就是從那時起,人類有了生兒育女的“根”,侗寨里的男男女女才進進出出像蜂兒築巢一樣熱鬧非凡。

神話來源

朦昧原始社會階段,侗族先民對大自然的種種現象,自然也無法從科學的角度去理解。但他們還是憑自己的想像創作了許多對社會現象進行解釋的神話。侗族先民認為人是卵生的,最早是由親兄妹的結合繁衍了人類。在古歌《侗族祖先哪裡來》中,第一章《龜婆孵蛋》是這描述的:
四個龜婆在坡腳,它們各孵蛋一個。
三個寡蛋丟去了,剩個好蛋孵出殼。
孵出一男叫松恩,聰明又靈活。
四個龜婆在寨腳,它們又孵蛋四個。
三個寡蛋丟去了,剩個好蛋孵出殼。
孵出一女叫松桑,美麗如花朵。
就從那時起,人才世上落。
松恩松桑傳後代,世上人兒漸漸多。
侗族先民對人類來源的回答是很有趣的。他們認為,人是“卵”生的,是由龜婆孵出來的。龜婆在這裡不是專指“龜”,而是泛指一種神聖的動物,意指人類的先祖。有的地方稱“棉婆”,“棉”也是指一種稀有而珍貴的動物。意指侗族崇拜的“薩婆”、“薩神”,加上“棉”字表示是人類的先祖。這些棉婆各孵蛋四個,其中三個寡蛋(即未受精的卵)沒孵出來而被丟棄,只有一個好蛋(即已受精的卵)孵出了世界上第一個男孩,他的名字叫松恩;第二次又孵出了第一個女孩,她的名字叫松桑。這就是宇宙間人類的始祖。他們長大後成婚,才有了後來的人。這是侗族先民對人類生命來源的樸素的認識。這種認識產生於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推測。它不僅表現出生命是由卵演化而來,反映出初始的進化論意識,而且有了男女結合、陰陽交合而生萬物的樸素辯證法思想。古歌中的松恩、松桑原以兄妹相稱,他們不肯結婚,後來因聽從杉樹神、岩鷹和大山仙的勸告,才結成夫妻,繁育後人。從中可以看出,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階段所產生的神話史詩型古歌。它反映侗族社會已經從群婚制過渡到了族外婚,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已經形成。它說明侗族先民關於人類來源的觀念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侗族先民從當時自然和生命變化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
從侗族先民所塑造的人類史上的第一對先驅及其名稱,我們即可看到耐人尋味的唯物主義的靈感。“松恩”、“松桑”都是侗語的音譯,“松”是“放”或“放下”之意;“恩”是筋或莖;“桑”是“根”。松恩、松桑合起來的意思是“放下了莖,紮下了根”。這種把人的生命的產生與植物生命的產生相類比,意蘊含蓄而深刻,反映出他們的哲學思想是建立在直觀形象的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
侗族先民關於人類生命來源於“卵”生的觀念,與他們崇拜“鳥類”有關。他們所崇拜的“鳥”是由蛋孵化而來,由此推測,人類的始祖也一定是由蛋孵化出來。
關於人類的起源,侗族民間還有一種傳說,更能體現其辯證的進化意識。在另一首關於人類起源的古歌中說:“起初天地混沌,世上沒有人,遍地是樹蔸,樹蔸生白菌,白菌生蘑菇,蘑菇化成河水,河水生蝦子,嚇子生額榮(一種水中的浮游生物),額榮生七節(節枝動物),七節生松恩,……”(《侗族文化史料》第189頁。黔東南州民研所編。)從中也可以看出,侗族祖先已經認識到人的生命是通過長時間的、由低等生物逐漸進化而形成的。

無法考證

【考證不了的神話】
“薩棉孵蛋”有譯成“烏龜孵蛋”的。有的出版物書上還出現過“龜婆孵蛋”的意譯。但這是經不起考古、文獻、民俗三結合的檢驗的。在考古上,古黔中從來沒有出土過圖騰時代的“龜婆孵蛋”畫像,在文獻與民族傳說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全民族都崇拜烏龜的記載,在民俗上從來沒有在祭祀時把烏龜神當作農神供奉的習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