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於1997年8月成立,占地45000平方米,1999年被命名為省級兩全先進學校、全市文明單位標兵,從1997年至2003年連續六年被評為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5年獲得建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占地4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綠化面積4500平方米(占總面積的10%)。擁有普通教室56個,美術教室3個,舞蹈教室1個,音樂教室3個,理、化、生實驗室各9個,機房2個,配有計算機112台,多媒體教室1個,容納250多人的多媒體教室1個。階梯會議室2個,圖書閱覽室1個,擁有圖書近8000冊。學校的設施和資源基本能滿足教育教學活動及師生生活的需要。現有教學班56個,在校學生人3400餘人,有教職工210人,其中一線教師人數160人。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

學校簡介

一、市三十一中學歷史延革及概況1997年8月在市委市政府最佳化全市教育資源英明決策指引下,市三十一中由原市23中24中合併而成立了,使用市一中搬遷雙福路新校舍後留下的原校舍,2003年9月,三十一中學又接管市師範學校搬遷到雙福路後留下的原校舍。建校8年來,受到了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省教育廳副廳長孟凡傑、市委書記王曉明、市長滕喜魁等領導都曾到校視察,並給予親切指導和關懷,使學校獲得了快速發展。經過校園的整合裝修,校舍面積進一步擴大,學校面貌也有了突出變化,三棟教學樓紅瓦白牆,錯落有致,形成了和諧、莊重、高雅的校園氛圍,成為文化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市第三十一中學屬市級示範高中,占地面積4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25000平方米,現有教學樓三棟、並有實驗樓、體育館、藝術樓、宿舍樓和食堂,招生數量逐年擴充,致使在校生人數達到目前的3400人,有60個教學班,成為全市在校學生人數最多的高中學校。現有教職工210人,其中有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65人,中級教師70人,有省、市、縣區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25人,35歲以下教師占1/3。市三十一中學注重端正辦學思想,以“創辦規範加特色學校,培育合格加特長人才”為目標,不斷改善辦學條件,逐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確定並推行了“一點”、“二線”、“三推進”的工作思路,即以實施素質教育為重點,以向上級學校輸送人才為動力線,以特長技能培養為生命線,不斷推進規範化管理、名師名校工程和校園文化建設進程。幾年來學校各項活動生機勃勃,素質教育逐步推進,取得了上級領導的好評和社會的普遍認可。1999年被命名為省級兩全先進學校、全市文明單位標兵,從1997年至2003年連續六年被評為市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05年獲得建省級文明單位稱號。連年獲得市教育系統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學校榮譽,先後獲得省級檔案管理優秀單位、全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全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優秀學校、全市教育系統“三育人”工作先進集體、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市德育研究工作先進集體、市共鑄誠信環境先進集體、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德育工程名牌等榮譽。
二、辦學規模取得跨越式發展,管理體制有了新的突破 2004年3月,校長楊玻根據學校校舍樓群獨立分散、學生數量劇增、難於管理等新情況,進行了管理體制上的改革,實行學區管理模式:將原有的政教處、教務處機構下放到三個學區變為三個教導處,三位副校長各自分管一個學區,並對他們的職責進行了重新調整,增強了各學區教育教學的針對性、管理的相對獨立性和靈活性,激發了競爭活力。
三、德育工作紮實推進,各項活動蓬勃開展 在德育工作中,三十一中學堅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把工作落到實處。通過開展主題班課、講座、座談、心理諮詢等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注意從情感的溝通切入,真正讓學生自省、自悟、自律、自主發展。以升旗儀式、班團會、讀書活動、社會實踐、大型節日主題活動和特色活動為載體,堅持開展體育節和校園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寓德育於各學科教學之中。三十一中學以禮儀教育為突破,加強學生公民道德教育;以“兩抓一樹”活動為載體,嚴抓課堂紀律和課間秩序,樹立良好校風,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這已形成三十一中學獨特的活動內容。2004年三十一中學在全市率先開展了“鑄造校園誠信”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四、注重培養學生特長,使學生特長突出發展 三十一中學十分重視特長生的培養,為其營造充分的展示和發展空間。三十一中學生籃、排、足球隊在近幾年的全市中學生大賽中連連奪冠。在2005年全市高中生田徑運動會比賽中取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校園體育節藝術節以及全市舉行的大型活動中特長生髮揮了突出作用,這是三十一中培養特長人才的又一特色。建校8年來,三十一中學教育教學質量逐年穩步提高,高考升學率逐年呈直線上升趨勢,近兩年超過80%以上,8屆高考中共有3000餘人考入高校,其中有300人考入哈工大西南政法學院四川大學吉林大學解放軍第一航空學院等重點本科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學校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進展。讓家長放心、社會滿意、學生成才是三十一中學不懈的追求目標,市三十一學將繼續努力,為培養更多人才、為推進科教興市戰略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發展歷程

