鰣[漢字釋義]

鰣[漢字釋義]
鰣[漢字釋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鰣魚, 英文名:hilsa herring; reeves shad。鯡科魚,體側扁,長70厘米,銀白色,分布於中國、朝鮮、菲律賓沿海,是一種名貴食用魚鰣魚為溯河產卵的洄游性魚類,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其他時間不出現,因此得名。鰣魚產於中國長江下游,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納貢之物,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繼揚子鱷、中華鱘、白鱀豚、胭脂魚之後,長江鰣魚也遭遇種群危機,故將其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鰣[漢字釋義] 鰣[漢字釋義]

繁體字:鰣

拼音:shí 注音:ㄕˊ

簡體部首:魚,部外筆畫:7,總筆畫:15

繁體部首:魚,部外筆畫:7,總筆畫:15

五筆86&98:QGJF 倉頡:NMADI

筆順編號:352512112511124 四角號碼:2410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CA5

基本字義

shíㄕˊ

◎ 〔~魚〕背黑綠色,鱗下多脂肪,是名貴的食用魚。

方言集匯

◎ 粵語:si4

◎ 潮州話:si5

English

reeves' shad; hilsa herring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鰣shí

〈名〉

鰣魚 [hilsa herring; reeves shad]。鯡科魚,體側扁,長70厘米,銀白色,分布於中國、朝鮮、菲律賓沿海,是一種名貴食用魚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亥集中】【魚字部】鰣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廣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時。魚名。似魴肥美,江東四月有之。或作。《爾雅·釋魚》一名當魱。《韻會》通作時。

音韻集匯

上古音系

字頭聲符韻部對應廣韻小韻擬音註解
djɯ

廣韻

字頭小韻反切聲母韻母韻目調韻系韻攝廣韻目次高本漢王力李榮邵榮芬鄭張尚芳潘悟雲蒲立本推導現代漢語古韻羅馬字有女羅馬字註解
市之平聲三等開口上平七之ʑiʑĭəʑiədʑiedʑɨdʑɨdʑɨchi2zjizjio魚名似魴肥美江東四月有之

中原音韻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四呼寧繼福註解
支思開支思陽平開口呼ʂɿ

洪武正韻牋

字頭小韻反切韻目韻部聲調
辰之二支平聲

分韻撮要

字頭小韻聲母韻母韻部聲調註解
第三幾紀記陽平魚名

拼音是shi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