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頭草屬

龍頭草屬

龍頭草屬,所屬植物界,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屬唇形科有約7種,其中1種分布於北美東部,6個相近種分布於亞洲東部,中國有龍頭草M.henryi(Hemsl. )Sun ex C. Y. Wu 等約5種,產東北、江南及西南。

基本信息

簡介

龍頭草屬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拼音名:longtoucaoshu
屬拉丁名:Meehania

本屬概述描

龍頭草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直立或具匍匐莖。莖四棱形,通常在節上具毛,有時基部木質化。葉有齒,通常為堅紙質,心狀卵形至披針形。花大型,組成輪傘花序,輪傘花序少花,鬆散,通常呈頂生的假總狀花序,有時成腋生單花或腋生假總狀花序;苞片葉狀,向上漸變小或呈披針形;小苞片一對,小,鑽狀或幾為剛毛狀。花萼鐘形或管狀鐘形,具15脈,外面被毛,內面無毛,果時膨大,齒5,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呈二唇形,上唇具3齒,略高,下唇具2齒,略低。花冠通常為淡紫紅色至紫色,冠筒管狀,基部細,向上達喉部漸擴大,內面無毛環,冠檐二唇形,上唇較短,直立,頂端微凹或成二裂,下唇伸長,中裂片較大。雄蕊4,二強,內藏或僅一對微露出花冠外,花絲細,有時略扁,花葯2室,初時平行,成熟後叉開並貫通成1室。子房4裂,通常被微柔毛。花柱細長,先端相等2淺裂,伸出花冠外。花盤杯狀,裂片不明顯,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長圓形或長圓狀卵形,有毛。約7種,1種分布於北美東部,6相近種分布於亞洲東部溫帶至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種及5變種,主要分布於東北、江南及西南的針闊葉林下。

所有物種

長葉龍頭草
梗花變種
梗花華西龍頭草
華西龍頭草

華西龍頭草(原變種)
龍頭草
龍頭草(原變種)
龍頭草屬
蕁麻葉龍頭草
肉葉龍頭草
松林變種
松林華西龍頭草
狹葉龍頭草
圓基葉變種
圓基葉龍頭草
走莖變種
走莖華西龍頭草

圓基葉變種

種拉丁名:var.stachydifolia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族中文名:荊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葉長橢圓狀卵圓形,基部圓形,疏生尖鋸齒,葉柄頂端稍寬,被具節長柔毛;花序頂生總狀,較短,基部常呈三分枝。
產地分布:產貴州(三合、平壩),生於山間溪邊林下,海拔約70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平壩。

圓基葉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henryi(Hemsl.)SunexC.Y.Wuvar.stachydifolia(Levl.)C.Y.Wu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

海拔:700
中國植物志:65(2):342
英文植物志:17:123

走莖變種

種拉丁名:var.radicans
種別名:紅紫蘇(貴州梵淨山,引自貴州草藥1:497),木樨臭(江西婺源)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族中文名:荊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較粗壯而長,通常超過30厘米,有多分枝,常形成匍匐生根的走莖,葉常為長圓狀卵形,長3—15厘米,具圓鋸齒,基部心形,花通常為腋生雙花,總梗極短,常著生於莖最上部的1—3節上。
用途:民間用全草入藥,治風寒感冒,又外敷治蛇傷。
產地分布:產浙江,江西,湖北,廣東,四川,貴州及雲南;生於常綠及落葉闊葉混交林下蔭處,海拔1200—1800米。模式標本采自貴州貴陽青岩獅子山。

走莖華西龍頭草

走莖龍頭草走莖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fargesii(Lévl.)C.Y.Wuvar.radicans(Vaniot)C.Y.Wu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產四川東部及西部,雲南;生於針闊葉混交林或針葉林下蔭處,海拔19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海拔:1200-1800
中國植物志:65(2):338
英文植物志:17:123
最低海拔:1600
最高海拔:2200
生境:山坡
藥用部位:全草(走莖華龍頭草)
藥用功能:能祛風除濕,活血散瘀

長葉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henryi(Hemsl.)SunexC.Y.Wuvar.kaitcheensis(Levl.)C.Y.Wu
種別名: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歡迎您在(奇Qi樂Le)植物網查看wWw.zhiwuW.Com更多ZHIWUw.CoM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黔
海拔:500
中國植物志:65(2):342
英文植物志:17:123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500
最高海拔:1500
生境:山坡林下陰濕地或山谷溪邊
模式采自:貴州
是否栽培:野生

