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錦熙(1890~1978)

黎錦熙(1890~1978)

正文

黎錦熙(1890~1978)中國語言文字學家。字劭西,湖南湘潭人。生於1890年2月2日,卒於1978年3月27日。1911年畢業於湖南優級師範史地部之後,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15年應教育部之聘,到北京任教科書特約編纂員。1920年開始在高等學校任教,曾任北京高等師範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國文系教授。1937年隨北京師範大學遷往西安,後來又輾轉至漢中、蘭州等地,任教授、系主任、師範學院院長等職。1948年回北京,任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併兼任中國大辭典編纂處總主任。1949年,與吳玉章、馬敘倫等組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任理事會副主席。1955年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曾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第二和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一、第二和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黎錦熙從事語文教學和科學研究近70年,研討的領域涉及語言文字的各個方面,有論文300多篇,專著30餘部,影響較大的有3個方面,推廣國語和改革漢字,語法研究和語言教學,辭典編纂。
1916年起,黎錦熙宣傳言文一致,提倡“國語統一”,積極從事選定標準語的運動。1918年,與人共同呈請公布注音字母,同年1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推行。於是又創製注意符號草體,並參加審音工作。1923年與錢玄同、劉復、趙元任等組織“國語羅馬字拼音研究委員會”,於1926年擬訂“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在這期間,他還創辦了《國語周刊》,藉以提倡白話文,推廣共同語(當時稱之為國語),宣傳漢字改革。此後又發表了《國語運動史綱》(1934,商務印書館),記述了自清末以來改革漢字、推行注音字母和國語羅馬字、提倡大眾語的始末,說明了有關理論、方法和綱領,是國語運動史上一部重要著作。1949年以後,積極參加研究、制定漢語拼音方案、簡化漢字等工作,出版了《中國文字與語言》(1951,北京師範大學)、《文字改革論叢》(1957,文字改革出版社)、《字母與注音論叢》(1958,文字改革出版社)、《漢語規範化論叢》(1963,文字改革出版社)等著作。1970年又自創漢語雙拼方案,曾用來書寫日記,試圖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前進。
黎錦熙在“五四”運動以前,就從事現代漢語語法的研究。1920年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系統地整理出白話語法規律,成為《新著國語文法》(1924,商務印書館)。這是中國第一部較系統的白話語法著作,到1955年止,共印刷24版,對中國語法學界的影響很大(見彩圖)。這本書的體系,一方面是借鑑了J.C.納斯菲爾德的《英語語法》,另方面是繼承並修改了《馬氏文通》的說法建立起來的。在語法分析方面,主要的標準是意義。詞類包括:①實體詞(名詞、代名詞),②述說詞(動詞),③區別詞(形容詞、副詞),④關係詞(介詞、連詞),⑤情態詞(助詞、嘆詞)。句子成分包括:①主要成分(主語、述語),②連帶成分(賓語、補足語),③附加成分(形容的附加語、副詞的附加語)。認為詞類和句子成分之間有對當關係,所以詞性隨詞在句子中的位置而確定,即所謂"依句辨品"。為了說明句子的結構,這本書採用了A.里德等人的圖解法,以便顯示句子的主幹和枝葉。全書結構,以句子為中心,確認句子是語法分析的基礎,提倡“句本位”語法。複句分為3類:①包孕複句,指一個母句包含子句的句子,如“我不知道他往哪裡去了”。②等立複句,如“牙齒時常咬痛舌頭,但是它
們終究是好朋友”。③主從複句,如“儘管他不來,你也是要去的”。

1957~1962年出版了《漢語語法教材》(與劉世儒合寫),共150萬字,體系與《新著國語文法》一致,但取材更為豐富,解釋更為詳細。此外還出版了《比較文法》(1933),拿白話與文言進行比較,著重講詞位和句式。詞位即實體詞(名詞、代名詞)在句子中的位置,歸納為 7個位:主位(實體詞用作主語)、賓位(用作賓語)、補位(用作補足語)、領位(用作形容附加語)、副位(用作副詞附加語)、同位(用作與上5種同一的成分的)、呼位(離開上 5種成分而獨立的)。詞位本來是《新著國語文法》中為避免詞的變類太繁而採取的一種說法,這本書不過拿文言例句進行比較罷了。句式則用圖解法說明各種句子的結構和句中虛詞所起的作用。
辭典編纂是黎錦熙畢生從事的工作。1917年他就曾向當時的教育部提出編寫《國語辭典》的建議,1923年促使"國語統一籌備會"設立“國語辭典編纂處”。1928年“國語辭典編纂處”改為“中國大辭典編纂處”,下設蒐集、調查、整理、編著、統計5個部,計畫到1948年成書3大冊,共30卷,1932年著手編寫。黎錦熙和錢玄同任總編纂,錢氏主管字的形體聲韻,黎氏主管義訓及複合詞,曾印出《中國大辭典樣本稿》。黎錦熙還寫了《中國大辭典長編》(“巴”字十義及其複合詞和成語一冊,“芭蕉”、“蘘荷”考辨一冊,“把”字用法及其引申一冊)。這部大辭典因為時局變化未能完成,但是積累了可貴的資料。1949年以前,黎錦熙主編出版的辭書有《國語辭典》、《新部首索引國音字典》、《增訂注釋國音常用字彙》、《中華新韻》等,對促進漢語規範化有重要作用。1949年以後,又主持編寫出《漢語辭典》、《學習辭典》、《同音字典》、《學文化字典》等。這些辭書雖屬中小型,但是由於出版迅速,及時適應了文化發展和教育普及的需要。
黎錦熙一生致力於語文教學和學術研究工作,作出了很多重要的貢獻。他的研究成果,代表著一個時期內中國語言科學的研究水平。
參考書目
 黎錦熙:《新著國語文法》,商務印書館,北京,1924。
 黎錦熙:《國語運動史綱》,商務印書館,北京,1934。

配圖

黎錦熙(1890~1978)黎錦熙(1890~1978)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