鵲鳴兆吉

鵲鳴兆吉

俗信以鵲為喜鳥,鵲鳴兆吉的觀念已經積澱為中國人的傳統情結。人們不僅把飛鵲臨門棲枝歡鳴當作喜事將至的吉兆,而且禁忌捕鵲掏巢,唯恐因此而失去好運氣。與此同時,畫鵲兆喜的風氣也很流行,品種多樣,如兩隻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以“錢”諧“前”);一隻獾和一隻鵲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以“獾”諧“歡”)等。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以“梅”諧“眉”,故又叫《喜上眉梢》。

概況

俗信以鵲為喜鳥,鵲鳴兆吉的觀念已經積澱為中國人的傳統情結。人們不僅把飛鵲臨門棲枝歡鳴當作喜事將至的吉兆,而且禁忌捕鵲掏巢,唯恐因此而失去好運氣。與此同時,畫鵲兆喜的風氣也很流行,品種多樣,如兩隻鵲兒面對面,叫《喜相逢》;雙鵲中加一枚古錢,叫《喜在眼前》(以“錢”諧“前”);一隻獾和一隻鵲在樹上樹下對望,叫《歡天喜地》(以“獾”諧“歡”)等。流傳最廣的,則是鵲登梅枝報喜圖,以“梅”諧“眉”,故又叫《喜上眉梢》。

民間傳說

鵲為什麼會被視作喜鳥,鵲鳴兆吉的觀念又是怎樣形成的?

民間傳說,天地間第一對鵲兒生在臘月,當時萬木凋零,鵲兒只能棲息在臘梅樹上。因其上體羽色黑褐,人們稱之為“黑鳥”。中國人習慣在臘月里辦喜事,黑鳥兒瞧見屋外院內鼓樂齊鳴,熱鬧非凡,故也在樹上吱吱喳喳鳴歡。於是人們覺得再叫它黑鳥不吉利了,遂取臘梅的“臘”字半邊配“鳥”字,成“鵲”;並討口彩說,鵲兒在樹上的吱喳聲,是給新人賀喜。從此,“喜”與“鵲”相聯,成了受歡迎的角色。

又一傳說

另有一種意見,謂鵲為喜鳥,與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有關。織女和牛郎因違旨相愛而被天帝分隔在銀河兩邊的動人故事,在秦漢時期已經普遍流傳,後來人間的一位同情者讓鵲兒充當了他們之間的幸福使者,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二六引《淮南子》說:“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羅願《爾雅翼》卷一三:“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以為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此說想像更加豐富,把烏鵲所以會在初秋時節禿頂,歸結為它們在銀河上搭起鵲橋,讓織女在頭上踩過,“故毛皆脫去”的緣故。如此則一身黑毛禿頂長尾的烏鵲,頓時令人刮目相看,成為男婚女嫁、夫妻美滿的象徵。直到今天,人們仍把撮合美好姻緣的行為稱為“搭鵲橋”,因此鵲為喜鳥當然是不言而喻的,這也是各種鵲形吉祥紋圖尤多見於新婚場合的重要原因。

古人觀念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鵲鳴兆喜的觀念,來源於古人對鵲具有預知風向、晴濕的能力的認識。鵲為“陽鳥”,天性惡濕,故又稱“乾鵲”。乾鵲具有感應氣象變化的本能。《淮南子·繆稱訓》:“鵲巢知風之所起。”《淮南子·人間訓》:“夫鵲先識歲之多風也,去高木而巢扶枝。”《周易統卦》:“鵲者,陽鳥,先物而動,先事而應。”這種本能成為人們利用物候預測氣象的手段,如以鵲巢高低占驗水旱,以鵲鳴清濁占驗雨晴等;進而人們把乾鵲的這種本能引入兆驗人事的吉凶,《西京雜記》卷三:“乾鵲噪而行人至,蜘蛛集而百事嘉。”因知在交通和遮雨條件都比較落後的古代,人們以鵲鳴來判斷當日主晴,於是安排訪友作客、省親歸寧等出門旅行性質的活動;反之,由己推人,鵲鳴就成為“行人將至”的預兆了。結合當時的社會生活,所謂“行人”,大多指遠行服役戍邊的徭卒、士兵之類,幾乎家家都有。設能平安歸來,自然是喜事,故“乾鵲噪而行人至”的涵義中,喜兆隱然在焉。在此基礎上,鵲鳴而兆行人回歸的特指之喜,又向著一般意義上的喜事喜訊普及,報喜的乾鵲也因此改“姓”,成了“靈鵲”、“神鵲”和“喜鵲”。南朝蕭紀《詠鵲詩》:“欲避新枝滑,還向故巢飛;今朝聽聲喜,家信必應歸。”唐無名氏《鵲踏枝》:“叵耐靈鵲多謾語,送喜何曾有憑據?”足證在南北朝隋唐時,鵲鳴兆喜已經成為普遍的認識。

此外,還有人認為鵲為喜鳥、鵲鳴兆吉的俗信,很可能是上古初民鳥圖騰崇拜的遺蹟或變體。但說者未能就此推斷提供詳細的論證。

文獻記載

又有人指出,無論從文獻記載還是世俗迷信看,鵲鳴兆吉並非一概而論,《格物總論》稱“南人聞其噪則喜,北人聞其噪則悲”;有的地方以鵲噪時辰預測凶吉,如午時鵲鳴則兆疾病,亥時鵲鳴則兆口舌是非等。《周書》:“小寒……又五日,鵲始巢;鵲不始巢,國不寧。”《說文》:“鵲知太歲之所在。”《雜五行書》:“埋鵲一枚溝中,辟盜賊奸邪。”這些記載說明古人慣用鵲作“鳥占”或禳解一類的巫術,其因果關係是多元性的,這為我們探索鵲鳴兆吉或兆凶的思維方式提供了另一種途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