梗花變種

種拉丁名:var.pedunculata
種別名:疏麻菜(四川南川),山蘇麻(四川敘永)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族中文名:荊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莖較高大粗壯,有多分枝,不形成匍匐狀的分枝;聚傘花序通常具花在3枚以上,形成具明顯的短或長梗的輪傘花序,在莖的上部常形成頂生假總狀花序;葉通常為長三角狀卵形,形狀變異頗大,但均顯然較原變種為大。
用途:民間用全草入藥,治腹瀉。
產地分布:產湖北,湖南,廣西,四川及雲南;生於山地常綠林或針闊葉混交林內,海拔14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湖北西部(?)。
本種提示:本變種的形態特徵明顯的向龍頭草過渡,以產於較低海拔的湖南植物尤為顯著。

梗花華西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fargesii(Lévl.)C.Y.Wuvar.pedunculata(Hemsl.)C.Y.Wu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產四川東部及西部,雲南;生於針闊葉混交林或針葉林下蔭處,海拔19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海拔:1400-3500
中國植物志:65(2):338
英文植物志:17:123
最低海拔:1800
最高海拔:2300
生境:山坡
藥用部位:根及葉(梗花華西龍頭草)
藥用功能:用於牙痛

華西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fargesii(Lévl.)C.Y.Wu
種別名:水升麻(四川米易),華西美漢花(植物分類學報8卷1期)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產四川東部及西部,雲南;生於針闊葉混交林或針葉林下蔭處,海拔19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命名來源:[Act.Phytotax8(1):12.1959]
中國植物志:65(2):336
族中文名:荊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直立,高10—20厘米,罕為25—40厘米,具匍匐莖。莖細弱,不分枝,幼嫩部分通常被短柔毛,老時毛被漸稀,僅節上毛被略密。葉具柄,柄長5—25毫米,從莖中部者較長,向頂端漸變短,有時幾無柄,幼時密被柔毛,以後漸脫落,被極短的短柔毛;葉片紙質,心形至卵狀心形或三角狀心形,長2.8—6.5厘米,寬2—4.5厘米,通常以著生於莖基部的葉片較大,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疏鋸齒或鈍鋸齒,上面被疏糙伏毛,以中肋較密,中肋微凹,下面被疏柔毛,但中肋隆起,被疏柔毛。花通常成對著生於莖頂部2—3節葉腋,有時亦成輪傘花序;苞片向上漸變小,具柄或幾無柄,狹卵形或近披針形,邊緣具齒;花梗長2—6毫米,被柔毛,近基部或中部具一對小苞片;小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花萼花時管形,口部微開張,長1.5—1.8厘米,具15脈,外面密被微柔毛,脈上的毛略長,內面無毛,齒5,呈二唇形,上唇3齒略高,下唇2齒,齒均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或狹三角形,有時微彎,長2—3毫米,具緣毛,先端漸尖。花冠淡紅至紫紅色,長2.8—4.5厘米,外面被極疏的短柔毛,常以背部較多,內面除上唇及下唇中裂片中部具柔毛外餘部通常無毛,有時在花冠管基部具短柔毛但不成毛環,冠筒直,管狀,上半部逐漸擴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2裂或2淺裂,裂片圓形或長圓形,下唇伸長,增大,3裂,中裂片近圓形,邊緣波狀,兩側裂片長圓形或圓形,長為中裂片之半。雄蕊4,略二強,不伸出花冠外,後對著生於花冠上唇下方近喉部,略短,前對著生於下唇側裂片下方冠筒中部,花絲微扁,無毛,花葯2室,被微柔毛,成熟後貫通為1室。子房4裂,幾無毛。花柱細長,微伸出花冠,先端2裂。花盤杯狀,裂片不明顯,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未見。花期4—6月,果期6月以後。
用途:四川米易用全草入藥,作寒藥。
產地分布:產四川東部及西部,雲南;生於針闊葉混交林或針葉林下蔭處,海拔19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華西龍頭草(原變種)

