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強[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黃強,男,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財政金融政策、信用體系與金融監管、公共經濟與政策及高新技術產業投融資等問題的研究和金融學、金融法規、公共經濟學的教學。

基本信息

簡介

黃強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南財大金融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後,主要從事財政金融政策、信用體系與金融監管、公共經濟與政策及高新技術產業投融資等問題的研究和金融學、金融法規、公共經濟學的教學。現任加拿大政策選擇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加拿大莎省法庭特聘翻譯。曾任暨大金融系貨幣銀行教研室主任,暨大港澳研究中心研究員,全國港澳經濟研究會會員,廣州歐美同學會會員,廣州翻譯協會會員,廣東省信息經濟學會理事,併兼任中國高校教學資源網特聘專家和湖北省電視台公共頻道特約評論員。曾在英國牛津大學學習金融政策,在加拿大溫哥華學習財務和金融理論,並被聘為英國《金融時報》編輯和研究員,加拿大里賈納大學客座教授。參與過人總行貨幣銀行學九五規劃招標教材的編寫,並參加有關全國性貨幣政策的會議。1995年10月應邀參加由香港城市大學主辦的“廣東融資發展”會議,並在分會場作了專題發言,其論文為香港數家報社和電視台所報導。獨著、參編多部著作和教材,在省級以上刊物(包括《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金融時報》、《信報財經月刊》和德國《經濟與數學系統研究》等)發表了100多篇文章,並被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社會科學文庫等多次轉載,有數篇文章由《人民日報內參》錄用,相繼獲得中南社會調查所1993-95年優秀社科論文一等獎、中國改革實踐與社會經濟形勢社科優秀成果獎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論文評比一等獎。由於著述頗豐,有雄厚的理論基礎,曾應邀參加廣東省金融九五規劃等論證,並被相繼載入《當代中國中青年學者辭典》、《中國教授大典》和《中國專家大辭典》。

學習經歷

1980----1984:獲得武漢大學外語系英語學士學位

1984----1985:獲得北京國際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培訓證書

1986----1989:獲得中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0----1993:獲得中南財經大學貨幣銀行學博士學位

1995----1995:受訓於瑞士銀行香港分行,獲得外匯交易培訓證書

1996----1997:牛津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獲得英國教育協會研究證書

2001----2002:受訓加拿大花旗銀行投資部門和VCC財務金融部門,獲會計證書

工作經歷

1984----1986:在武漢大學國際金融系從事商務英語、國際結算課程的教學工作
(曾任工會組長)

1988----1990:在武漢中南財經大學經濟學系從事世界經濟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1997----2003:任暨南大學金融系講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省府經濟政策顧問
(曾任貨幣銀行學教研室主任)

