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克競大橋

新會黃克競大橋位於新會會城南坦橫水渡的下游,全長616米,寬13米,連線會城、通南坦。大橋於1991年6月動工,1992年12月通車剪彩,總投資3383.64萬元。大橋的興建,得到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黃克競博士(已故)大力支持,慷慨解囊,資助1600萬元,以襄義舉。大橋的建成結束了會城至南坦的擺渡歷史,對新會經濟騰飛,各項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簡介

黃克競大橋黃克競大橋

新會黃克競大橋位於廣東省新會會城南坦橫水渡的下游,全長616米,寬13米,連線會城、通南坦。大橋於1991年6月動工,1992年12月通車剪彩,總投資3383.64萬元。大橋的興建,得到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黃克競博士(已故)大力支持,慷慨解囊,資助1600萬人民幣,以襄義舉。大橋的建成結束了會城至南坦的擺渡歷史,對新會經濟騰飛,各項事業的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黃克競博士愛國愛鄉、高風盛德,受人景仰。1992年,新會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新會榮譽市民”、頒發“振興新會特別貢獻獎”。1993年11月江門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江門市榮譽市民”稱號。
提起黃克競大橋不能不先提黃克競。黃克競(1906—1996),祖籍新會雙水鎮龍頭管理區見龍里,是寶源基業有限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有“光學儀器大王”之稱,是名揚海內外的實業家,也是愛國愛鄉的慈善家。黃克競1906年生於香港,出生後即隨母親到泰國生活。1920年,黃克競到香港讀書。上世紀40年代,黃克競開始做生意,並涉足到電子、造船、紡織、塑膠、牙刷等多個領域。經過多年的闖蕩,成為了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工業起飛最具代表性的工業家之一。

交通事故

事故過程

黃克競大橋被撞黃克競大橋被撞

2010年8月9日上午8時左右,一艘南京籍貨船因走錨導致船舶右舷撞上新會黃克競大橋北側副橋墩。事件發生後,新會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區委書記鄧濃樂、區長吳振鵬、區委副書記伍培進要求有關部門迅速組織力量做好處置工作,副區長梁遠球趕到現場協調指揮。
據了解,2010年8月9日早上8時左右,“全強19”貨船裝載1600噸小麥從張家港開往新會,在潭江水道新會新糧麵粉廠碼頭附近水域錨泊時,因漲潮發生走錨,致船舶右舷撞擊新會黃克兢大橋北側副橋墩。
險情發生後,江門、新會兩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以及新會區應急、安監、海事、公安等有關部門領導均趕到現場組織處置險情。海事部門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新會海事處“海巡1544”船及海事救助人員趕赴現場組織救助,做好現場水上交通管制工作。
華南船廠派“華南船廠03”交通船趕往現場協助遇險船舶拋錨固定船位,協調雙水拆船廠“新雙拆7號”、“新雙拆10號”、中新拆船廠“中新02”、廣匯船務公司“銀洲湖拖1”共4艘拖輪到現場實施救助。
2010年8月9日9時30分,“新雙拆7號”、“新雙拆10號”到達現場,嘗試將遇險船舶推離橋區,因水流作用力大、拖輪馬力不足未能成功。
10時30分,“中新02”、“銀洲湖拖1”到達現場後,海事部門組織指揮4艘拖輪於10時55分合力將“全強19”成功拖離橋墩,責令該船駛往安全水域接受調查處理。船舶及船上人員安全,水上險情解除。事件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事件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為確保全全,新會區政府決定對橋樑進行封閉檢測。檢測時間從2010年8月9日上午9時起至8月10日中午12時止。檢測期間,黃克兢大橋實施交通管制,禁止一切機動車輛(二輪機車除外)通過。

大橋交通大癱瘓

黃克競大橋被撞黃克競大橋被撞

現場實行交通管制3個小時後,汽車仍被禁止通行

8月9日上午11時許,“全強19”貨船被拖離黃克競大橋。在實行交通管制3個小時後,黃克競大橋橋上交通部分解除交通管制,但汽車仍被禁止通行。

橋墩撞痕明顯

2010年8月9日,記者接報後於上午9時20分許趕至黃克競大橋,發現黃克競大橋橋面上的交通已被實施交通管制,機動車輛與行人不得從橋上通行。記者轉到黃克競大橋靠南坦島一邊的橋底,可望見一艘編號為“全強19”的貨船撞在橋墩上,由於水流的關係,貨船船身橫靠在兩個橋墩之間。
“現在是漲潮期,估計江水到下午1時左右漲得最厲害。”在橋底下,一位懂得一定水文知識的市民表示,有關部門要及時將大貨船拖離大橋,否則水漲船高,將會發生其他危險。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大馬力拖船正逆著水流頂著大貨船船身,為減少大貨船對橋墩造成的壓力。
同時,新會有關部門正調派更多大馬力的拖船,打算將貨船先行拖離大橋。8月9日上午11時許,記者來到大橋近會城主城區一邊的橋底,可看到4艘大馬力拖船已集中至橋下,其中1艘在前,3艘在後,開始將大貨船逐步拖離橋墩。
貨船被拖離大橋後,記者乘坐新會海事部門的船隻,近距離觀察被撞橋墩。記者注意到,被撞的是自會城主城區方向數起的第4根伸入江中的橋墩,在離水面約2米高的地方,撞痕十分明顯,橋墩被撞處部分的混凝土被撞掉,凹陷出一個不規則的圖案。船隻從橋底穿過時,還可發現2個橋墩內側還有淺淺的擦痕。

貨船走錨引發事故

黃克競大橋被撞黃克競大橋被撞

據新會區安監、海事有關部門介紹,撞橋的貨船由連雲港出發,到達新會黃克競大橋附近一碼頭後,拋錨至碼頭邊。期間,該貨船因漲潮出現走錨現象,船隻順水流往黃克競大橋方向漂移。離大橋只有數十米的距離時,船尾擱淺,而船頭則失控撞向黃克競大橋的橋墩,引發事故。
,事情發生後,新會已邀請省有關橋樑專家,將就大橋的安全性進行檢測。昨日中午12時左右,記者離開黃克競大橋時,大橋橋面的交通管制仍未完全解除,行人與機車已允許通行,但大型機動車輛仍被禁止通行。
昨天下午4時,新會區交警與交通部門仍然在商量黃克競大橋的交通管制事宜,交警部門仍然在現場維持秩序。

事故船隻

據悉,此次撞上黃克兢大橋的南京籍貨船“全強19”曾於2006年2月20日上午11時左右,在福建東山海域——距離東山縣澳角鎮2海里處與“閩東漁9576”漁船相撞,導致“閩東漁9576”漁船沉沒,4名漁民落水,其中,2名漁民在碰撞發生後不久,即被“全強19”發現並救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