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灣鎮[安徽省靈璧縣黃灣鎮]

黃灣鎮[安徽省靈璧縣黃灣鎮]

安徽靈璧縣黃灣鎮鄉鎮簡介黃灣鎮位於靈璧城西南22公里處,南隔沱河與固鎮縣相望,東與垓下楚漢相爭的古戰場相連,靈固路中穿而過。

安徽省靈璧縣黃灣鎮

(圖)靈璧縣黃灣鎮人民政府靈璧縣黃灣鎮人民政府

黃灣鎮位於靈璧城西南22公里處,南隔沱河與固鎮縣相望,東與垓下楚漢相爭的古戰場相連,靈固路中穿而過。23個行政村(居),204個村民組,129個自然莊,總面積為175.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3.5萬畝,可養殖水面1.2萬畝。到2000年底,全鎮“五普”後總戶數達到9680戶,總人口為46982人,男23281人,女23701人。

黃灣鎮土壤肥沃,土質主要有砂礓土、黑土粘黃土。地形顯示,西北高,東南凹。適宜於各種農作物生長和機械化生產。年降雨量分布不均,是一個易澇易早自然災害較為頻繁的平原地帶。境內有南北兩條沱河過境,總長為18.6公里。主要大、中溝有硃砂溝、戈溝、靈中運河、姚溝、黑泥溝、靈西運河貫穿南北,承擔著所有農田儲水灌溉與排澇防洪。地下水系分布均勻,蓄水量豐富,水質好,保障全鎮人畜飲水、農田灌溉。到2000年,全鎮共實現機井配套1200餘眼,農田噴灌面積達100%。

(圖)靈璧縣黃灣鎮靈璧縣黃灣鎮

黃灣鎮是個農業大鎮,種植業和養殖業是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全鎮花生面積上升到6.5萬畝,占總耕地面積近一半。全鎮新湧現出靠種花生走上致富路的一大批典型大戶。全鎮糧油總產量在嚴重受到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仍達到33859.3噸,總產值達到1.3億元,其中,高效型的瓜果、菜、煙、麻、藥、林等經濟作物產值約占30%。養殖業向良種化、規模化、特種養殖方面發展。全鎮新增規模養殖場、戶150餘個。2000年,場、戶中生豬出欄8752萬頭,大牲畜出欄3245頭,家禽年末出欄291萬隻,肉蛋產量 1325噸,特種養殖達5萬隻(頭)。水產量25.8噸。全鎮完成了小麥定購1420萬公斤,菸葉入庫12萬公斤。以黃灣集鎮為中心的集市貿易成交額不斷上升,集日市場繁榮。2000年,社會商品零售額近億元。成為工農業商品購銷集散地。

全鎮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9300萬元。集體企業營業收入3020萬元,集體工業產銷率達95%。個體私營企業不斷發展壯大。2000年,個體、私營企業總產值達到6280萬元。全鎮共發展個私企業百餘個。尤其是以黃灣街和晏路、紅星、砂壩、張集街為中心的二、三產業發展較快,一大批農民離土不離鄉,興辦各種經濟實體。

黃灣鎮在全民創業中採取獎勵扶持、項目帶動、搭建載體等多項措施,激發民間創業活力。鎮委、鎮政府出台了相關政策,幫助解決場地,優先幫助解決貸款資金,實行“一站式”的全程代理服務。鎮政府結合城鎮建設規劃,在各集鎮上統一設建經營區,在靈固路兩側設建工業項目區,為創辦各類民營企業搭建平台。由於各種激發措施落實得力,吸引了許多外出務工者返鄉創業,也吸引了許多外來投資者。全鎮新增民營企業135個、個體工商戶160戶,民營企業創造增加值1.7億元。

浙江省海寧市黃灣鎮

(圖)黃灣鎮黃灣鎮

黃灣鎮位於海寧市東南部,東臨海鹽縣澉浦鎮,南靠尖山圍墾,西連丁橋鎮,北接袁花鎮,東距上海市約125公里,西距杭州市區約70公里,北距嘉興市區約50公里、海寧城區約20公里。屬海寧市尖山河口區的丘陵地帶。黃灣全鎮總面積47.5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總人口23697人。

2004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3.13億元,同比增長12.3%;工農業總產值9.33億元,同比增長21.6%。2004年全鎮居民人均收入達6802元,同比增長11%。黃灣鎮是聞名嘉興的“水果之鄉”,效益農業一直走在海寧市的前列。鎮內有1. 4萬多畝果園,一年四季花果飄香。柑桔、楊梅枇杷、水蜜桃等特色水果種植已初具規模;尖山早桔、尖山楊梅、個個棒紅薯等品牌農產品已名聲在外。1500畝的黃灣農業示範園區位於“五七”海塗,涉及錢江、黃灣、尖山三個村。黃灣鎮工業經濟發展迅速,初步形成鋼管、電光源、太陽能、紡織等特色產業,並湧現出海寧新紀元鋼管制造有限、群樂絲綢印染有限公司、錢江紡織、興業經編等一批規模企業。工業區建設進展順利,2004年美景海綿、泰昌照明等中外合資企業的引進,最佳化了黃灣鎮的產業結構,提升了黃灣鎮工業經濟的競爭力,帶動全鎮工業邁向一個新的台階。

