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救火

鸚鵡救火

本文出自劉義慶的《宣驗記》,為宗教故事。據《宣念記》改寫。這則寓言讚揚了朋友之間的友誼,體現了鸚鵡注重友情,寫出鸚鵡看到朋友受難,雖然以一己之力不能救助朋友,但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助朋友的美好品質。鸚鵡滅火體現了鸚鵡的高貴品質和他自身的善良本性。

​基本信息

簡介

鸚鵡救火鸚鵡救火

中國傳說故事.一天,一隻鸚鵡飛往別的山頭棲息,那裡的禽獸友好相處,像個幸福的大家庭.鸚鵡雖然很喜歡這座山,但還是回到自己的老家.幾個月後,那座山起了大火.鸚鵡看到,便入水中潤濕羽毛,飛往那山空中,灑落毛羽間水想滅大火,這樣往來反覆,不以為苦.天神譏笑它愚蠢,滴水怎能澆滅大火?可是鸚鵡仍堅持這樣做.天神被它的誠意感動,就降下大雨,澆滅了山上的大火.(<<藝文類聚>>卷九一引<<宣驗記>>)

寓意

1.不可以忘恩負義,在看到以前幫助過自己的人有困難時,應給予其幫助。

2. 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注釋

1.集:棲息 ,停留。

2.念:想。

3.濡:沾濕 。

4.皆:都。

5.去:離開 。

6.然何足道也:但是怎么能夠滅火呢?

7.足:值得。

8.然:但是,然而。

9.僑居:寄居,寄住。

10.志:願望;指滅火的心意 。

11.見:看見 。

12.雖:即使 。

13.是:這 。

14.善:好的。

15.嘗:曾經。

16.皆:都 。

17.對:答。

18.區區:一點點。

19即:就。

20他山:別的山頭。

22相:互相。

22相愛:喜歡它。

23遙:遠遠地。

24足:值得 。

25汝:你。

26嘉:讚美,嘉獎。

27為:給……做事。

譯文

有一隻鸚鵡飛到一座山上,和山中的飛禽走獸都相處很好。鸚鵡想:雖然很快樂,但不是我長久居住的地方,於是就離開。後來,過了幾個月,山中燃起了大火,鸚鵡遠遠看見了,就飛入水中,沾濕自己的羽毛,飛到山上,灑水(滅火)。天神說:“你即使有意志,但是力量哪裡足夠呢?。”鸚鵡回答說:“即使我知道不能滅火,但我曾經在此山中住過,山中的飛禽走獸對我很好,都是我的兄弟,我不忍心見他們遭遇火災罷了。”天神讚美而且很感動它的義氣,立即幫鸚鵡將火滅掉。

文言知識

1.天神 嘉其意,即為之滅火。

2.集:本義是鳥躲在樹上,因此它有“棲”、“躲”的含義。

3. 嘉:“嘉”多作“美好”、“讚許”解釋。如“嘉客”、“嘉賓”。上文“天神嘉其意”,意為天上的神讚揚鸚鵡的好心腸。又,“帝嘉之”,意為皇帝稱讚他。(本條選自《文言文啟蒙讀本》)

來源出處

《鸚鵡救火》出自劉義慶的怪小說集《宣記》。

作者

劉義慶(403年--444年)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政權文學家。《宋書》本傳說他“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

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王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劉義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

生平

原籍南朝宋彭城,世居京口。南朝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之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為嗣。劉義慶是劉宋武帝的堂侄,在諸王中頗為出色,且十分被看重。

(一)京尹時期(15-30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秘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的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

(二)荊州時期(30-37歲)劉義慶擔任荊州刺史,頗有政績。荊州地廣兵強,是長江上游的重鎮,在此過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時期(37-41歲)劉義慶擔任江州刺史與南兗州刺史,38歲開始編撰《世說新語》,與當時的文人、僧人往來頻繁。於41歲病逝於京師。劉義慶是個“為性簡素,寡嗜欲,愛好文義”的人,稱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雖歷任要職,但政績卻乏善可陳,除了本身個性不熱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願意捲入劉宋皇室的權力鬥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