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牡山萸粥

龍牡山萸粥

根據體質選擇食物——體質陰虛者應以進食滋陰食物為主,如瘦肉、甲魚湯、貝殼類食物、蓮子和銀耳等。《本草綱目》中記載:“男子腎虧陽痿,精液清稀,均宜食蝦”內熱體質,則應以清補為主,如牛奶、活魚、豬腰、菠菜、蘋果等,不宜吃辛辣食物。夏日裡,適當喝綠茶不僅能去心火,還能提高機體對性刺激的感受能力和反應能力。牡蠣壯腎氣——在古希臘神話中,牡蠣是代表愛的食物。從中醫角度講,牡蠣能使體內水氣暢通,這意味著管理水氣的腎臟負擔減輕了;西醫則認為,足夠的鋅能保證精子的數量和品質,而牡蠣是含鋅最多的食品之一,每天吃2——3個牡蠣就足夠身體全天所需的鋅。

配方

龍骨30克,牡蠣30克,山茱萸10克,粳米100克。

製法

龍骨牡蠣打碎煮約1小時,再加山茱萸煎半小時,用紗布過濾出藥汁,後再如法煎煮提取2次,把3次藥汁合在一起,加入粳米,加適量的水煮粥。

功效

補腎壯骨。

用法

早晚分食。

龍骨

【來源】為古代哺乳動物如象類、犀牛類、三趾馬等的骨胳的化石

龍牡山萸粥龍牡山萸粥

【採集】挖出後,除去泥土及雜質。五花龍骨質酥脆,出土後,露置空氣中極易破碎,常用毛邊紙貼上。
【藥材】①五花龍骨
又名:青化龍骨、花龍骨。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全體淡黃白色,夾有藍灰色及紅棕色的花紋,深淺粗細不一。表面平滑,時有小裂隙。斷面多粗糙,質硬而脆,易片片剝落而散碎。吸濕性強,以舌舐之有吸力。無臭,無味。以質脆,分層、有五色花紋、吸濕力強者為佳。
龍骨
又名:白龍骨(《千金方》).為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表面白色、灰白色或黃白色,較光滑,有的具紋理與裂隙,或具棕色條紋和斑點。質硬,斷面不平坦,色白,細膩如粉質。吸濕力亦強。無臭,無味。以質硬、色白、吸濕力強者為佳。但一般以五花龍骨為優。產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山東內蒙古湖北四川雲南廣西青海等地。
【化學成分】主要為碳酸鈣磷酸鈣,尚含鐵、鉀、鈉、氯、硫酸根等。
【炮製】龍骨:刷淨泥土,打碎。煅龍骨:取刷淨的龍骨,在無煙的爐火上或坩堝內煅紅透,取出,放涼,碾碎。
《綱目》:"近世方法,但煅赤為粉,亦有生用者。《事林廣記》云:用酒浸一宿,焙乾研粉,水飛三度用,如急用,以酒煮焙乾。或雲,凡入藥須水飛過曬乾,每斤用黑豆一斗,蒸一伏時,曬乾用,否則著人腸胃,晚年作熱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宜忌】有濕熱、實邪者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得人參牛黃良;畏石膏。"
②《藥性論》:"忌魚。"

牡蠣

【中藥名稱】牡蠣
【異名】蠣蛤(《本經》),古賁(楊孚《異物志》),左顧牡蠣(《補缺肘後方》),牡蛤(《別錄》),蠣房蠔莆(《本草圖經》),蠔殼(《浙江中藥手冊》),海蠣子殼海蠣子皮(《山東中藥》),左殼(《中藥志》)。
【來源】為牡蠣科動物近江牡蠣長牡蠣大連灣牡蠣等的貝殼。
【動物形態】①近江牡蠣
貝殼2片,堅厚,呈圓形、卵圓形或三角形。左殼附著,較大而厚。右殼(即上殼)略扁平,較左殼(即下殼)小,表面環生極薄而平直的黃褐色或紫褐色鱗片;1~2年的個體,鱗片平、薄、脆,有時呈游離狀;2至數年的個體,鱗片平坦,有時在後緣起伏成弱小的水波狀;生長多年的個體,鱗片層層相迭,堅厚如石。殼面有灰、青、紫、棕等色彩,內面白色,邊緣為灰紫色。韌帶紫黑色,閉殼肌痕甚大,淡黃色,大多為卵圓形或腎臟形,位於中部背側。足退化,無足絲。生活於江河流人海處。雜食性,以細小的浮游生物為食。我國沿海均有分布;廣東福建山東沿海,並有養殖。
長牡蠣
貝殼大型,堅厚,呈長條形,背腹幾乎平行,一般殼長比殼高大3倍。左殼附著。右殼較平如蓋,鱗片環生,呈波紋狀,排列稀疏,層次甚少.殼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殼內面瓷白色。閉殼肌痕馬蹄形,棕黃色,位於殼的後部背側。左殼凹下,鱗片較右殼粗大。肉質部軟,鰓成直條狀,不彎至背后角。我國沿海都分布。為河口及內灣養殖的良種。
大連灣牡蠣
貝殼大型,中等厚,前後延長,殼頂至後部漸擴張近似三角形。左殼附著。右殼殼表鱗片起伏成水波狀,不如近江牡蠣平伏,放射肋不明顯。殼面淡黃色;殼內面白色。閉殼肌痕白色或紫色,位於背後方。肉質部延長形,鰓自前方延伸至後方中央,彎曲度小。分布北方沿海。各種牡蠣的肉(牡蠣肉)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全年可採集。取得後,去肉、取殼,洗淨、曬乾。
【藥材】為不規則的卵圓形、三角形或長圓形貝殼,大小不等,通常長10~30厘米,寬5~10厘米,厚1~3厘米;外表灰色、淺灰棕色或灰藍色,呈層狀,並有彎曲的粗糙層紋。殼內面多為乳白色,平滑而有光澤,基部有橫紋,無光澤,邊緣有波狀層紋。左殼較右殼厚而大,不平坦,殼外面常有海螺、苔蘚等附著,表面並常有洞,洞內有小貝殼;右殼薄而小,較平坦。質堅硬,不易破碎,斷面白色,層狀。氣無,味微鹹。以個大、整齊、裡面光潔者為佳。主產江蘇福建廣東浙江河北遼寧山東等沿海一帶。
【化學成分】含80~95%的碳酸鈣磷酸鈣硫酸鈣,並含、矽及氧化鐵等。另謂大連灣牡蠣的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有機質約1.72%;尚含少量鎂、鐵、矽酸鹽硫酸鹽磷酸鹽和氯化物。煅燒後碳酸鹽分解,產生氧化鈣等,有機質則被破壞。
【炮製】生牡蠣:洗淨、曬乾,碾碎用。煅牡蠣:將洗淨的牡蠣,置無煙爐火上煅至灰白色,取出放涼,碾碎。

