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莊

龐莊

龐莊現在有二三百人,與姓楊的組成一個村莊。 清末,龐莊隸屬安里仁保,彭集為安里仁保所在地。 1955年9月,改七區為彭集區,轄10個鄉,67個自然村。

龐莊簡介
地址: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龐莊村
人口數量:2100戶
占地面積:2000畝
龐莊村千年銀杏樹

現任村委書記:孫晚薪

村莊特色

莒縣棋山鎮龐莊村有一棵千年銀杏樹,該銀杏樹為龐龍栽種,該村莊原為龐龍後花園,現更名為龐莊村,占地2100畝,人均2000戶,乃莒縣幾大村莊之一。
東平龐莊的小汶河

村莊來源

龐莊位於莒縣南約230公里處,105國道西側,龍宮河南岸,屬西郭莊村民委員會。全村2100戶,50000人,耕地2220畝。 據《龐氏族譜》載,1573-1619年(明萬曆年間) ,龐姓自汶上縣西關遷此建村,以姓氏命名龐莊。
更正:應該為山東省東平縣彭集鎮的龐莊。
東平縣龐莊簡介:
龐莊現在有二三百人,與姓楊的組成一個村莊。
在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東平縣、汶上縣、彭集鎮、沙河站鎮、郭倉鄉兩市、兩縣、三鎮交界處,毗鄰105國道,前面有條小汶河,村後有條龍宮河,隸屬東平縣彭集鎮西郭莊村。與袁樓、羅曼、小李莊、李官集、西郭莊、張莊等為鄰。
村裡有除了龐姓外,還有楊姓,楊姓的輩分為:兆、憲、聖、賢等,由於老輩子有聯姻,楊家的輩分比龐家大。
山東省東平縣彭集鎮龐氏輩分:靈玉傳國璽 昭壁重連成 友仁盛寶善 賢忠念顯榮 敦睦廷世緒 宗脈百代昌 純厚家聲遠 誠篤庭譽長 。
家鄉有很多闖關東的 據家譜記載,東平縣彭集鎮龐莊的龐氏族人是從山西昔陽府洪洞縣老鴰窩遷來的,當初是兄弟二人,最早遷移到濟寧府汶上縣西關。
家譜記載,祖墳在汶上梅化村有,遷到東平後,祖墳在沙河站的小李莊村南,小汶河岸北,小時候曾經見到過祖石碑,上面有很多字,可惜小,不認識。
據有年紀的講,原先汶上、東平龐氏非常興旺,後來來了兩個南方蠻子,把石碑上的眼挖走了,石碑流血不止,從此,龐氏就逐漸蕭條起來。可惜,由於上個世紀的破四舊,所有的墳地都被平整成耕地了,祖墳在後輩人這裡已經沒有印象。龐莊人上個世紀闖關東人很多,東北三省及黃河北都有,小時候還見過東北老家人回來探親,歲月滄桑,老輩闖關東龐氏人都已在關東安家,論到小輩已經沒有什麼來往了。
村裡的最熱鬧的時候是春天趕彭集、李官集兩個廟會,逢三、八、五、十趕彭集,二、七趕李官,一、六沙河站。村後面原先有個古廟,官方叫廣慧寺,老百姓叫北大寺,據說很熱鬧,可惜已經拆了,變成了耕地。