2004——2011:在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

研究方向

公共政策、財政金融政策、高新技術產業投融資

研究論文

01、《論湖北外貿在中部崛起》,中南財大學報,1989年第6期
02、《從金融市場看香港目前的經濟形勢》,《港澳經濟》,1989年第11期
03、《滯脹並存的原因解析》,《銀行與企業》1991年第2期
04、《人民幣匯率下調及其他》,《企業家》(武漢)1990年第6期,總第90期
05、《審時度勢,把握自己的命運》,《企業家》(武漢)1990年第8期,總第992期(筆名發表)
06、《滯脹並存的原因分析》,《銀行與企業》,1991年第2期
07、《論我國信貨的規模管理》,中南財大《研究生文匯》,1992年第2期
08、《淺議科研成果市場》《商品流通論壇》,1992年3期(雙月刊)
09、《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性》,《長江日報》,1992年12月7日
10、《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金融體制改革》,1993年1月,總第64期,
轉載《人大複印資料》(財政金融)1993年2月刊
11、《論貨幣的內生性與外生性》,《研究生學報》,1993年第3期
12、《人民幣匯率下滑與人民幣自由兌換》,《企業家》(武漢),半月刊,1993年第14期,總第170期
13、《香港新的上市規定對大陸企業的影響》,《羊城晚報》,1993年9月22日
14、《面對新的挑戰,推進金融改革》,《亞太經濟時報》,1993年9月30日
15、《回顧與展望——關於經濟政策的對話》,《經貿時報》,1994年1月6日
16、《論全球經濟趨勢對中國金融業的影響》,《特區與港澳經濟》,1994年第1期(季刊)
17、《加速廣州金融業向國際金融並軌》,《廣州金融》1994年5期(雙月刊)
18、《匯率並軌對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的影響》,《經濟與發展雜誌》,1994年1-2期(季刊)
19、《金融形勢的分析與展望》,《市場經濟導報》,1994年5月16日
20、《加速廣州金融業向國際金融業並軌》,《廣州金融》,1994年第5期
21、《論企業財產關係中的三權分離》,《南方經濟》,1994年第6期
22、《論國際收支對通貨膨脹的影響》,《改革時報》1994年7月,第679期
23、《略論市場經濟與市場金融的局限性》,《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廣州出版社1994年,廣東經濟學會三等獎,1994年8月
24、《市場機制的缺陷及矯正》,《粵港信息日報》,1994年10月4日
25、《“巨觀金融形勢和通貨膨脹”研討論綜述》載《廣州日報》95年1月23日
26、《略論香港回歸後人民幣與港幣的關係及對策》,《特區與港澳經濟》1995年第3期,總第50期
27、《匯率並軌生意好做了嗎》,《瀟灑》,1995年第5期
28、《論港幣與人民幣的關係——兼論目前對策》,《信報財經月刊》,1995年第5期
29、《匯率動盪對中國經濟的影響》,《香港商報》,1995年6月20日
30、《外資流入與外匯需求預測》,《信息周刊》1995年6月30日,總第6期
31、《人民幣匯率利好利空之分析》,《金融時報》,1995年6月30日和7月2日
32、《日本公司股東大會是怎么開的》,《金融時報》,1995年7月12日
33、《股份合作制:中小金融機構的選擇》,《南方經濟》1995年7月,1996年1月獲中南社會調查所1993-95年優秀社科論文一等獎
34、《硬幣分兩面,法規待完善》,《金融時報》,1995年7月27日
35、《從外資流入看大陸的通貨膨脹》,《香港商報》,1995年8月31日
36、《外資流入與收縮》,《信息周刊》1995年9月,總第15期
37、《還會有第三次利率下調嗎》,《信息周刊》1995年11月,第22期
38、《優先發展同業拆借市場》,《金融時報》,1995年10月24日
39、《珠江三角洲地區金融政策的協調與完善》,1995年10月獲廣州社科聯招標優秀成果獎
40、《匯率並軌對內地與香港經濟合作的影響》,《港澳經濟》1995年總第141期
41、《廣州如何能圓“金融夢”——兼論穗深港三地之金融合作》,《羊城縱橫》,1996年1月
42、《外資政策轉向了嗎?》,《信息周刊》,1996年3月22日
43、《金融業與廣州的招商引資》,《華夏》雜誌1996年第3期,總第61期
44、《採用新方式融資引資利用外資》,中共廣東省省委政策研究室《情況與建議》1996年第6期,印發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協等
45、《略論西方大銀行的內部管理職能》,原載《南方經濟》96年6月刊,後由北京《中國改革》雜誌社收入《中國改革發展理論與實踐文庫》,2000年
46、《適應香港回歸,加速金融改革》,《廣東金融》1996年第8期,編入《中國社會科學文庫》1997年版,後被西南財大收入《改革開放與市場經濟文選》,1999年2月被現代科技與管理優秀論文專家評審委員會評為首屆現代科技與管理優秀成果二等獎
47、《略論我國企業財產關係中的三權分離》,《南方經濟》1996年第6期,總第68期
48、《香港回歸與廣東金融改革》,《珠江經濟》1996年第9期,總68期
49、《廣東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金融政策》,《經濟與數學系統研究》(德國)1997年3月,總第449期(屬於SSCI和SCI選錄期刊)
50、《貨幣政策應適當調整》,《信息周刊》1997年3月15日,總第88期
51、《談金融風險的防範》,《廣東金融》,1997年第5期,後被收入了成都《新世紀探索——當代中國改革發展文集》第2卷
52、《英國大選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信息周刊》1997年5月15日,總第92期