集鎮建設和農村康莊工程建設不斷推進。2005年,啟動黃灣集鎮至硤尖公路連線線工程,完成農貿市場南通道工程,新建通村公路13.5公里,完成農橋改造19座,建立了鎮公路養護管理站,建成了五豐公交回車場,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大改善。

黃灣鎮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著名的景點有“塔山潮”,能“一潮四看”,氣勢雄偉。境內沿海有大尖山、望夫山、高陽山等,大尖山南側有圍墾的東西湖,西側有大海,在山頂上可看到起潮、交叉潮等。生態觀光農業又是黃灣一大特色旅遊項目,在遊玩的同時,還能品嘗到新鮮的水果。黃灣歷史悠久,宋代初黃灣已形成繁榮的市鎮規模,設有巡檢司,並築有黃灣山寨,風景秀麗。

經濟發展

黃灣鎮一直把特色農業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重要產業來抓,並且大力發展出了以楊梅、枇杷、中晚熟水蜜桃、早熟柑桔等水果為主的效益農業,根據“圍繞增收調結構,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重點闖市場”的思路,培育起了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產業帶。

黃灣鎮水果總面積已達16600畝。根據“四季有果”的思路,加強水果基地建設,並以果蔬合作社為依託,積極實施柑桔、楊梅、枇杷和紅薯的標準化生產管理,大力發展優質無公害農產品,加強水果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工作,這使得黃灣鎮的水果品質有了明顯提高,尖山楊梅、尖山早桔、尖山水蜜桃、個個紅薯等水果更是揚名在外,形成了產銷兩旺的喜人勢頭。

黃灣鎮實現農業總產值8469萬元。農業產業化穩步推進,形成了以水果為主的特色農業,種植面積達939公頃,總產量達9339噸,其中新發展早桔、枇杷、楊梅、紅薯等優質水果種植面積1.86公頃;糧食總產量8887噸。實現工業總產值6.8億元,同比增長23.9%。招商引資實現了零的突破,契約利用外資54.6萬美元,實到外資10萬美元。規模企業培育成效明顯,通過積極引導及企業自身努力,500萬元以上企業從6家增加到13家,500萬元以上企業總產值達到1.8億元,同比增長53.9%,實現利稅3066萬,同比增長64.2%,其中利潤1944萬元,同比增長88.7%。技改投入創歷史新高,全年技改投入達到4235萬元,其中1000萬元以上項目2個。

(圖)黃灣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黃灣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人文歷史

黃灣地處海寧市東南隅,與海鹽縣毗鄰。境內多山,而高陽山、鳳凰山和大、小尖山又突出屹立在錢塘江中,成為海寧大地之一大屏障,同時在歷史上亦為軍事要地之一。宋代初,黃灣已設巡檢司,並築黃灣山寨。黃灣風景秀麗,東晉乾寶(字令升),北宋張無垢等著名學者,先後擇居靈泉山,讀書著律。靈泉山“無垢讀書台”為舊時海昌八景之一。清高宗乾隆曾兩次登尖山進香遠眺。

黃灣歷史悠久,人民勤勞勇敢。早在一千多年前已有鹽業。主要集鎮黃灣,宋時已為南來北往商賈物資集散的重要浦口。數千年來黃灣人在這塊土地上漁獵耕作,繁衍生息。

宋、元朝時,黃灣是對外貿易港口,與日本等國有海上貿易往來。宋朝楊璿有《寓館黃灣》詩云:“望望人煙市,行商日滿途。四邊山勢合,渾似蜀山圖”。

尖山上,有清雍正十三年(1735)肇始、乾隆二年落成的“觀音禪院”,內有大殿、配殿、遊廊、僧寮、垂花門、鐘鼓樓和御碑亭等。東側有“觀海閣”,憑欄遠眺:海內群山歷歷在目;海外大洋一望無際。乾隆皇帝曾兩度登臨,賜額、撰聯、題詩,留下許多墨寶。相傳,“紅嘴綠鸚哥、金鑲白玉嵌”(菠菜豆腐湯)的名餚,乾隆皇帝就是在這裡嘗到的。尖山,歷史上香火很盛,遊客是雲,有“夜普陀”之稱,與杭州玉皇山齊名。院前有“斬鮫石”,石上留有“血痕”;轉針石,在尖山之巔,凸出如懸崖,中以羅經按定試之,則針之尖即指北向,不能指南。

黃灣境內還有“望夫石”和“藏兵塢(也稱“冷兵塢”,即今“冷水塢”)”以及“一潮三看”的大缺口“碰頭潮”等名勝古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