鵷雛

鵷雛

鵷雛在漢族民間傳說中都是瑞鳥,古書上指鳳凰一類的鳥。用以比喻賢才或高貴的人。鵷雛比喻志向高潔之士。文中庄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講鵷雛鳥的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利祿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的態度。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雛,以此鳥來比喻自己的驕傲,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唐 李商隱《定安城樓》中有語: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南禺山中有鳳凰和鵷雛,而鳳凰與鵷雛同屬一類鳥,鵷雛從南海起飛,往北海飛去,沿途不是梧桐樹不歇止,不是甘泉不飲。

釋義

古代傳說中與鸞鳳同類的鳥。

鵷雛鵷雛

《莊子》

原文

《莊子·秋水篇》: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梁國而嚇我耶?”

譯文

惠施在魏國當宰相,莊子去看望他。有的人對惠施說:“莊子到梁國來,想取代你做宰相。”於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國都中搜捕(莊子)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說:“南方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鵷雛,你知道它嗎 ? 鵷雛鳥從南海起飛,飛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樹不棲息,不是竹子的果實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這時,一隻貓頭鷹得到一隻腐臭的老鼠,鵷雛從它面前飛過,貓頭鷹仰頭看著鵷雛鳥,發出 ‘ 嚇 ’ 的怒斥聲。而你是以為我想要你梁國宰相的官位所以來恐嚇我嗎?”

注釋

⑴惠子相梁:相,名詞用作動詞,做宰相。 ⑵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國,國都、京城。 ⑶非梧桐不止:止,棲息。 ⑷ 於是鴟得腐鼠:於是,在這時。

解讀

莊子以鵷雛自比,說自己有高遠的心志,並非汲汲於官位利祿之輩,但讒佞之徒卻以小人之心度之。文中庄子不直言表露自己的想法,而借講鵷雛鳥的故事,辛辣地譏諷了醉心於功名利祿者的嘴臉,表現了莊子清高自守,視爵祿如“腐鼠”的態度。

鵷雛比喻志向高潔之士。鴟比喻醉心利祿、猜忌君子的小人。莊子將自己比作鵷雛,以此鳥來比喻自己的驕傲,將惠子比作鴟,把功名利祿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志趣,又極其辛辣地譏諷了惠子。莊子沒有直言痛斥惠子。而用講故事的方式繞著彎子罵人,收到既尖銳痛快又餘味不盡的效果。

《定安城樓》

唐 李商隱《定安城樓》中有語: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南冠行》

金 元好問 《南冠行》:“王孫上客生光煇,竹花不實鵷雛飢。”

《山海經》

原文

《南山經》之南次三經中也曾提到鵷雛。

"又東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而東南流注于海,有鳳凰、鵷雛。"

譯文

南禺山中有鳳凰和鵷雛,而鳳凰與鵷雛同屬一類鳥,鵷雛從南海起飛,往北海飛去,沿途不是梧桐樹不歇止,不是甘泉不飲。

而今世多謂鵷雛而一概論人以腐鼠者,每見而憤,作以自遣。

李商隱《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pian,一聲)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喻義

據記載,有一部分是比喻有才望的年青人。

《舊唐書·薛收傳》

:“ 元敬,隋選部郎邁之子,與收及族兄德音齊名,世稱‘ 河東三鳳’。收為長雛,德音為鸑鷟,元敬年最少為鵷鶵。”

《德修家兒子》

(金 元好問):“鳳山自有鵷鶵種,九子相從不厭遲。”

《寄懷子建李明府署中》

(清 方文):“世亂強為客,家貧長傍人。鵷鶵稱外傅,馬隊作比隣。”自註:“明府公子出其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