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智

龐智

龐智,男。主任醫師。醫學博士。蘇州市消化營養研究中心副主任。1996年獲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赴英國倫敦皇家醫學研究生院胃腸科研修兩年;2001年9月進入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工作兩年。現為蘇州市消化系疾病與營養研究中心/蘇州市立醫院北區消化內科副主任,中華消化學會炎症性腸病協作組委員、江蘇省營養學會常務理事。蘇州市營養學會副理事長。

基本信息

簡 歷

龐智,承擔省市級科研課題6項並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和新技術引進獎,2003年被評選為蘇州市新世紀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對象,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著和論文130篇,參編書9本,譯著1本。擅長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炎症性腸病頗有研究。

工作經歷

2001年9月-2003年9月: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 博士後流動站工作

1996年3月-1997年10月:英國倫敦皇家醫學研究生院 Hammersmith 醫院胃腸科合作研究員

1989年9月-1992年8月:蘇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1992年9月-1996年2月:蘇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

1997年11月-2000年8月:蘇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科主治醫師

2000年9月-2003年7月:蘇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

2003年10月-至今:蘇州市立醫院北區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學歷

1998年9月-2001年6月:蘇州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學習,獲醫學博士學位

1986年9月-1989年7月:蘇州醫學院碩士研究生學習,獲醫學碩士學位

1981年9月-1986年7月:湖北醫學院醫學系本科學習,獲醫學學士學位

學會任職

中華消化學會炎症性腸病協作組委員、江蘇省營養學會常務理事、蘇州市營養學會副理事長、中華醫學會會員、中國營養學會會員、美國生物傳記研究會顧問

學術成就及榮譽

1994年被評為蘇州市青年科技標兵稱號;

1996年獲英國皇家學會獎學金;

1999年被評選為蘇州市首批跨世紀高級人才培養對象;

2003年被評選為蘇州市新世紀青年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對象

多次承擔省市級科研課題並榮獲省市科技進步獎;

在國內外專業期刊上發表論著和論文130篇,參編書9本,譯著1本

主要發表文章

1. Immunoproteomic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outer membranes proteins and relation to gastric diseases. J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2004; 19(suppl):A358 (PO-121)

2. The significance of serum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 and 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combination assay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J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2004;19(suppl):A390 (PO -225)

3.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duodenal expression of the human calbindin-D9k gene. Biochem J, 1999;341:491-500(printed in the UK)

4. The human calbindin-D9k promoter: exploration of possible sequence polymorphisms.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Suzhou,1999;4:55-56

5. Effect of intragastric acidity on the net zinc absorption using the whole gut lavage technigue in health volunteers. 10th 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Los Angeles,1994; No:1

6. Effects of folate supplementation on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induced rat gastric dysplasia. 10th world congress of Gastroenterology, Los Angeles, 1994; No: 1053 P

7. Effects of zinc depletion and repletion on natural killer cell activity in aged mice. Asia Pacific J Clin Nutr,1992;(2):95-100(printed in the Australia)

8. 炎症性腸病患者抑制性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基因多態性分析。中華消化雜誌,2008;28(7):464-267

9.CARD1 5基因突變與中國人克羅恩病易感性的關係. 中華消化雜誌,2007;27(4):264-265

10.克羅恩病基因型與表現型及其臨床聯繫. 中華消化雜誌,2006;26(9):643-645

11. 血清ASCA和pANCA聯合測定在炎症性腸病中的鑑別診斷意義. 中華消化雜誌,2004;24(12):632-635

12. 幽門螺桿菌的免疫外膜蛋白質組學及其與胃部疾病的關係。臨床腫瘤學雜誌,2005;15(2): 48-53

13. 蛋白質組學在炎症性腸病分子機制研究中的套用前景。胃腸病學,2005;10(2):113-115

15. 幽門螺桿菌外膜蛋白質組的二維凝膠電泳和計算機圖像分析. 胃腸病學,2004;9(5):261-265

19.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血清葉酸水平與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關係. 胃腸病學,2004;9(5):294-296

