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墩黃氏祖祠

金墩黃氏祖祠

金墩黃氏祖祠,位於中國福建莆田市黃石鎮,記錄了金墩黃氏始祖黃府祖祠人文家族歷史。宋榮祿大夫副都統贈太師金墩黃府陵墓(即閩省長黃小晶先祖太師黃府陵)位於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詩山南麓,黃府陵列為莆田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涉台文物:清台灣知府黃辰明(莆田黃石金墩大保房)、清巡台御史黃叔璥(黃石沙堤房)、清台灣知府黃立本(晉江潘湖湖口房)、清翰林黃彥鴻(福州候官金墩房)等四位涉台人物。龍橋詩山黃府陵主後人有台灣國民黨中常委黃哲真;新加坡總統黃金輝、菲律賓原總統辦公廳主任兼農業部長黃嚴輝;印尼國務部長黃自達。馬來西亞內閣部長黃家泉、黃家定,閩省長黃小晶、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松祿、省委秘書長黃文麟。金墩祖祠聯曰:“黃府進士四尚書(黃光升黃汝良黃鳳翔黃鉞),金墩入閣兩相國(黃錫袞黃機);法司宗伯宰輔安邦,光升汝良錫袞治國;榜眼探花文武巍科,鳳翔叔琳卿督及第。

一、地理位置

金墩黃氏祖祠於中國福建莆田市黃石鎮興美街北路西側(福廈高速鐵路莆田站下車即到達黃石鎮金墩)。
金墩黃氏祖祠始祖:黃府(1130—1210)字大方一字用藏行火二十一號東美晚號廉伯。黃徹季子,以子翰林院館閣校勘學士安石貴累贈太師,賜廟號為金墩,謚清惠。南宋初自興化軍城遷莆田黃石景德里水南金墩(古有讀書亭、金墩廟),為江夏金墩黃氏始祖。隆興元年(1163)癸未進士。幼敏慧,長勵志,天性純孝,翕和昆弟,與長兄黃豐潭州

金墩黃氏祖祠圖片金墩黃氏祖祠圖片
府、仲兄黃廓五經博士篤敬事其親,山牌鋪、白杜鄉人敬之,配黃石塘南陳士楚侍講長女陳廣誼(1135-1226),杜門嗜學,能慕父風,歷簽書平江軍節度判官,轉從政郎,改知江南揚州府江都縣令,平海軍(今泉州)僉判、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頗有惠政,士民德之,廉介有聲,秩滿疏請終養,致仕歸。及卒贈太師謚清惠,年八十一歲,葬莆陽驛前街府西巷對境北磨鄉雞峰山東南麓華嚴寺北東側金鳳煦卵穴(永福人都統兼秘書郎張淵為銘其墓) 列為莆田市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涉台文物:清台灣知府黃辰明(莆田黃石金墩大保房)、清巡台御史黃叔璥(黃石沙堤房)、清台灣知府黃立本(晉江潘湖湖口房)、清翰林黃彥鴻(福州候官金墩房)等四位涉台人物。龍橋詩山黃府陵主後人有台灣國民黨中常委黃哲真;新加坡總統黃金輝、菲律賓原總統辦公廳主任兼農業部長黃嚴輝;印尼國務部長黃自達。馬來西亞內閣部長黃家泉、黃家定,閩省長黃小晶、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松祿、省委秘書長黃文麟。金墩祖祠聯曰:“黃府進士四尚書(黃光升黃汝良黃鳳翔黃鉞),金墩入閣兩相國(黃錫袞黃機);法司宗伯宰輔安邦,光升汝良錫袞治國;榜眼探花文武巍科,鳳翔叔琳卿督及第。

二、人文歷史

金墩黃氏始祖黃府祖祠人文家族歷史 其高祖黃寵宋景祐元年甲戌進士寶文閣大理寺評事;曾祖黃中庸居軍城莆田城西文賦里驛前街府西巷(今莆田太平社區雷山巷110-111號黃中庸故宅尚存)宋皇祐五年癸巳春闈會元仲秋登狀元鄭獬榜鴻臚進士,

尚書黃光升尚書黃光升
以溫國公故相司馬光薦授累官浙江提刑、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院副使,諡文正。有《蓮花池》詩行世“蓮花瓣里可撐船,一月映成水一川;人把水心和月淨,蓮花貯月水傾船”《莆風清籟集》;祖黃偊恩貢承事郎特奏紹聖進士長春令侍御史;父徹字常明宋宣和六年甲辰登狀元沈晦榜進士官從政郎轉知渤海辰溪麻城縣事嘉魚令尋改平江令居莆陽城西黃文正侍中第。有《鞏溪詩話》句:“但遣一枝居巧婦,不殊大廈供嘉賓;圓冠思得多於鯽,刻木惟宜少似彪”。其子安石宋紹熙癸丑進士朝請郎翰林院館閣校勘,長孫近廣東新州府教授,仲孫遠恩貢生補宣教郎;曾孫天麟黃權元處士贈征仕郎;玄孫黃鳳公字仕鳳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以祖新州府教授黃近蔭,薦辟泉州府學徵仕郎泉郡布金院蒙古學教授。有珍貴的涉台文物史跡:宋榮祿大夫副都統贈太師金墩黃府陵墓(即閩省長黃小晶先祖太師黃府陵)位於莆田市城廂區龍橋詩山南麓,黃府陵列為莆田市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涉台文物:清台灣知府黃辰明(莆田黃石金墩大保房)、清巡台御史黃叔璥(黃石沙堤房)、清台灣知府黃立本(晉江潘湖湖口房)、清翰林黃彥鴻(福州候官金墩房)等四位涉台人物。龍橋詩山黃府陵主後人有台灣國民黨中常委黃哲真;新加坡總統黃金輝、菲律賓原總統辦公廳主任兼農業部長黃嚴輝;印尼國務部長黃自達。馬來西亞內閣部長黃家泉、黃家定,閩省長黃小晶、原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黃松祿、省委秘書長黃文麟。
祖祠古譜圖祖祠古譜圖
黃府夫婦像黃府夫婦像

