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貢米

黃龍貢米

黃龍貢米又稱黃龍香米。傳說曾作為貢米送皇室享用故謂黃龍貢米。產於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西北黃龍鄉深丘梯田的黃龍香稻,主產在黃龍鄉的柏樹壩、曬坡籮一帶,面積8000餘畝,海拔高度在600—800米之間,其地質生長條件特殊,此稻加工的米粒橢圓,呈油浸色,半透明,做成米飯酥軟清香,略帶粘性。

黃龍香米

黃龍貢米黃龍貢米

黃龍香米,“民俗貢米”,源遠流長、歷史悠久。據說明末年間張獻忠部屬義軍在黃龍山上與明軍血戰壯烈犧牲,義士們血沃了這片熱土,致使後來栽植的水稻別具一格,所產大米清溢流芳,粑糯柔和,成為封建時代“貢奉”皇親國戚的獨享美味珍品,今柏樹壩附馬墳殘留文字可以考證。廣安日報社記者廖琴、羅安銀曾多次採訪報導。廣安電視台一套2003年8月中旬以周五晚19:40,周六早7:40、12:40,四川公共頻道周五19:55作了循環報

道。中央電視台七套搜尋天下欄目2004年2月20日23:15分,次日13:15分以岳池農家文化專輯進行了播報。從此,黃龍香米響譽了海內外。

經專家考證屬曾土母質黃泥田,膠體團結構良好,田水終年渾濁不清,土質微量元素約在5—6.5之間,土壤含有矽、鐵、磷、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約3%,這裡農業生態條件好,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水稻生長所需光能量、熱量、水量資源適中,加上傳統種植,污染源少,且米質優良,口感好。

黃龍香米

黃龍香米,繼93年省農業廳“雙12會議”評為優質米以來,99年參加成都建國50年光輝成就展獲綠色食品獎;2000年獲四川省無公害食品證書;2002年獲省“稻香杯”一等獎(載四川日報2002年12月30日第二版);2003年被廣安市列為萬畝優質米基地開發。

黃龍香米,其形長條,色澤微浸,傳統種植加工,未經拋光,未加色素且地道純真,食用口感柔和清香,滿口生津,是饋贈親朋好友之佳品。隨改革開放,銷往省內外。黃龍香米為四川省許多成功人士鑄造輝煌前程起到了重要作用,且身價倍增,供不應求。成了“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大有“吃米之人不買米,買米的人不買米”;是世人不可多得的健康、綠色食品。

貢米歷史

傳說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八大王張獻忠入川後,路過黃龍鄉到西充去,曾帶兵丁幫山寨村民插秧,突遭官兵兵團襲擊,義軍奮起作戰,鮮血灑滿稻田。從此田水一直呈暗紅色。所產稻米,香糯可口,故稱黃龍香米。後被皇室專用,納為貢米。若將此稻種移至別處種植,則無此特色。現聲譽日增,傳遍全國,若得一小袋饋贈親朋,必珍貴無比。

岳池米文化

岳池縣米文化歷史悠久,早在秦漢時代,米文化在岳池就已經很豐富了。相傳諸葛亮曾在岳池東門壩子屯兵,幫助老百姓春耕。農民為了犒勞軍士,做了大量米飯和豆腐等農家飯送到軍營相贈以表謝意。並將這片壩子改名亮壩。每到春耕時節,亮壩成為一道景點,名叫“亮壩春耕”。《岳池縣誌》記載為全縣八景之一。

