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狸藻

黃花狸藻

黃花狸藻,狸藻科,一年生草本。除花序挺出水面外全體沉於水中,葉器多數互生,3-4深裂達基部,裂片先羽狀深裂,再1-4回二歧深裂,末回裂片絲狀,具細剛毛。

基本信息

物種簡介

黃花狸藻,水生食蟲草本。屬於多年生沉水草本,浮於水面或於泥地蔓生,長30~100cm。莖細長,多分枝。複葉互生,長3~7cm。一至數回羽狀分裂;裂片髮絲狀,長4~7cm;一次裂片基部生有捕蟲囊,近卵形,囊口上方有2條觸毛。總狀花序腋生;小花5~12朵,唇形,上唇近圓形,下唇頂部微凹;花冠黃色,複葉互生,長3~7cm。一至數回羽狀分裂;裂片髮絲狀長10~15mm.;雄蕊2枚;子房上位,密被腺點。蒴果長頸瓶狀,直徑5~7mm。種子多數,扁平。

該植物具捕蟲囊有食蟲特性。捕蟲囊口有薄膜質的活瓣和觸毛,當水中遊動的小蟲碰到觸毛時,觸毛立即將這種感應傳給囊壁,使囊壁產生膨脹壓,囊口的活瓣就被打開,囊口附近的小蟲隨著水流進入囊內,活瓣很快關閉,小蟲即死在囊內,囊內的分泌毛能分泌一種酵素,將蟲體消化並吸收為本身的營養,作沉水景觀栽培布置供觀賞。

形態特徵

葉全部沉水,呈根狀,有分枝,輪生,2-3回羽狀分裂,裂片細髮狀,長4-7cm,裂片近基部有捕蟲囊。花葶長6-14cm,有花2-12朵,具小苞片,抱莖;花梗纖細,長約5mm;花萼裂片近圓形,長1-2mm,頂端凸尖,果時不增大;花冠黃色,直徑不超過8mm,基部的距較下唇稍長。蒴果球形,直徑2-3mm;種子盤狀,周圍環生薄翅。花果期6-9月(湖北)。

繁殖栽培

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一般只靠分株進行繁殖。栽培適宜的溫度為20-30℃,pH值為4-7.0之間,水質清潔,無污染區種植。栽培較難。

生長環境

黃花狸藻,食蟲水草,一般生活在池塘的靜水中,因為沒有根,所以隨水漂流,這種水草一般有1米長,除花序外

黃花狸藻黃花狸藻

都沉於水中,葉器上有卵球狀捕蟲囊,可捕捉水中微小的蟲體或浮遊動物。夏秋季花序伸出水面開出黃色唇形花,昆蟲或幼蟲碰到它的絨毛,就會隨水被吸入囊內,最後被消化液消化吸收。黃花狸藻除具有適應於沉水生活習性外,又是食蟲植物,具捕蟲囊,側生於葉器裂片上,捕蟲囊斜卵球形,捕食水中微小的動物。喜光照充足的環境,但注意不要使日照過強。喜溫暖,怕低溫,在20~30度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低於10℃。如此水生食蟲植物與其它被子植物一樣開花結果。總狀花序,開黃花;結蒴果。

產地習性

分布四川、廣西、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灣、浙江、安徽。越南、馬來西亞、印度至大洋洲也有。多生長在水田中或靜水池塘的淺水地方。

園林用途

可在大型水體沒有立體綠化或水面綠化的區域種植,可增加水體的景觀多樣性,特別當其開花時,效果更好,一枝枝黃色的花序挺出水面,有神秘、幽深意境。一般用於小型水草水簇箱單獨種植,效果好。

瀕臨絕種

黃花狸藻黃花狸藻

黃花狸藻是一種很不起眼的水生植物,但卻有一項特異技能,就是可以藉助特殊的捕蟲囊,來捕食水中的小動物,被稱為“美麗殺手”。然而近日專家卻告訴記者,這種珍稀的“另類”沉水植物,在南京已經找不到了!而人為因素的干擾是破壞這一群種的罪魁禍首。而南京其他地方也已沒有這種水草的蹤跡。這種食蟲水草一般生活在池塘的靜水中,因為沒有根,所以隨水漂流,這種水草一般有1米長,除花序外都沉於水中,葉器上有卵球狀捕蟲囊,可捕捉水中微小的蟲體或浮遊動物。夏秋季花序伸出水面開出黃色唇形花,昆蟲或幼蟲碰到它的絨毛,就會隨水被吸入囊內,最後被消化液消化吸收。黃花狸藻一般生活在弱酸不具肥份的水中,極具觀賞與科研價值。對此,一位環保專家表示,隨著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南京過去隨處可見的湖沼、池塘絕大多數都已經不存在了。而伴隨著這種環境生存的許多動植物,也多半成為了稀有和瀕臨絕種的動植物。而空氣中大量的降塵.氮、磷等有機物質,通過降雨沉入水體;另外,森林樹木在施肥過程中,有機肥料通過土壤滲透到水系裡,也會帶來水質下降,改變了黃花狸藻原有的生態環境。專家呼籲一定要重視濕地的重要性,否則,更多的珍貴稀有動植物就要宣告滅絕。更何況保護濕地並非只基於稀有物種的保存,事實上,濕地具有景觀性、泄洪排澇功能、淨化水質功能,無一不在造福著人類。