三、黃府祠聯

黃府祠聯曰:“黃府進士四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法司宗伯宰輔安邦,光升汝良錫袞治國; 榜眼探花文武巍科,鳳翔叔琳卿督及第、安平潘湖金墩源,沙堤鐘山清江流”。軍城始祖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黃中庸曾孫公幼敏慧、嗜學杜門,卓然其容,端乎其質;彪外文章,令中敬亶;受人若虛,掎已以實;靜常聞乎,雷霆動蚤;由於繩墨,是以頂鳥;紗未足以為榮服,文秀亦不為煜赫;時或闖趺從而;容興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姿端祥,抑或倚牆而獨立;屹然似晴雲新斂,華顛之斯人也。位無愧於前朝大尹之官名,尚傅於後世,君子之域噫。俾賢士聆風流,睹遺像蚤為之改容;矧子安石公孫近公遠公趾美其芳,躅安得不追慕千載如一日也,即教授晚生吳稔謹題。 金墩祖祠遷居台灣賢裔包括:清康熙台灣知府黃辰明(莆田黃石金墩大保房)、清康熙巡台御史黃叔璥(北京大興黃石沙堤房)、清雍正台灣知府黃立本(晉江潘湖湖口房)、清台灣四大翰林之一軍機處章京黃彥鴻(福州候官金墩房)等四位名副其實的涉台人物宋江都令副都統祠在黃石金墩坐已向亥兼巽乾,明萬曆三十九年辛亥黃鳳翔率眾族鼎建祀江都令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太師清惠黃府公及館閣校勘學士文衍公、教授如輕近公、校書敬之遠公;國朝康熙十六年丁巳東閣大學士潘湖叟黃錫袞暨杭州金墩武林黃氏太平良相黃機率族人修;乾隆十二年丁卯舉人黃維垓率族人重修。十八年癸酉進士黃世德、光緒年間台灣淡水廳金墩進士編修通議大夫軍機章京黃彥鴻率族重建。年弟李宗起拜題其子館閣校勘公介公諱安石像贊:“翩翩貴介,雅尚風流;文章風度,玉宇瓊樓;景星爭觀,館職拔尤;其人已遠,其音尚留”。

祖祠黃府雕像祖祠黃府雕像
金墩祖祠中堂供奉神位:祭祀宋進士江都令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黃府公配塘南陳侍講女封宜人、安石公宋進士朝請郎館閣校勘配安人林氏陳氏、近公宋新州府教授配孺人吳氏、遠公宋宣教郎配詹氏與七房千一公配陳氏方氏、千二公元處士贈征仕郎配洪氏歐陽氏、千七配黃石劉氏、千九配黃石坑柄吳孺人、千十配下墩鄭氏、千十二配後墩鄭氏、千十三配黃石謝氏等十一公。每逢年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日為海內外金墩黃氏子孫敬祀拜謁吾祖江都令黃府公祠。 據海外華人社團統計,當代“金墩黃”分布在海內外賢哲甚盛,其族裔在台灣、菲律賓、新加坡、印尼等地逾十萬人。主要有江夏金墩黃氏二十五世孫新加坡前已故總統黃金輝、江夏金墩黃氏二十三世孫菲律賓總統府辦公廳主任兼農業部長黃嚴輝、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理事長黃明頂,在國內江夏金墩黃氏二十五世孫台灣前國民黨中常委黃哲真、前福建省委常委兼政法委書記黃松祿,福州候官榕城籍台灣淡水港金墩黃氏二十六世孫清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軍機處領班章京黃彥鴻、福州光祿坊達明金墩黃氏廿五世孫福建省長黃小晶。 館閣校勘公介公(1170—1255年)諱安石字公介行谷三十九,平海軍節度使太師府公子也,十九齡紹熙癸丑登狀元陳亮榜進士官朝請郎館閣校勘配安人林氏陳氏葬太平山;人謂簪纓世濟無如黃氏幼敏慧績學多才惟公為最,時稱四代聯登統計一門八進士即徹公、鍾公;豐公、府公、安石公;燾公、熏公;桂公雲,世祖宋進士江都令用藏公由鞏溪遷金墩雲仍奕葉,甲科相望,蓋雲盛矣厥後長孫新州教授近公(1220-1300年)、次孫校書郎遠公(1225-1305年)宋末元初元兵屠城連遭兵火燹,曾孫遂離開動亂之地或至入他姓,後請奏於廷復原姓。

四、涉台文物

軍城金墩黃氏涉台文物包括:清康熙台灣知府黃辰明(莆田黃石金墩大保房)匾額、清康熙巡台御史黃叔璥匾額(北京大興黃石沙堤房)、清雍正台灣知府黃立本(晉江潘湖湖口房)匾額、清翰林黃彥鴻(台灣淡水福州候官金墩房)匾額。 宋江都令祠在黃石金墩坐已向亥兼巽乾,明萬曆三十九年辛亥黃鳳翔率眾族鼎建祀江都令節度使太師清惠公及館閣校勘學士公介公、教授近公、校書遠公;國朝康熙十六年丁巳東閣大學士潘湖叟黃錫袞暨杭州金墩武林黃氏太平良相黃機率族人修;康熙十二年丁卯舉人湯溪知縣黃維垓率族人重修。十八年癸酉進士黃世德、光緒年間台灣淡水廳金墩進士編修通議大夫軍機章京黃彥鴻率族重建。年弟李宗起拜題其子館閣校勘公介公諱安石像贊:“翩翩貴介,雅尚風流;文章風度,玉宇瓊樓;景星爭觀,館職拔尤;其人已遠,其音尚留”。據海外華人社團統計,當代海內外賢哲裔甚盛,江夏金墩黃氏族裔在台灣、菲律賓、新加坡、印尼逾十萬人。如新加坡前已故總統黃金輝、菲律賓總統府辦公廳主任兼農業部長黃嚴輝、世界黃氏宗親總會理事長黃明頂,在國內台灣前國民黨中常委黃哲真、前已故福建省委常委兼政法委書記黃松祿、福建省長黃小晶。其遷台金墩黃氏賢裔顯者有四位即“ 黃辰明