53、《降息將帶來什麼效果》,《信息周刊》1997年11月30日,總第107期
54、《日韓模式過時了嗎?》,《信息周刊》1998年1月15日,總第110期
55、《利率還會下調嗎?》,《信息周刊》1998年5月15日,總第118期
56、《人民幣匯率堅挺下的利率政策》,《人民日報》華南版,1998年6月5日
57、《領會鄧小平經濟理論,積極利用華僑華人資金》,《廣州華僑研究》1998年7月
58、《從聯匯制看抵禦金融風暴的手段》,《信報財經月刊》(香港),1998年第11期
59、《經濟啟動靠什麼》,《廣州日報》,1998年10月16日
60、《歐元與個人外匯》,《廣州日報》,1999年1月4日
61、《國外農信社經營與中國農信社發展探討》,《金融家》雜誌(季刊),1999年第2期,後被收入《中國科技發展經典文庫》,該書已於2001年7月由中國言實出版社出版;同時選入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中國財政金融大典》,並評為優秀文章
62、《深刻領會鄧小平思想和積極利用華僑華人投資》,暨大出版社《鄧小平理論與改革新發展》,1999年4月
63、《打折銷售對誰有利》,《廣州日報》,1999年5月10日
64、《東亞金融危機個案分析(韓國篇)》,成思危主編《東亞金融危機的分析與啟示》,民主與建設出版社,1999年5月
65、《把握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政策的重要一環》,《暨南學報》(雙月刊)1999年第3期,被中國社科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於2000年4月評為優秀成果,選入2000年中國改革雜誌社主編《中國改革發展理論與實踐文庫》;同時收錄在《現代管理藝術》第三卷,中國經濟出版社;《全國優秀社會科學論文集》中卷,1999年9月
66、《中國農業入世的優劣勢比較》,《國際經貿探索》1999年第5期(雙月刊)。後收入了中國改革雜誌社彙編的《中國改革發展理論與實踐文庫》,轉載《人大會複印資料》(農業經濟)2000年1月刊
68、《入世,廣州農民好處多》,《廣州日報》,1999年11月29日
69、《參加世界博奕:廣州應率先做準備》,《廣東財政》2000年第1期
70、《投機,不可稱為貢獻》,《廣州日報》,2000年4月20日
71、《網路股泡沫的“合理性”》,《粵港信息日報》,2000年4月23日
72、《撼微軟易,動中國電信難》,《粵港信息日報》,2000年5月21日
73、《給人民幣匯率鬆綁》,《粵港信息日報》,2000年5月28日
74、《入世對廣東金融業的影響》,《廣東財政》2000年第6期
75、《入世對廣東電訊業的影響》,《廣東財政》2000年第7期
76、《入世對廣東商業的影響》,《廣東財政》2000年第9期
77、《新世紀的貨幣“重組”》,《粵港信息日報》,2001年1月6日
78、《反壟斷的界限在哪裡?》,《中國當代思想寶庫》,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年3月
79、《美國利率下調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影響》,溫哥華《環球華報》,2001年3月2日
80、《公車司機罷工問題研究》,溫哥華《環球華報》,2001年3月11日
81、《經濟轉型中的反腐敗和道德約束》,《“經濟轉型時期反腐敗問題”國際研討會暨第二屆公共管理國際論壇論文及摘要》,2004年4月,第58頁;轉載《長江航運研究》2004年第3期
82、《美國國家安全網路策略的改變及其啟示》,第二屆中美公共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6月
83、《處理醫療債務危機、讓美國人重新掌管醫療保健的計畫》,溫哥華《大華商報》2004年8月11日
84、《從湖北看地方投融資體制的建立》,參見《教育經濟與管理》2004年9月第1期
85、《從貸款等形式看大學科技園企業的融資策略》,《中外比較教育》2004年9月
86、《重塑信用環境,再造和諧社會的微觀基礎》,《華中科技大學第二屆人文社科論壇-和諧社會與思想文化建設論文集》,2005年4月;轉載《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87、《光明日報》2005年8月9日“建設廣泛聯網的個人信用體系”
88、《醫學與社會》2005年12期“論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深層次改革的對策-兼議德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經驗的借鑑”
89、《人民日報內參》2005年第45期(2005-12-12)“努力營造良好信用環境”
90、《人民日報內參》2006年第4期(2006-01-27)“有序競爭,還是行政壟斷?”
91、《人民日報內參》2006年第21期(2006-06-09)“應實行怎樣的計程車價格補償機制”
100、論從“四位一體”到“六位一體”農貸模式的轉移,城鄉統籌發展與新農村建設對策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84
101、英美高教評估給我國高校全英語教學評價帶來的啟示,科研管理專刊,2007(2)
102、《人民日報內參》2007年第9期(2007-03-27)“計程車油運價聯動機制分析”
103、《中國審計報》2008年1月21日“城市計程車經營權-多項選擇的考慮”
104、加拿大政策選擇研究中心:“里賈納經濟房分析”(英文),2009年2月,ISBN:978-1-897569-45-0
105、2010年管理與服務科學國際研討會:“中國計程車油運價聯動機制分析”(英文),2010年8月(EI和ISTP檢索)
106、加拿大前沿政策研究中心繫列論文第113號“莎省租金管制及其適用性”,2011年8月,ISSN:1491-78。

