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塘鎮

湖塘鎮

湖塘鎮是常州市武進區行政中心駐地,是武進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鎮域面積84平方公里,總人口50餘萬人。湖塘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之一,兩次獲"中國鄉鎮之星"殊榮,2002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織造名鎮",2007年率先在常州創成"全國環境優美鎮"。2011年成功創成"國家級生態鎮"。 2013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6.2億元,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86億元。截至2014年,湖塘鎮轄陽湖、馬杭、鳴凰三個街道,44個社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湖塘鎮湖塘鎮

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區獲得解放,同年先後成立馬杭鄉人民政府、河東鄉人民政府、上店鄉人民政府。鄉政府駐地分別在馬杭橋、楊區和上店。

1956年-1957年,河東鄉、上店鄉先後併入馬杭鄉。

1958年9月,馬杭鄉改為馬杭人民公社管委會,公社以下設大隊、生產隊。

1962年,馬杭公社有4個大隊劃坂上公社。此後,馬杭公社行政區劃沒有變動過。

1968年4月,馬杭人民公社管委會改為馬杭公社革委會。

1983年5月,馬杭公社革委會改為馬杭鄉人民政府,大隊改村,生產隊改村民小組。

1986年,馬杭鄉改為馬杭鎮。

1999年11月25日,撤銷馬杭鎮,與撤銷的鳴凰鎮、湖塘鎮合併成新建湖塘鎮。

2000年,根據武進市人民政府武政發(2000)號檔案精神,新建湖塘鎮的東莊、古方、龔家、夏城、十里、邱墅、賀北、馬杭8個村劃歸武進市高新技術開發區,原武進市淹管委淹城村劃歸湖塘鎮。湖塘鎮現轄18個居委、52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新建湖塘鎮,是根據武進市人民政府武政發(1999)48號檔案精神,在1999年11月25日,撤銷原湖塘鎮、馬杭鎮、鳴凰鎮三個建制鎮,合併建成的,新建湖塘鎮目前實行的是鎮(街道辦)管村(民委)的體制。全鎮下轄51個行政村、3個街道辦和18個居委。

一、村委(51個)

(一)馬杭片(15個)

上沿村、何家橋村、楊區村、新勝村、江村庵村、東升村、凌道村、東新村、勤勝村、圻舍村、勤華村、龍潭村、東風村、中華村、大華村

(二)鳴凰片(16個)

石橋村、南新村、大墩村、廟橋村、小留村、小廟村、與寧村、紀墅村、孫家村、塘田村、大興村、溝南村、鳴凰村、張家村、南周村、永寧村

(三)湖塘片(20個)

湖塘村、灣里村、陳家村、花園村、何留村、周家巷村、華家村、沙塘岸村、張家壩村、大壩村、降子村、滸路村、大巷村、蔣灣村、聚湖村、烈帝村、老壩村、馬家巷村、蔣公岸村、夏雷村

二、街道辦(3個)

陽湖街道辦事處、馬杭街道辦事處、鳴凰街道辦事處

三、居民委會員(18個)

中涼、北建、北梅、武柴、北街、湖西、中街、上街、新街、河東、東方、花園、花二、花三、武宜、灣里、馬杭、鳴凰

附:市高新區所轄大隊(8個)

東莊、龔家、夏城、十里、邱墅、古方、賀北、馬杭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湖塘鎮地處常州城南,武進區中部,北連常州茶山、永紅、雕莊,南與廟橋、南夏墅、禮嘉相鄰,東鄰遙觀,西接牛塘。全鎮總面積84平方公里。鎮中心位於東經119°95′44″,北緯31°73′25″。

地形地貌

湖塘地貌類型屬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南為天目山余脈,西為茅山山脈,北為寧鎮山脈尾部,中部和東部為寬廣的平原、圩區。境內地勢西南略高,東北略低,高低相差2米左右。