岳池屬淺丘平壩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盛產糧食。隨著時代的推進,岳池的糧食生產水平越來越高。是全國500個、全省30個年提供億斤商品糧基地縣之一。全縣糧食生產中,又以水稻為主,占糧食總產的60%以上。所以大米成為岳池農民的主糧,因而米制食品為農家的主食,品種繁多,獨具特色。米文化在岳池農家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米飯 米飯分乾飯與稀飯,營養豐富,清香可口,易於消化,是主食中的上品。岳池米飯又以黃龍香米飯最佳,酥香可口,微有粘性。煮成稀粥汁濃更顯特色。黃龍香米產於岳池縣西北黃龍鄉深丘梯田,米粒橢圓,呈油浸色,半透明,腹部白色。以柏樹壩,大地壩、曬鳳梨三處的米質最好。年產約20萬公斤。

傳說明未農民起義領袖張獻忠曾帶兵在黃龍寨與官兵和地方武裝作戰,因血染田水而至終年渾濁,此後所產稻米質量驟變,米飯香氣撲鼻,令人饞涎欲滴。又相傳岳池西北有青年黃龍受母親之命赴京尋找多年前參考沒歸的父親黃永恆,偶然間救下出宮玩耍而受到流氓欺辱的公主,兩人一見鍾情。公主以身相報,並叫黃龍回鄉等待允婚的好訊息。黃龍回到家鄉,等了兩年,帶著香米赴京看望心上人。公主病故,黃龍被皇帝收為義子。香米在御膳房做出米飯,引起皇帝好感,將米取名黃龍米,下詔上貢。於是黃龍米作為貢品送皇室享用(故事細情請見附後的《上貢何緣黃龍米》。1960年全國水電水利工作現場會在岳池召開,到會代表對黃龍米飯讚不絕口。1965年,黃龍香米在北京展銷,很受好評。而今黃龍香米已享譽全國。

糍粑 將糯米蒸熟後放於碓窩中搗爛直到不見飯粒為止,取出做成拳頭大小的個,放進裝有炒黃豆打成面與白糖混合物的碗中,滾上即可趁熱食用,這叫熱糍粑。一般八月十五中秋節早上吃熱糍粑。將搗好的糍粑取出放於撒有細米粉的平坦物上,按壓成圓形的塊狀,待其略乾硬化後即成乾糍粑。中秋之夜,與月餅、水果、茶水等,向月亮供奉於房前,並點上香、燭、焚燒錢紙,同時朝月亮作揖磕頭,這叫拜月亮。乾硬的糍粑,可以切成塊在鐵鍋上炕軟滾上放有白糖的黃豆麵食用,芳香可口。也可用菜油油炸成黃金亮色的糍粑塊,還可切成小塊用水加醪糟、糖煮吃。糍粑也和月餅一樣,是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歷代墨客詩人,對糍粑賦予極高讚譽。

米粉 岳池米粉歷史悠久,小吃分肉粉和素粉兩大類。其味鮮美,芳香四溢,質地細軟,不易斷碎,入口微嚼而爛,易於消化,營養豐富,老少皆宜,備受喜愛。最先開辦於清光緒初年的東外街肥腸粉館。將包著的八角、茴香、三奈、姜松、生薑等香料與豬腸加水燉?作主料,用細火燉爛豌豆成湯,外加椒油(花椒、辣椒粉煎菜油而成)、蔥、姜、蒜、醬、醋等佐料,美味獨特,食後不忘。後陸續開辦有南外街的羊肉粉館、上南街的牛肉粉館及大街小巷的種種粉店,因佐料及烹調技術有異而各具特色。以羊肉粉最受顧客好評。米粉經濟實惠,食用方便快捷,適合人們快節奏的生活與工作,故岳池不少人把米粉作為早餐的最佳選擇。尤其是嚴冬和初春,略帶麻辣味的米粉讓人食後頓感周身燥熱,精神煥發。