村莊習俗

禁忌 舊時,民眾迷信思想嚴重,民間有許多忌諱。
春節,忌說完、破、斷、壞等不吉利的字眼。
除夕包餃子忌諱餡、面用光,除夕飯忌吃光,正月初一忌打水,忌幹活,忌打破碗、盆等器具,忌空鍋,要留餃子湯在鍋里。
新娶的媳婦,忌諱在婆家過正月十五和臘八,說“十五不看燈,看燈死公公”、 “臘八不摸勺,摸勺死婆婆。”
正月,忌剃頭,有“剃頭死舅舅”之說;不拆被褥,怕拆散了人。
二月二,忌動針線,說“二月二動針線,蠍子、蛐蜒連成串”。
嫁女、娶媳婦做被褥忌用寡婦、無兒或無女者,姑忌娶親,姨忌送親。
五月,忌給小孩剃頭,說剃頭好生病。 九月,忌做被子,糊窗紙。
父母去世後,三年內兒女忌穿紅戴綠,春節忌貼紅對聯,不過“五七”,男子忌理髮。 孕婦忌看喪事,尤其忌諱靠近棺材頭,犯忌難產,忌在娘家生育,“沾了娘家的草,一輩子過不好”。
忌食兔子肉,吃兔子肉,生下孩子是豁子嘴;忌吃狗肉,吃了狗肉化胎;產婦不滿月忌串門,忌動土和泥,犯忌斷奶水;忌打水,“撲井”不乾淨。
下午和初一、十五,不看病人,否則病情會加重。 借用別人的藥鍋,忌送空鍋,還時,在鍋內放上少許玉米面或玉米粒,亦有放上鹽者。
盛飯、斟茶勺子忌向外側倒,忌隔窗送食物,斟茶忌滿,忌壺嘴向外側。 建房、開工、上樑、定親、結婚、喜慶忌單日。 贈送禮品忌單數。
挖井忌婦女靠近。 年齡忌說四十五、七十三、八十四、一百。 建國後,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迷信者甚少,不再受上述禁忌之約束。

村莊人物

東平縣彭集鎮龐莊人物:
龐玉合: 男,德高望重,俠肝義膽,豪氣乾雲,剛正不阿,為家鄉名士,當地婚喪嫁娶大總理
龐玉勝: 男,人民教師,曾任學校領導,書法家,家鄉春節對聯多出其手
龐玉奇: 男,人民教師,曾任學校領導,書法家,家鄉春節對聯多出其手
龐傳德: 男,中共黨員,曾任生產隊長
龐傳海: 男,中共黨員,曾任西郭莊村委會計、村支部書記
龐傳芹: 女,中共黨員,曾任長春市兒童醫院主任醫師
龐傳江: 男,中共黨員,優秀退伍軍人
龐鳳英: 女,大學文化,龐家第一個女狀元,人民教師
龐 靜: 男,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東平縣供電公司白佛山景區開發項目負責人
龐貴民: 男,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東平縣沙河站鎮財政所副所長
龐愛玲: 女,中共黨員,大學文化,東平縣東平鎮工商所副所長,曾當選全縣十大孝媳
龐國強: 男,民建會員,大學文化,會計師,寧波寶迪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龐國慶: 男,濟南建築機械廠車間主任
龐貴銀: 男,建築公司項目負責人,每年帶出大批鄉鄰務工,華北大地高樓大廈凝聚了多少龐莊兒女心血
楊聖荷: 女,中共黨員,廈門市婦聯副主席
楊憲懷: 男,中共黨員,人民教師,曾任中學領導,書法家,家鄉春節對聯多出其手
楊憲頂: 男,中共黨員,烈士後裔,曾任西郭莊大隊副書記
楊賢德: 男,中共黨員,曾任東平縣東平鎮管理區書記
楊憲成: 男,中共黨員,優秀退伍軍人
楊憲軍: 男,中共黨員,優秀退伍軍人
楊聖振: 男,骨格清秀,滿腹經綸,當地隱士,家中堂曾掛有其自寫自喻的對聯:
走向社會驚破膽,看破紅塵真寒心,中間字為:虎,一時傳為美談
楊聖平: 男,東平瑞星化工集團公司車間主任
楊聖明: 男,新汶礦務局車間主任

