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人有一妻一妾

齊人有一妻一妾

《齊人有一妻一妾》詼諧幽默,耐人尋味,是《孟子》散文中的名篇。文章通過一個生動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諷刺了那種不顧禮義廉恥,以卑鄙的手段追求富貴利達的人。課文先是故事的序幕,簡單地交代了背景,引出了人物。再是故事的發生,寫齊人的詭秘行動和對妻妾的誇耀。然後是故事的發展,寫妻子的懷疑和妻妾的商議。接著是故事的高潮,寫妻子的追蹤偵察和齊人“饜酒肉”的真相。最後是故事的結局,寫妻妾的羞慚憤恨和齊人恬不知恥的醜態。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齊人有一妻一妾齊人有一妻一妾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1)者,其良人(2)出,則必饜(3)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4)來,吾將(5)間良人之所之也。”

蚤(6)起,施(7)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8)無與立談者。卒(9)之(10)東郭(11)墦間(12),之祭者(13),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14)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15),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16)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17)矣!

(注釋如下)

作品注釋

(1)處室:居住在一起。
(2)良人:古代婦女對丈夫的稱呼。
(3)饜(yan):吃飽。反:通“返”,回家。
(4)顯者:有地位的人。
(5)間 (Jian):窺視,偷看。
(6)蚤:同“早”。
(7)施(yi):斜。這裡指斜行,斜從 跟隨,以免被丈夫發現。
(8)國中:都城中。國:城。

(9)卒:最後
(10)之:來到
(11)東郭:東邊的城牆。
(12)墦問:墳墓間。墦:墳墓
(13)祭者:祭掃墳墓的人.
(14)訕:責罵。
(15)中庭:庭中。
(16)施施(yí):得意洋洋的樣子.
(17)希:通“稀”。

現代譯文

齊國有一個人,家裡有一妻一妾。那丈夫每次出門,必定是吃得飽飽地,喝得醉醺醺地回家。他妻子問他一道吃喝的是些什麼人,據他說來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他妻子告訴他的妾說:“丈夫出門,總是酒醉肉飽地回來;問他和些什麼人一道吃喝,據他說來全都是些有錢有勢的人,但我們卻從來沒見到什麼有錢有勢的人物到家裡面來過,我打算悄悄地看看他到底去些什麼地方。”

第二天早上起來,她便尾隨在丈夫的後面,走遍全城,沒有看到一個人站下來和她丈夫說過話。最後他走到了東郊的墓地,向祭掃墳墓的人要些剩餘的祭品吃;不夠,又東張西望地到別處去乞討,這就是他酒醉肉飽的辦法

他的妻子回到家裡,告訴他的妾說:“丈夫,是我們仰望並終身依靠的人,現在他竟然是這樣的!”二人在庭院中咒罵著,哭泣著,而丈夫還不知道, 得意洋洋地從外面回來,在他的兩個女人面前 擺威風

在君子看來,人們用來求取升官發財的方法,能夠不使他們的妻妾引以為恥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作品賞析

這已經成了一則很著名的寓言故事。孟子為我們勾畫的,是一個內心極其卑劣下賤,外表卻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形象。他為了在妻妾面前擺闊氣,抖威風,自吹每天都有達官貴人請他吃喝,實際上卻每天都在墳地里乞討。妻妾發現了他的秘密後痛苦不堪,而他卻並不知道事情已經敗露,還在妻妾面前 得意洋洋。讀完這一段故事,令人感到既好笑,又有幾分噁心。孟子的諷刺是辛辣而深刻的。孟子的原意是諷刺他那個時代不擇手段去奔走於諸侯之門,求升官發財的人,他們在光天化日下冠冕堂皇地自我炫耀,暗地裡卻行徑卑劣,幹著見不得人的勾當。

其實,在我們今天讀來,也仍然可以感到生活中有這位齊國良人”的影子。他們當然已不可能像這位齊國“ 良人”那樣“有一妻一妾而處室”,無“妻妾”可“驕”了。但是可以“驕”同事,“驕”朋友嘛。今天我與某書記釣魚,明天我與某局長喝酒,後天又是某大款請我上茶樓,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某小品諷刺的用名片打撲克,鞭撻的不就是這位齊國“良人”似的人物嗎?

作品出處

《齊人有一妻一妾》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 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