種拉丁名:Meehaniafargesii(Lévl.)C.Y.Wuvar.fargesii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產四川東部及西部,雲南;生於針闊葉混交林或針葉林下蔭處,海拔19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海拔:1900-3500
中國植物志:65(2):336
英文植物志:17:123
種中文名: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henryi(Hemsl.)SunexC.Y.Wu
種別名:鯉魚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命名來源:[Act.Phytotax8(1):15.1959]
中國植物志:65(2):340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900
最高海拔:1800
生境:山坡林下
模式采自:湖北
是否栽培:野生
秭歸,鄖西

龍頭草(原變種)

龍頭草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henryi(Hemsl.)SunexC.Y.Wuvar.henryi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黔,鄂,湘,川
中國植物志:65(2):340
英文植物志:17:123
種中文名:蕁麻葉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urticifolia(Miq.)Makino
種別名:芝麻花(遼寧)、美漢花(植物分類學報8卷1期)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產遼寧,吉林;生於混交林或針葉林林下苔蘚中陰濕處。
國外分布:日本,朝鮮,蘇聯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命名來源:[Bot.Mag.Tokyo13:158.1899]
中國植物志:65(2):335
英文植物志:17:122
族中文名:荊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叢生,直立,高20—40厘米。莖細弱,不分枝,幼嫩部分通常被長柔毛或倒生的長柔毛,以後除節上外,其餘無毛或幾無毛,頂端無花者,常伸出細長柔軟的匍匐莖,逐節生根。葉具柄,柄長0.5—4厘米,向上漸變短,有時近無柄,幼時密被長柔毛,老時毛被漸疏生;葉片紙質,心臟形或卵狀心臟形,長3.2—8.2厘米,寬2.6—6.8厘米,通常以著生於莖中部的葉片較大,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心形,邊緣具略疏或密的鋸齒或圓鋸齒,兩面被疏柔毛,以脈上較多,有時下面僅脈上被極疏的疏柔毛,中肋與側脈在上面稍下陷下面隆起。花組成輪傘花序,稀成對組成頂生假總狀花序;苞片向上漸變小,具柄至近無柄,卵形至披針形,長在3.5厘米以下,邊緣具鋸齒及緣毛,兩面被柔毛;花梗長3—9毫米,被長柔毛,常在中部具一對小苞片,小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花萼花時呈鐘形,長1.3—1.8厘米,具15脈,脈不甚明顯,外面僅脈上被蜷曲疏柔毛或疏被微柔毛,內面無毛,齒5,略呈二唇形,上唇具3齒,略高,下唇具2齒,齒卵形或卵狀三角形,稀近三角形,長約3毫米,具緣毛,先端突尖或急尖,稀漸尖,果時花萼呈鐘形,基部略膨大。花冠淡藍紫色至紫紅色,長2.2—4厘米,外面被極疏的柔毛,背脊上具一行柔毛,內面於上唇、中裂片及花冠管基部被柔毛,冠筒基部不成毛環,冠筒管狀,上半部逐漸擴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橢圓形,頂端2淺裂或深裂,裂片圓形或近長圓形,下唇伸長,增大,3裂,中裂片扇形,頂端微凹,兩側中部凹入,兩側裂片小,近卵形或長圓形,長不及中裂片之半或為其2/5。雄蕊4,略二強,不伸出花冠外,後對著生於上唇下方喉部或略低,前對著生於下唇兩側裂片下方花冠筒中部,花絲略扁而無毛,花葯2室,無毛,成熟後貫通為1室。子房4裂,被微柔毛。花柱細長,較雄蕊長,微伸出花冠外,先端2淺裂。花盤杯狀,裂片不明顯,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卵狀長圓形,被短柔毛,近基部腹面微呈三棱形,基部具一小果臍。花期5—6月,果期6月。
產地分布:產遼寧,吉林;生於混交林或針葉林林下苔蘚中陰濕處。日本,朝鮮,蘇聯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肉葉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faberi(Hemsl.)C.Y.Wu
種別名:鐵板青(四川峨眉),肉葉美漢花(植物分類學報8卷1期)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產四川(巫山、峨眉),甘肅(西固);生於混交林內,海拔約1500米。等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峨眉及巫山。
海拔:1500
命名來源:[Act.Phytotax.8(1):17.1959]
中國植物志:65(2):342
英文植物志:17:124
形態特徵:多年生直立草本
最低海拔:1500
生境:山地林下
模式采自:四川
是否栽培:野生