岳池米粉不但本地民眾喜愛,也受到外來客人好評。1931年,被北伐軍打敗後客居楊森處的大軍閥吳佩孚,帶著夫人張佩蘭來到岳池,在大北街吃燉雞粉讚不絕口。張佩蘭夸岳池米粉可與雲南的過橋米線平分秋色。1950年春,時任川北行署主任的胡耀邦到岳池檢查工作,一天早上去縣城了解情況,在東外街肥腸粉館,見米粉賣完,一病人想吃卻沒有了,就將自己所買正準備食用的米粉讓出。剛要離去,一群乞丐到粉館鬧事。胡耀邦當機立斷,叫警衛員通知公安局來人阻止,他則與乞丐周鏇。後得知乞丐是受壞人唆使專行破壞的,立即到岳池縣委召集會議,研究採取緊急措施,整頓社會治安,促進岳池米粉業恢復發展。胡耀邦第二次到岳池品嘗米粉讚不絕口,使岳池米粉名氣更加遠揚。

而今岳池縣城已行成米粉一條街,各類米粉皆可在此處品嘗。為了打造岳池米粉,有關部門已在《華西都市報》、《四川日報》等新聞媒體上,廣泛征聯。米粉一條街口的立柱上,有上聯是:岳池好,好岳池,岳池米粉越吃越好吃;全國廣大楹聯愛好者紛紛應對,大批下聯寄往岳池。這一行動與舉辦農家文化節,不但豐富了岳池農家文化,更使岳池米粉增光添色。

湯圓 岳池出產糯稻,將糯米用水泡後磨細擠壓水分,做成指粗細的湯圓,放進開水中煮熟,加醪糟、糖等,糯而細膩,清鮮無比。如加煮雞蛋,是待客的上品。每到春節,農村家家戶戶備湯圓過年,辭舊歲迎新春。正月初一早上和十五的晚餐,包上將芝麻、黑桃搗碎,再加上適量的豬油、糖等做成的“心”,放在鍋中煮熟,集香、甜、糯於一體,吃起來另有一番滋味。初一叫著“大湯圓”,十五則叫吃“元宵”。而今湯圓成為岳池的一道小吃,客人可到店中品嘗。縣人也可隨時購回家自煮,極為方便。

岳池湯圓有不少趣事。將銅錢包在元宵中,說誰吃著當年就會有好運。《兩個乞丐賭湯圓》作為聰明故事至今還在民間流傳。抗日戰爭時期,有一胖一瘦不知年齡的小乞丐打賭,說誰不花錢能吃到湯圓就為哥。胖乞丐搖頭,而瘦乞丐則帶著胖乞丐來到小東街的“王湯圓”店前問:“湯圓多少錢一砣?”回答說,兩百文。又問:湯圓水呀?回答說不要錢。瘦乞丐喊:兩碗湯圓水。這樣一連吃了三次。第四次瘦乞丐又如上那樣問,店主氣極說,湯圓水每碗四百文。瘦乞丐就說:“來兩碗湯圓,水要寬。再要兩個空碗。”結果他們將湯圓水倒進空碗,而把湯圓吃得一個不剩,瘦乞丐說:“老闆,退你兩碗湯圓水,我該收錢八百文,扣除湯圓錢四百文。你還應找我四百文。快點,我們還要去趕酒嘞。”老闆怕乞丐鬧事,只得氣呼呼地將四百文銅板遞給瘦乞丐。

清明粑 每年清明節前後,農家將糯米與大米磨成粉,與採摘的清明菜(一種乳白色的野菜,莖表皮有白絲,清香)洗淨加水適量拌勻蒸熟後,量大放入碓窩,量小放在瓦缽內,用粑棒(打糍粑的大木棒)或擂枷棒(舂海椒的小木棒)搗爛,做成拳頭大小的粑,放進炒黃豆面與白糖相拌的混和物中滾一圈,即可送到山野供奉祖先或食用。既有野菜的純清又有黃豆的香味,吃後餘味無窮。而今因採摘清明菜麻煩,故很少有人做這種粑。

粽子 每當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將糯米用水淘淨,或放入少許綠豆或飯豆,用蘆竹葉包成三角形的粽子,再用棕葉捆牢放鍋內煮熟,拌白糖或紅糖水食用,清香四溢。一般在端午節早上食用。現蘆竹葉減少,多用蓼葉包裹。縣城大街小巷隨處可聞粽子的叫賣聲。