山茱萸

【藥物名稱】山茱萸
【英文名】Asiatic Cornelian Cherry Fruit

龍牡山萸粥龍牡山萸粥

【別名】山萸肉藥棗棗皮
【來源】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 的果肉。
【植物形態】落葉小喬木或灌木,高4~7m。老枝黑褐色,嫩枝綠色。葉地生,卵形至長橢圓形,長5~10cm,寬2.5~5.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上面疏生平貼毛,下面毛較密,側脈6~8對,脈腋間有黃褐色毛叢;有葉柄。花先葉開放,傘形花序生於小枝頂端;總苞片4,黃綠色;花瓣4, 黃色;雄蕊4;花盤環狀,肉質;子房下位,2室。 核果橢圓形,熟時深紅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於陰濕溝畔、溪旁或向陽山坡灌叢中;有栽培。主產浙江、河南、安徽、陝西、山東、四川、山西有分布。
【採集】秋末冬初果皮變紅時採收果實,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燙後,及時除去果核,乾燥。有時酒制用。
【化學成分】含莫羅忍冬甙(morroniside)、7-0-甲基莫羅忍冬甙(7-0-methylmorroniside)、獐牙菜甙(sweroside)、番木鱉甙(Ioganin)、山茱萸鞣質1、2、3、(cornus-tannin 1,2,3)等。
【性味】性微溫,味酸、澀。
【功用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用於眩暈耳鳴、腰膝酸痛、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內熱消渴。

粳米

【異名】大米(《滇南本草》),硬米(《本草求原》)。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種仁。
【植物形態】(《詩經》),又名:(《詩經》),嘉蔬(《禮記》),水稻。一年生草本。稈直立,叢生,高約1米左右;中空,有節,有分櫱。葉具葉鞘,葉鞘無毛,與節間等長或下部者較長;葉舌膜質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合,長8~25毫米,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線形,扁平,長30~60厘米,寬6~15毫米;粗糙,葉脈明顯。圓錐花序疏鬆,成熟時向下彎垂,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長圓形,長6~8毫米;每小穗僅具1花,不育花外稃錐刺狀,無毛;可育花外稃硬紙質,具5脈,遍被細毛或稀無毛,無芒或有芒;內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枚,卵圓形,長約1毫米;雄蕊6,花葯長約2毫米,花絲細弱;子房長圓形,光滑,花柱2枚,柱頭羽毛狀,有時有第三枝退化的花柱。穎果矩圓形,平滑,淡黃色、白色。種子具明顯的線狀種臍。花期7~8月。果期8~9月。
水生或陸生。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稻的類型很多,按米粒的粘性不同,可分為粳稻、秈稻、糯稻等種。粳稻植株較矮,稈硬,葉幅狹,穀粒較短圓,米的粘性較強,脹性小。秈稻植株較高,稈軟,葉幅寬,穀粒細長,米的粘性差,脹性大。糯稻在以上二種類型中都有,其米粒中含有多量糊精,粘性最強,脹性小。本植物的莖葉(稻草)、果實上的細芒刺(稻穀芒)、發芽的果實(谷芽)、種皮(米皮糠)以及糯稻、秈稻的種仁(糯米、秈米)、糯稻的根莖及根(糯稻根須)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約含75%以上的澱粉,8%左右的蛋白質,0.5~1%的脂肪。尚含有少量B族維生素維生素的含量因稻子的種類和種植地點而異。脂肪部分含有酯型膽甾醇自由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甘油一、二、三酯,磷酯廿四醯基鞘氨醇葡萄糖自由脂肪酸。尚含有乙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檸檬酸蘋果酸等多種有機酸,葡萄糖果糖麥芽糖等單糖。
【藥理作用】抗腫瘤作用。套用自然長菌風化陳年(3年以上)的糯木粽子,剔去其發黑者,80℃焙乾,磨粉,做成水混懸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給小鼠接種腹水型肝癌後,每天灌服水混懸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連續10天,對於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別為77.6%、56.4%和52.1%。在腹水塗片上看到用藥組的癌細胞退變現象都較對照組為著,肉眼觀察,對照組腹腔內腫瘤生長較給藥組廣泛,粘連情況也較嚴重。但接種癌細胞後11天,對照組與用藥組動物死亡情況並無明顯差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