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鳳八景

麟鳳,位於威信縣城──扎西的西面,離縣城37公里,八景主要包括:麒麟山、鳳凰山、岩鷹展翅、帥旗兩面山、象鼻攪水、石海螺、魚跳龍門、麟鳳玉帶水。

景觀簡介

它的原名古代叫玀玀壩,清朝時又叫果洛壩。這些名稱都有歧視這個地方的含義,然而這裡平疇沃野,群山環繞,風物宜人,自然景觀較多,文人墨客依據景物的特點,取名為“麟鳳”。“麟鳳”是麒麟和鳳凰的合稱。因為這裡有麒麟山、鳳凰山、岩鷹展翅、帥旗兩面山、象鼻攪水、石海螺、魚跳龍門、麟鳳河玉帶水等景點,將麒麟和鳳凰合二為一而命名,取象徵吉祥之意。解放後,可能是為書寫方便的原因,才把“麟鳳”寫成“林鳳”。1982年我縣普查地名,要求還這個地名的本來面貌,寫為“麟鳳”,可是在實際書寫套用中,有的仍寫成“林鳳”,這實在是一憾事。現將各景點略述於後,以饗讀者。

景觀詳情

一、麒麟山

麒麟山在鄉政府南面,拔地凌空,山勢嵯峨,參差不一,狀若麒麟昂首;山脈向西伸延,其間丘陵起伏,又似麟片。此山空明澄碧,站在遠處觀之,如麒麟起舞,駿馬奔騰,真乃天宮神獸降臨人間,永遠陪伴著麟鳳人民,春天來臨,樹木蔥籠,百鳥歡歌。山茶花、七姊妹花、泡桐花、百合花、雞冠花、鴨兒花遍山盛開,人們熙熙攘攘地上山採花、踏青。這裡宛若人間樂園、真是:

穹蒼降下玉麒麟,點綴大地灑滿情。

不在天宮伴帝駕,只為麟鳳奏福音。

二、鳳凰山

鳳凰山在鄉政府的北面,它的來歷富有神奇的色彩。傳說在很古的時候,有一隻鳳凰從北向南飛,飛到麟鳳壩子的上空,有一個打鳥的人,端起鳥槍,打傷了鳳凰的一隻翅膀,這隻鳳凰就落在麟鳳的地域上,就成了現在的鳳凰山。

石達開的部隊路過麟鳳時,曾在鳳凰的“嘴裡”刻了詩(字跡不明,不能辨認),鼓勵人民起來向土豪作鬥爭,常有文人墨客去觀賞。鳳凰山腳下有為國家輸送人才的麟鳳國小,撫育了成千上萬的小鳳凰飛向全國各地。有人贊曰:

天外飛來金鳳凰,地靈倍出讀書郎。

他日勝過李杜輩,華夏神州弄華章。

三、岩鷹展翅

岩鷹展翅是麟鳳東北方的一座石山,主峰突兀,兩側山面綿延相伴,如兩翼舒展,因而得岩鷹展翅的美名。鷹嘴裡(山的深處)有一座寺廟,其建築別具一格,屋外檐牙高啄,屋內雕樑畫棟,諸佛栩栩如生。閒情逸緻的人們常常去廟裡遊覽。解放前地霸曾聚集在廟洞內“避亂”,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的副大隊長藍澄清曾經率領隊伍攻打麇集在這裡的地霸,浴血奮戰數天,攻破此洞,打擊了反動勢力,有人頌之曰:

岩鷹天險踞一方,匪霸逞威枉自狂。

俄而神兵從天降,橫掃蔣幫天下揚。

四、帥旗兩面山

帥旗兩面山是麟鳳東面的兩座大山,山頂並列,山面平展各向相反方向蔓延。在壩中仰望此景,給人以心曠神怡之感。傳說此兩山的來歷是這樣的:三國時諸葛亮在曲靖七擒孟獲放他回其本營,玉帝知道後,認為諸葛亮仁慈惻隱,不象曹操那樣奸詐殘忍,決定扶蜀滅魏,便派托塔李天王帶著巨靈等幾個仙人,為諸葛亮送兩面軍旗,他們飛越麟鳳上空,俯瞰壩中,被這裡的景物陶醉了。巨靈挾著兩面軍旗,神情晃惚,兩面軍旗從腋下掉在麟鳳的地域上,麟鳳才有帥旗兩面山。人們在茶餘飯後常常這樣談論,如果諸葛亮得到這兩面軍旗,肯定軍威大振,劉備和曹操誰勝誰負,還難料定;不過也好,這兩座山成了麟鳳人民的兩座屏障,解放前的一般土匪不敢對麟鳳輕舉妄動,人們常云:

