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東鎮

鹽東鎮

原鹽城市射陽縣建制鎮。江蘇省棉紡名鎮。江蘇省文明鄉鎮。二零零七年八月一日劃歸鹽城市亭湖區。南靠大豐,北依射陽,臨近大豐港。轄十四個村、居委會,人口近五點七萬人,鎮域面積約一百四十一點九五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鹽東鎮隸屬於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是鹽城全市唯一入選的江蘇省“強鎮擴權試點鎮”、鹽城市城鄉統籌發展試點鎮。東臨黃海和國家級丹頂鶴自然保護區,西距市中心20公里。2007年8月1日起,原射陽縣鹽東鎮正式劃入鹽城市亭湖區。這是鹽城市推進大市區建設戰略的又一重要舉措。

面積人口

鹽東鎮鹽東鎮
據當地政府官方網站資料[2]顯示,該鎮下轄14個村(居委會,18372戶,56564人口,外來人口7000人,總人口近6.4萬人,鎮域面積141.95平方公里。

社會發展

至08年該鎮農村自來水入戶率、廣播通響率均達100%;硬路面、有線電視、寬頻網、遠程教育網達到村村通、大戶通;農村合作醫療保障覆蓋率達90%以上;對所有貧困人口實施了最低生活保障;建成了省級示範敬老院,設立了扶貧濟困基金,確保困難民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學上、有生活保障和法律援助。該鎮有東南、李灶、慶豐為代表的三個千戶農民新村;鹽東正以一個文明富庶、和諧發展的嶄新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

鹽東的跨越發展,贏得了上級領導和各界人士的關注,也贏得了極大的榮譽,2002年鹽城市委發出了全市鄉鎮學鹽東的號召;該鎮先後獲得了“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地理環境

鹽東鎮地處大豐、射陽、亭湖三市縣區交界,省道331、陳李線縱橫貫穿全境,西鄰鹽城市區、東俟國家級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緊靠沿海高速、鹽城機場、新長鐵路,區位優勢明顯,交通十分便捷。

行政區劃

2007年,將射陽縣鹽東鎮劃歸亭湖區管轄。

鹽東鎮、李灶居委會、中東村、兆豐村、桂英村

美滿村、正洋村、曙陽村、新建村、艷陽村、生建村

塢港村、東南村

經濟

經濟概況

鹽東大力發展紡織業,是江蘇的紡織名鎮,鹽東鎮正式劃歸亭湖後,鹽城市亭湖區在進一步做大做強鹽東鎮工業經濟的同時,以鹽東為龍頭,加速產業布局向東拓展,構築臨海現代製造業、新型服務業聚集區。該鎮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目標,堅持以工興鎮為第一方略,以抓黨建促發展為第一要務,該鎮經濟社會蓬勃發展,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

工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實現了農業大鄉向工業強鎮的轉變。工業集中區形成了東南、李灶、慶豐“一線三點”格局,產業門類從單一的棉花加工擴大到紡織、製衣、化纖、醫藥、汽保、熱電、紡機製造、醫療藥械等多個行業,至08年底該鎮工業企業有126家,其中投資超億元項目5個,超千萬元項目20個,在建億元項目5個。永大、大宏2個集團固定資產均達7億元,年銷售均超5億元,大宏集團還成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擁有規模較大的軋花企業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家,百台以上劍桿織機、織造企業35家,家庭織造業遍及全鎮,已形成村村有項目、戶戶有織機、樓上辦公、樓下加工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園區載體的建設已成為紡織重鎮的核心基地和建設江蘇紡織重鎮的搖藍。該鎮產業工人達1.3萬人,70%的勞動力得到了轉移。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推動了該鎮種養業的發展和壯大,建成了蛋雞、生豬、高品質棉、羊角椒、西瓜、蔬菜六大特種特養基地,成為江蘇省羊角椒生產第一鎮。2006年實現三業經濟總量35億元,國內生產值10.25億元,財政收入47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108元。

招商引資

該鎮把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頭戲,通過整合資源和要素,在招商工作上採取有力舉措,充分運用土地指標,抓住產業轉移契機,招引大項目落戶鹽東,吸引大客商投資鹽東,09年成功舉辦了4·28常州·鹽城(鹽東)合作交流懇談會。08年成功招引重大項目12個,其中,億元項目4個,千萬元以上項目8個。該鎮督促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的研發,以加快投產達效速度,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搶占市場份額,實現稅收回報,培植全鎮稅收增長的支柱財源。該鎮還依託東南工業園和李灶集鎮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使之成為全鎮稅收增長的新亮點,帶動勞動力轉移的新紐帶,進而使稅源呈各業興起、遍地開花之態勢。

交通

鹽城沿海大開發主軸線331省道橫穿全境,226省道縱貫南北,西距沿海高速出口僅5公里,距南洋國際機場和鹽城火車站僅15公里,距國家一類口岸大豐港35公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