氣候特徵

湖塘鎮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潤,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豐沛,無霜期長。冬季,受高緯度大陸吹來的寒冷乾燥的偏北風影響,冷而少雨;夏季,受海洋溫暖而濕潤的東南風控制,氣候炎熱多雨;春秋兩季受冬夏季節交替活動影響,氣候溫和。春天時有陰雨,秋天多秋高氣爽天氣。本鎮年降水量約一千至一千一百毫米,降水日約一百二十日左右。全年降水百分這四十集中在夏季,春季百分之二十五左右,秋季百分之二十三左右,冬季最少。每年降水有四個相對的集中期,四至五月的春雨,俗稱“桃花雨”;六月下旬至七月上旬的梅雨,俗稱“黃梅雨”;八月下旬至十月的“颱風雨”,一月下旬至二月中旬的冬雪。其中“梅雨”和“颱風雨”是降水的高峰期。本鎮年平均溫度15℃,最高年平均溫度16.3℃(如1961年),最低年平均溫度14.2℃。冬季是全年最冷的季節,夏季是全年最熱的季節。全年無霜期為二百二十五天左右,平均日照二千小時左右。全年風向,春夏多東南風,秋冬以西北風為多。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植物資源有境內東部雪堰、潘家低山丘陵地區盛產茶葉和桃、梨、葡萄等水果。

動物資源

湖塘鎮盛產淡水魚、蟹、蝦、蚌等水產品。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鄭陸的石膏礦,焦溪、新安等地的白泥、紫砂、陶土,以及潘家、芙蓉等地的優質礦泉水 。

人口民族

湖塘鎮湖塘鎮

湖塘鎮的人口及戶籍狀況,因戰亂或鄉治範圍變化等原因,歷史資料極少,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漸趨正常。以新建湖塘鎮行政區劃統計,在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全鎮應登記人數共有198904人,男女比例1.0008:1;其中湖塘片125277人,馬杭片37596人,鳴凰片36031人;被普查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98634人,其他民族270人。普查顯示,全鎮有53937戶家庭,家庭戶人口164583人,平均每戶家庭3人,集體戶6668戶,總計34321人,平均每戶5.15人。按全鎮居民10%的抽樣表明,全鎮失業率為2.98%,屬較溫和狀態。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國家農經濟建設,鼓勵農民進城經商辦企業,加速小城鎮建設等政策的實施,尤其是1993年湖塘新市府確定為新縣城後,湖塘人口不斷增加,不僅常住人口,而且流動人口不斷增加,其中包括全國各地前來務工、經商的,一些高學歷、高文化的科技人才應聘來鎮工作的。據不完全統計,全鎮三片流動人口有80711人 左右(2000年底)。全鎮包括常住人口和流動人口,人口規模在20萬左右。湖塘鎮人口文化程度,建國前文肓偏多。解放以後,文化程度逐步提高,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實施九年義務制教育,同時,大批高中以上文化青年務工,大、中專畢業生應聘來湖塘工作,使湖塘人口的文化程度大大提高。 從七十年代開始,我鎮積極回響黨和國家的號召,大力實施晚婚、晚育、優生、優育;同時加快經濟建設,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努力解決家庭養老後顧之憂,計畫生育工作取得顯著成績。近幾年來,新建湖塘鎮行政區劃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保持在0.1%以下,人口健康等素質有明顯提高。湖塘鎮人口主要以漢族為主,其它少數民族甚少,主要是回族。

概況

湖塘鎮是武進區行政中心駐地,是全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鎮面積84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辦事處、44個社區,總人口40餘萬人。湖塘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之一,連續多年名列“江蘇省百強鄉鎮”前列,兩次獲“中國鄉鎮之星”的殊榮,2002年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織造名鎮”,2007年率先在常州創成“全國環境優美鎮”。 2011年湖塘鎮黨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11年9月,湖塘鎮成功創建成國家級生態鎮。