村莊位置

村莊故事

北大寺

龐國強 文
小的時候,經常聽老人講,在我老家的後面早先有一座很大的寺廟,官稱廣惠寺,俗稱北大寺。
北大寺據說很大,環繞寺廟而行,要走一上午。寺院幽靜、香菸繚繞、殿宇宏偉、雕樑畫棟。
北大寺在春天三月里有廟會,屆時方圓百里,善男信女,販夫走卒,都雲集北大寺。一時間,鐘鼓裊裊,佛幡飄飄,人聲鼎沸,馬嘶驢叫,好不熱鬧。
北大寺有很多傳奇故事。當時給我講故事的老人都再三強調,這些事情都是真實的事情。
故事之一:拉破頭。
拉,是我老家的方言,即用刀劃破物體的意思。
據說,當時每年廟會上,都會有一個乞丐,蓬頭垢面,挨家商鋪要錢。若果不滿足他的要求,他就會隨手拿起備用的菜刀,在自己頭上猛的“拉”一刀,頓時血流滿面,看者無不驚駭。於是,紛紛拿錢拿物給他。奇怪的是,此人第二天再來,面目不見一絲刀痕,若再不給,仍舊如法炮製,之後依舊完好如初。
故事之二。井裡撈木頭。
據說有一年,廟裡需要維修,維修需要大量木材。廟裡和尚就讓做工的到井邊,用轆轤從井裡撈,足足撈了一整天,整根整根木頭源源不斷地從井裡撈出來,堆了一院子。奇怪的是,木材都是像剛剛從山上砍伐的,木頭茬子都是新的。
故事三。和尚下餃子。
這個故事,聽起來有點膈應人。
修繕廟宇的工人天天做工,很辛苦,吃的都是素食,熬考的受不了。終於有一天,做工的罷工了。老和尚問其由,做工的說:“天天吃素,肚子不見腥葷,身上沒勁。”老和尚問:“要吃什麼?”做工的說:“要吃一個肉丸的餃子。”老和尚答應了,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必須把廟宇修繕好了。
等到廟宇修繕好了,這天中午,老和尚說:“今天請大家吃一個肉丸的餃子。我到廚房做,但是大家不要看。”做工的答應了。老和尚轉身進了廚房。其中有一個做工的,叫張三,感覺到很蹊蹺,就偷偷的尾隨老和尚,趴在犄角旮旯里窺探。只見老和尚,在大鍋里填滿水,灶里填滿柴,點燃火,待鍋里水煮沸了,只見老和尚爬到鍋台上,脫下褲子,對著鍋,竟然拉出了餃子,把張三看的目瞪口呆。
老和尚招呼大家端餃子。只見做工的吃的津津有味,唯有張三感到噁心,不吃。待到大家都吃完了,都砸吧著嘴說,這是這輩子吃到的最香的餃子了,張三感到更納悶了,再說他也餓極了,也想吃,可是沒有了,邊走到廚房找,好歹在鍋沿上找到了只剩下的餃子,便也小心翼翼地吃了一口,“娘呀!咋這么香啊!”,可是再想吃,沒了,把個張三悔的腸子都青了。
據說,吃了餃子的後來都成仙了,張三由於吃了一隻,只成了個半仙。
可惜,北大寺在解放後,被作為四舊給破壞掉了。後來我也在北大寺原址尋找過,但見麥草淒淒,連一磚一瓦的痕跡都不曾尋到,這裡早已變成了良田。美麗的北大寺,神秘的傳說故事,就這樣湮滅在歷史的風塵中......