水生食蟲

黃花狸藻的莖浮水,分枝,極延長。葉互生,全部沉水,羽狀複葉,長3~7厘米,2回至3回羽狀分裂,裂片條形,大部分裂片基部附近有近球形的捕蟲囊。花莖直立,伸出水面,長6~20厘米。花黃色,總狀花序,果時下 彎,花萼2裂。蒴果圓錐形。

黃花狸藻黃花狸藻

分布於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大洋洲也有。

多生靜水中。 狸藻屬也是十分獨特的。它是一種水生植物,能把低級甲殼綱動物和昆蟲的幼蟲都捉進自己的囊里。達爾文還詳細敘述了它的瓣膜,瓣膜可以自由啟閉的後緣,被這些溜進囊來的昆蟲推開。瓣膜由於本身的彈性重又關閉起來,動物就不能從陷阱里爬出來了。囊內沒有專門分泌消化液的小腺體。用一些小肉塊、蛋白質和軟骨作試驗得出的結果是否定的。動物在監牢里只不過是死掉或腐爛。囊內有四齒的和兩齒的特別的葉片狀突起物,能吞噬各種物質:碳酸銨硝酸銨和腐爛肉類汁液中的某種物質。除了這些突起物以外,這些小囊內還有能吸收腐水產生的物質的小腺體。達爾文還詳細敘述了狸藻屬的捕蟲小囊及其組成部分(“小活門”和瓣膜)是怎樣形成的。達爾文在這方面不只限於研究狸藻屬的常見型,而且還考察它的許多同種,以及相近親屬中的那些種,這兩個相近的屬生長在世界上彼此相距極遠的各地,如歐洲非洲印度馬來群島澳大利亞北美南美洲。它們全都能夠非常出色地適應捕捉生活在水中和陸上的動物。它們全都不分泌消化液而吞噬由獵物腐化成的食物。或者是彈性的瓣膜,或者是用類似捕魚簍子的工具捕捉獵物。

植物進化

黃花狸藻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都是循著一定的規律在不斷地運動、變化和發展。地球上最早的植物是水中生活,後來慢慢地過渡到陸地上生活,這樣擺脫了水中生活的環境,進化演變成繁盛的被子植物群落。但是,還

黃花狸藻黃花狸藻
有一小部分植物仍保留在水中生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水草。 黃花狸藻在進化發展時,從小生過渡到陸生所發生的這些變化,又都是互相影響,互相聯繫和互相制約的。因而植物學家們認為,陸地上的被子植物雖由水生進化而來,但經過人工再次馴化,使某些特有的植物又可以返回水中生活。所以,國內外許多園藝師和觀賞水草愛好者都遵循這條規律,通過採集和馴化,精心地培育出適合於家庭玻璃水箱中生長的植物。這樣,觀賞水草就由此產生。 關於觀賞黃花狸藻的進化過程,現代有些學者也認為,觀賞黃花狸藻是陸地上進化的高等植物再次返回水中生活的植物,其實,這種論點早被人們從所發現的化石中得到了證實。在艱難的考古過程中,人們從中生代至新生代的地層里發現了松藻之類的化石;隨之,又在古生代的石炭紀地層里,發現了睡蓮履屬和馬尿花屬的花粉。這說明早在蕨類植物繁盛暑期的石炭紀時代,陸地上就出現了被子植物。更何況,在寒武紀末的地層中,人們也發現了近似眼子菜屬的花粉化石。這足以表明,在初期陸生植物出現之前,就已經出現了被子植物亞門的單子葉植物-水草。這為當今馴化和培育觀賞水草,提供了充實的理論依據。

相關信息

黃花狸藻幾時才會生出捕蟲囊

儘量提高空氣的濕度,而且越是高溫季節,就越要高濕環境,黃花狸藻才會得以旺盛生長,並長出可愛的捕蟲囊。 黃花狸藻對光照的需求比較特殊,喜光線充足的環境,又怕強光直射,光照不足則植株生長弱小,葉片和捕蟲囊變小,甚至長不出捕蟲囊。至於光照強度多少為宜,不同種類之間差異很大,可通過捕蟲囊外表色澤來判別。通常強光下長出的捕蟲囊色澤會變紅,而弱光下長出的捕蟲囊除纖細外,表面多為暗綠色或無光澤。

食肉植物(四)

食肉植物也稱食蟲植物,能捕取昆蟲或其他小動物,並靠消化酶、細菌或兩者的作用將其分解的植物。已知約有400種,親緣關係可能甚遠。這類植物雖多為綠色植物,但某些微小的真菌也能捕捉和消化動物。食肉植物能將捕獲的動物分解,這過程類似動物的消化過程。分解的最終產物,尤其是含氮的化合物及鹽類為植物所吸收

植物世界之神秘趣味植物

在我們生存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之處,有很多已經被人類所發現,但容有更多的奧秘還有待我們去探索,在植物界中就有很多趣味植物,如:食蟲植物,寄生植物,會運動的植物等等,那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