城市功能日趨完善。一批重點工程和項目陸續建成,夏城路​、常武路​、武宜路​、長江路​、人民路​、定安路​、廣電路、延政路等“八縱八橫”城市骨架道路全面形成,快速公交(BRT)、南北高架等現代交通設施開通運行,御城、新城南都、新城公館、香江一品、南甸苑、天雋峰等數十個大中型居住小區先後建成,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25平方公里。城市環境日趨改善,武進新天地、淹城森林公園等“一古一今”、“一靜一動”兩大城市中央主題生態樂園先後建成開放,湖塘河等城市河道水變清、岸變綠、景變美,城市道路景觀、城市夜景更加迷人,城區綠化復蓋率達到40.8%以上,一個功能齊全、便捷現代、歷史文脈和現代氣息交相輝映的現代化新城已初步形成。

人文歷史和文化底蘊深厚。座落在鎮西南的淹城古城堡遺址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春秋時期地面城池建築,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常州畫派”創始人、湖塘籍人士惲南田以其詩、書、畫三絕享譽海內外;植根於江南靈秀和豐厚文化基礎的傳統工藝為湖塘贏得了“菊花之鄉”、“留青竹刻之鄉”和“紅木雕刻工藝之鄉”等榮譽稱謂;這裡也是傑出的民主鬥士、“七君子”之一--李公朴先生的故鄉。今天的湖塘,既傳承了悠久燦爛的文化,又洋溢著現代文明的時代氣息。

經濟

綜述

湖塘已形成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的格局,初步構建了以生化製藥、信息電子等高科技高附加值項目為先導、傳統紡織印染業和機械製造加工業為基礎、外向型企業為視窗,各類性質企業公平競爭,共同發展的工業體系。2013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76.2億元,比2012年增14.8%,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8.86億元。

第一產業

第一產業增加值0.16億元,比2012年基本持平。農業總產值12.3億元,農業業銷售收入10.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3億元,其中農業投入5.1億元。

湖塘全年共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1.22億元,完成農田水利建設土石方1460萬立方米,加固內河圩堤36.2公里,疏浚河道130條計451公里。年末農機總動力達49.18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5%以上。全年完成土地復墾項目44個,新增耕地2411畝。

第二產業

第二產業增加值71.2億元,比2012年增6.0%。工業總產值355.7億元,工業銷售收入350.8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23億元,其中工業投入31億元。

紡織業是湖塘鎮的傳統特色產業,湖塘鎮現有各類大大小小紡織印染企業1000多家,年生產各類紗30000噸,布40000萬米,印染布5000萬米,紡織印染業經濟規模約占全鎮工業經濟量的70%,其中近85%的產品銷往國外。

第三產業

第三產業增加值104.9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20431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5.54億元,比2012年增長10.7%,財政總支出4.77億元,比2011年增加2.25%。

服務業零售額410億元,服務業增加值68.8億元。

社會事業

2000年中,全鎮在加快發展經濟的同時,各項社會事業也協調發展:

一是根據上級有關檔案精神,密切配合上級有關部門,認真抓好各項國策性基礎工作的貫徹落實。鎮土管所、建設辦堅持貫徹《土地管理法》及有關法律、法規,嚴格依法行政,加強土地管理,配合市有關部門開展土地"兩違"清理,全年共清查違法用地139宗計671.2畝,其中退耕還田136.4畝。按照城區建設的統一規劃和部署,協助開展了定安路、廣電路、武宜路、長虹西路拓寬改造工程,規化建設西園路、環安路、金雞路等多條鎮級道路,有效改善城區交通環境。還配合市有關部門集中對湖塘河進行綜合治理,同時加大鳴凰、馬杭集鎮區環境衛生整治力度,投資近60萬元完成了鳴凰片村級衛生一體化工作;

二是堅持實施"科教興鎮"戰略,鞏固確立城區教育優勢。重點實施了湖塘橋國小、鳴凰中心國小、東莊中學、淹城中學等學校的改造重建工程,其中湖塘國小移地重建,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預算總投資2000萬元。繼續推進教育布局調整,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湖塘橋中心國小和中學的公辦民營班正在規劃建設中,成功舉辦了湖塘鎮首屆"教育文化節",年內又有湖塘中心幼稚園、鳴凰中心幼稚園、馬杭中學等一批學校相繼通過示範學校驗收。

