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池縣博物館

鹽池縣博物館

鹽池博物館位於鹽池縣城關鎮東南隅。1951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死難的鹽池籍烈士而建。

基本信息

簡介

鹽池縣博物館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鹽池縣城關鎮烈士塔街45 號。1985 年3 月建館,1986 年8 月對外開放。隸屬於縣文化局。博物館有藏品1599 余件,以發掘出土的漢唐文物居多,收藏的漢代銅器、扁壺、西夏瓷器是本館的最具特色的藏品。

鹽池縣博物館鹽池博物館

鹽池博物館位於鹽池縣城關鎮東南隅。1951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死難的鹽池籍烈士而建。1978年重修的紀念塔,呈八稜錐狀,高19米。正面鐫刻有毛澤東書體“革命烈士永垂不朽”。1985年6月鹽池縣博物館成立,辟有歷史文物、烈士生平事跡、革命文物、書畫4個展廳。 館藏文物中漢唐宋夏(西夏)文物主要有:陶壺(漢)、駑機(漢)、彩繪陶罐(南北朝)、褐釉蒺藜、褐釉駱駝(西夏)等。

明清文物中最為著名的是宮廷發電機,英國人當年送給慈禧太后的60大壽的賀禮,是中國最早使用的發電機。這台發電機是北京頤和園專供慈禧太后使用的發電機,於1934年被賣到天津碎鐵局準備化鐵。正在北京買發電機的馬鴻逵第十五路軍副官處處長柴蘭亭在取得馬鴻逵同意後,買下了這台清宮遺物。1935年春,用4條大木船逆黃河而上運到銀川,在銀川南門附近建立了電燈公司。10月,官商合資的寧夏電燈股份有限公司開業送電。但這老古董無法保證正常供電,後來馬鴻逵又買了新發電機,就把它送到吳忠堡。解放後又將它送到鹽池縣。鹽池縣電廠改建擴大後,又將它運到麻黃山鄉發電站。後又從麻黃山鄉調撥給縣廣播站作備用發電機。1987年送交縣博物館收藏。

文物

毛澤東等為武生華(鹽池縣惠安堡鄉狼布掌村)題詞真跡、三藍毛毯、書畫真跡等。

發展

鹽池革命歷史博物館被列為全區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序列,從2008年5月1日起將對外免費開放。

鹽池縣博物館於1951年為紀念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死難的鹽池籍烈士而建。2006年搬遷至鹽池縣城南花馬寺國家森林公園內,新博物館占地面積400餘畝。博物館由革命歷史紀念館,解放廣場、解放紀念碑、紅軍陵、遊客服務中心等組成。博物館為二層框架結構,建築面積3380平方米,內沒序廳、革命歷史陳列廳、歷史文物陳列廳三個專題展廳,展出各類文物3000餘件。展廳內還設有多功能廳和貴賓接待廳。解放廣場面積l.3萬平方米,寓意1936年鹽池解放。廣場為紅色,取意“紅場”。紀念碑形狀為寫意的三把刺刀,碑高為27米(6米十21米,取意6月21日鹽池解放)。紅軍陵採用碑刻方式,介紹了鹽池縣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跡,是園內重要的緬懷革命先烈場所。館藏文物中漢唐宋夏(西夏)文物主要有:陶壺(漢)、駑機(漢)、彩繪陶罐(南北朝)、褐釉蒺藜、褐釉駱駝(西夏)等。明清文物中最為著名的是宮廷發電機,英國人當年送給慈禧太后的60大壽的賀禮,是中國最早使用的發電機。現代文物中主要有:毛澤東等為武生華(鹽池縣惠安堡鄉狼布掌村)題詞真跡、三藍毛毯、書畫真跡等。

鹽池革命歷史博物館屬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 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民族團結教育基地,寧夏國防教育基地,AAA級旅遊景區。

鹽池縣每2.72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平均人口擁有博物館數走進了國內先進行列,真正實現了“小縣也能辦大文化”的夢想。

鹽池縣在歷史上一直處於農耕文化與遊牧文化交融之地,歷史文物、遺蹟眾多,又是我區解放最早的一個地方。寧夏“五寶”中的灘羊和甘草出自鹽池。這些為鹽池舉辦專題博物館提供了題材和元素。

在上世紀末,寧夏總共有三座博物館,鹽池博物館是其中之一。2006年5月,自治區黨委提出,到2008年自治區50周年大慶時,銀川及周圍至少要建成20個行業專題博物館,最終要建成60個博物館,讓寧夏平均每10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而此時的鹽池縣,已經投資建成了鹽池縣博物館新館,並且在同址旁興建了鹽池縣革命烈士紀念館。頗有寧夏特色的“中國灘羊館”也於同年落成。目前,除了柳楊堡張家場漢墓遺址的“張家場文物陳列館”外,在楊堡沙邊子村“一棵樹”旁興建了“治沙英雄白春蘭、冒賢業績館”。隨著蘇維埃紀念館、毛澤民紀念館相繼規劃建成,目前鹽池縣共有各類博物館6座。據了解,自2005年以來,鹽池縣累計投資2566萬元建設各類專題博物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