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 景點簡介:維吾爾名人陵墓。位於喀什市以西45公里的疏附縣烏帕爾鄉。陵墓按伊斯蘭傳統建築形式建在一座70餘米高的小山上,占地1200餘平方米,墓的北側有墓主生前著作的文物陳列館。墓東面有一供村民祈禱的小清真寺。陵墓四周載有各種花卉樹木,每到夏季,花紅樹綠、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基本信息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名稱: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地理位置:位於喀什市以西45公里的疏附縣烏帕爾鄉
面積:占地1200餘平方米

景點簡介

維吾爾名人陵墓。位於喀什市以西45公里的疏附縣烏帕爾鄉
陵墓按伊斯蘭傳統建築形式建在一座70餘米高的小山上,占地1200餘平方米,墓的北側有墓主生前著作的文物陳列館。墓東面有一供村民祈禱的小清真寺。陵墓四周載有各種花卉樹木,每到夏季,花紅樹綠、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墓地周圍還起建了陵殿禮拜寺,占地面積達1200平方米,陵園背後還有這位學者後裔的墓葬群。這一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在強烈地震中倒塌,1986年重建,對外開放。新建的陵園保持舊有規模:登著上山的台階,座北朝南的陵園分外高大肅穆,以米黃色雕花牆壁為主調,分正門的禮拜寺與北部的墓室、紀念館兩部分。禮拜寺四角的塔樓與穹頂上的小塔樓之上,都各有一彎新月徽標。正殿前懸掛著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巨幅畫像,白須低垂,慈祥中蘊含著剛毅,深邃的目光中顯示出學識的宏大與一派學者風範。在紀念館裡,陳列著《突厥語大詞典》的各種版本及其與作者有關的各種文物書籍,其他還有一些在附近出土的各類文物

2006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部景觀

陵園背後有一眼金水泉,清流潺潺,自山頂繞山腰一周婉蜒而下。陵園正門禮拜寺之下的空場中央,又有一眼清泉,被稱為“智慧泉”;泉邊的幾株古楊雖已半枯,依然高大粗壯,傳說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生前親手所栽,樹齡已有900餘年。站在山頂的陵園之間舉目四望,到處草木蔥籠、泉水環流,足令人湧起思古懷人的幽情。

陵墓東側有一清真寺,供信奉伊斯蘭教遊客和附近村民祈禱之用。陵墓北側有一文物陳列室,陳列著《突厥語大辭典》和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生平介紹等有關書籍與資料。陵墓的正前方有一眼清泉,人們稱之為“神泉聖水”。泉邊有一叢古楊,樹幹蒼老遒勁,枝繁葉茂,被視為一大奇觀。

相關圖片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歷史人物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11世紀喀喇汗王朝時代維吾爾族著名學者、語言學家,1008年生於喀什噶爾,出身王族,是喀喇汗王朝勃格汗的後裔。
1058年因宮廷政變,祖父和父親均遭殺害。遂隻身逃出喀什噶爾,長期在天山南北及中亞一帶進行考察。在突厥語系的各民族各部落中收集了大量的語言資料,潛心研究,分類整理,於1076年在巴格達(土爾耳)用阿拉伯文寫成百科知識性詞書《突厥語大詞典》,也為研究中國及中亞操突厥語各民族的語言、歷史、文化藝術等提供了寶貴而豐富的資料,其學術價值倍受各國學者重視。晚年他回歸故里,教書為生。1115年去世。死後葬於烏伯爾聖山,被維吾爾民眾稱為“艾孜熱特毛拉木”——“聖人墓”。

 

相關著作

 《突厥語大詞典》,這部巨著結構嚴謹,條目清晰,收進的辭彙極為豐富,堪稱一部關於突厥民族百科全書,對研究中亞各國的歷史、地理、民俗風情、社會生活、文學藝術等有很高的價值,而且為研究突厥語諸部族的歷史,地理,物產和民俗提供了寶貴資料。這部巨著被許多國家用十多種文字出版發行,成為中國和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珍品。 

門票

10元 

交通指南

喀什南建司乘4路車到疏附縣,縣客運站會有許多去烏帕爾鄉的夏利和麵包車,每人5元,坐滿即發車。到烏帕爾後乘坐當地老鄉的馬車就能到達了,馬車1.5元/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