台灣知府金墩裔孫黃辰明像台灣知府金墩裔孫黃辰明像
1717年至1720年任台灣知府、1723年至1727年轉任台灣御史兼學政。黃立本:1722年至1724年任台灣知府,1725年至1728年以中憲大夫在籍調用兼署台灣知府。 黃叔璥:1722年,巡台御史。(與吳達禮共任)台灣四大翰林之一章京黃彥鴻”。 金墩祖祠中堂供奉神位:祭祀黃府公宋進士江都令配塘南陳侍講女封宜人、安石公宋進士朝請郎館閣校勘配安人林氏陳氏、近公宋新州府教授配孺人吳氏、遠公宋宣教郎配詹氏與七房千一公配陳氏方氏、千二公元處士贈征仕郎配洪氏歐陽氏、千七配黃石劉氏、千九配黃石坑柄吳孺人
台灣御史金墩裔孫黃叔璥像台灣御史金墩裔孫黃叔璥像
、千十配下墩鄭氏、千十二配後墩鄭氏、千十三配黃石謝氏等十一公。每逢年正月初三、初四、初五日為海內外金墩黃氏子孫敬祀拜謁吾祖江都令黃府公祠。 館閣校勘公介公(1170—1255年)諱安石字公介行谷三十九,平海軍節度使公子也,十九齡紹熙癸丑登狀元陳亮榜進士官朝請郎館閣校勘配安人林氏陳氏葬太平山;人謂簪纓世濟無如黃氏幼敏慧績學多才惟公為最,
台灣知府金墩裔孫黃立本像台灣知府金墩裔孫黃立本像
時稱四代聯登統計一門八進士即徹公、鍾公;豐公、府公、安石公;燾公、熏公;桂公雲,世祖宋進士江都令用藏公由鞏溪遷金墩雲仍奕葉,甲科相望,蓋雲盛矣厥後長孫新州教授近公(1220-1300年)、次孫校書郎遠公(1225-1305年)宋末元初元兵屠城連遭兵火燹,曾孫遂離開動亂之地或至入他姓,後請奏於廷復原姓。 黃辰明(1690-1741年)初名成征字辟斯號金墩逸士行康四。台灣彰化花壇金墩太守房堯眉次子,東祖孫,元甫曾孫,光祿元孫,文質玄孫。福建莆田黃石金墩前厝大保房人。清康熙庚午年十月十二日寅時生。 清康熙五十年辛卯科優貢生,歷官台灣彰化教諭、淡水縣丞,彰化知縣、台灣府同知,黃辰明於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春奉旨接任王珍台灣知府至清聖祖康熙六十年(1720年)冬致仕。在任四年台灣知府,主張有效防衛,確保國家主權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清康熙末年曾請奏於廷,曾多次向朝廷主張“居安思危,固我疆域,以達到有備無患、長治久安之目的”之進步思想和愛國主義精神仍然值得借鑑和褒揚。清康熙六十年秋,黃辰明回朝述職時,向皇上玄燁進言曰:“皇上,據閩浙總督報,台灣府三縣之內,豪強肆意,局勢頗有不穩狀況。鄭氏餘孽、南陽海賊、高山土族皆蠢蠢愈動,台灣知府黃辰明奏請朝廷增派良將駐兵,以防不測”。當時,清代康熙帝馬上應允“準,著兵部議行,嚴加彈壓。” 1717年至1720年任台灣知府、1723年至1727年轉任台灣御史兼學政,累官至分巡台灣道御史兼理提督學政。 病卒清乾隆辛酉年六月初九日子時卒壽五十有一配徐氏葬台灣台北淡水艋岬附兄角頭葉山丙壬坐右壙龍王出海穴子廷洙。
台灣清翰林章京金墩裔孫黃彥鴻像台灣清翰林章京金墩裔孫黃彥鴻像
黃幼藻像黃幼藻
明代著名傑出女詩人金墩黃氏裔孫女黃幼藻(1600~1639)約明萬曆年間在世,字漢薦,福建莆田黃石塘下沙堤人,其父黃議曾任蘇州通判,舉人林仰垣室。她少時受業於老儒方泰,年僅十三、四歲,即工聲律,通曉經史,知之大節。其公爹儀部郎啟昌歿,能傾家以事,後依附姑母,食不果腹,居不蔽風,憂鬱交加,仍然讀書不斷,後患心臟病而逝,享年三十九歲。其子名露兒,後來為僧,石室岩的海印洞即其遺蹟。黃幼藻著有《柳絮編》詩集傳世,其詩多感傷之情。黃幼藻的《題明妃出塞圖》詩:“天外邊風撲面沙,舉頭何處是中華。早知身被丹青誤,但嫁巫山百姓家”。這首詩看似通俗,新意無多,然其好就好在大雅大俗。為毛澤東所看重,並圈點入選,足見他涵詠工夫之長,被收入《中國歷代女子詩詞選》。

五、祖祠建置

金墩黃氏祖祠,先期浙江湖州教授學古諱勝公祭其事;明洪武戊寅年秋,廣信知府翰林學士永公復修金墩廟,古讀書亭,鳩集倡建祠宇,以祀始祖宋隆興進士、平海軍節度使、榮祿大夫、副都統贈太師謚清惠黃府公在天之靈。逢年正月初四日,金墩清江沙堤珠坑平海沙坂等族子姓詣祠,拜謁祖先敬致祭嗣,祠在府城東南景德里黃石市興美街水南書院之金墩,坐小山之原。而朝九華山堂水與金墩廟相望,塑清惠黃府神像,配像贊。歲時頂禮,越明迄清後圮,明嘉靖已醜裔孫刑部尚書光升公,增建讀書亭與雪庵寺毗鄰;萬曆甲午裔孫南京禮部尚書鳳翔公,重修金墩祖祠;明崇禎庚辰裔孫禮部尚書汝良公,以逢年正月初四日為忌辰,鳩集七房子姓金身董其事;役風雨罔或間,今者堂構聿新,致祭嗣合請杭州右衛軍克謙公。後福州儒士震旦公,捐俸配享置祀田塑長沙縣君陳宜人神像於金墩祖祠。歲時頂禮,俾奉香火,並致族孫陽泰書,族長樾文,以供祀事。是祠也,吾清惠府公七房之鼻祖,福德隆矣!金墩其沮漆也!所以明參憲若頃公贖地,倡建大宗至出,太恭人之養贍供役。大清定鼎,國朝國學淑初公,捐貲助修南宮桂茂,自此門閭高且大,訖尊大人力也。厥後,兄庠士寅候公續葺。康熙庚戌坏於雨草,裔孫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錫袞公,集眾捐俸修葺,棟樑藉以不墮。壬戌,浙江金墩錢塘武林里黃氏裔孫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機公,慨然引為已任,鳩拓建祀田配享。乾隆壬戌,裔孫漳州府教授世德,重修復拓祖祠曠地,增構金墩宮,以供祀事。壬午,祖祠落成告竣。是祠也,建以報先賢宗功祖德;而七房子孫,修之溯之水源本木以追遠,合族者也。近遠七房,枝繁葉茂長翠焉!以蔭七房賢能接踵而起,世胄蜚聲,實維英靈疊振,光家邦而耀閭里。溯吾府公,原系宗嫡,自鼎建祖祠,固守祖居三房裔孫,增擴聿新效力尤多,循牆傴倭糜是粥。第恐風雨剝蝕久,復漫漶爰志其概,俾後人謁祖之有所考,繼之葺之新之,則先祖贈太師清惠黃府公,千秋萬載書香永存不退。今值民國庚申正月初四日卯時,太師清惠黃府公八百華辰,面金墩七房人文景運於無窮,不亦偉哉!祠成請志於余,余復綴語於此,爰以為志,以垂後昆。
清賜進士翰林院編修金墩黃彥鴻謹識

六、金墩譜序

台灣淡水廳候官金墩黃氏譜序

台灣淡水廳候官金墩宗譜序一吾黃出自顓帝曾孫封於黃由黃州江夏郡中徙光州固始晉司馬南浮隨徙閩候官三山名曰黃巷至唐桂州剌史岸公謝去桂事從南越海道尋徙莆囊山下延壽裏居焉亦號黃巷蓋不忘其本也公贈開國公諡忠義為黃巷之始祖生閩縣令謠謠生五子英蓋華革莫華散騎常侍居前黃莫大理評事居後黃華生昌齡昌朝昌齡官大理評事生岣衍堯堯生瑜琰璩琚瑤璞貴顯時號一門五學士黃巢滅炬而退昌朝金華令生峰倜峻獻峰生確倜生滔峻生碣獻生曹自是而分為東黃鞏溪前後黃前黃則吏部瑜公校書璞公後黃則校書蟾公又分東黃則御史滔公鞏溪則司徙碣公曹公而黃氏之派牒昭然由司徒碣公而後浸浸出仕者多曾大夫父寵公大理評事祖中庸太常寺卿中奉大夫不肖徹謹述本源詳及支派第世次別少長紀遷徙敘其出官生卒年月配葬列其先後誥敕志銘詩文合成斯編為吾譜之光益以知世德綿綿子孫振振云爾旨 宋宣和丙午年九月九日岸十三世孫賜進士第知平江縣知縣徹謹序