市三十一中學1997年8月,由原23中和24中組建成立,使用市一中搬遷到雙福路新校址後留下的原校舍,占地面積2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教職工100人,在校生近千人,15個教學班,學校為副處級編制。
1997年—2000年,中層以上領導幹部: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

黨總支書記:盧 震
校 長:常俊甫
德育副校長:王 傑
教學副校長:南班輔
後勤副校長:胡云才
辦公室主任:楊桂芝
教務主任: 劉曙東
政教主任: 張 良
後勤主任: 韓德生
工會主席: 剛洪萬
團委書記: 董欲庶
2000年—2005年,中層以上領導幹部:
黨總支書記:盧 震(2000—2001年)
校 長:楊 玻(2000年3月由市職教中心調任)
黨總支書記:趙國志(2003年5月由市一中附屬學校調任)
副 書 記:王 傑(2001—2005年)
德育副校長:劉曙東(2001年11月—2005年7月)
教學副校長:張 良(2001年11月—2005年7月)
後勤副校長:董欲庶(2001年11月—2005年7月)
辦公室主任:韓鵬利(2001年11月—2005年7月)
教務處主任:丁愛梅(2001年11月—2005年7月)
政教處主任:孫偉峰(2001年11月—2005年7月)
後勤主任: 劉興貴(2001年11月—2005年7月)
工會主席: 劉履梅(2001年11月—2005年7月)
團委書記: 安保錕(2001年11月—2005年7月)
2003年9月,市師範學校搬遷到雙福路新校址,原校舍劃歸三十一中學,使三十一中學辦學規模擴大了一倍,占地面積48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00平方米。2004年3月學校實行分學區管理,2005年5月,市三十一中學被升格為處級單位編制,幾年間學校獲得跨越式發展,至2006年6月,學校教職工210人,在校生3400人,57個教學班。
2005年—現在,中層以上領導幹部: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

黨總支書記: 楊 玻
校 長: 楊 玻
黨總支副書記:於建光(2005年7月由市教育局調任)
副校長: 趙國志
副校長: 王 傑
副校長: 李廣志(2005年7月由市師範學校調任)
學區主任:劉曙東
學區主任:張 良
總務處主任: 董欲庶
辦公室副主任:韓鵬利
學區副主任: 孫偉峰
學區副主任: 丁愛梅
後勤副主任: 劉興貴
工會副主席: 劉履梅
團委副書記: 安保錕(2001年11月—2005年7月)
團委副書記: 丁華麗(2005年8月上任)