三是借鑑市場運作機制,探索"社會事業社會辦"的發展模式,其中以股份制形式,運用民間資本創辦的"武進市金太陽幼稚園",由鎮政府與社會自然人共同投資500萬元(總投資1000萬元)興建的"夕陽紅"康樂中心的正式運作,顯示出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四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關係,著力解決民眾關心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確保社會安定。如鎮政府盡力籌措資金,實現了全鎮有線電視聯網;按照原三鎮制定的經濟責任制度,高度重視並認真落實了年終分配兌現,幫助個別有困難的行政村和企事業單位解決了分配資金;初步處理了"三新"職工(新光、新中、新華布廠)上訪和集資款還貸等歷史遺留問題;依法取締了"法輪功"等危害社會穩定的非法宗教活動和反動組織;五是進一步建立、健全了社會醫療、養老保險體系,繼續完善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社會救濟工作。

教育

湖塘鎮歷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鎮黨委、政府大力實施"科教興鎮"戰略,湖塘鎮已構建了幼兒教育--基礎教育--成人教育全面發展的終身教育體系,培育形成了以江蘇省武進高級中學、湖塘橋中學、湖塘初級中學、湖塘中心幼稚園為代表的一批省級示範(視窗)學校,鞏固確立了優勢名校群體效應,湖塘也因此率先被確認為"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示範鄉鎮"。全鎮轄區內現有義務制5所中學,9所國小,總計1709名教師,在校學生30000人左右,學前教育幼稚園14所,幼稚園老師563人,在園幼兒7600人,新建的白金漢宮和紅黃藍兩所幼稚園在9月份順利開學;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均達到100%,國小輟學率為0,國中嚴格控制在0.5%以內,十二五期間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8%以上。全鎮投入教育事業資金達860萬元。全鎮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5期,辦班時間202天,參訓黨員幹部8812人次。

民生

武進新天地不夜城武進新天地不夜城

湖塘鎮緊緊圍繞建設"實力之鎮、現代之鎮、生態之鎮、和諧之鎮"的總體目標,大力加快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經濟社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經濟發展集聚集約,鎮內現有各類企業5000多家,建有汽車城、汽配城、紡織城、家具城、鋼材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等各類專業市場10個,擁有城東科技產業園、南田文化城、武進科創園、溝南工業園、菱港物流園等重點園區6個,擁有萬達廣場、新城吾悅廣場、武進購物中心、茂業百貨、金鷹百貨等大型商業綜合體5個,展現出樓宇林立、流光溢彩、商貿繁華的現代城市風貌。基礎設施完善,城市交通發達,路網完善,快速公交、城市高架貫穿南北,城區綠化復蓋率達40.8%以上。居民生活富裕,2013年農村社區居民人均純收入達2.2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9萬元,全鎮擁有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近1.9萬家,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 52平方米,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三大保障"基本實現全復蓋,建有全市規模最大社會養老服務機構。文化深厚繁榮,擁有"陽湖麵塑"、"微型盆景"、"湖塘剪紙"、"陽湖拳"、"湖塘民間中醫"、"湖塘掐絲景泰藍"、"湖塘龍燈"等26個民間非遺項目,鄰居節、全民健身等活動蓬勃開展,人民生活安定有序。