台灣淡水廳候官金墩譜序二興化縣黃氏源於黃國江夏郡中徙光州入閩為元方字彥豐十傳為入莆始祖岸公唐末黃巢起兵岸公五傳為隱士獻公入游洋鞏溪又六傳為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諡文正公中庸遷興化軍城舊西門文賦裏雷山巷黃宅綿瓜瓞於無窮以其漳郡西林漳溪家譜在焉是以譜存則宗于軍城始祖中庸公修譜之不謬而類於後者徹公君子過而見之求續桂晚生嘗聞漳郡西林仲公裔有家譜桂每每為之留心焉偶茲者至西林漳溪譜得楷公撰資觀音寺記其間序述鞏溪始祖獻公興化府城西雷山巷軍城初祖中庸公先賢有為之吾宗望族也繼之子孫當以敦親為念以族親為心則斯譜之重修勿缺冀於若而人也因謁席訪漳郡西林遂閱諸祖譜而系之言首簡謹以為序 宋甯宗嘉定乙亥臘月拜謁漳郡西林中奉大夫太常寺卿中庸公八世孫賜探花及第翰林編修黃桂續修

台灣淡水廳候官金墩譜序三

黃之先出於伯益受封於黃國以國為姓遷潢川定城西為黃國始祖六十五世老公周朝冀牧遷光州七十一世歇公入楚國為相封春申君致仕後入居江夏郡為江夏始祖祖七十六世霸公西漢遷河南太康宣帝為昭世名相諡定候八十一世黃香遷江夏黃香天下無雙東漢賢相其子瓊公東漢桓帝忠候相繼為相孫琬公復入為賢相江夏安陸聲振宇內九十世元方字彥豐官晉安太守由湖北安陸史遷福州黃巷有萬巷書樓福州烏石山榴花洞一百零一世岸公唐聖歷戊戌以才德兼全科登進士桂州剌史封開國公諡忠義遷莆陽延壽裏黃巷一百零五世唐處士獻公遷興化縣廣業裏游洋鞏溪哲裔大魁族曰定公樞相族曰祖舜公鼎元福州道山曰朴公長洲族姑蘇醋庫巷曰由公赫然於宋而耀然於外一百一十一世中庸宋鄭獬榜進士太常寺卿中奉大夫居興化軍城西雷山巷黃宅分五房長曰侍御史偊徙游洋龍溪巷次曰仲居漳郡城季曰修居何岩裏四曰佃居東岩裏五曰伸居德仁裏其後曰徹曰鍾曰豐曰府曰龍曰燾曰勛曰安石曰偉曰真曰邠曰鎮山曰蓋曰桂凡八代十六人俱登進士相繼以甲第顯名時羨四代聯登人文丕振科第蟬聯而巋然隆隆家聲鞏溪流遠雷山巍然瓜瓞綿綿擅勝興化巨鄉馳名郡志歷六世顯於宋爾止子孫世代續之斯譜公介則無憾矣
宋鹹淳庚午年臘月望日岸十五世孫賜進士第宋翰林院館閣校勘安石謹撰

台灣淡水廳候官金墩譜序四黃之先出於伯翳其後陸終封於黃國以國為姓六十五世老居於固始七十世歇公戰國時仕於楚國封春申君之定候位列首相至漢七十六世霸公仕於淮陽而八十二世香公子瓊公曾孫琬公三代為宰相故於江夏者為著晉永嘉中中洲板蕩衣冠入閩而我黃九十世彥豐為晉安郡守居於候官福唐新美裏黃巷蓋光州在漢屬江夏郡則江夏實吾黃之所出也然世系可紀者自唐封開國公金紫光祿大夫桂州剌史岸公當肅宗時歸自桂州過之莆陽之涵頭樂其山水而居焉由岸公而五傳為我唐末處士諱獻公徙莆之鞏溪又六傳而為軍城始祖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諡文正公諱中庸公徙興化郡治城西雷山巷黃宅又三傳為金墩始祖江都令平海軍僉判通奉大夫副都統贈太師謚清惠諱府公徙黃石市水南之金墩也由金墩而三傳則為吾守祖居天德諱檟公今夫閩浙錢塘金墩自三山莆陽黃石金墩經邵武鸞鳳金墩山武林叢中而來於杭郡官巷口溯於候官源於江夏入閩肇於福唐黃巷迂迴莆陽涵頭黃巷隱之鞏溪至中庸乃居興化軍治西門雷山巷也嗚呼人之生必知其祖宗族房而撰修廷續譜素以鴻儒博士掌之譜事我祖實乃金墩府公之曾孫檟公屬也自金墩始祖府公五傳至應孫而下曰源曰霽曰智曰瑛曰瑩也而瑩公長子曰大俠寓邵武金墩黃家山密林居數載然地熏人稀無奈乃由邵武鸞鳳武林金墩黃家山徙浙錢塘武林里因官右衛所遂居焉大俠之子曰思道思德孫曰克謙克遜曾孫曰樞余曰機自上閩莆之金墩而下浙杭之武林若水源木本脈絡清晰矣晚生機為輔國之宰執閣老之榮澤乃府公中庸公先祖之蔭也蓋古今忠以事君孝以事親廉以居官學以立身行於其躬德教於子孫金墩有古讀書亭水南書院家聲巍然而裕後於無疆尊族之囑而屬餘愧才膚而學淺而遂以為序 清康熙甲子年秋月望日軍城金墩十四世孫賜進士光祿大夫太子太師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黃機頓首百拜謹撰

 台灣淡水廳候官金墩譜序五黃之先出於伯翳其後陸終封於黃國以國為姓六十五代老公居於固始七十代歇公戰國時仕於楚國封春申君之定候位列首相至漢七十六氏世霸公仕於淮陽而八十二代香公子瓊公曾孫琬公四世三代為相故之江夏郡為著晉永嘉中中洲板蕩衣冠入閩而我黃九十代彥豐公為晉安郡守居於候官福唐新美裏黃巷蓋光州在漢屬江夏郡則江夏實吾黃之所出也然世系可紀者自唐封開國公金紫光祿大夫桂州剌史岸公當肅宗時歸自桂州過之莆陽之涵頭樂其山水而居焉由莆陽始祖岸公而五傳為我鞏溪始祖唐末處士諱獻公徙莆之鞏溪又六傳而為軍城始祖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諡文正諱中庸公徙興化郡治城西驛前街軍城西雷山巷太常侍中第又三傳為金墩始祖江都令平海軍僉判節度使副都統贈太師謚清惠諱府公自軍城徙莆田黃石市水南之金墩始祖府公而三傳為曾孫天德諱檟公矣今夫榕城金墩鄉黃氏乃莆陽黃石金墩始祖府公派其哲裔也自金墩始祖府公又五傳至應孫諱勝公而下曰源曰震曰雅曰柏曰重曰天賦太祖曰思敬高祖曰汝鍈曾祖曰幼洛祖父曰震旦伯父曰俊公父曰瑤林至餘守儛並昆弟守謙守鼎守器守英守韜守經守嶧也吾族世代書香乃通奉大夫清惠府公軍城中庸公先世之蔭也餘嗜覽悉閱金墩祖譜乃知其本心知其源矣嗚呼古之飲水思源蓋不忘本祖震旦伯父俊公父瑤林相繼行貸於榕城文山鋪嘉宗里以打鐵為業遂居聖王廟父題曰威鎮本境拒妖魔神顯金墩祐民安後謁金墩祖祠黃廟餘仕知杭州府餘杭令又拜謁浙江錢塘金墩黃村順天黃氏文僖公良相府迨至國初修庀金墩祖祠不吝捐俸佐之族人義其舉配享於廟厥後於子孫繩繩人文蔚起雲延師課子備致益勤一念尤鍾愛詩書也今承父命續修金墩黃氏祖譜而屬如奮之筆如繫心言序於譜端以期吾榕城金墩黃氏子孫萬代匆數典忘祖矣爰爰數語誠以為序 清乾隆庚午年秋月吉日金墩十七世孫賜進士文林郎黃守儛頓首拜撰

