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鳴球

黃鳴球(1864——1916.5.23),字韶臣,福建閩侯人(今福州市)。光緒四年(1878年)考入福州船政後學堂第六屆駕駛班,九年(1883年)畢業。

概述

十二年(1886年),入選為清政府第三批海軍留學生,赴英國主修槍炮及駕駛鐵甲艦諸學,先後在槍炮訓練艦、烏理治炮廠、“愛倫求克”號軍艦學習和實習,考試“屢列高等”。十六年(1890年)學成回國,入北洋海軍供職,歷任“康濟”號練習艦三副、“超勇”號巡洋艦二副、“鎮邊”炮艦管帶,署理後軍前營都司。中日甲午戰爭中,率“鎮邊”留守旅順、威海基地,後參加威海保衛戰。北洋海軍覆沒後,經署直隸總督王文韶糾參,與其他倖存軍官一起被清廷革職。為維持生計,先後在京師大學堂、煙臺海軍學校任教職,還曾在袁世凱、馮國璋、段祺瑞等北洋軍將領家中做過家庭教師。民國元年(1912年),攜眷回籍,出任福建省浦城縣電報局長。

詳細

民國二年(1913年)秋,海軍總長劉冠雄南巡至福州。黃鳴球曾與劉冠雄同期留學英國,有同窗舊誼,遂前往向其謀職。三年(1914年),經劉冠雄保薦,黃鳴球任海軍部航海科科長。旋練習艦“肇和”號艦長出缺,劉冠雄又授意海軍部,將黃鳴球調升為該艦少將艦長。四年(1915年),袁世凱籌備帝制,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革命黨人陳其美在上海發動起義,於12月5日乘海軍機關星期日休假之機,謀奪駐泊高昌廟附近江面的“肇和”艦,但因準備不足而失敗。事件發生後,袁世凱於15日發布申令:以“肇和”被劫之時,“該艦長黃鳴球未經在船,逾日始回,實屬異常荒謬,著即褫職奪官,交海軍部從嚴查辦”。黃鳴球遂被押解北京,由海軍部收監審處。五年(1916年)初,經海軍宿將薩鎮冰與部分將領聯名具保,黃鳴球獲準保外就醫。
是年四月,袁世凱命令劉冠雄督師,派北洋軍由海路南下鎮壓反袁運動,以“海容”、“海籌”為掩護艦。劉冠雄奉命後,即請準赦免黃鳴球,將其任為海軍聯絡官發往軍前效力,隨運兵船“新裕”南下。22日,艦隊行至溫州海面遇大霧,“海容”艦在右轉時不慎撞沉“新裕”。黃鳴球與船上700餘名北洋軍官兵全部遇難,時年5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