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草

嵩草

一種植物,可食用,常用於配料。有很多種類。包括細竹蒿草、萎蒿草等。按照傳統,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要插上艾蒿,據說能避邪驅瘟。艾蒿要用紅布紮起來,有的人家還願意加上一根桃枝,微風吹來,空氣里清香四溢。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蒿草蒿草

科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科英文名SedgeFamily 

屬名嵩草屬 

屬拉丁名KobresiaWilld. 

屬英文名Kobresia

學名Kobresiamyosuroides(Villrs)Fiori 

英文名BellardatusKobresia

地理分布

嵩草分布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等地;蒙古、中亞也有分布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黑褐色須狀,入土不深,稈細單生,圓柱狀,直徑1.5毫米左右,株高30厘米,有鈍棱,基部入土部分成黑褐色。葉片針形,短於或等長於生殖枝,基部具褐色的老葉鞘。花序圓柱狀,小穗單一頂生,長1~2.5厘米,直徑2~3毫米,側生枝小穗含雌、雄花各1朵,很少有2雄花;鱗片長2.8~4毫米。果長2毫米;大多數具褐色喙。

 

生物學與生態學特性

寒中生密叢型多年生草本,是高寒草甸植物。生長在海拔2500~3400米的亞高山和高山草甸帶。喜寒冷濕潤氣候,也具有一定抗旱能力。對溫度反應敏感,在溫暖濕潤的山地草甸帶不能定居。對水分條件要求不嚴格,既能在土層深厚、持水能力強,較濕潤陰坡上生長;也能在輕度石質化土層薄、持水能力差,較乾旱的陽坡上生長,最適宜生長在壤質的高山草甸。嵩草常與黑花苔草(Carexmelanatha)、白尖苔草(Carexatrofusca)和珠芽蓼(Polygonumviviparum)等一起組成高寒草甸群落。在群落中成為優勢種或亞優勢種。草層高度10~20厘米,總蓋度50%~70%,產乾草405~525公斤/公頃。鬚根相當發達,與其他莎草科植物根系交織一起,形成富有彈性的生草土。因此具有耐牧、耐踐踏特性。在天山北坡的高山草甸上,5月上旬返青,6月中旬抽穗開花,8月下旬枯黃。

莎草科·嵩草屬植物

嵩草屬(Kobresia Willd.),全屬70餘種;分布於中國、錫金、尼泊爾、印度北部、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哈薩克斯坦(中亞地區)、喬治亞(高加索)、塔吉克斯坦(帕米爾)、吉爾吉斯(天山)、俄羅斯(阿爾泰山和西西伯利亞)、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洲。中國有59種,4變種。集中分布於四川西部和西南部、雲南西北部、西藏和喜馬拉雅山區。這些地區是本屬植物的現代分布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