台灣淡水廳候官金墩譜序六餘有幸拜閱莆陽軍城諸譜乃悉知水源木本吾宗興化鞏溪軍城黃氏實為世家望族登狀元曰仁穎曰定曰由曰朴曰鉞曰觀登榜眼者曰鳳翔登探花曰桂曰叔琳登解元者曰繼周曰士觀曰元吉曰志清曰夢熊曰元鍾登貢元者曰勝曰約仲為相者曰祖舜曰景昉曰錫袞曰機為尚書者曰光升曰鳳翔曰汝良名臣鴻儒出將入相甲第顯名矣嗚呼興化黃曆世讀孔子之書行周公之禮延歐公首登龍榜朱子過化之澤承祖之恩德之蔭歷世續修斯譜子孫之責無尚之榮豪也餘愧才疏學淺第簡續譜之序而寄望於後繼孝子賢孫續也今重刊印系尊囑祖父之命而屬浙江錢塘上城清波百歲里積善坊巷金墩武林屬孫曰復君表於此視之世寶而為之序 民國庚辰年秋九月初七日廿五世孫浙杭武林里儒士黃超敬頓首謹識

七、黃府年譜

宋進士通奉大夫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太師——黃府年譜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農曆正月初四日午時,出生於福建興化軍城驛前街府西巷黃太常卿第(黃文正小宗)館舍(今莆田城西雷山巷110號黃文正侍中故居尚存)。 與宋理學大儒朱熹同齡。
紹興三年(1133年),四歲。父黃徹宋宣和六年進士,累官至平江縣令。
四年(1134年),五歲。始入興化軍府西巷梅蘭社學。幼敏慧,長勵志,天性純孝,翕和兄弟。
六年(1136年),七歲。母陳俊玉授以書,能詩。
七年(1137年),八歲。通《孝經》大義,並題其上曰:“用藏大方,千秋日圓。”間從群兒遊戲,獨以沙列八卦,端坐默視。
十年(1140年),十一歲。少嗜學,能屬辭,受學於步雲書院
十三年(1143年),十四歲。師事陳俊卿、黃公度,兩人也視黃府為子侄。
十四年(1144年),十五歲。在軍城步雲書院攻讀《四書五經》、《論語》等。
十七年(1147年),十八歲。秋,選為興化鄉優貢生。考官蔡茲閱黃府三篇南宋論策,皆論及朝政大事,謂必非常人也。
十八年(1148年),十九歲。春,遊覽華嚴寺。公餘研究“釋老之學”。作崖刻《宋石煙靈》今尚存。是年岳父塘南陳士楚太子詹事兼侍講。拜會親家興化軍城延陵里府西巷的北宋宣和進士平江令黃徹。
二十年(1150年),二十一歲。春,回祖藉廣業里鞏溪宋洋中厝祭掃祖墓。
二十一年(1151年),二十二歲。春,分徙於雙牌石馬山潭州知府長兄黃豐、白杜五經博士二兄黃廓同往永福梧桐潼關村教忠寺修復黃太常卿侍中樞密副使諡文正黃中庸陵。
是年十月,仙遊縣折桂里後坑陳居仁登進士累官文華殿直學士。周必大《文忠集》卷六四《文華閣直學士贈金紫光祿大夫陳公居仁神道碑》載陳居仁知建寧府時事跡:“先是,觀察推官柳某死,貧不能歸,乳嫗挾二子行丐於市。公聞之,給以粟帛,命士人教養之。”
二十三年(1153年),二十四歲。夏徒步數百里到永春留安村,受學於文宣公留正。
二十四年(1154年),二十五歲。與林光朝相唱和,作詩遊學於水南紅泉書院。
二十五年(1155年),二十七歲。七月,冬奉,護送親父黃徹歸里,研讀《孟子》。
二十七年(1157年),二十八歲。十月,往龍溪縣衙拜見叔父黃龍立祠於龍溪學宮。
二十八年(1158年),二十九歲。以自學為務,暇時前往泉州向解元梁克家求教。
二十九年(1159年),三十歲。作《興化縣法淨院序》。
三十年(1160年),三十一歲。冬,到候官黃巷約見德潤黃洽舉鄉試。塘南陳士楚太子詹事兼侍講長女女陳廣誼,麗質聰惠,見其與兄廓篤敬事其親,鄉人敬之,杜門嗜學,能慕父風,遂許於府。
三十二年(1162年)三十三歲。八月,應詔上福州舉鄉試。言:“鄉試之學,必先格物致知,以先祖之學,使義理所存而省試。則自然意誠心正,為天下之務也”。又言:“立紀綱,厲風俗,四海之利病。系斯民之休戚;斯民之休戚,朝之本。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三十四歲。三月,與唐御史黃滔九世孫榜眼黃洽同受孝宗召見,黃府重申前議於東閣。除拜知長沙縣事,寫《長沙要義》、《軍城紀事》成。配塘南起居舍人兼侍講陳士楚字英仲長女、內仲弟進士陳敬(1148-1222)長姐陳廣誼。是年,十月,參加禮部廷試,黃府與胞兄黃豐,同邑林光朝、陳必大、崔世舉、黃洽同榜,黃府獲狀元木待問榜聯捷傳臚進士。兄黃豐則恩賜特奏名進士。初授官知長沙縣事,正月,在軍城府西巷與塘南陳士楚侍講女陳廣誼舉行婚禮。興化縣同學進士長溪縣尉崔世舉、泉州司戶陳必大;莆田縣同學工部林光朝侍郎、內仲弟進士陳敬(1148-1222)前來慶賀。十一月,出知湖南潭州長沙縣事,寫《軍城要義》、《軍城春秋》成。妻內仲弟進士陳敬長姐陳廣誼(1135-1226)宋詩人誥封長沙縣君。
二年(1164年),三十五歲。任長沙知縣,冬,寫《步雲書院志》 生長女萍石。
