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幼藻

黃幼藻

黃幼藻(1600-1639),字漢薦,福建莆田黃石塘下沙堤人,其父黃議曾任蘇州通判。福建莆田黃石金墩始祖1世黃府(1130-1210年南宋初節度判官副都統贈太尉謚清惠賜廟號為金墩)---2世黃安石---3世黃近---4世黃枊(近四子徙居黃石沙堤)---5世黃祿---6世黃德---7世黃玘---8世黃衡---9世黃恭---10世黃華---11世黃九臬—12世黃必大—13世黃儀—14世黃幼藻(黃幼相胞妹)。

人物介紹

黃幼藻黃幼藻(1600-1639),字漢薦,福建莆田黃石塘下沙堤人,其父黃議曾任蘇州通判。她少時受業於老儒方泰,年僅十三、四歲,即工聲律,通曉經史,知之大節。其公爹啟昌歿,能傾家以事,後來依附姑母,食不果腹,居不蔽風,憂鬱交加,仍然讀書不斷,後患了心臟病而逝,享年三十九歲,算為英年早逝

人物著作

黃幼藻 著有《柳絮編》詩集傳世,其詩多感傷之情。黃幼藻寫的詩《題明妃出塞圖》,詩句是:“天外邊風撲面沙,舉頭何處是中華?早知身被丹青誤,但嫁巫山百姓家。”該詩主要寫漢朝和親政策,將王昭君嫁給匈奴首領,加強了漢與匈兩民族的關係。嚴格地說,絕代佳人王昭君離鄉去國是悲劇人物。女詩人詩句“天外邊風撲面沙,舉頭何處是中華?”與杜甫之詩句“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有異曲同工之妙,唱盡了王昭君的一生的悲劇。“風沙”與“何處是中華”自然令人想到她離別漢宮,遠嫁萬里之外的匈奴國殊俗的陌生環境生活情狀,其淒迷心情是難以抹平的。因“早知身被丹青誤”,本來“意態由來畫不成”(王安石詩句),何必來了“早知”,還是嫁於平民百姓家為好。女詩人在整篇對王昭君這一遭遇深表同情,實際上也是藉此表達自己的不幸身世及懷才不遇的感受。總之,王昭君如此遭遇的形象,經女詩人以精確的詩句加以表現使其在千秋之後,依然給後世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想像。(當代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生前曾作點校題釋讚頌)  黃幼藻(1600~1639)約明萬曆年間在世,字漢薦,福建莆田黃石塘下沙堤人,其父黃議曾任蘇州通判,舉人林仰垣室。她少時受業於老儒方泰,年僅十三、四歲,即工聲律,通曉經史,知之大節。其公爹儀部郎啟昌歿,能傾家以事,後依附姑母,食不果腹,居不蔽風,憂鬱交加,仍然讀書不斷,後患心臟病而逝,享年三十九歲。其子名露兒,後來為僧,石室岩的海印洞即其遺蹟。黃幼藻著有《柳絮編》詩集傳世,其詩多感傷之情。
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成都會議期間,圈選的唐宋詩人四川題材的作品中有黃幼藻寫的詩《題明妃出塞圖》,詩句是:“天外邊風撲面沙,舉頭何處是中華?早知身被丹青誤,但嫁巫山百姓家。”該詩主要寫漢朝和親政策,將王昭君嫁給匈奴首領,加強了漢與匈兩民族的關係。嚴格地說,絕代佳人王昭君離鄉去國是悲劇人物。女詩人詩句“天外邊風撲面沙,舉頭何處是中華?”與杜甫之詩句“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有異曲同工之妙,唱盡了王昭君的一生的悲劇。“風沙”與“何處是中華”自然令人想到她離別漢宮,遠嫁萬里之外的匈奴國殊俗的陌生環境生活情狀,其淒迷心情是難以抹平的。因“早知身被丹青誤”,本來“意態由來畫不成”(王安石詩句),何必來了“早知”,還是嫁於平民百姓家為好。女詩人在整篇對王昭君這一遭遇深表同情,實際上也是藉此表達自己的不幸身世及懷才不遇的感受。總之,王昭君如此遭遇的形象,經女詩人以精確的詩句加以表現使其在千秋之後,依然給後世人留下難以磨滅的想像。
雨中看紫芍藥晨妝乍點自傾城,冉冉香生繡戶清。厭說廣陵春色暮,胭脂和淚雨中傾。恨白芍藥不開萬種花開斗曉紅,含羞無語倚東風。素妝不理因誰倦,一段春藏粉黛中。登樓望海遙山層疊海雲開,浴鷺飛鷗自去回。春水茫茫天不盡,片帆浮動碧空來。竹枝詞家住橫塘白石磯,門前春水浣羅衣;朝來繫著木蘭棹,閒看鴛鴦對對飛。孤雁渺渺高秋外,長空一雁遲。哀鳴關底事,澹遠寫相思。瘦馬征夫淚,回文少婦詩。明年樓上過,莫向夕陽時。
家世簡圖
福建莆田黃石金墩始祖1世黃府(1130-1210年南宋初節度判官副都統贈太尉謚清惠賜廟號為金墩)---2世黃安石---3世黃近---4世黃枊(近四子徙居黃石沙堤)---5世黃祿---6世黃德---7世黃玘---8世黃衡---9世黃恭---10世黃華---11世黃九臬—12世黃必大—13世黃儀—14世黃幼藻(黃幼相胞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