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形閘門

鼓形閘門

大壩於50年代建成,1987年將大壩加高5m,其總高度達到142m。 壩頂全長350.5m,其中左岸壩段長120m,右岸壩段長136m,溢流壩段長94.5m。 溢洪道最大泄量12700m3/s,下游用水躍消能,護坦寬91.4m。

沃勒甘巴壩位於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大分水嶺東部沃勒甘巴(Warragamba)河上,靠近悉尼市。工程主要是為悉尼市提供生活用水。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原壩高137m,水庫總庫容為20.92億m3,水電站裝機容量5萬kW。大壩於50年代建成,1987年將大壩加高5m,其總高度達到142m。

介紹

鼓形閘門鼓形閘門
壩址控制流域面積9050km2,基岩為砂岩。其彈性模量低。壩頂全長350.5m,其中左岸壩段長120m,右岸壩段長136m,溢流壩段長94.5m。大壩體積123萬m3,溢流壩段裝有1個鼓形閘門和兩邊各2個弧形閘門。電站進水口位於右岸壩段的中部。電站廠房布置在右岸壩後。在右岸壩段的底部和中下部分別設1個和3個供水管。溢洪道最大泄量12700m3/s,下游用水躍消能,護坦寬91.4m。

原有溢洪道泄量不足,僅能通過可能最大洪水的50%。當發生500年一遇洪水,洪峰達到可能最大洪水的65%時,洪水將漫頂,壩頂水深達3m,將破壞大壩。因此對大壩進行了加高。大壩加高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包括將大壩堰頂加高5m,並對上游面用後張錨索加固,錨頭埋入壩基中,在壩頂張拉,施加預應力。其它相應工事包括加高溢洪道交通橋、調整閘門操作設備、進一步用錨桿和地錨加強水躍消能工。

該消能工需要經受最大下泄流量20300m3/s(單寬流量達222m3/s)的考驗。至今消能工運用正常,1961年順利地通過7000m3/s,但下游有點沖刷。第二階段將增設1座自潰式溢洪道。第一階段加固工程完成後,可通過最大可能洪水的73%,第二階段加固工程完成後,可滿足通過最大可能洪水的要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