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麥嵩草

黑麥嵩草

黑麥嵩草(Kobresia loliacea Wang et Tang ex P. C. Li),莎草科、嵩草屬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命名來源

黑麥嵩草KobresialoliaceaWangetTangexP.C.Li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2卷||莎草科Cyperaceae||嵩草屬KobresiaWilld.||嵩草組Sect.1.Kobresia||黑麥嵩草KobresialoliaceaWangetTangexP.C.Li
3.黑麥嵩草(雲南植物研究)圖版1:8-10
KobresialoliaceaWangetTangexP.C.LiinActaBot.Yunn.12(1):13,fig.3,1990:橫斷山區維管植物下冊,2346,1994.

植物形態

黑麥嵩草(雲南植物研究)圖版1: 8-10黑麥嵩草(雲南植物研究)圖版1: 8-10
黑麥嵩草,根狀莖短。稈叢生,纖細,高15-40厘米,粗0.8-1.2毫米,稍堅挺,鈍三棱形,光滑,基部具稀少的褐色的宿存葉鞘。葉基生和稈生,短於稈,平張,寬1.5-2毫米,光滑,邊緣稍粗糙。苞片剛毛狀,最下部的1枚長於花序;圓錐花序微開展,長2.5-6厘米,寬4-5毫米;小穗3-6枚,疏生,長圓形,長7-15毫米,枝先出葉膨大呈囊狀,在囊內具1朵雌花;支小穗少數,密生,頂生的雄性,側生的雄雌順序,在基部雌花之上具1-4朵雄花。鱗片長圓形,長5-5.5毫米,頂端漸尖,具短尖,膜質,兩側白色或淡黃白色,中間綠色,有3條脈。先出葉長圓形,長5-6毫米,囊狀,膜質,淡綠色,有時在上部帶褐色,在腹面,邊緣連合至頂部,背面具光滑的2脊,脊間具數條短脈,上部漸狹成中等長的喙,喙口腹面斜裂,背面微凹。小堅果倒卵狀長圓形,三棱形。長3-3.5毫米,成熟時暗灰褐色,微有光澤,基部無柄,頂端無喙;花柱基部略增粗,柱頭3個。花果期7-9月。

產地分布

黑麥嵩草產於四川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自治區東部;生於石灰岩山坡草地、山頂草地、高山櫟或雲杉林林緣。模式標本采自四川省鹽源縣

莎草科·嵩草屬植物

嵩草屬(Kobresia Willd.),全屬70餘種;分布於中國、錫金、尼泊爾、印度北部、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哈薩克斯坦(中亞地區)、喬治亞(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帕米爾)、吉爾吉斯(天山)、俄羅斯(阿爾泰山和西西伯利亞)、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洲。中國有59種,4變種。集中分布於四川西部和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和喜馬拉雅山區。這些地區是本屬植物的現代分布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