乾道元年(1165年),三十六歲。五月,兄黃豐居雙牌石馬仁山,除監潭州南嶽廟,拜潭州知軍。是年,岳父塘南太子詹事兼侍講陳士楚(1108-1172)字邦彥號塘南。黃府三年(1167年),三十八歲。任長沙知縣。八月,訪理學大儒朱熹於潭州,作《朱子唱酬集》。十二月,至長沙,作《黃東美集稿》。
四年(1168年),三十九歲。二月,轉知江蘇揚州府江都縣令。江都縣發生饑荒,黃府貸粟于軍以賑之。五月,丁憂艱,父親黃徹卒,與長兄潭州知府黃豐、仲兄五經博士黃廓、弟處士黃廙歸里治喪,墓廣業里鞏溪寺後。歸里守制三年,編次《興化軍城紀事》成生次女蘊石。六月,父徹卒丁憂假歸。
五年(1169年),四十歲。在家守制。是年十月,從叔父興化縣來蘇里黃鐘登進士,官至漳州錄事參軍。興化縣人鄭僑榮登狀元官至宰相。
六年(1170年),四十一歲。在家守制。生子黃安石,七月,興化軍城驛前街瘟疫盛行,舉家由軍城遷黃石市景德里水南之金墩,內仲弟進士陳敬(1148-1222)與長姐陳廣誼,前往黃石市景德里興美街北金墩懇親。
七年(1171年),四十二歲。守制期滿復起故官楊州府江都縣令。春,假歸,與林艾軒同學立社學於所居之里紅泉精舍,其時,黃石水南雖遇災年,人不缺食。同年,為記祀其父黃徹,回軍城為其曾祖父住所撰“太常卿侍中黃文正大宗”十字。
八年(1172年),四十三歲。仕江都縣令。四月,編乾道版《江都縣誌》成。是年,莆田縣黃艾榮登榜眼官至刑部侍郎。 秋,上奏札於延和殿,欲蠲免江都賦稅。內仲弟進士陳敬(1148-1222)榮登乾道八年進士,黃府前往岳父家祝賀。冬,以旱告於朝延,乞蠲本軍合租苗米四萬七千餘石,檢放三萬八千餘石,岳父塘南太子詹事兼侍講陳士楚字英仲(1108-1172)卒於官,黃府丁外憂,假歸,黃府特為岳父陳士楚太子詹事兼侍講去逝奔喪戴孝。
九年(1173年),四十四歲。仕江都縣令。四月,寫《金墩家禮》成。命授通直郎,為官清廉尚節,為國為民。作《重修江都廟學記》。並親書《明倫堂》匾,掛江都學宮。
淳熙元年(1174年),四十五歲。仕江都縣令。十月,鏇拜簽書平海軍節度僉判之職。邊事軍急,帝命秘書郎張淵任後軍都統,黃府任副都統兼節度使,抵禦金兵入侵。因治軍戰略有方殲滅金軍獲大勝受到皇上的嘉獎。為岳父即塘南陳士楚太子詹事兼侍講。
二年(1175年),四十六歲。任平海軍僉判。編《禮耕堂錄》成。七月,作《大方華嚴寺經藏序》。寺在北磨雞峰山下東南麓,親題崖刻“宋石煙靈”自為記。
三年(1176年),四十七歲。任平海軍僉判。三月,回祖籍軍城府西巷黃太常卿第敬拜祖,十月,往永福潼關大洋教忠寺後錦屏山龍嶺祭掃先祖太常卿贈侍中黃文正公墓。六月,除秘書省秘書郎。疏請終養。辭。
四年(1177年),四十八歲。十月,任平海軍僉判。作《黃大方詩集》成。十二月,與兄黃廓五經博士(旌表孝子)同侍親母病甚孝。
五年(1178年),四十九歲。除從政郎。四月詔回在京,奏疏於朝“開倉賑災,奏蠲丁稅,築堤治河”,士民德之。十二月假歸,復修“步雲書院”。
六年(1179年),五十歲。任從政郎。六月,與泉州司戶陳必大上奏乞蠲免平海軍(今泉州)颱風災民稅。
七年(1180年),五十一歲。任從政郎。四月,申減屬縣科紐秋苗夏稅木炭月樁經總制錢二千緡。
八年(1181年),五十二歲。在京,鏇任秘閣通直郎,作《黃妙應易學家讀》成。改知江南揚州府江都縣令,平海軍(今泉州)節度判官,頗有惠政,士民德之,廉介有聲。
九年(1182年),五十三歲。二月,任秘閣通直郎。編《黃氏十二孝經集稿》成。
十年(1183),五十四歲。任秘閣通直郎。正月陛下之心;府急務則參與輔翼太子、選任大臣、振舉綱紀、變化風俗、愛養民力、修明軍政六者。
十三年(1186年),五十七歲。三月,除主管太乙宮兼崇政殿說書。資性剛果,遇事必為,風采凜然,以疾辭,不允。作《軍城政要解義》以授學者。
十四年(1187年),五十八歲。三月,編次《國小書》成。差主南京鴻慶宮。除從政郎,奉命裁決長期積壓滯留牢獄的囚犯,處置果斷。
十五年(1188年)五十九歲。六月,除兵部員外郎官。以足疾請辭,詔除直寶文閣,主管西京崇福宮。
十六年(1189年),六十歲。正月,除秘閣通直郎,辭。二月,光宗即位,拜祠命,辭職名,不允。《大學章句》、《中庸章句》成。四月,再辭職名,五月從所請,仍舊直寶文閣從政郎,降詔獎諭。閏五月更化覃恩轉朝散郎,賜緋魚。十一月,改知江蘇大豐,再辭,不允,始拜命。興農濟困,興教助學,廉介有聲,有惠政,士民德之。
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六十一歲。四月上任,首下教令。奏行經界法。刻《五經》、《四書》於興化郡。是年好友文華閣直學士陳居仁同賀,其子陳卓登進士,累官資政殿學士。
二年(1191年),六十二歲。三月,復除平海軍節度使(府駐平海鎮東美村)。任上不畏艱險,親歷關隘慰勞守將,激發士氣。賜紫章服。通議大夫。內仲弟進士陳敬(1148-1222)之長姐愛妻陳廣誼誥封宜人。
