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鎮

黃石鎮

黃石鎮,梅妃故里。地處福建省莆田市木蘭溪下游,是莆田市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的交通樞紐,福廈高速公路、荔秀路、涵黃路、黃北交戰公路貫穿境內,交通便捷。1984年12月社改鎮,面積61.5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14.8萬人,擁有耕地面積50826畝,灘涂面積4578畝,境內有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寧海初日”、“天馬晴嵐”、“谷城梅雪”三景以及省級文物寧海橋、浦口宮、鎮海堤等名勝古蹟。

福建黃石鎮

 
黃石鎮位於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南部。面積61.5平方千米,總人口14.8萬人。轄2個居委會、36個行政村。福廈高速,莆秀、笏涵公路過境。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元代的寧海橋。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
 【代碼】350304101:~001黃石居委會~002常溪居委會~201沙坂村~202水南村~203澄瀛村~204井後村~205和平村~206橫塘村~207七境村~208瑤台村~209鳳山村~210定莊村~211沙堤村~212天馬村~213惠上村~214惠下村~215屏山村~216斗南村~217東山村~218東源村~219東埭村~220金山村~221徐厝村~222東甲村~223遮浪村~224海濱村~225江東村~226華東村~227華中村~228華堤村~229橋兜村~230下埭村~231下江頭村~232西利村~233西洪村~234清中村~235清後村~236清前村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1958年建黃石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14.3萬,轄沙坂、水南、登瀛、井後、和平、清前、橫塘、七境、瑤台、鳳山、定莊、沙堤、天馬、惠上、惠下、屏山、斗南、東山、東源、東埭、金山、徐厝、東甲、遮浪、海濱、江東、華東、華中、華堤、橋兜、下埭、下江頭、西利、西洪、清中、清後36個村委會和黃石居委會。
黃石鎮——金墩文物宋進士副都統黃府
[1] 黃石鎮,梅妃故里。地處福建省莆田市木蘭溪下游,是莆田市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的交通樞紐,福廈高速公路、荔秀路、涵黃路、黃北交戰公路貫穿境內,交通便捷。1984年12月社改鎮,面積61.5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14.8萬人,擁有耕地面積50826畝,灘涂面積4578畝,境內有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寧海初日”、“天馬晴嵐”、“谷城梅雪”三景以及省級文物寧海橋、浦口宮、鎮海堤、“金墩黃氏祖祠”(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等名勝古蹟。
黃石鎮——金墩文物宋進士副都統黃府黃石鎮——金墩文物宋進士副都統黃府
建鎮以來,黃石鎮緊緊依託區位、資源、人才等優勢,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農工貿經濟一體化的發展道路。農業產業化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糧食、蔬菜、水果、花卉四大生產基地。工業生產發展迅猛,形成了以鞋革、石材、食品為支柱的產業結構,全鎮現有各類企業5910家,其中產值500萬以上的企業有20家。商貿發展初具規模,形成了以新街、東井街等12條長達10公里的商業街,建有一個日供水量2.5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35千伏和一座110千伏輸變電站,2個農貿市場,可滿足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的需要。2001年全鎮社會總產值39.8億元,財政收入26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88元,分別比增9.8%,308%,2%。
黃石鎮——金墩文物宋進士副都統黃府雕像
[2]黃石鎮——金墩黃氏祖祠文物圖
黃石鎮——金墩黃氏祖祠文物圖黃石鎮——金墩黃氏祖祠文物圖

[3]“建立工業園區,推動新一輪創業”是新一屆黨委、政府的發展戰略。目前,遵循高起點、高標準、園林式、生態型、多功能規劃占地2平方公里的黃石工業園區已列入福建省級鄉鎮企業示範工業園區,成為開發投資的新亮點。現有華豐鞋業、奇佳樹脂等20多家企業落戶園區,掀起了新一輪創業的熱潮。黃石鎮地處木蘭溪下游,是城廂區、涵江、秀嶼的交通樞紐,福廈高速公路、荔秀路、涵黃路、黃北交戰公路貫穿境內,交通便捷。1984年12月社改鎮,面積61.5平方公里,轄36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14.8萬人,擁有耕地面積50826畝,灘涂面積4578畝,境內有莆田二十四景中的“寧海初日”、“天馬晴嵐”、“谷城梅雪”三景以及省級文物寧海橋、浦口宮、鎮海堤、“金墩黃氏祖祠(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即明刑部尚書黃光升、明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明禮部尚書黃汝良;清文華殿大學士黃機、清東閣大學士黃錫袞”和“文武兩狀元黃觀、黃鉞、榜眼黃鳳翔、探花黃叔琳、文解元黃初、黃志清,武解黃元鍾、黃錫履,貢元黃勝字應
孫,父子進士黃府、黃安石”古有讀書亭、金墩黃廟書舍等名勝古蹟。

