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白頸鷺

黑冠白頸鷺

黑冠白頸鷺 :鳥綱 、鸛形目、鷺科 。分布於美洲南部,在南美洲的低地很普遍,從巴拿馬東、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至智利和阿根廷,南到麥哲倫海峽。棲息於江湖濱岸及沼澤地帶,以水種生物為食。

基本信息

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黑冠白頸鷺
黑冠白頸鷺黑冠白頸鷺

【拉丁學名】Ardea cocoi
【命名時間】Linnaeus, 1766
【英文名稱】Cocoi Heron[1]
【科屬分類】鳥綱鸛形目鷺科

外形特徵

黑冠白頸鷺黑冠白頸鷺是一種大型涉禽,身長1-1.3米。 黑冠,白色脖子,上體灰色,下體自胸部到上腹部白色,下腹部黑色。鳥喙灰黃色,長腿灰色。嘴長而尖直,翅大而長,腳和趾均細長,脛部部分裸露,腳三趾在前一趾在後,中趾的爪上具梳狀櫛緣。雌雄同色。體形呈紡錘形,體羽疏鬆,具有絲狀蓑羽,胸前有飾羽,頭頂有的有冠羽,腿部被羽。[2]
黑冠白頸鷺黑冠白頸鷺

分布範圍

分布於美洲南部,在南美洲的低地很普遍,從巴拿馬東、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智利阿根廷,南到麥哲倫海峽。南部的鳥也許在冬天移動到北部。在福克蘭群島和戈夫島有少量活動。[2]
黑冠白頸鷺分布圖黑冠白頸鷺分布圖

生活習性

黑冠白頸鷺棲息於江湖濱岸及沼澤地帶,有時出海口。白晝或展昏活動,以水種生物為食,包括昆蟲等,兼食蛇類、軟體動物及小型嚙齒類。常站在水邊或淺水中,用嘴飛快地攫食。遷徙種類。[2]
黑冠白頸鷺黑冠白頸鷺

生長繁殖

黑冠白頸鷺可以在一年中任何時候築巢,只要有足夠的降雨。繁殖期從9月至12月。鳥巢修在距離水道不遠的樹和灌木上。鷺巢單獨或在居住區鬆散分布。每次產3枚藍綠色的卵。孵化期大約持續24-26天,是由父母雙方餵養。[2]
黑冠白頸鷺黑冠白頸鷺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8年鳥類紅色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