糖麻圓 將糯米泡脹蒸熟打成粑,放糖用力揉均勻,做成酒杯大小的圓體放油中炸後滾上炒過的芝麻,即成糖麻圓,其味香甜,老少皆宜。

米糕 將米用水泡脹磨成漿,發酵加糖蒸熟成糕。做成橢圓形的叫泡粑。而方體的叫米糕。柔軟細嫩,易於消化。是老年與少兒最佳食品之一。岳池縣城早晚有米糕的叫賣。

涼蝦 將糯米泡脹打成漿在鍋內煮成糊狀,再用漏器過濾成蝦狀於涼水中凝固,後拌以糖水即可食用。清涼爽口,甜而不膩。是夏日最佳的清涼食品之一,岳池縣城小巷中可見。

米花糖 用大米爆花加糖製作而成的米花糖,酥脆可口,易於消化,老少皆宜,經濟實惠。

醪糟 用糯米蒸熟冷卻後滲涼開水適量將米飯挑散,按比例放入藥曲攪拌均勻,再裝進瓦缸中密封放在可保持適當溫度地方發酵,一至兩天內取出即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放少許在水中燒開加糖適量即成醪糟開水,成為上等飲料之一。如煮成醑糟雞蛋,是待客佳品。

米文化隨著改革開放後米食品的豐富而更加多姿多彩,米食品與米文化將使“銀”岳池展翅騰飛。

附:《上貢何緣黃龍米》

四川昔日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之說,而處於交通閉塞的川東嶽池縣,所產黃龍香米的名聲怎么傳到皇宮的?後來又咋個成為貢品?說來話長。

相傳許多年以前,岳池西北部山區有一名叫黃永恆的秀才,很有學問。這年恰遇大比之年,他辭別妻子兒女赴京參考。臨走時他很自信,說得不到功名就不回來見江東父老。妻兒流著淚,勸他不要太死心,能不能高中都要儘快回來與家人團聚。

黃永恆走後,他的妻兒天天盼望,可望穿雙眼也沒有他的訊息。久不見他的蹤影。村里就傳出話來,有的說他已經高中,因才貌雙全,被招為駙馬,當了陳世美。有的說他根本沒有到京城,半道上遇歹徒。搶了他身上的銀錢,把他推到山下餵了野獸。有的說他因在家曾誇下海口,不獲取功名不回家,因名落孫山,他沒了面子,在京城賣字為生,很是淒涼。黃妻相信後一種說法,認為自己的丈夫是讀書讀迂腐了,把功名看得重。可能是因為落榜而不好意思回家。她對兒子黃龍就不光只讓他讀書,還請來武功教師,讓兒子習武。這樣兒子就成了文武雙全的人。黃夫人思夫心切,兒子剛成人就叫他到京城去尋找父親。

黃龍千里迢迢來到京城,人地生疏,找了多日,連父親的訊息也沒有。因為黃有恆赴京已有十多年了,黃龍就是與他迎面相遇也說不定認不出了,父親走時他才八歲呀。

這天黃龍走累了,來到一處小巷,他就走進一個茶館,一邊飲茶一邊向人打聽父親的情況。他剛進去不久,就從門外傳來一陣嘻笑聲。他轉頭一看,見一個穿著華麗的美少女正被幾個漢子拉扯著。姑娘一邊反抗一邊高聲求救。漢子們卻不斷抓扯著姑娘的胸部,後將姑娘往一處房內拉。姑娘後面跟著個丫環,大喊:“快來人呀,救救我家小姐。”她被一個流氓揮拳打倒在地。可沒有一個人上去相救。這時來續水的小二說:“光天化日之下,當眾侮辱婦女也沒有人管。還是天子腳下呀。”小二並告訴黃龍,這幾個流氓的頭子,是朝中一個大官的兒子,在這條街胡作非為,從沒有人敢管。

