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弔陶母

鶴弔陶母意思是:白鶴弔唁陶侃之母。指弔喪。作賓語、定語;指弔喪。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鶴弔陶母
拼音:hè diào táo mǔ
解釋:白鶴弔唁陶侃之母。指弔喪。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弔喪

詳細釋義

典源

《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列傳〉~769~
陳敏之亂,弘以侃為江夏太守,加鷹揚將軍。侃備威儀,迎母官舍,鄉里榮之。敏遣其弟恢來寇武昌,侃出兵御之。隨郡內史扈瑰間侃於弘曰:“侃與敏有鄉里之舊,居大郡,統強兵,脫有異志,則荊州無東門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豈有是乎!”侃潛聞之,遽遣子洪及兄子臻詣弘以自固。弘引為參軍,資而
遣之。又加侃為督護,使與諸軍併力距恢。侃乃以運船為戰艦,或言不可,侃曰:“用官物討官賊,但須列上有本末耳。”於是擊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齊肅,凡有虜獲,皆分士卒,身無私焉。後以母憂去職。嘗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化為雙鶴,沖天而去,時人異之。
《世說新語》下卷上《賢媛》
「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鮓餉母。」南朝梁·劉孝標註引《陶侃別傳》:「侃母湛氏,賢明有法訓。侃在武昌,與佐吏從容飲燕,常有飲限,或勸猶可少進,侃悽然良久曰:『昔年少,曾有酒失,二親見約,故不敢逾限。』及侃丁母憂,在墓下,忽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儀服鮮異,知非常人,遣隨視之,但見雙鶴沖天而去。」

典源譯文

陳敏作亂,劉弘以陶侃為江夏太守,加封鷹揚將軍。陶侃齊備儀仗,將母親接到官舍,鄉里大覺榮耀。陳敏派其弟陳恢進犯武昌,陶侃出兵抗擊。隨郡內史扈環對劉弘挑撥說:“陶侃與陳敏有同鄉之誼,他現居大郡,統強兵,若生異心,荊州就沒有東門這屏障了。”劉弘回答說:“陶侃忠直能幹,我了解他很久了,怎會這樣呢?”陶侃暗中知道了此事,隨之派兒子陶洪和兄之子陶臻到劉弘那裡以加強他的信任,劉弘任他們為參軍,給予賞賜後又送回江夏。再加陶侃為督護,讓他和諸軍併力抗擊陳恢。陶侃以運輸船作戰艦使用,有人說不能這樣作,陶侃說:“用國家的器物打擊國家的敵人,只要向上面匯報時這些船只有下落就行了。”於是合力進攻陳恢,所向必勝。陶侃治軍嚴肅整齊,凡有繳獲,全部分賞士卒,自己身無私財。後母喪丁憂去職。曾有兩位客人前來弔唁,不哭而退,化為雙鶴,沖天高飛而去,當時人們都感到很驚奇。

釋義

“及侃丁母憂,在墓下,忽有二客來吊,不哭而退,儀服鮮異,知非常人。遣隨視之,但見雙鶴沖天而去。”後常以“鶴弔陶母”為弔喪的典故。

同源典故

弔鶴 天涯弔鶴 賓驚弔鶴 鶴弔 鶴弔陶 鶴弔陶母 鶴拂碑

運用示例


作者

詩題

詩句

張九齡

和姚令公哭李尚書義

忽嘆登龍者,翻將弔鶴同。

李商隱

過姚孝子廬偶書

魚因感姜出,鶴為吊陶來。

李德裕

寄題惠林李侍郎舊館

祗應雙鶴弔,松路更無人。

李洞

吊侯圭常侍

影掛僧挑燭,名傳鶴拂碑。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三首之三

海內故人泣,天涯弔鶴來。

牟融

翁母些

停車遙望孤雲影,翹首驚看弔鶴悲。

錢起

哭曹鈞

忽見江南弔鶴來,始知天上文星失。

駱賓王

樂大夫輓詞五首

寧知荒壟外,弔鶴自裴徊。

故事

晉朝時期,孝廉范逵赴京上任,路過陶侃家。陶母剪下長發賣錢來招待客人,讓范逵深受感動,就舉薦陶侃為廣州刺史。陶侃當官後,十分孝順母親。母親去世時,陶侃在墓前守候,見兩個衣著鮮艷的人來拜祭,他暗中察看,兩人化鶴沖天而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