口子門

龐國強 文
口子門是我老家東南方向的一塊長長的水塘,距離我家約一里路。
口子門的形成頗具神秘色彩。
我老家在魯南地區,家的前面有一條自東向西流淌的小河,叫小汶河。河的南岸是汶上縣,河北岸就是我老家,古稱東原,八百里水滸就在這裡,也是是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混世魔王程咬金、原人大委員長萬里的故鄉。
聽老人講,從前小汶河經常發大水。鄉親們為了防洪,就在汶河兩岸築起了高高的土堤,我們俗稱南堤。
有一年,天上烏雲滾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連續下個不停,導致小汶河水暴漲不已,眼看就要漫過南堤了,這時候,只見南堤下面跑出兩隻小白鼠,隨之南堤就裂開了一個大口子,咆哮的洪水呼嘯而下。雨停了,原先的平地就被水衝出了一個大大的水塘,鄉親們就叫它口子門。
口子門裡碧波蕩漾,清澈見底,裡面有好多的魚蝦相戲,還有好多的水草。那是我們兒時的樂園。
小時候,經常與小夥伴到口子門玩耍。撈水草,捉魚蝦,戲青蛙。最好玩是捉螞蝗。我們把螞蝗捉住,放在燈上烤,然後拴在自製的馬鞭末梢上,一甩,“啪啪啪”地響,特過癮。
但是,後來發生了一件事,我們就再也不敢到口子門玩了。
有一天,鄰居楊老太起了個大早,天烏黑烏黑的,她就到口子門附近拾柴。正拾著,她感覺前面是條路,柴火特多,就走過去了。這時候,也有另一個老太來拾柴火,一看忙大喊:“他嬸子,你咋往水裡走啊?”如痴如醉的楊老太這才猛然驚醒,可是水已經漫過大腿了,想動無法動,想喊喊不出聲,另一個老太過來拉她,也拉不動,危急關頭,村裡的雞叫了,奇怪的是雞一叫,楊老太也能說話了,也能動了。上岸後,只見楊老太小腿上青一塊紫一塊,就像被人掐的一樣。據說楊老太遇著小鬼了。
到了七十年代末,公社組織了很多民工來到口子門,工地上到處紅旗飄揚、標語滿牆、鑼鼓喧天。原來是來填平口子門的。幾十天后,口子門沒有了,代之而來的是一塊平整的耕地。
後來,土地承包,我家還曾經分的一畝口子門上的地,收成還很好。可是到了晚上,我是一般不敢獨自到那塊地去。

歷史沿革

清末,龐莊隸屬安里仁保,彭集為安里仁保所在地。
後廢保建區隸屬於東平縣第五區,至1931年東平縣將11個區調整為9個區,彭集仍為第五區,下轄1鎮15鄉。龐莊與袁樓、裴寨、龐莊、郭莊、三義莊 等隸屬第14鄉
1953年, 將五區調為七區,將西部梁村、柳林、劉樓、後河崖、蓮花灣5個鄉、31個自然村劃歸一區,七區共轄14個鄉、67個自然村,史莊、東郭莊、三義莊、馮莊、裴寨、袁樓、龐莊、西郭莊、張莊隸屬於史莊鄉。
1955年9月,改七區為彭集區,轄10個鄉,67個自然村。史莊、東郭莊、三義莊、馮莊、裴寨、袁樓、龐莊、西郭莊、張莊隸屬於史莊鄉。
1956年11月, 將全區的10個鄉合併為4個鄉;同時還將城關區的紙坊鄉、西梁村劃歸本區, 此時轄6個鄉。但這兩個鄉後又劃回。1956年,曾將袁樓,馮莊、裴寨、西郭莊、龐莊、張莊6個自然村劃歸小楊莊區,年底歸回。
1958年2月,撤彭集區,在原區境內同時建起彭集、梁村兩個(區級) 鄉。10月,分別成立彭集、梁村兩處人民公社。11月,撤銷梁村人民公社,併入彭集人民公社。因兩鄉兩公社時間短,所轄村莊多變,且難以核實,故不收錄,龐莊隸屬於彭集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撤銷東平縣建制,彭集公社劃歸汶上縣。此時公社轄68個大隊,87個自然村。龐莊隸屬於汶上縣彭集公社西郭莊大隊。
1962年1月, 恢復東平縣建制,彭集公社復歸東平縣,並將大井、范村等15個大隊19個自然村劃回宿城公社。 同時建立管理區,故彭集公社轄4個管理區,53個行政村。龐莊隸屬於東平縣彭集公社彭集管理區西郭莊大隊。
1971年1月,增設三義莊、大牛村兩個管理區。龐莊隸屬於三義莊管理區。1984年3月,農村基層政權進行體制改革,撤彭集公社建彭集區,設彭集、梁村、後亭、代村四個區級鄉。同時將大隊為行政村。龐莊隸屬彭集鄉西郭莊村。
1985年12月,撤區、鄉建彭集鎮。下設彭集、東梁村、後亭、馬代村4個聯絡點。
1988年2月,復設彭集、東梁村、後亭、馬代村、三義莊、大牛村6個管理區。龐莊隸屬於三義莊管理區西郭莊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