玉帝扶漢情滿懷,托搭天王果洛來。

巨靈留下遺憾事,帥旗兩面立山岩。

五、 象鼻攪水

象鼻攪水位於麟鳳壩子下方的隘口處,它是由馬鞍山脈延伸而成。此山脈伸延到壩里全由石頭構成,一直插入麟鳳河中一個幾丈深的大塘中,又從塘中伸出來,所以稱之為“象鼻攪水”。人們把它看為吉祥物。前輪甲子(1644年)壩子隘口處的山塌了,把水堵住,麟鳳被淹,整個壩子一片汪洋。傳說就是此物把水攪上山後,水位才沒上升,人畜才免遭傷亡。以後四川一位石匠來到麟鳳,教給人們製造黑火藥和鑽石爆破的技術,才把水疏通,人們這樣的認識,只不過是對這一景物寄託的特殊感情而己。因之稱道:

天公派來巨神象,為民造福除禍殃。

蛟龍逞凶何所懼?滿壩人民樂洋洋。

六、石海螺

石海螺位於鳳凰山腳下,由一錐形的大石構成。大石的下半部有一深邃的石洞通其深處。此洞曲折深幽。清風徐來,發出“嗚、嗚、嗚”的聲音,如端公吹海螺的音調。海螺是麟鳳地方巫文化的一種樂器,供端公在祭神時吹奏。據說吹起這種樂器產生的聲音能降妖伏魔,驅邪避鬼。麟鳳這個壩子自來是旱澇保收,大多數年成風調雨順,有的老年人認為是石海螺降伏了旱魔和龍王的原因,這隻反映了人們對大自然的恩賜的想像。不過這石海螺確實是一個使人神往的地方,每當夕陽西下,人們三三兩兩地到這裡談天,說笑,勞動了一天的疲勞得到消除,使人精神振奮。人們又常道:

鳳凰展翅不願飛,只戀山下一石堆。

遊人笑,海螺吹,迎得滿壩盡生輝。

七、 魚跳龍門

魚跳龍門位於麟鳳壩子隘口處的垮山腳下的河水中,此處兩個大石頭並排著,距離有兩尺左右。兩石的上下都是大深塘,每到二、三月和七、八月的時間,人們用背籮放在兩石之間,魚跳上或跳下都落在背籮里,“魚跳龍門”也就因此而得名。這又給麟鳳人民增添了情趣,清晨放背籮的主人來到這裡,將會收到滿籮白花花的肥魚;傍晚老爺爺老奶奶要攜孫兒女來這裡研究魚跳的節奏,此情此景,令人心醉。有人稱道:

水底晶瑩是龍宮,奈何麟鳳景物豐。

魚兒不戀水裡事,跳出龍門樂其中。

八、麟鳳玉帶水

麟鳳玉帶水指的是麟鳳河,發源於大雪山,流經金竹、麟鳳、長安、瓦石、白水、柳溪匯入白水江,全長42.5公里。在麟鳳壩子的流域1.4平方公里。

這條河在壩中經過18次改道,1959年前盤旋蜿蜒在壩里,兩岸灌木叢生,野花芳香,蜂飛蝶舞,伴著原野上碧綠的油菜,飄香的稻花,別有一番風味。加之沿岸的水車“咕嚕、咕嚕”的運轉,水碓“砰、砰”的勞作,使麟鳳壩子充滿生機。若你漫步河堤,徜徉其間,爽心悅目之感頓涌心頭。

1959年後,麟鳳兒女裝扮江山,安排山河,把它改為“不曲河”,從此,在山洪暴發時,它不再象脫韁的野馬,奔騰咆哮地吞噬兩岸的莊稼了,這條河又得到升值。

1975年麟鳳河漲了近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洪水,但是它靜靜地順著河床流淌,兩岸人民安然無恙,這裡的景致年年更新,這裡的糧食年年增產。文人贊之:

麟鳳壩里玉帶飄,勝似桃源更妖嬈。

天宮仙女神思越,月里嫦娥俯首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