三年(1192年),六十三歲。任平海軍節度使。越日奏事行宮便殿。奏事後,辭新除待制職名,不允。再辭,不允。覃恩授文林郎,賜紫金魚袋。
四年(1193年),六十四歲。任平海軍節度使。二月,仍舊主管南京鴻慶宮。十二月,子黃安石與內仲弟初授朝請郎,南陽知縣,累授翰林院館閣校勘。配媳工部侍郎艾軒林光朝女封南陽縣君。內仲弟陳敬(1148-1222)前來賀婚。
五年(1194年)六十五歲。任平海軍節度使。申乞終養,辭不允。寧宗即位,召赴行在奏事,考正《釋奠禮儀》行於郡。八月,除煥章閣待制兼侍講,有旨趨今疾速供職。詔除寶文閣待制,十一月,著《水南書院精舍》成。
寧宗慶元元年(1195年),任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六十六歲。正月,辭舊職名。三月,又辭,不允,轉資政大夫。“事無巨細,一斷之以義,主之以公,雖富勢不可奪,邑以大治,廉介有聲,人謂清惠。”請辭職名並乞致仕,上不允。聖詔府以平海軍節度使理都統事。應命。其岳父,(同上書職官六之七一),是年十二月去世。明弘治《興化府志》卷三四有傳。長女內仲弟進士陳敬(1148-1222)長姐陳廣誼(1135-1226)宋詩人。及黃石塘南內仲弟進士陳敏字成卿(1148-1222)皆詩人也。
二年(1196年),六十七歲,任平海軍節度判官。黃府為官,嚴毅方直,安貧好古,其學說以躬行為先,雅志恤物,勤心職事。時韓胃為相,誣朱學為偽學。有十大罪史稱慶元黨禁案。是年春闈,與永春族弟竹坡居士黃維之論學,為朱熹作偽學抱不平。上奏《朱熹理學為國本儒學疏》
三年(1197年),六十八歲。任平海軍節度判官。與興化縣長溪縣尉崔世舉、泉州司戶陳必大同學以茶酒禮賀興化縣來蘇里汾水黃家社族叔進士漳州錄事參軍黃鐘。是年好友興化軍折桂里人——陳居仁(字安行),仕至寶文閣侍講兼提舉太平興國宮。卒於官, 加文華閣直侍講學士,諡文懿。府前往弔唁並致辭哀辭,學者稱其菊坡先生。
四年(1198年),六十九歲。十二月,莆田人黃府以平海軍節度使署都統事(正二品)。後繩違雪枉,持法甚嚴。有惠政,詔封榮祿大夫副都統(從一品)妻內仲弟進士陳敬字成卿(1148-1222)長姐陳廣誼封夫人。參修《楚辭集注》成。
六年(1200年),七十一歲。正月,秩滿乞疏終養。以通奉大夫、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太師乞致仕。去日行李蕭然,士民慰留,百姓為他立德政碑。吏部考最,例當升職,以母老告歸終養。作《金墩古圖》甚詳。
嘉泰二年(1202年),七十三歲。 子黃安石時任翰林院館閣校勘。二月,建金墩黃氏祖廟。
嘉定元年(1208年),七十九歲。府閉門養重,究心學問,同仁文友多有造謁。十月,撰《軍城黃氏祖譜》成。
嘉定三年(1210年),八十一歲。八月十五日吉時逝世,年弟浙江張淵秘書郎為銘其墓,表弟陳宓書丹,內仲弟進士陳敬(1148-1222)詩人篆額。贊曰“清惠高風去千載,至今遺響在金墩;洗耳洗心甘綠野,濯纓濯足付滄浪;松間月色詩千首,竹里棋聲酒幾觴; 正受全歸無一欠,未為公憾為時傷”。欽賜祭葬於府城西北磨雞峰山東南麓寺山華嚴寺後東側金鳳煦卵穴。贈太師,謚清惠。妻黃石塘南陳士楚太子詹事兼侍講長女、內仲弟進士陳敬(1148-1222)長姐陳廣誼封夫人,欽賜廟號為金墩黃廟,詔恩從祀鄉賢祠。
涉台文物江夏金墩黃府陵
宋紹熙四年進士朝請郎翰林院館閣校勘朝奉大夫府子公介黃安石謹撰
軍城八代聯登十六進士
1、黃中庸鞏溪七世孫寵公子軍城初祖宋皇佑癸巳進士官太常寺卿中奉大夫
2、黃 偊鞏溪八世孫軍城中庸長子宋紹聖甲戌進士官永春令侍御史
3、黃徹鞏溪九世孫軍城中庸孫侍御史偊公長子宋宣和甲辰進士官平江縣令
4、黃龍鞏溪九世孫軍城中庸孫侍御史偊公次子宋紹興庚辰特奏進士官龍溪令
5、黃鐘鞏溪九世孫軍城中庸孫翁源縣令修公子宋乾道已醜進士官漳州錄事參軍
6、黃豐鞏溪十世孫軍城中庸曾孫徹公長子府公兄宋隆興癸未特奏進士官潭州知府
7、黃府鞏溪十世孫軍城中庸曾孫徹公季子宋隆興癸未進士官平海軍僉判通奉大夫
8、黃燾鞏溪十一世孫軍城中庸元孫豐公長子宋淳熙丁未進士官武岡軍教授
9、黃勛鞏溪十一世孫軍城中庸元孫豐公次子宋淳熙甲辰進士官杭州軍教授
10、黃安石鞏溪十一世孫軍城中庸元孫府子宋紹熙癸丑進士官館閣校勘朝奉大夫
11、黃偉鞏溪十一世孫軍城中庸元孫宋紹興丁丑進士官江西提學致仕
12、黃真鞏溪十二世孫軍城中庸六代孫喬卿子宋淳熙乙未特奏進士官內閣中書
13、黃邠鞏溪十二世孫軍城中庸六代孫喬卿次子宋淳熙甲辰進士官袁州太守
14、黃鎮山鞏溪十二世孫軍城中庸六代孫宋嘉定已巳進士進士居檗谷
15、黃蓋鞏溪十三世孫軍城中庸七代孫宋嘉定癸未進士官大中大夫光祿寺卿
16、黃桂鞏溪十四世孫軍城中庸八代孫宋紹定壬辰進士第九魁官翰林編修光祿寺卿
宋紹熙四年進士朝請郎翰林院館閣校勘朝奉大夫府子公介黃安石謹撰