科技

紡織業是湖塘鎮的傳統特色產業,現已形成棉、麻、化纖等門類齊全,紡、織、染、後整理和服裝等行業鏈完善的紡織工業體系,實現了紡織裝備從有梭向無梭、紡織產品從配套加工向自主開發的兩大根本轉變,形成了燈芯絨、牛仔布和色織布等為代表的湖塘特色產品,湖塘鎮現有各類大大小小紡織印染企業1000多家,年生產各類紗30000噸,布40000萬米,印染布5000萬米,紡織印染業經濟規模約占全鎮工業經濟量的70%,其中近85%的產品銷往國外,確立了與"中國織造名鎮"相匹配的人才、裝備、規模、信息和市場基礎。全鎮規劃啟動了面積為5.2平方公里的紡織工業園和日污水處理能力為2.8萬噸的印染工業區,制訂落實了一系列鼓勵各種性質紡織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的政策,促使湖塘由紡織大鎮向紡織強鎮邁進。通過對紡織印染的產品結構、技術結構和組織結構實施了一系列積極的調整最佳化措施,已形成紗、坯布、色織布、牛仔布、燈芯絨、印染布、針織物、毛織物、產業用布、服裝輔料等系列產品體系,拓展並完善了紡、織、染、服裝行業鏈。 湖塘鎮現紡織企業2806家,其中95%以上為個體私營企業,從業人員數達30965人次,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000餘人。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目湖塘鎮有各類紡織設備5萬多台,其中引進噴氣織機1200台,噴水織機124台,高檔劍桿(畢加諾寬幅劍桿)200餘台,高檔經編機及整經機500台,國產中低檔劍桿3.5萬台,普通有梭織機1.4萬台,其他各類設備近萬台。每年生產各類紗30000噸,布90000萬米,印染布5000萬米,年銷售超過1000萬元以上企業29家,2001年度湖塘鎮紡織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700118萬元,產品銷售收入686116萬元,完成利稅40938萬元,其中利潤20096萬元,紡織業總產值達309047萬元,年出口創匯15000萬美元,紡織及印染、後整理經濟規模約占全鎮工業經濟總量的75%,其中近85%的產品銷往國外。

交通運輸

湖塘鎮湖塘鎮

湖塘鎮境內采菱港、大通河、武南河連線京杭大運河和太、鬲兩湖,上塑寧、揚,下抵蘇、杭;省道新常漕公路和武宜公路貫穿南北,312國道自西向東擦境而過,鎮區距常州火車站4公里、滬寧高速公路10公里、常州機場40公里。

風景名勝

湖塘鎮湖塘鎮

湖塘歷史悠久,境內的金雞墩,系原始社會晚期遺址,五千多年前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鎮西南的淹城,是春秋中晚期築成的古城堡,境內有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春秋淹城遺址",有省級文保單位"惲南田墓"、"隋墓",有市級文保單位"李公朴故居"、"惲南田紀念館"、"胥城遺址"等。湖塘是"陽湖文派"的發祥地,是"常州畫派"創始人惲南田和錫劇開宗立派的創始人王嘉大、梅蘭珍的故鄉,也是"七君子"李公朴、史良的故鄉。

著名人物

惲南田

惲南田(1633-1690),名格,字惟大,後改字壽平,以字行。南田是他的號。作為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他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

李公朴[lǐ gōng piáo]

李公朴(1900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號仆如,原名永祥,號晉祥,原籍武進縣湖塘橋,在淮安出生。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堅定的民主戰士,中國民主同盟早期領導人,傑出的社會教育家。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國民黨特務開槍暗殺,次日凌晨因傷重、流血過多犧牲。

史良(第一任法務部部長)

史良(1900年3月27日--1985年9月6日),字存初,女,1900年3月27日出生於江蘇常州的一個清貧知識分子家庭,1915年考入常州女師;1919年參加"五四"運動,曾任常州市學生會副會長;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學,1927年畢業後任南京政工人員養成所指導員;九·一八事變後,發起組織上海婦女界救國會,擔任理事;1936年任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常務委員。因參加與領導抗日救亡運動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為歷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她是中國著名法學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法務部部長;生前曾擔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中央主席;1985年9月6日去世,享年85歲。