21. 誤診為潰瘍性結腸炎的腸型惡性組織細胞病1例. 中華內科雜誌,2004;43(8):565

23. 腸型惡性組織細胞病誤診為潰瘍性結腸炎1例。胃腸病學,2004;9(3):184

25. 炎症性腸病免疫療法的新進展。胃腸病學,2003;8(6):附19-21

27. 蛋白質晶片技術及其在醫學中的套用。胃腸病學,2003;8(5):261-264

29. 幽門螺桿菌外膜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特性鑑定。中華醫學雜誌,2002;82(增):135

30. 炎症性腸病的新免疫治療和生態療法進展.中國肛腸病雜誌, 2002;22(7): 34-36

32. 幽門螺桿菌27kDa外膜蛋白的基因克隆及特性鑑定。胃腸病學,2002;7(5):265-269

33. SjR47抗原免疫對血吸蟲感染小鼠免疫細胞骨架超微結構影響的觀察.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誌. 2002; 18 (6 ):61-63

35. SCP提取物合劑對血吸蟲卵肉芽腫誘導的Th1型和Th2型細胞因子的調節效應。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誌,2002;18(1):73-75

37. 絕經後婦女骨密度與血清降鈣素及血清骨型鹼性磷酸酶的關係。青海醫藥雜誌,2000;(12):538-540

39. 補腎強骨膠囊治療絕經後骨質疏鬆症療效觀察。遼寧中醫雜誌,2000;27(11):505

41. SCP合劑治療血吸蟲病患者前後超聲影像及特異性抗體水平的變化。蘇州醫學院學報,2000 ;20( 12):1118-1120

43. 維生素D3對報告載體螢光素酶表達的作用。營養學報,1999;21(4):414-417

45. 鯊魚軟骨粉合劑誘導的抗肝血吸蟲性纖維化效應的研究。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誌,1999;12(2):137-139

50. 1,25-二羥維生素D3抑制報導載體PGL2螢光素酶表達的研究。蘇州醫學院學報,1999;19(4):365-366

52. 絕經後婦女骨密度與內分泌激素關係的評價。蘇州醫學院學報,1999;19(5):572

55. 中藥“425”合劑誘異的抗血吸蟲卵肉芽腫效應及其機制研究。蘇州醫學院學報,1998;18(11):1111-1114

57. 小腸消化吸收營養基因的區段性表達和調節。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998;25(4):230-234

59. 胃癌患者細胞免疫狀態的觀察。第五屆國際消化內鏡和胃腸道疾病學術會議1998,A71

60. 幽門螺桿菌感染程度與胃竇炎症嚴重程度的關係。第五屆國際消化內鏡和胃腸道疾病學術會議 1998;A72

62. 雌激素替代治療絕經後骨密度和血清降鈣素變化的研究。蘇州醫學院學報,1997;17(5):948-949

64. 補腎強骨膠囊治療絕經後婦女骨質疏鬆症40例臨床報告。實用老年醫學,1997;11(專):103-104

68. 套用天青A樹脂複合物測定胃泌酸功能的研究。江蘇醫藥,1996;22(2):101-102

70. 三種吸蟲抗原與日本血吸蟲抗原之間的交叉反應性及其表位研究。蘇州醫學院學報,1996;16(6):1047

73. 三種非侵入性胃泌酸功能試驗在消化性潰瘍病中的套用。江蘇醫藥,1996;22(8):519-521

77. 口服奧美拉唑對腸道鋅吸收影響的研究。中華消化雜誌,1995;15(5):300-301

80. β-胡蘿蔔素的吸收與代謝。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995;22(5):285-288

82. 絕經後婦女血清降鈣素與骨密度的關係。中國老年學雜誌,1994;14(專):257-259

84. 鋅對老年小鼠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的影響。中華老年醫學雜誌,1993;12(2):71-73

87. 缺鋅對老年小鼠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影響的研究。老年學雜誌,1992;12(2):109-111

89. 鋅對健康老年人外周血NK細胞活性的調節作用。中國實驗臨床免疫學雜誌,1992: (6):30-31

92. 補鋅對健康老年人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的影響。實用老年雜誌,1992;6(4):161-162

94. 健康老年人外周血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的研究。蘇州醫學院學報,1992;(1):17-18

96. 154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血清鐵、銅和鋅水平的測定。1992年11月上海國際胃腸病學會議論文集,A95 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

