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葉枇杷

齒葉枇杷

齒葉枇杷為薔薇科枇杷屬的植物。常綠喬木,高10~20米,葉片革質,長9~23厘米,圓錐花序頂生,直徑達8厘米,花多數,較密生,直徑8~10毫米。花期11月,果期5月。分布於寮國以及中國大陸的廣西、雲南等地,生長於海拔1,080米至1,900米的地區,見於山坡林中。

基本信息

概述

常綠喬木

齒葉枇杷齒葉枇杷
灌木。單葉互生;邊緣有鋸齒或近全緣;羽狀網脈顯明;通常有葉柄或近無柄;托葉多早落。花成頂生圓錐花序,常有絨毛;萼筒杯狀或倒圓錐體,萼片5,宿存;倒卵形成圓形,無毛或有毛,芽時呈卷旋狀或蓋覆耳狀排列;雄蕊20—40;花萼2—5,基部合生,常有毛,子房下位,合生,2--5室,每室有2胚珠。梨果肉質或乾燥,內果皮膜質,有1至數粒大種子。

形態特徵

齒葉枇杷齒葉枇杷
常綠喬木,高10~20米;小枝黃褐色,幼時密生絨毛,後脫落無毛。葉片革質,倒卵形或倒披針形,長9~23厘米,寬3.5~13厘米,先端圓鈍或急尖,基部漸狹,邊緣有內彎鋸齒,間隔6~8毫米,上面光亮,兩面皆無毛,中脈在兩面突出,側脈10~16對;葉柄長1.5~3厘米,無毛。圓錐花序頂生,直徑達8厘米,分枝和總花梗粗壯,密生黃色絨毛,無花梗;花多數,較密生,直徑8~10毫米;萼筒杯狀,長3~4毫米,外面密生黃色絨毛;萼片卵形,長2~2.5毫米,外面密生黃色絨毛,內面無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長3~3.5毫米,頂端微缺,基部有柔毛;雄蕊20;花柱3~4,稀2或5,基部有柔毛,子房頂端有柔毛。果實卵球形或梨形,長1.5~1.8厘米,綠色,頂端有宿存萼片。花期11月,果期5月。

生態環境

生於海拔1080~1900米山坡林中。

地理分布

分布於雲南廣西寮國也有分布。

物種區別

該種和南亞枇杷(E. bengalensis (Roxb.) Hook. f. )相近,但後者葉片長圓形、橢圓形或披針形,花序開展,有花梗,花柱常2~3,可以區別。

薔薇科·枇杷屬植物

枇杷屬(Eriobotrya Lindl. ),薔薇科、蘋果亞科,約30種,分布於東亞,我國產13種,其中枇杷E. japonica Lindl. 各地廣為栽植,取其果供食用或為觀賞用,葉入藥,有化痰止咳之效。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大,互生,單葉;花白色,排成頂生的圓錐花序;萼裂片5,宿存;花瓣5,有柄;雄蕊約20;雌蕊1;子房下位,2-5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梨果,有種子1至數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