專著

1、《日本銀行體系》(主譯),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12.5萬字
2、《國際投資》,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年9月,參編第15章“主要已開發國家對證券市場的管理”
3、《國債期貨交易指南》》(副主編),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4、《貨幣政策與中國的經濟成長》(獨著),,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27萬字
5、《金融市場信息與預測》(獨著),暨南大學出版社,1995年12月,16.5萬字
6、《貨幣銀行學原理》(中國人民銀行“八五”規劃教材),1995年12月,參編第六章“金融市場”、第七章“社會再生產過程與金融”
7、《新世紀金融熱點》(副主編),中國審計出版社,1999年12月
8、《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與發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年3月,參編第4章“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與發展的融資策略選擇”

研究項目與企業主要諮詢課題

1、國家教委重點課題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換1993——1996
2、廣東省高教廳青年課題港幣與人民幣的關係1994——1995
3、國家教委課題跨國銀行經營研究1996——1999
4、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應急研究課題亞洲金融危機計量分析與對策1998--—1998
5、廣東省經貿委專項課題入世對廣東一、三產業的影響1999——1999
6、國務院僑辦課題入世後的粵港澳金融合作2000——2002
7、國務院僑辦課題中國經濟開發區調研2000----2001
8、教育部軟科學重點課題國家大學科技園的建設與發展2004----2004
9、華中科大教學改革項目公共管理全英語教學研究2004----2006
10、武漢市優樂光電有限公司橫向課題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策略研究2005-2006
11、湖北省科技攻關計畫
構建湖北省稅收信用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05AA401D21,鄂科技發計[2005]51號)2005----2007
12、湖北省科技廳項目
促進湖北再次崛起的財政科技支持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05AA401C29,鄂科技發計[2005]41號)2005----2007
13、薩斯喀徹溫省租金管制及其適用性,加拿大前沿政策研究中心,2011年
14、計程車收費與燃氣價格的相關性研究,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5、里賈納經濟適用房案例分析,加拿大政策選擇研究中心,2009年

獲獎情況

1、《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中《略論市場經濟與市場金融的局限性》,廣州出版社1994年,廣東經濟學會徵文三等獎,1994年8月
2、《珠江三角洲地區金融政策的協調與完善》,廣州市第六次社會科學課題研究招標優秀成果獎,1995年10月
3、《股份合作制:中小金融機構的選擇》,《南方經濟》1995年7月,中南社會調查所1993-95年優秀社科論文一等獎,1998年6月在紀念改革開放二十周年活動中被湖北省社科院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評為優秀論文,為湖北省社會科學期刊研究會收藏
3、《貨幣政策與中國的經濟成長》,陝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廣州市第六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996年12月
4、《廣東金融》1996年8期《適應香港回歸、加速金融改革》,首屆現代科技與管理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1999年2月
5、《把握貨幣流通速度—貨幣政策的重要一環》,《暨南學報》,1999年第3期,被中國社科優秀成果評審委員會於2000年4月評為優秀成果
6、《反壟斷的界限在哪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2000年優秀學術成果評選一等獎(中管學2001第8號),2001年3月
7、華中科技大學教學質量二等獎,2005年9月
8、“中國50年前是如何進行城鄉分割的”,湖北省大學生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指導學生:程默),2006年1月(參見校教『2006』3號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