黃龍雖然牢記母親“在外不要去管閒事以免引來麻煩”的教導,可他確實忍無可忍了,就幾步衝出茶館,向這夥人追去,他見這幾個人把姑娘拉進一座房中,連房門也沒有關就將姑娘拖進裡屋,扯爛了衣服,按在床上就行非禮。黃龍怒火中燒,揮拳打倒幾個流氓,將姑娘用被子一包就跑出了房,來到一處無人地方,他放下姑娘,問她家住哪兒,好將她送回去。

姑娘驚魂悄定,受了委屈的心再也控制不住,哇地大哭起來並把黃龍抱住了。黃龍被異性所抱,忙將對方拉開,可姑娘死死不放手。他只好讓姑娘抱著。姑娘哭夠了,見黃龍一表人才,年輕英俊,又如此武功高強,並有正義感,她的芳心頓時萌動,睜著亮閃閃的目光盯了好一陣,卻在痴呆中的黃龍臉上狠狠地親了口,直親得黃龍面紅耳赤,心跳不止。他和姑娘來到一房有婦性的家中,姑娘給了這家人一些銀錢,就叫這家的婦人幫她去買來一套新衣,剛剛換上,丫環也跟著進了房。

這姑娘原是皇帝的小公主,在宮廷玩膩了,換上便裝與宮女出來玩耍,不想卻遭到流氓的侮辱。這場事故把兩個年輕人拉扯到了一起,二人一見鍾情就難分難捨了,從此,二人暗中來往,宮女為他們通風報信。

後來黃龍終於知道,父親因為沒有高中,就悶悶不樂,一病不起離開了人世。是朋友將他安埋在郊外的墳地。黃龍到父親的墳頭跪拜之後,懷著悲痛要回鄉向母親稟明情況。臨走時,公主流著淚說:“我已是你的人了,我這輩子除你不嫁。”並取下金釵作為信物,她要稟明父皇允許她與他的婚事。她叫黃龍回家聽候佳音。

黃龍回到家鄉,度日如年。好多人上門說媒,他都拒絕了。眼見兩個春秋已過,還不見公主帶來訊息,再也忍不住,就到京城去。因宮中什麼都有,黃龍想到本地的稻米不錯,就帶了兩升米去。找到他以往住過的房東,再與宮女聯繫,才知公主因父皇不允她的婚事,已在兩個月前病故。黃龍聽了這個噩耗,當時就昏倒在地。

宮女把黃龍救醒,並帶他去見疼愛公主的皇后。黃龍就把特意為公主帶來的大米送給皇后。皇后對黃龍的人品和外貌及才能很是讚賞,也很疼愛,就將大米交御膳房做飯,又到宮殿向皇帝稟明黃龍救公主的事跡。皇帝見了黃龍,龍顏大開,就收黃龍為義子。此時御膳房飄來一股異香,皇帝問其原因,才知是黃龍帶來的大米做飯時冒出的香味,就立即叫公公將飯送來用膳。皇帝和皇后對米飯讚不絕口,當即下詔,每年要送黃龍帶的香米進貢。因大米是黃龍帶進宮的,就取名黃龍香米或黃龍貢米,黃龍是個孝子,見公主已經去世,請求皇帝和皇后允許,才回到家鄉。

黃龍不忘公主對他的恩愛,回鄉後拒絕別人給他作媒,沒有結婚。直活到88歲無疾而終。因他曾被皇帝收為義子,鄉間有朋友平時都叫他為皇太子,所以他死後埋下的墳人們叫它為太子墳。這墳至今還保存完好。為了懷念這個俠義之士,人們就把黃龍生長的這座山取名黃龍山,並修建有黃龍寺,塑有黃龍像。再後來修建了山寨,也取名黃龍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