金墩黃氏志銘

宋故江都令平海軍節度判官副都統致仕贈太師謚清惠黃公廉伯府君墓志銘
宋賜進士秘書郎都統賜紫金魚袋張淵撰銘。

黃大學士坊黃大學士坊
宋賜進士朝奉郎編修內弟陳敬書。
宋賜進士翰林學士期婿朱墊篆蓋。
府公卒,子安石往哭且待事,既卜葬,其孤安石泣請銘。張淵曰:江都公盛德至行,用不究其才,惟銘所以示天下來世。公忠貞體國,諸君不擇有德者命之,而徒委於不肖,恐無以傳久遠。安石曰:父平生所知莫如君,請銘於余,淵拜受命。
宋朝奉郎編修內弟陳敬書以行狀來敘曰:“公諱府,字大方又字用藏號東美晚號廉伯行火二十一贈太師謚清惠。 公季子,以子翰林院館閣校勘安石貴誥授榮祿大夫。曾祖中庸,太常寺卿、侍中樞密副使。祖考偊公,侍御史。考式徹公,平江令。皆四代聯登進士,累贈榮祿大夫副都統太師。黃氏舊家江夏,晉永嘉五胡亂華入閩,避地福州烏石山黃巷。至唐興,天下定,入莆陽黃巷。府公知書,善教子,然於公尤力,心知公異日必貴。嘗取公所誦書題官次服色於後,及公被命,視所書無一字異。自軍城徙黃石之金墩,遂為金墩人。
公幼敏慧,長勵志,天性純孝,翕和昆弟,與長兄黃豐潭州知府、仲兄黃廓五經博士篤敬事其親,鄉人敬之,杜門嗜學,能慕父風,由興化縣學,登隆興元年進士,時塘南陳士楚介太子詹事勢兼侍講,以女妻公。公為與兄豐同年登第歷官長沙縣令從政郎簽書平江軍節度判官轉知楊州江都縣令通直郎晉階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累封一品銜,從官以義自守廉介有聲,時譽廉伯。塘南陳侍講獻肅益知公:孝宗登遐,陳士楚詹事侍講權知貢舉,授江都令出為節度使安撫平海,辭太夫人病,孝宗曰:卿第往,朕當日使人賜問,不使為卿憂。乞修東南以扼寇之咽喉,克平海,授副都統官,以奪寇人肘腋。公議初蓋如此,朝廷後遂取平海。乞以官換賜母宰相陳正獻長姐正一品太夫人冠帔,詔從之。慶元乙卯仲秋,服除以訖歸養。
女五:長適朱熹子興化縣訓導學士朱墊,次適兵部侍郎陳讜公子進士秘書郎陳庶;三適太師鄭僑子進士教授鄭其卿;四適福清縣蔚吳源子教授吳稔。五適漳州府教授李綸公子進士邵武軍通判李宗起,黃府君公娶黃石塘南陳士楚太子詹事兼侍講長女諱廣誼封長沙郡君一品夫人。子一安石登進士朝請郎翰林院館閣校勘娶紅泉書院工部侍郎艾軒光朝林公子進士南陽縣尉林百嘉長女林氏安人。孫二:長曰近;次曰遠。振振未艾。欽賜御葬贈太師謚清惠,塋於莆田城西北磨雞峰山華嚴寺北岩寺山之東麓,喝形金鳳煦卵穴,秘書郎張淵為之銘,郡志有傳,陳夫人諱廣誼附焉。
公少苦學,終老未嘗一日棄書,文章平易有氣格如其人。筆札清勁,人藏去為珍玩。內孝友,外篤於風誼。以興學校,崇教化為本力興鄉學。幹事若無所可否,及當利害,秉義直前,無毫髮顧措。為節度使,持重不苟簡。利器械,閱兵馬,號令肅然,常若寇至。平居笑語諧謔,或及少時閭巷田野間,事無間外。在官引大體,其言如衡,平繩有度。惜善類,誠意尤力。公宋建炎四年農曆正月初四日午時生,宋嘉定三年八月十五日吉午時卒享八十有一。
銘曰:昔在孝宗,讀書亭上,金墩廟裡,濟濟多士,長養成之。燕冀於天。奕奕黃公,其行孑安,有決如川,其立如山。乃任節度使,乃登將壇。文則美矣,其武桓桓,其去不遲,其逝超然。皆始皆終,孰如公完,奉公以銘,幽榮於後。贊曰“清惠高風去千載,廉伯余香留金墩;華嚴北岩甘綠野,龍橋寺山萬滄浪;林澗月色詩千首,瑞龍棋聲酒幾觴;龍環秀亭青山碧,未為公憾為時飭”。黃府傳世詩刻:
龍洋一春能幾日,
龍山無雨亦多風。
浪涌海邊東甲築堤遮浪,
風吹石頂西頭蓋寺御風。
附錄一:公幼敏慧、嗜學杜門,卓然其容,端乎其質;彪外文章,令中敬亶;受人若虛,掎已以實;靜常聞乎,雷霆動蚤;由於繩墨,是以頂鳥紗未,足以為榮;服文秀亦不為煜,赫時或闖趺從,而容興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姿端祥,抑或倚牆而獨立;屹然似晴雲新斂,華顛之斯人也。位無愧於前朝大尹之官名,尚傳於後世,君子之域噫。俾賢士聆風流,睹遺像蚤為之改容;矧子安石公孫近公遠公趾美其芳,躅安得不追慕千載如一日也。年弟教授晚生吳稔謹題。
附錄二:年弟李宗起拜題其子宋進士翰林院館閣校勘安石公像贊:“翩翩貴介,雅尚風流;文章風度,玉宇瓊樓;景星爭觀,館職拔尤;其人已遠,其音尚留”。
黃彥鴻所撰的《金墩黃氏祖祠建置碑誌 》
金墩黃氏祖祠,先期浙江湖州教授學古諱勝公祭其事;明洪武戊寅年秋,廣信知府翰林學士永公復修金墩廟,書院之金墩,坐小山之原。而朝九華山堂水與金墩廟相望,塑清惠黃府神像,配古讀書亭,鳩集倡建祠宇,以祀始祖宋隆興進士、平海軍節度使、副都統贈太師謚清惠黃府公在天之靈。逢年正月初四日,金墩清江沙堤珠坑平海沙坂等族子姓詣祠,拜謁祖先敬致祭嗣,祠在府城東南景德里黃石市興美街水南像贊。歲時頂禮,越明迄清後圮,明嘉靖已醜裔孫刑部尚書光升公,增建讀書亭與雪庵寺毗鄰;萬曆甲午裔孫南京禮部尚書鳳翔公,重修金墩祖祠;明崇禎庚辰裔孫禮部尚書汝良公,以逢年正月初四日為忌辰,鳩集七房子姓金身董其事;役風雨罔或間,今者堂構聿新,致祭嗣合請杭州右衛軍克謙公。後福州儒士震旦公,捐俸配享置祀田塑長沙縣君陳宜人神像於金墩祖祠。歲時頂禮,俾奉香火,並致族孫陽泰書,族長樾文,以供祀事。是祠也,吾清惠府公七房之鼻祖,福德隆矣!金墩其沮漆也!所以明參憲若頃公贖地,倡建大宗至出,太恭人之養贍供役。大清定鼎,國朝福州震旦公,捐貲助修南宮桂茂,自此門閭高且大,訖尊大人力也。厥後,兄庠士寅候公續葺。康熙庚戌坏於雨草,裔孫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錫袞公,集眾捐俸修葺,棟樑藉以不墮。壬戌,浙江金墩錢塘武林里黃氏裔孫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雪台機公,慨然引為已任,鳩拓建祀田配享。乾隆壬戌,裔孫漳州府教授世德,重修復拓祖祠曠地,增構金墩宮,以供祀事。壬午,祖祠落成告竣。是祠也,建以報先賢宗功祖德;而七房子孫,修之溯之水源本木以追遠,合族者也。近遠七房,枝繁葉茂長翠焉!以蔭七房賢能接踵而起,世胄蜚聲,實維英靈疊振,光家邦而耀閭里。溯吾府公,原系宗嫡,自鼎建祖祠,固守祖居三房裔孫,增擴聿新效力尤多,循牆傴倭糜是粥。第恐風雨剝蝕久,復漫漶爰志其概,俾後人謁祖之有所考,繼之葺之新之,則先祖贈太師清惠黃府公,千秋萬載書香永存不退。今值民國庚申正月初四日卯時,太師清惠黃府公八百華辰,面金墩七房人文景運於無窮,不亦偉哉!祠成請志於余,余復綴語於此,爰以為志,以垂後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