100. 新型喹諾酮類抗菌藥-環丙氟哌酸。中級醫刊,1992;27(11):43-45

104. 氟喹諾酮類抗菌藥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應。實用內科雜誌,1992;12(2):674-675

106. 紅細胞對腫瘤病人外周血自然殺傷細胞活性影響的研究。上海免疫學雜誌,1991;(4):233

109. 微量元素鋅的免疫生物學作用. 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991; 18(4): 224-226

111. 紅細胞對腫瘤病人外周血NK細胞活性的影響。中國免疫學雜誌,1991;7(增):94

115. 健康老人與健康青年血漿和紅細胞中鋅、銅水平的比較。光譜儀器與分析,1991;(3):9-11

118. 馬來絲蟲和牛腹腔絲蟲抗原的限定組分蛋白及其反應性研究。中國寄生蟲病防治雜誌,1991;4(2):99-102

119. 血清尿素氮/肌酐比值對上、下消化道出血的鑑別意義.江蘇醫藥,1991;12(6):331

122. 幾種吸蟲抗原的限定組分蛋白及其反應性研究。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誌,1991;3(3):150-152

125. 健康老年人外周血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的研究。老年學雜誌,1991;(3):157-158

126. 健康老年人外周血自然殺傷細胞活性的研究.上海免疫學雜誌, 1991; 11 (3):170

129. 芎嗪對家兔胃黏膜血流量影響的實驗研究。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1991;11(增):221-223

參編書籍

1. 專著副主編( 撰寫20餘萬字)

第1章 炎症性腸病的定義、分類與分型。第2章 炎症性腸病的流行病學。第10章 潰瘍性結腸炎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第 11章 克羅恩病的病因與發病機制。第12章 潰瘍性結腸炎的臨床表現。第13章 克羅恩病的臨床表現。第14章 診斷和鑑別診斷。第21章 炎症性腸病的營養治療。見:鄭萍和靖大道主編。炎症性腸病—臨床醫學關鍵技術叢書。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西安:2008年1月。

2.

第五章 炎症性腸病。見:邱德凱,馬雄,李治平主編。難治性消化系統疾病(現代難治病診治學叢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2007年12月。

3.

Chapter 23, P175-192. Zheng jj Ed. A Handbook of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of the Colon. China Medico-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Technology Publishing House. Beijing: July, 2007.

4.

第23章 肛周克羅恩病,P118-126。見:鄭家駒主編。結腸炎症性疾病手冊。 科學出版社。北京:2007年7月。

5.

第四章 潰瘍性結腸炎,P51-78。(賈黎明,周春立,龐智)。見:鄭家駒和高志昕主編。炎症性腸病:臨床、內鏡與病理學.第一版. 科學出版社。北京: 2004年10月。

6.

第十三章 炎症性腸病與結直腸惡性腫瘤,P233-252。(沈必武,顧危頁,龐智)。見:鄭家駒和高志昕主編。炎症性腸病: 臨床、內鏡與病理學.第一版. 科學出版社。北京: 2004年10月。

7.

第四章 蛋白質組學在胃腸病學和肝病學研究中的套用。見:蕭樹東主編。胃腸病學和肝病學:基礎理論與臨床進展。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上海,2004年10月。P30-45

8.

第五部分 腸道疾病 :第十六章 慢性假性腸梗阻;第十七章 吸收不良綜合徵;第十八章 乳糜瀉;第二十章 短腸綜合徵;第二十二章 小腸其他疾病;第二十三章 炎症性腸病;第二十七章 急性出血性壞死性腸炎;第二十八章 消化道蠕蟲病;第六十六章 腸內和腸外營養在消化系疾病中的套用。見:邱德凱和馬雄主編。名院特色治療技術叢書·消化內科分冊。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北京,2004年1月,P 135-242

9.

第二章 蠕蟲標本的收集與處理 :血吸蟲細胞的培養。見:肖建華和楊秋林主編。分子寄生蟲學實驗指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湖南,2004年6月。P37-44

10.

第十五章 幽門螺桿菌致病因子的研究進展。見:劉文忠主編。仁濟醫院基礎與臨床講座-消化內科學卷。鄭州大學出版社。鄭州,200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