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翠湖

岳池翠湖

岳池翠湖,即川北第一風景湖。翠湖,原名響水灘水庫,1959年開始動工興建,次年8月大壩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萬平方米。後岳池縣委、縣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1 983年將水庫興建為旅遊風景區,命名翠湖。“翠湖”二字由著名書法家李半黎書寫。

基本信息

簡介

翠湖,原名響水灘水庫,位於城北8公里。有翠湖八景之說,即:玉帶長堤、平湖嵐光、芳園秋月、溢流飛瀑、銀光倒影、龜山攬勝、龍華夕照、金城煙雲。

歷史傳說

岳池翠湖翠湖

關於響水灘的來歷,在當地有一個傳說:有一力大藝精的石匠周世勁,見田地久旱,決心闖龍宮為民求雨,當他找了七七四十九天時,身子累壞了,這時落人一個洞中,最後闖過九九八十一道難關,來到龍宮,龍王被其精神感動,送他一隻金鈴,什麼時候要雨只要將金鈴搖動即可,從此人們過上安居樂業的主活。

他死後,人們在他墳前安了一個石盒子,把全鈴放在石盒中,後一個自私的人私自取雨惹怒龍王。龍王又收回金鈴,但就在放鈴的下面湧出一股溪流,流水經過石灘憑發出轟鳴的響聲,人們就把這個灘取名響水灘。

大壩的銜右側,是大書發家趙蘊玉寫的"望湖樓",望湖樓共有三層,層層皆可看風景,舉目眺望,四周山巒重疊,所有景色盡收眼底,樓下大壩,白色的欄桿整齊排列在大壩兩側,如同鑲嵌在石壩上的玉帶,望湖樓有詩可證:玉帶橫鎖千山水,瓊摟縱托九霄霞"。

樓前的雌雄石獅,引人駐足觀看、尤其是雄獅口合珠寶,欲吞非吞,憨態可掬大壩的左側是白允叔題寫的"沁園芳"樓,由丹柱、碧瓦等組成,雕龍飛舞,古色古香,十分幽靜,門裡外有楊超等書法家的手筆,有蘇試的詩句:"水光瀲灩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有"淺渚漫遊看花笑,芳園閒坐待月來"等詩聯。坐在石凳上輕看湖水和快艇穿越,別有一番情趣。

坐上木船,又可到翠湖的另一個景點,那就是龍華山,這裡有許多優美的傳說,傳為最廣的說是龍華山和山後的玉鳳山是兄妹,哥龍華為保護百姓和莊稼的安全,用身體抵擋滔滔大浪,最後被水淹死,妹妹玉鳳傷痛不已,也倒在大地上死去,而聳立成兩座山。

岳池翠湖翠湖

據說龍華山上的樹木從不怕乾旱,年年都長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很是讓人喜愛。

龍華山上育一閣叫龍華閣,閣前有一棵黃桷樹,大約有500多年歷史了,因其歷史久遠而惹人逗留,真左邊有一小亭,名曰"悠然亭",亭內設有石凳、石桌,亭前的對聯"隔水修竹綠,依山小亭紅"把小亭的雅致,寫得形態逼真。

走進龍華閣大門,李半黎寫的蘊玉懷珠"四個大字映人眼帘,左牆是寬2米、長6米的"楊八姐遊春圖"不知出於何人之手,右牆則是"屈子行吟圖",說的是戰國時期偉大愛國詩人陸游,在楚國被逐,憂心國事,可惜年代久遠,其畫開始脫落。

龍華閣內有許多對聯,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如"君詩各吟桃李柳,我畫獨寫竹松梅"。"山居深處,密林閣隱容吾靜;鳥遇幽時,修竹閉亭伴遊客"。

閣內還有"天外天"、"爽心亭"等等,其聯"瞻望長空,回望雲山籠勝景;縱觀曠野,一泓湖水潤良疇","亭前湖光無限好,園外山色占春多",可以佐證其幽靜、淡泊。

游完龍華閣,可來到翠湖另一景點尖山寺。走過一排長廊,便是著名便是雕刻大師劉開渠書寫的"歸去來"亭,內外有兩聯"棹穿波底月,船壓水中央","盡興且歸去,探幽可重來",寫得妙趣橫生。

走過幾十步台階,是楚圖南書寫的"銀風塔",站在這裡,可觀翠湖八景:玉帶長堤、芳園秋月、銀風倒影、龍華晚照、平湖嵐光、溢流飛瀑龜山攬勝、金城煙雲。旁邊雕刻有一個碩大得草書"虎"字,其意有六種德高望重、共建文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高山流水、畫中有畫、畫中有詩、天倫之樂、萬事如意,可謂匠心獨運。

銀鳳塔共有三層,層層旨有觀看水色湖光的視窗,站在視窗,讓微風拂擊容顏,一份愜意會驟然而至,有聯曰:"登樓入境外,覽勝天然中。"其境之幽,其意之美盡在其中。

景區建有多處集餐館、娛樂、休閒為一體的農家樂。四方的遊人可玩在翠湖,吃在翠湖,住在翠湖,樂而忘歸。

名字由來

岳池翠湖翠湖

岳池東門11公里,就到了我市著名的風景湖-岳池翠湖,即川北第一風景湖。

翠湖,原名響水灘水庫,1959年開始動工興建,次年8月大壩建成蓄水,蓄水量近170萬平方米。後縣委、縣府充分利用自然條件,1983p年將水庫興建為旅遊風景區,命名翠湖。“翠湖”二字由著名書法家李半黎書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