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日

龍虎日,我國以乾支紀年是從戰國時代的太歲紀年法發展而來的。

基本信息

龍虎日(民俗文化)

我國以乾支紀年是從戰國時代的太歲紀年法發展而來的。盛傳趨

龍虎日
吉避凶的擇吉術更是神秘莫測,家鄉還有專門從事這種行當的術士。擇吉術隨著歷史的沿革,至清朝竟發展到五十多種,因訛傳訛也就有許多方式不足為信。《四庫全書》以紀曉嵐為總編撰,經過幾經辯偽,考證,質疑。擇吉術便被收入《協紀辯方書》(見《四庫全書》),為欽定經典,也是天文台出《黃曆》的依據。
《黃曆》也不是家家能夠買的起,即使買上,不認識字人的多,也沒有什麼用。這就需要有專業的人來解釋使用。而家鄉卻流傳非常簡單的一種擇吉方法,就是每年正月、三月中的“龍虎日”。
龍虎日,就是不計月日的天干而只論地支,只要地支的辰、寅兩支相合的日子即為龍虎日。例如:正月(寅月)的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三月(辰月)的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這兩個月的相關日子即為龍虎日,視為諸事順遂,百無妨礙的大吉大利日。
這龍虎日在家鄉據說是劉伯溫(劉基)流傳下來的。
說劉伯溫自幼天性聰慧好學,曾一度拜師學道十幾年,和他一同學道的有一師弟叫做劉白溫,對師兄的才學總是嫉妒。劉伯溫滿師後要下山,師傅有意再留他晚下山三年,以免引來殺身之禍,劉伯溫惦念母親,便與師傅灑淚相別。師弟劉白溫也偷偷下山,當師傅得知劉白溫也下山的訊息後,掐指一算,知道這是劉伯溫的劫數,必死於劉白溫之手,心中不免喟嘆一番。
那劉伯溫拜別師傅下山,奉養老母在居仙莊,到也樂得清閒自在。看看元朝氣數已盡,天下各路反王紛紛起兵,劉伯溫意欲出仕,也沒有可以相佐的真正君主,無聊之時便和鄰里有識之士下棋、垂釣等待時機。也時常為人們占卜過去未來,無一不應驗,名聲也就慢慢傳開了……不提。
單說朱元璋兵敗,沿峽谷向東退走,軍隊駐紮在北山窪。實在鬱悶的時候,與將軍常遇春放馬由韁地閒遊。這日剛剛翻過山坡,只見一路行人,吹吹打打,抬著娶親的花轎迎面而來。朱元璋好奇中一推日子,這日正是立春的前一天,便讓常遇春前去引一老者來問話:“請問老丈,你們娶親為何單使用這個絕日子(《擇吉術》、《通書》、《選擇宗鏡》有:凡四立之前一日為四絕,即立春水絕、立夏木絕、立秋火絕、立冬金絕,此四日萬不能用),這是大忌呀!難道沒有請人擇吉嗎?”那老者回答:“今天是龍虎日。”朱元璋不解問到:“什麼是龍虎日?”老者上下打量一便朱元璋與常遇春,笑道:“離這無里遙有一居仙莊,莊上有一位活神仙,擅知過去未來,遠近鄉民,但凡有事便要求教於他。前幾日我們問他擇個吉日娶親,他告訴我們今天有兵馬經過此地,為龍虎過山日,是千古難遇的好日子,諸事不忌。說有位大個子將軍就是虎,一位小眼睛、大嘴巴、翹鼻孔的人就是龍。看來就是您們二位了--哈哈!果然不錯,真神了……”老者相別和娶親人吹吹打打繼續向前走去。朱元璋大驚,由此人相助,何愁天下不能平定。便與常遇春備厚禮前去邀請劉伯溫出山相助,劉伯溫知道朱元璋能夠成事,若要推辭,必先招殺身,只好應允出山輔佐。
朱元璋平定天下後,便開始懷疑有功之臣的忠心,竟聽信讒言妄殺無辜。而劉伯溫的師弟劉白溫也成為朱元璋的親信,整日在朱元璋面前說三道四。劉伯溫看不慣,就進言建都北京,並討得總監的差事,去工地了。當建造紫禁城環城河的時候,那北海之水因為有海眼一穴,就是堵不住。這劉白溫見時機成熟,進言朱元璋:只有用劉伯溫的人頭才可以堵住北海海眼。朱元璋也覺得劉伯溫有時居功進諫,很不中聽,既然如此,殺了他也可以除去心頭的不愉快。劉伯溫被殺了頭,堵了海眼,因為北海龍王見劉伯溫人頭,喜歡劉伯溫這個人,就口含劉伯溫人頭去找仙草配身子,也好向劉伯溫的師傅交差,原來劉伯溫師傅早就委託龍王照料他。龍王忙於這事,北海之水也就能夠順利地引向紫禁城的護城河。朱元璋駐進紫禁城後,時常覺得對不起劉伯溫,就下令重金打造一個金頭給劉伯溫的身體配上,然後厚葬。
百姓們至今使用著這個龍虎日,“百無禁忌龍虎日”和“金頭劉伯溫”在家鄉婦孺皆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