松林變種

種拉丁名:var.pinetorum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族中文名:荊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這一變種與原變種不同在於旱生植物高12—45厘米,直立,葉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2.5—5厘米,稍厚,下部葉柄短,長達葉片之半,上部及花序中之葉無柄或近無柄,葉片較小;花成長而稀疏的假總狀花序。
用途:本變種顯系向狹葉龍頭草過渡。
產地分布:產貴州中部(貴陽、龍里);四川東南部(南川)及雲南東部和東北部;生於松林內,海拔690—27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羅平。

松林華西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fargesii(Lévl.)C.Y.Wuvar.pinetorum(Hand.-Mazz.)C.Y.Wu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產四川東部及西部,雲南;生於針闊葉混交林或針葉林下蔭處,海拔1900—3500米。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城口。
海拔:700-2700
中國植物志:65(2):340
英文植物志:17:123
種中文名:狹葉龍頭草
種拉丁名:Meehaniapinfaensis(Lévl.)SunexC.Y.Wu
種別名:狹葉美漢花(植物分類學報8卷1期)
科中文名:唇形科
科拉丁名:Labiatae
屬中文名:龍頭草屬
屬拉丁名:Meehania
國內分布:產貴州中部(貴陽、龍里、平壩);生於坡邊或山間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平壩。
命名來源:[Act.Phytotax.8(1):17.1959]
中國植物志:65(2):343
英文植物志:17:124
族中文名:荊芥族
族拉丁名:Nepeteae
亞科中文名:野芝麻亞科
亞科拉丁名:Lamioideae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態特徵:一年生草本,高約50厘米,直立。莖細弱,不分枝,除幼嫩部分被短柔毛或倒生短柔毛及節上被柔毛外,餘部無毛。葉具柄,柄長4—25毫米,向上漸變短,嫩時有毛或僅腹面有毛,其後變無毛;葉片紙質,狹披針形或披針形,有時微彎,長6—12厘米,寬1.2—2.5厘米,通常著生於莖中部的葉片較大,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近楔形,邊緣具疏細齒或疏微波狀細齒,上面被極疏的微柔毛,以葉緣較多,中脈下陷,下面僅脈上被疏微柔毛,中脈隆起。花通常僅1朵,腋生於莖上部節上,稀組成假總狀花序;苞片向上漸變小,披針形,長2.5厘米以下,邊緣具齒或幾全緣,兩面多少被微柔毛,具緣毛;花梗短,長1—4毫米,中部具1對小苞片;小苞片鑽形,長約1毫米。花萼花時管形,口部微開張,通常長約1.2厘米,具15脈,外面被微柔毛,內面無毛,齒5,呈二唇形,上唇3齒,較高,下唇2齒,齒三角狀卵形或近三角形,長為花萼全長的2/5,具緣毛,先端漸尖,果時萼筒基部膨大呈囊狀。花冠紅色或紫色,長2.5—4厘米,外面被短柔毛,至檐部漸變少,內面在冠筒基部被柔毛,但不成毛環,冠筒管狀,直立或微彎,上半部逐漸擴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扁圓形,頂端內凹,下唇增大,伸長,3裂,中裂片扇形,頂端微凹,內面具疏柔毛,兩側裂片長圓形,大小為中裂片之半。雄蕊4,略二強,內藏,後對著生於上唇下的花冠喉部,前對著生於下唇側裂片下方的冠筒中部,花絲細,無毛,花葯2室,具短柔毛。子房4裂,無毛,具不甚明顯的小突起。花柱細長,略長於雄蕊,微伸出花冠,先端2裂。花盤杯狀,裂片不明顯,前方呈指狀膨大。小堅果卵狀長圓形,腹部微呈三棱形,密被短柔毛,基部有一小果臍。花期5—7月,果期7月以後。
產地分布:產貴州中部(貴陽、龍里、平壩);生於坡邊或山間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貴州平壩。

