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師範學院

新疆喀什師範學院是一所民漢合校、以維吾爾族學生為主的多民族、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高等師範院校,是新疆南疆唯一的一所高等師範院校,也是祖國最西部的大學。學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從建校到1979年底的17年間,學院是自治區5所高等院校(新疆大學、新疆工學院、八一農學院、新疆醫學院、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師範院校。

喀什師範學院是一所民漢合校、以維吾爾族學生為主的多民族、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高等師範院校,是新疆南疆唯一的一所高等師範院校,也是祖國最西部的大學。
學院的前身是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1962年上半年,自治區黨委和人民政府對自治區大專院校進行調整,決定將原新疆師範學院和新疆大學合併,從中抽調部分教職員工、圖書資料和儀器設備,在喀什市組建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1978年8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學校升格為本科院校,更名為喀什師範學院。2003年6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核,我院獲得碩士學位授權單位資格,開始承擔碩士研究生培養任務。從建校到1979年底的17年間,學院是自治區5所高等院校(新疆大學、新疆工學院、八一農學院、新疆醫學院、新疆喀什師範專科學校)中唯一的一所高等師範院校,在新疆教師教育和民族教育中,承前啟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學院所在地喀什地處祖國西部邊陲,位於新疆西南部,北倚天山,西枕帕米爾高原,南抵喀喇崑崙山脈,東臨塔克拉瑪乾沙漠。喀什是祖國的西大門,自古就是軍事戰略要地。周邊與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印度五國接壤,有紅其拉甫、吐爾尕特、伊爾克什坦、卡拉蘇四個口岸對外開放。隨著1999年南疆鐵路庫爾勒至喀什段貫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開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蘭瑪巴德通航,喀什結束了遙遠封閉的歷史,一躍成為我國進入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國際大道道、向西開放的橋頭堡,戰略地位更顯突出。
喀什全稱“喀什噶爾”,含義為“玉石般的地方”,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文字記載的歷史2000多年。公元前60年,漢朝在新疆設西域都護府,喀什作為西域的一部分、正式列入祖國版圖。到唐代這裡又是著名的“安西四鎮”之—的疏勒鎮。在十五世紀海路開通之前,喀什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一直是中外商賈雲集的國際商埠和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
喀什市是新疆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建築風格特色,在整個新疆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喀什的古老人文景觀和獨特自然景觀交相輝映,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有聞名遐邇的班超紀念公園、葉爾羌汗國遺址、高台民居、莫爾佛塔、唐王城、石頭城等歷史遺址,是追尋西域歷史文化變遷的好去處。不朽的維吾爾古典名著《福樂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就誕生在這裡。這裡還是世界語言學名著、第一部《突厥語大詞典》的編纂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的故里,是維吾爾音樂瑰寶——木卡姆的發源地,是極富傳奇色彩的香妃的故鄉。這裡有聞名伊斯蘭世界的全國最大的伊斯蘭教禮拜寺——艾提尕大清真寺。有世界第二高峰喬格里峰和號稱“冰山之父”的慕士塔格峰以及原始胡楊林等多種自然景觀和原始風光,大漠、綠洲、冰河、雪嶺、原始森林在這些都可以領略到。悠久的歷史文化,東西交匯的地緣戰略地位,使喀什聞名遐爾,享譽中外。
學院教學機構現設有人文系、法政系、語言系、數理系、生命與環境科學系、信息工程技術系、體育系、藝術系、漢語教學研究部和成人教育學院、電化教育中心和網路中心。有數學與套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環境科學、體育教育、漢語言文學、維吾爾語言文學、法學、思想政治教育、歷史學、學前教育、教育學、漢語言、民語言(維語)、英語、音樂學、美術學、教育技術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等23個本科專業和34個專科專業。在校普通本、專科生11133人,少數民族學生占76%。教職工862人,其中,專任教師572人,正、副教授155人,圖書館藏書70萬冊。學院占地31.02萬平方米,永久性建築20.9萬平方米。固定資產1.69億元,已建成2000個信息點的計算機校園網,通過ATM專線與中國教育科研網及INTERNET網連線。
在各族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院形成了“民漢合校、艱苦奮鬥”的傳統和“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成為新疆特別是南疆各族人民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係的縮影,先後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模範單位”光榮稱號,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團結先進集體”光榮稱號。
截止2005年7月,學院共為國家培養了33669名(民23180人,占69%)中等學校教師和各類專門人才,其中60%以上已成為教育戰線和其他行業上的骨幹,為新疆特別是南疆民族教育、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學院已成為新疆主要是南疆培養各族中學教師和各類專門人才的搖籃。
學院的辦學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校工作全局,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教育振興的歷史機遇,適應新疆尤其是南疆基礎教育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堅持以穩定為前提,以教學為中心,以培養合格人才為目標,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把學校建成在南疆有重大影響、在新疆有鮮明特色的綜合性師範大學。
學院定位和發展思路是:
“十一五”期間,學院在發展的方向和策略上堅持以下基本定位:
目標定位:把學校建成在南疆有重大影響、在新疆有鮮明特色的綜合性師範大學。
類型定位:以教師教育為特色的教學型普通高等學校。
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
學科定位:以師範類基礎學科為主,大力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套用學科、技術學科和交叉邊緣學科。
服務面向定位:立足南疆,面向新疆,服務基礎教育、民族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十一五”期間,學院在各項工作的運行和開展中堅持以下基本思路:
——堅持以穩定為前提、以教學為中心、以培養合格人才為目標。
——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實施教學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策略。
——堅持服務基礎教育、民族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始終作為學校的根本任務。
——堅持以內涵發展為主,努力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 。
——堅持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同時大力發展社會急需的非師範類套用專業和學科。
——堅持以漢語言進行各科教學,大力提高廣大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
2020年的遠景目標是:把學校建成以教師教育為主要特色,綜合實力較強,在新疆有較大影響、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喀什大學
喀什市位於新疆西南部,是新疆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中國最西部的城市。喀什古時稱"疏勒"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著名的安西四鎮之一。喀什悠久的歷史,繪就了燦爛的文化,中國最大世界聞名的艾提尕爾清真寺;偉大的語言學家,《突厥語大辭典》的作者---馬赫穆德•喀什噶里陵墓和維吾爾族詩人,《福樂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陵墓,有大型伊斯蘭式古建築---"香妃墓",有千年佛教遺址--莫爾佛塔,有古代噶盤陀國的都城遺址---石頭城,有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所說的東土公主曾居住過的城堡---公主堡;濃郁的民族風情,獨特民族建築,悠久的老城小巷,折射出喀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美麗的大漠胡楊風光,巍峨屹立在喀拉庫勒湖畔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 7546米),鬱鬱蔥蔥的林海與晶瑩瑰麗的冰川相映襯的奧依塔克風景區,被中國、德國、日本地質學家曾言“象這樣集冰山、森林、雪崩、瀑布、冰洞、草原為一體的自然景觀極為罕見,是西域生態第一景觀”。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