歷史人文

湖塘有著悠久的人文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坐落在湖塘鎮鎮西南的淹城古城堡遺址是中國現存最古老、最完整的春秋時期地面城池建築,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常州畫派”創始人、湖塘籍人士惲南田以其詩、書、畫三絕名響九洲、譽滿海外;植根於江南靈秀和豐厚文化基礎的傳統工藝為湖塘贏得了“菊花之鄉”、“留青竹刻之鄉”和“紅木雕刻工藝之鄉”等一串串耀眼的光環;同時湖塘也是傑出的民主鬥士、“七君子”之一——李公朴先生、史良女士的故鄉。

體制改革

以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湖塘鎮初步建立了復蓋鎮、村的養老和醫療社會保障體系,勞動和社會保障機制不斷完善,保險基金的籌集、支出和管理逐步納入規範化發展軌道。在此基礎上,鎮政府採取社會自然人和政府聯合投資的方式興建了常州地區規模最大的“夕陽紅康樂中心”。改革開放以來,湖塘鎮依託武進城區開發建設的機遇,大力實施“民心工程”,各項社會事業得到快速、協調發展。以改善民眾生活居住環境為抓手,初步建立了村級衛生一體化管理體系,並順利通過“江蘇省衛生鎮”達標驗收;廣播電視完成了光纜化改造,民眾性文體活動蓬勃開展,獲得“江蘇省體育先進鎮”、“江蘇省民眾文化先進鎮”等榮譽稱號;高度重視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被評為常州市計畫生育先進鄉鎮。湖塘鎮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黨建精神文明水平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也不斷提高,先後獲得了武進區、常州市、江蘇省“紅旗黨組織 ”、“六好鎮黨委”、“文明鎮”等系列榮譽稱號.。

工業園區

湖塘鎮建設了紡織工業園、鳴凰工業集中區、城西工業園和湖塘科創園等專業園區,將城市中心區的紡織印染企業分步搬遷到園區,並引進了幾十家技術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特色企業,以孵化海歸創業人才的科創園創造了一幢大樓產出一個億的財富神話。鎮裡建成日處理污水8.8萬噸的三個污水處理中心,實現了園區污水集中治理,同時在園區內安裝了廢氣、污物排放監控系統,並實行集中供熱、供氣,降低企業個體使用成本。傳統產業正加速轉型,紡織企業從產業鏈的低端走出。湖塘鎮大力研究開發新特紡織原料、織造工藝、染整後處理工藝等。投資3000萬元的湖塘紡織科技發展中心正式運作,可對棉、麻、絲、化纖、原料、面料進行綜合檢測、分析,並與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紹興紡織科技發展中心等多個研究院校全面合作開展研發。

湖塘鎮三產服務業這條短腿在迅速拉長。湖塘全年完成服務業增加值23.5億元,增長25%,服務業的GDP貢獻值、稅收都超過工業。現代服務業重點項目、總投資18億元的湖塘紡織城一期建成營業,預計完成銷售50億元;菱港物流園一期建成運營,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三勤生態園提升改造全面實施,創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城市化的目的,是為了讓農民享受到城市文明。湖塘的常住人口,7萬農民、7萬居民,而7萬農民中,有5萬為失地居民,湖塘鎮耕地面積不足8000畝。在農民變市民、村莊變社區的過程中,湖塘鎮的做法是人人有股份,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業,鎮裡還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星級社區,實施路燈、綠化、下水道和健身娛樂設施等改造工程,農民社區和城裡一般無二。坐落在湖塘針紡城後的長虹中心村,13棟清一色的小高層由上海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社區不僅配套有超市、健身廣場、老年活動室、茶社、託兒所,還辟出了具有農村特色的紅白喜事用房。入住小區的技防設施、天然氣初裝費、物業費、衛生費都不用農戶掏錢,全由合作社承擔。

精神文明建設

湖塘鎮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針,黨建精神文明水平和全社會文明程度也不斷提高,先後獲得了武進區、常州市、江蘇省“紅旗黨組織”、“六好鎮黨委”、“文明鎮”等系列榮譽稱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