發展規劃

(一)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06年再建1個多媒體教室,購置教師備課微機,建立校園網路,並努力配齊相應設施,為老師和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物質保障,並不斷邁向規範辦學、科學管理的模式。
(二)樹立先進的教育觀念教育改革首先是教育觀念的更新。我們要想達到發展規劃的預期目標,必須使全體教師的認識到位,思想到位。在新的形勢下,我們要幫助教師樹立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念。更加突出教育的服務性。對所有的學生負責,對學生的一生負責。尊重學生個性,正確引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特長發展,體現新時代人才觀。
(三)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努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形成一個樂於奉獻、積極進取、合作研究的教師群體。我們要以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為關鍵,以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為主線,以實施新課程培訓為重點,大力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建設一支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和先進教育理念,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教育手段,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結構合理、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師資隊伍。2006年,實現師德100%達標的目標,2010年培養出一批市區有知名度的名優教師,各級骨幹教師達到15%,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達到5%。一線任課教師能操作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達到100%。
1.制定骨幹教師培養計畫和教師專業發展計畫。使骨幹教師的發展逐步規範化、有步驟、見成效。
2.制定教師自主學習制度,加強教師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提高教師理論水平和實際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
3.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師培訓活動,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並加強對新教師和轉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指導。
4.加大力度對教師進行師德培訓,每學年末進行班主任及師德交流研討會,評出校級師德標兵和優秀班主任。
5.加強教研組建設,強化教研組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功能。進一步改進教研組教研活動,通過教研組組織教師深入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策略的研究、課堂教學的分析與診斷以及新教材、新教法的套用於評價,增強教師對教學實踐的反思。
6.加強對幹部隊伍建設的研究。完善學習制度,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在管理過程中能主動創新,逐漸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成為新時期學者型的管理者,塑造新世紀學校幹部樂於奉獻、勇於開拓、品位高雅的新形象。並加大對後備幹部培養的力度,完善幹部的選拔標準,制定詳細的後備幹部培養計畫。
7.利用區域化優勢與名校聯手,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帶動提高學校整體教育教學能力。
(四)改革對學生學業的評價體系,促進學生潛能的充分發展。採取百分制與等級制雙軌運行的學科成績模式,考查類學科採用等級制,考試科目的階段性檢測試行等級制,而期末檢測仍採用百分制;推行鼓勵性評語,並將鼓勵性評語推廣到課堂教學和學生作業評改中;增設特長評價。初步構建“分數(等級) 評語 特長”的學生學業評價模式。並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客觀自我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評價能力和自信心。
(五)全力創設良好的的校園文化環境1.在未來的五年中,學校將繼續強化校園環境在教育教學中的隱性教育功能,在加強硬體建設、實際校園環境時要充分考慮環境對學生的情感薰陶,使校園每個角落都能發揮教育作用,處處蘊藏教育資源。到2010年,學校環境建設會充分考慮觀賞性、教育性和服務性。為學生創造更加優美、舒適、靜謐的學習環境。
2.進一步辦好學校學生廣播站、校刊,讓學生感受學校整體文化氣氛,增強學生的共同信念。
3.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供多種途徑,幫助和指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使學生快樂、健康成長。
(六)深化學校管理改革,構建學校人本化管理體系。調動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實現組織目標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點亮人性的光輝,回歸生命的價值,共創繁榮和幸福。學校是由“管理者——教師——學生”組成的一個互相支撐的人的結構系統,它的起點和歸宿始終是人為和為人。學校的一切硬體、軟體設施都是為人所用,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是為了調動人的主觀積極性,促成人的發展。課程與教學改革同時要求學校管理系統的最佳化。建立有序的管理系統、形成有效的質量保障機制,是課程與教學改革達到預期效果的保證。
1.轉變教育觀念,促進教師對學校管理的參與與評價。在制定學校計畫、分析制約學校發展的主要問題、提出新的目標、對策以及評價學校工作的進展情況時應讓教師全員參與。
2.以學校發展目標為依據,確定學校改革計畫和各部門人員的職責,形成系統、有效的目標管理體系。並指導教師根據學校目標確定自身發展目標,制定個人發展計畫,明確在學校發展中自身的職責與作用。
3.完善信息反饋機制和人員考核評價制度,加強對改革計畫及學校各項工作的過程監控。
4.完善全員聘任契約制、崗位責任制度、教師獎懲制度和結構工資制度。充分調動教師改革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加強學校與家庭和社區的聯繫,形成學校教育質量的保障與監控體系。
6.確立和完善學校自評制度。定期對學校教育資源、學校管理、教師與學生髮展等方面進行自評,促進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提高。
(七)以科研為先導,創建學習型研究組織,進一步培養教師的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未來成功的學校必然是學習型的學校,帶領教師在學校發展的共同願景下積極參與學習,不斷改善心智模式,提倡教師力做研究型、學習型、科研型、反思型的複合型人才,使教師的素質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1.選定新的省級科研課題,逐級落實分解任務,實施科研立項、研究,爭取4年內結題並獲得省級獎勵。
2.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規範教育科研機制。
3.採取“骨幹活動”和“群體參與”的課題管理機制,建立教科組長兼教研員制度,逐步培養一專多能的綜合型教師和科研骨幹,積累學校優秀資源。
4.記錄教科研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定期匯報教科研工作進展情況,不斷進行教科研的反思。
5.創辦自己的教科研刊物,為教師提供展示的舞台,為教師獲取科研方法、科研信息提供及時高效。

相關圖片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三十一中學

相關學校

雙鴨山市第一中學

雙鴨山市第五中學

雙鴨山市第十八中學

雙鴨山市第十九中學

雙鴨山市第三十二中學

雙鴨山市第三十六中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