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龍虎經

古文龍虎經

簡稱《龍虎經》《龍虎上經》,或稱《金碧龍虎經》,古代許多丹家認此書為先於《周易參同契》的古文龍虎經註疏最古之丹經。

簡介

《古文龍虎經》簡稱《龍虎經》《龍虎上經》,或稱《金碧龍虎經》。古代許多丹家認此書為先於《周易參同契》的

古文龍虎經註疏古文龍虎經註疏
最古之丹經。如五代道士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序云:魏伯陽“得《古文龍虎經》,盡獲妙旨,乃約《周易》撰《參同契》三篇”。 即認為《周易參同契》是體會《古文龍虎經》的妙旨之後作出的。南宋朱熹對此提出相反看法,認為《周易參同契》並非據《古文龍虎經》而作,恰恰相反,“蓋是後人見 《魏伯陽傳》有‘龍虎上經’一句,遂偽作此經。大概皆是體《參同》而為,故其間有說錯了處。”元初俞琰續申此說,謂“魏公之作《參同契》,乃是假借《周易》爻象, 發明作丹之秘,非推廣《龍虎經》之說。若果推廣《龍虎經》之說,則當曰《龍虎參同 契》,不得謂之《周易參同契》也。”朱熹、俞琰雖然指出了《龍虎經》之偽,但尚未對它的來歷作進一步考察。近人王明將此書與《雲笈七籙》卷七十三之《金丹金碧潛通訣》相校讀,“校讀之下,僅有訛異之文,無出入之句”。始發現“此《訣》即《龍虎經》文所自出”。從而斷定此書是借《金丹金碧潛通訣》之文,而改易其書名的冒名書。
陳國符、王明又經過考證,斷定《金丹金碧潛通訣》的作者是隋唐人羊參微,而將此丹訣易名為《古文龍虎經》之“作偽年代,約當唐五代間”。此書雖稱名《古文龍虎經》,而其文字確全襲《金丹金碧潛通訣》(只在少數字句上小有改動),甚至連 “訣不輒造,理不虛擬”,“丹術既著,不可更疑,故演此訣以輔火記焉”之文句,也仍《潛通訣》之舊。上文二“訣”字自然指《潛通訣》,它更表明《龍虎經》文是抄襲 《潛通訣》之文而來。
《金丹金碧潛通訣》是為演說《參同契》而作,且其演說,並非對其興理之闡釋,而僅是對其文句作演繹。如《參同契》云:“乾坤者,易之門戶,眾卦之父母。”《古文龍虎經》則曰:“神室者,丹之樞紐,眾石之父母,砂汞別居。”《參同契》云: “既未至晦爽,終則復更始,日辰為期度,動靜有早晚,春夏據內體,從子到辰巳,秋冬當外用,自午訖戌亥。”
《古文龍虎經》則曰:“變化既未神,終能復更始,初九為期度,陽和準旦暮,周曆合天心,陽爻畢於已,正陽發離午,自丁終於亥。”《參同契》云:“天地設位,易 行乎其中矣。天地者,乾坤也;設位者,列陰陽配合之位也。”《古文龍虎經》則曰: “神室設位,變化在乎其中矣。神室者,上下釜也;設位者,列雌雄相合之密也。” 《參同契》云:“言不苟造,論不虛生,引驗見效,校度神明。”《古文龍虎經》則曰: “訣不輒造,理不虛擬,約文伸奧,扣索神明。”如此等等,幾乎逐句對《參同契》作 了類似的演繹。如此演繹《參同契》,雖然能為人們閱讀《參同契》提供一種理解角度, 但終究不能給它增加新的內容,因此它的價值不高。此外,朱熹、惠棟等學者還指出此書在演繹《參同契》時,尚有乖誤處。

此書現存三種注本,一為成書於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之王道《古文龍虎經註疏》 三卷;二為佚名氏《古文龍虎經

注》一卷,皆載《正統道藏》太玄部:三為明彭好古 《金碧古文龍虎上經》一卷,載《道言內外秘訣全書》。以上注家皆認《古文龍虎經》 為先於《參同契》之古丹經,故皆引《參同契》文以閘釋《古文龍虎經》,實是對歷史之顛倒。
此外,《正統道藏》又有佚名氏《讀龍虎經》之短文,為《古文龍虎經》的某些名詞術語作銓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