基礎建設

鎮舊街自明代倭亂後重建,長2公里,寬不足7米。沿街多土木結構平房,商店只50多家。鎮內有古代建築物寧海橋、浦口宮、紅泉宮。建國後,建有鎮政府綜合樓、公安派出所、法庭、稅務、郵電、銀行和鎮辦企業等單位辦公樓、住宅,建築總面積21683.76平方米;文教衛生區,建有三層磚混結構,跨度23米,1616個座位的影劇院,圖書館閱覽室、文化中心站各—座,建築面積4537平方米;黃石一中、黃石鎮中學的教學樓、實驗室、教學園地,建築面積15810.37平方米;鎮衛生院占地3公頃,精神病院和福利院占地1.09公頃。1985年,在安興頭路新建商業街,長350米,寬16米,路面鋪棋格石,路旁建有3層磚混結構樓房150幢,底層為店房,2、3層為住房,建築面積10326平方米。1986年由民眾集資興建汀壇新街,有磚混結構的3層樓房82幢,建築面積9764.42平方米。1989年建四腳亭至度尾新街,寬16米,路旁建3~4層磚混結構樓房,建築面積3959.52平方米,自來水廠建築面積822平方米,與供電、給排水、泄防工程相配套。新辟塘頭工業區的青順鞋業有限公司,擁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廠房宿舍等建築面積7412.12平方米;度尾路工業區的黃石鞋業有限公司,擁有廠房、車間、餐廳等建築物,建築面積6991.54平方米。此外,大發泡棉廠、石雕廠和出口創匯的興化米粉廠等,建築面積5279.58平方米。

經濟社會狀況

1995年被確認為國民生產總值上10億元的全省10個鄉鎮之一,並被省科委評為“科技示範建設達標鄉鎮”,1998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鄉鎮企業百強鎮”,1999年被省政府評為“全省鄉鎮企業工作先進鎮”,2003、2004連續兩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經濟工作先進鄉鎮”,2005、2006年兩年被區政府評為“荔城區經濟工作第一名”。2007年被省經貿委評為“福建省商業重鎮”,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經濟工作先進單位”。2009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70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2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20元。科學規劃發展定位把握海西建設契機,依託福廈鐵路、向莆鐵路、福泉高速公路拓寬、商貿物流園區、黃石工業園區、疏港大道等重點項目建設,黃石鎮功能定位為“區域工商貿一體化物流中心”。銜接荔城新區南進,黃石鎮力爭用十年時間,分三個階段,打造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集工業、行政商務、商貿金融、休閒服務和生活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荔城區中心經濟板塊快速提升工業化水平全鎮現有大中小企業2000多家,有鞋業服裝、石材石雕、機械、印刷包裝、食品加工等特色支柱產業,已初步形成集群優勢化發展。黃石工業園區作為工業發展平台,重點發展鞋服業、機械設備製造、包裝印刷業、工藝品業,形成“布局科學、結構最佳化、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園區產業鏈,呈現明顯的產業集聚效應,現已入園企業有12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76家,2009年創稅收5400萬元。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扶持鑫峰食品、真好食品、大自然等龍頭企業,促進農民增收成效顯著。做實水稻、蔬菜等特色農業基地建設,近3年平均每年實施2-3個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面積達3.5萬畝,百畝蔬菜種植專業戶有55戶,萬畝土地整理項目進入第四期施工階段,清前蔬菜市場規劃建設中。全面發展文教醫療事業轄區內現有2所完全中學(莆田八中和田家炳中學),3所獨立國中校(清江、東洋、沙堤中學),1所職業中學(海峽職校),33所國小(其中5所中心校),基本能滿足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和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需要,商貿物流園、新鎮政中心、七境片區、院前片區布等國小和幼稚園規劃建設中。有惠洋“十音”、澄雲柴腳(高蹺)、和平弄九鯉、沙坂舞獅、江東男女舞龍等特色民間藝術,節日踩街民俗活動的彩車、彩架、男女車鼓隊、十音八樂隊、腰鼓隊、採茶舞、傘舞等民間藝術表演隊達100多支。2007年,惠洋“十音”和溝邊“九鯉舞”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荔城區醫院、黃石衛生院二所醫院,醫療技術和設備先進,2009年全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達95%。持續穩固安定穩定局勢注重治安機制創新和平台建設,構建平安和諧黃石。成立了民眾投訴受理調處中心和工業園區平安協會,38個村和企事業單位全面建立平安協會和綜治機構,建立了“五五”治安防範體系,建立了全省第一個農村平安協會和全市第一個農村治安聯防指揮中心,成立了全市第一個外來人口管理服務中心,成立了全市第一個鄉鎮治安聯防指揮中心,設立了全市第一個寬頻網視頻監控系統。近年,投資150萬元建設15個治安崗亭,投資202萬元安裝202個視頻探頭。

江西黃石鎮

黃石鎮位於贛州市寧都縣西南部,梅、琴兩江交匯處.距縣城38公里,全鎮版圖面積78.8平方公里.轄15個行政村,154個村小組,人口35420人,約7000餘戶,勞動力17000餘人。丘陵面積50097畝,耕地面積23389畝。圩鎮距昌廈公路僅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土地肥沃。山地多為紫色頁岩,宜果宜農,是重要的糧食、蔬菜生產基地。
早在三國()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就在境內的白鹿營(今陽都村)建縣。是寧都歷史上最早建縣的地方。2001年被評為省級“文明村鎮”。盛產水稻、花生、紅薯、臍橙、桑蠶。黃石鎮是“寧都黃雞”的發源地; 螢石礦、高嶺土資源極為豐富;境內江河縱橫,山勢奇特,有著令人心曠神怡的自然景觀; 昌廈公路僅5公里,交通便利, 是投資興業的理想境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