齲

齲是中國漢字,拼音是qǔ,部首是齒部,總筆畫是17畫,意思是齲齒如牙齒髮生腐蝕的病變,在牙面上形成齲洞,逐漸擴大,最後可使牙齒全被破壞。或是患這種病的牙。

基本信息

字型結構

齲

繁體字:

漢字首尾分解:齒禹 漢字部件分解:齒禹

筆順讀寫:豎橫豎橫撇捺折豎撇豎折橫豎折豎橫捺

基本字義

1. 〔~齒〕a.牙齒髮生腐蝕的病變,在牙面上形成齲洞,逐漸擴大,最後可使牙齒全被破壞;b.患這種病的牙。均亦稱“蛀齒”;俗稱“蟲牙”。

2. (齲)

詳細字義

〈名〉

齲病。齲齒,即蛀齒。俗稱“蛀牙”、“蟲牙” [decayed tooth;dental caries]。牙齒因蛀而殘缺。

常用詞組

齲齒笑(指女子故意裝出像牙痛的笑容)
齲痛因蛀牙而產生的痛

康熙字典

【亥集下】【齒字部】 齲

【唐韻】區禹切【集韻】【韻會】顆羽切, 音踽。【說文】齒蠹也。【釋名】齲,朽也。蟲齧之齒,缺朽也。【廣雅】齲,病也。【史記·倉公傳】齊中大夫病齲齒。【後漢·梁冀傳】冀妻能為齲齒笑。【注】風俗通曰:齲齒笑者,若齒痛不忻忻也。【淮南子·說山訓】割脣而治齲。 又【正韻】齲,齒啟貌。 又【集韻】果羽切,音矩。義同。

漢語大詞典

齲1 [qǔ ㄑㄩˇ]

[《廣韻》驅雨切,上麌,溪。]

“ 齲1 ”的繁體字。

1.蛀牙。《淮南子·說山訓》:“掘室而求鼠,割脣而治齲……用智如此,豈足高乎!”2.指牙痛。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持素證》:“手陽明之別,曰徧歷,實則齲聾,虛則齒寒痹隔。”

【齲病】即齲齒。俗稱“蛀牙”、“蟲牙”。 漢 焦贛 《易林·解之大過》:“三身六齒,痛疾不已,齲病蠧缺,墮落其宅。”參見“ 齲齒 ”。

【齲痛】蛀牙痛。 晉 王羲之 《賢姊帖》:“吾齲痛,所作贊,又恐不任。”

【齲齒】1.蛀齒。牙齒髮生腐蝕性病變。《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齊 中大夫病齲齒。” 張守節正義:“《釋名》云:齲,朽也。蟲齧之缺朽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蜀羊泉》:“療齲齒,女子陰中內傷,皮間實積。”2.牙齒外露。《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 元膺 為人猳喙齲齒,多材藝。”借指石榴裂露其子。 清吳偉業《石榴》詩:“ 江 南逢巧笑,齲齒向人開。”自註:“ 江 南石榴多裂。”3.見“ 齲齒笑 ”。

【齲齒笑】指女子故意做作的狀若齒痛的笑容。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語》上:“折腰步,齲齒笑, 梁 家之 孫壽 也,年已逾笄,而逼睇清光,泛膚浮艷,猶姣好如少時。”亦省作“ 齲齒 ”。 金 元好問 《杏花》詩之一:“畫眉 盧女 嬌無奈,齲齒 孫娘 笑不成。” 清 唐孫華 《陸放翁集中有笑詩戲用其題作長句一首》:“齲齒半含迷乘氏,絳脣纔動眩 陽城 。”

【齲攣】牙齒蠹蝕,身體蜷曲。形容醜陋。 清 唐甄 《潛書·七十》:“向以從目之欲而遠於道;今則蛾眉之女同於齲攣之妾,目蔽撤矣。”

拼音是qu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