本族概述

Benth.Labiat.Gen.etSp.462.1834,inDC.Prodr.12:368.1848,etinBenth.etHook.F.Gen.Pl.2:1167.1876;Briq.inEngl.U.Prantl,NatPflanzenfam.4,3a:207,233.1897;Pojark.inFl.URSS20:273.1954——StachydeaesubtribNe—petinaeKudoinMem.Fac.Sci-AgrTaihokuUniv.2:219.1929.花萼5齒或二唇形而有具齒的唇片。花冠具外仲的花冠筒及內凹的上唇。雄蕊4,二強,後對較長,平行上升至上唇片下;藥室2,平行或略叉開。雄蕊及花柱不藏於花冠筒內(屬18—28)。
亞科概述:StachyoideaeBriq.inEngl.U.Prantl,NatPflanzen—lam4,3a:207,229.1897;Boriss.inFl.URSS20:231.1954——NepeteaeBenth.LabiatGen.etSp.462.1836,inDG.Prodr.12:368.L848,etinBenthetHook.fGenPl2:1167.1876——StachydeaeBenthLabiatGenetSp.503.1836,inDG.Prod,12:407.1848,etinBenthetHook.F.Gen.Pl.2:1168.1876,p.P花萼各式各樣。花冠二唇形,2/3式,稀近輻射狀,冠筒圓筒形,稀為鐘形。雄蕊4,稀2,平行上升或平展而直仲向前;藥室2,平行或略叉開。花盤裂片與子房裂片互生。子房4裂。小堅果倒卵圓形,乾燥,有乾而薄的外果皮,具小的基部合生面,果時無胚乳,無毛或被毛。胚直,具短而向下直伸的胚根。
本科概述:多年生至一年生草本,半灌木或灌木,極稀喬木或藤本,常具含芳香油的表皮,有柄或無柄的腺體,及各種各式的單毛、具節毛、甚至於星狀毛和樹枝狀毛,常具有四棱及溝槽的莖和對生或輪生的枝條。根纖維狀,稀增厚成紡錘形,極稀具小塊根。偶有新枝形成具多少退化葉的氣生走莖或地下匍甸莖,後者往往具肥短節間及五色葉片。葉為單葉,全緣至具有各種鋸齒,淺裂至深裂,稀為複葉,對生(常互動對生),稀3—8枚輪生,極稀部分互生。花很少單生。花序聚傘式,通常由兩個小的3至多花的二歧聚傘花序在節上形成明顯輪狀的輪傘花序(假輪);或多分枝而過渡到成為一對單歧聚傘花序,稀僅為3—1花的小聚傘花序,後者形成每節雙花的現象。由於主軸完全退化而形成密集的無柄花序,或主軸及側枝均或多或少發達,苞葉退化成苞片狀,而由數個至許多輪傘花序聚合成頂生或腋生的總狀,穗狀,圓錐狀,稀頭狀的複合花序,稀由於花向主軸一面聚集而成背腹狀(開向一面),極稀每苞葉承托一花,由於花亦互生而形成真正的總狀花序。苞葉常在莖上向上逐漸過渡成苞片,每花下常又有一對纖小的小苞片(在單歧花序中則僅一片發達),很少有不具苞片及小苞片,或苞片及小苞片趨於發達而有色,具針刺,葉狀或特殊形狀。花兩側對稱,稀多少輻射對稱,兩性,或經過退化而成雌花兩性花異株,稀雜性,極稀花為兩型而具閉花授粘的花,較稀有大小花或大中小花不同株的現象。花圖式為S5P5A4G(2)。花萼下位,宿存(稀二片盾形,其中至少一片脫落),在果時常不同程度的增大,加厚,甚至肉質,鍾狀,管狀或杯狀,稀壺狀或球形,直至彎,合萼,5一稀4一基數,芽時開放,有分離相等或近相等的齒或裂片,極稀分裂至近底部,如連合則常形成各式各樣的二唇形(3/2或1/4式,極稀5/0式),主脈5條,其間簡單、交叉或重複,分枝的第二次脈在較大或小的範圍內發育,因之形成8,11,13,15至19脈,貫入萼齒內的側脈有時緣邊或網結,齒間極稀有側脈連結形成的胼胝體,脈尖偶形成附屬物或附齒,如此,則齒有10枚(有時5長5短),萼口部平或斜,喉內面有時被毛,或在萼筒內中部形成毛環(果蓋Garposte-gium),萼外有時被各種毛茸及腺體。花冠合瓣,通常有色,大小不一,具相當發育的,通常伸出萼外(稀內藏),管狀或向上寬展,直或彎(極稀倒扭)的花冠筒,筒內有時有各式的毛茸或毛環(蜜腺蓋Nectarostegium或Annulus),基部極稀具囊或距,內有蜜腺;冠檐5—稀4—裂,通常經過不同形式和程度的聯合而成二唇形(2/3式,或較少4/1式),稀成假單唇形或單唇形(0/5式),稀5(—4)裂片近相等,卷疊式覆瓦狀,通常在芽內開放,或雙蓋覆瓦狀,後裂片在芽時在最外,如為二唇形,則上唇常外凸或盔狀,較稀扁平,下唇中裂片常最發達,多半平展,側裂片有時不發達,稀形成盾片(Apo-physis)或小齒(Pleuridia),顎上有時有褶襞或加厚部分,但在4/1式中則下唇有時成舟狀、囊狀或各種形狀。雄蕊在花冠上著生,與花冠裂片互生,通常4枚,二強,有時退化為2枚,稀具第5枚(後)退化雄蕊,分離或藥室貼近兩兩成對,極稀在基部連合或成鞘狀(如鞘蕊花屬ColeusLour.),通常前對較長,稀後對較長(荊芥族NepeteaeBenth.),通常不同程度的伸出花冠筒外,稀內藏,通常兩兩平行,上升而靠於花冠的盔狀上唇內,或平展而直伸向前,稀下傾,平臥於花冠下唇上或包於其內(羅勒族Oci—meaeKudo,p.p.),稀兩對不互相平行(則後對雄蕊下傾或上升);花絲有毛或否,通常直仲,稀在芽時內卷,有時較長,稀在花後伸出很長,後對花絲基部有時有各式附屬器;藥隔伸出或否;花葯通常長圓形,卵圓形至線形,稀球形,2室,內向,有時平行,但通常不同程度的叉開、平叉開或甚至平展開,每室縱裂,稀在花後貫通為1室,有時前對或後對藥室退化為1室形成半藥,有時平展開(則花葯球形),稀被發達的藥隔分開,後者變成絲狀並在著生於花絲處具關節(鼠尾草族SalvieaeDumort.),無毛或被各式毛。下位花盤通常肉質,顯著,全緣至通常2—4淺裂,至具與子房裂片對生或互生的裂片,前(或偶有後)裂片有時呈指狀增大,稀不具而花托中央有一突起(保亭花屬WenchengiaC.Y.WuetS.Chow)。雌蕊由2中向心皮形成,早期即因收縮而分裂為4枚具胚珠的裂片,極稀淺裂或不裂(筋骨草亞科AiugoideaeBenth。部分,保亭花亞科WenchengioideaeC.Y.WuetS.Chow);子房上位,無柄,稀具柄(黃芩屬ScutellariaLinn.);胚珠單被,倒生,直立,基生,著生於中軸胎座上,珠脊向軸,珠孔向下,極稀側生而多少半倒生,直立,例外的為多少彎生;花柱一般著生於子房基部(gynobasic),稀著生點高於子房基部,頂端具2等長稀不等長的裂片,稀不裂,例外為4裂。果通常裂成4枚果皮乾燥的小堅果,稀核果狀(錐花亞科PrasioideaeBriq.)而具多少堅硬的內果皮及肉質或多汁的外果皮,倒卵圓形或四棱形,光滑,具毛或有皺紋、雕紋,稀具邊或頂生或周生的翅(有時背腹壓扁,稀背腹分化),具小的基生果臍,稀由於側腹面相接而形成大而顯著、高度有時超過果軸一半的果臍,極稀近背面相接(具基部——背部的合生面,如薰衣草屬LavandulaLinn.),稀花托的小部分與小堅果分離而形成一油質體(elaiosome)(如筋骨草屬AjugaLinn,野芝麻屬LamiumLinn.,及迷迭香屬RosmarinusLinn.);種子每堅果單生,直立,極稀橫生而皺曲,具薄而以後常全部被吸收的種皮,基生,稀側生。胚乳在果時無或如存在則極不發育。胚具扁平,稀凸或有折,微肉質,與果軸平行或橫生的子葉;幼根短,在下面,例外的為彎曲而位於一片子葉上(即背依子葉,如黃芩屬ScutellariaLinn.)。夏枯草,益母草等等。白蘇則為有名的油料作物之一。由於花、葉形狀特殊,色彩鮮艷常供觀賞的亦有一串紅、彩葉蘇等若干種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